第23章 去見她最後一麵
四爺:朕那柔弱不能自理的年貴妃 作者:暄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這是保守的說法,其實她現在的脈象,已經正常了。
用針灸調養,隻是為了讓她身子更加康健一些。
年遐齡聞言高興極了:“好好好,等你大好了,阿瑪到了九泉之下,也有臉去見你額娘了。”
年遐齡激動不已:“阿瑪這就去祠堂給你額娘上炷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
年惜月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阿瑪身子骨挺好的,年近古稀的人了,腿腳依舊利索,走起路來挺快的。
隻要四哥以後不出事,阿瑪也不會因為傷心憂慮,鬱鬱而終了。
到時候,他老人家肯定不止活八十四歲,必定更加高壽。
有這樣一個好阿瑪,年惜月當然也盼著他老人家長命百歲。
三日後,年惜月收到了大哥年希堯送來的人,一個叫名叫芸娘的女子,今年二十八歲,善醫術。
和芸娘一起到的,還有一封書信,是大哥寫給她的,上麵詳細介紹了芸娘的過往。
這芸娘原本是直隸一位名醫之女,嫁人之後被夫家苛待,她父母亡故後,無人為她做主,一日被丈夫在街上追打,恰好被她大嫂所救。
後來,作為直隸知府的大哥準其與夫家和離,芸娘帶著女兒離開夫家,因無依無靠,大嫂便收留她們母女,幫她照看胭脂鋪子。
去年,大嫂發現芸娘善醫術,悉心觀察了一段日子,確定其是可信之人,又讓大哥身邊那位厲害的大夫教導了一段日子,才將她送到了京城。
信上還說,芸娘的女兒今年十歲,如今跟在雅晴身邊,雅晴出嫁時,會隨她迴京城。
雅晴的親事是大哥和大嫂之前就定下的,是一位大家族的子弟,夫家就在京城,年底迴來成親。
“芸娘,從即日起,你就跟在我身邊,幫我施針調理身子,吃穿用度和白芷她們一樣。”年惜月說完後看向白芷:“帶著芸娘去安頓吧。”
“是!”白芷連忙頷首,帶著芸娘去了。
大哥就是靠譜,不僅給了她那秘術針法,還送了個善醫術的人來幫她施針。
下午,年惜月就讓芸娘和她一起學習那秘術針法,第二日就試了一遍。
年惜月手裏有一套極細的銀針,刺中穴位時,不算太痛,為了調理好身子,她倒是能忍受。
“格格,這秘法針術是極好的,可以調理格格的身子,不過,依奴婢看,若能再輔以艾灸,效果肯定加倍,家父在世時,也是極擅長針灸的,奴婢和他學過。”芸娘恭聲道。
“好。”年惜月點了點頭。
芸娘立即去準備了。
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雖然才治療了一次,年惜月就覺得渾身輕鬆,晚膳都多用了一些。
日子一晃便到了三月十九,年惜月閑來無事,帶著丫鬟們在院子裏練習八段錦,她是跟著圖譜練習的,動作和自己上輩子在電視上看到的稍有不同。
這圖譜是繡的,看起來已經很舊了,是阿瑪給她的。
據說,他老人家就是從年輕時一直練習這個,才身強體健的。
她如今身子大好,隻要不是劇烈運動,都可以嚐試一下。
就在她們差不多要收功時,看到前院的小廝來了。
“格格,四福晉身邊的桂嬤嬤來了。”白薇過去詢問一番,連忙來稟報。
“把人請到花廳,我稍後便去。”年惜月道。
雖然來的隻是四福晉身邊的奴婢,但人家門第高,年惜月也不能派個奴婢就去把人家打發了,她得親自去。
要是宮裏來人,她阿瑪還得親自款待呢。
這就是府裏沒有當家夫人的尷尬之處了,隻能年惜月這個未出嫁的女兒家去待客。
“桂嬤嬤!”年惜月到了花廳之後,看著那桂嬤嬤,微微躬身。
“四格格。”桂嬤嬤稍稍屈膝,站直身子後,道明來意:“格格,你們府上的年格格犯了大錯,我們王爺命人將她送到了莊子上,可不知怎麽的,人才去了三日,就高熱不退,四福晉聽聞後,派了大夫前去醫治,大夫說她胡言亂語、神誌不清,怕是不中用了,四福晉讓奴婢來告知一聲,你們若想送她最後一程,便自去吧。”
年惜月聞言有些錯愕。
三姐姐之前是有些過分,但那畢竟是她姐姐,輪不到旁人欺負。
好端端的一個人,才去了王府個把月就犯了大錯,被趕去莊子上才三日,人就要死了……
若說這其中沒有貓膩,她可不信。
“多謝嬤嬤告知!”年惜月道謝後,連忙對白芷道:“派人去請老爺和陳姨娘,一刻鍾之後,咱們就出發。”
“白薇派人去準備馬車,澤蘭和佩蘭準備吃食和衣物、被褥等。”
年惜月的視線落到了芸娘身上:“你帶上藥箱,隨我一同前往。”
“今日有勞嬤嬤了,白薇,你送嬤嬤出府。”年惜月給白薇使了個眼色。
白薇頷首,連忙拿了個裝了銀錠的荷包,送桂嬤嬤出去了。
“四格格客氣了。”桂嬤嬤接過荷包,離開了。
這位四格格,倒是個沉得住氣的,不像入他們王府的年格格,既不聰慧,還很魯莽這才遭了別人的道,成了替罪羊。
要不是四福晉替她求情,她前幾日就死了。
不過,這四格格居然沒有問她年格格到底在王府犯了何錯,是不相信她說的,要親自去問年格格嗎?
桂嬤嬤一時想了許多。
“敢問嬤嬤,年格格被送往了雍親王府下哪個莊子?”白薇陪著桂嬤嬤,一邊往府外走,一邊問道。
格格讓她親自送人,除了給謝禮外,這些事當然也得問清楚。
“靠近大興那個莊子,不算遠,從城門口過去也就三十裏地,今日天色還早,你們要是快些,可以跑個來迴了。”桂嬤嬤說完後,將莊子的具體位置告訴了白薇。
一刻鍾之後,年惜月他們坐上了馬車,往城門口趕去。
陳姨娘擔心女兒,一直在哭,年遐齡被她哭的煩了,忍不住道:“再哭哭啼啼,就去後頭那輛馬車上坐著。”
用針灸調養,隻是為了讓她身子更加康健一些。
年遐齡聞言高興極了:“好好好,等你大好了,阿瑪到了九泉之下,也有臉去見你額娘了。”
年遐齡激動不已:“阿瑪這就去祠堂給你額娘上炷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她。”
年惜月望著他遠去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阿瑪身子骨挺好的,年近古稀的人了,腿腳依舊利索,走起路來挺快的。
隻要四哥以後不出事,阿瑪也不會因為傷心憂慮,鬱鬱而終了。
到時候,他老人家肯定不止活八十四歲,必定更加高壽。
有這樣一個好阿瑪,年惜月當然也盼著他老人家長命百歲。
三日後,年惜月收到了大哥年希堯送來的人,一個叫名叫芸娘的女子,今年二十八歲,善醫術。
和芸娘一起到的,還有一封書信,是大哥寫給她的,上麵詳細介紹了芸娘的過往。
這芸娘原本是直隸一位名醫之女,嫁人之後被夫家苛待,她父母亡故後,無人為她做主,一日被丈夫在街上追打,恰好被她大嫂所救。
後來,作為直隸知府的大哥準其與夫家和離,芸娘帶著女兒離開夫家,因無依無靠,大嫂便收留她們母女,幫她照看胭脂鋪子。
去年,大嫂發現芸娘善醫術,悉心觀察了一段日子,確定其是可信之人,又讓大哥身邊那位厲害的大夫教導了一段日子,才將她送到了京城。
信上還說,芸娘的女兒今年十歲,如今跟在雅晴身邊,雅晴出嫁時,會隨她迴京城。
雅晴的親事是大哥和大嫂之前就定下的,是一位大家族的子弟,夫家就在京城,年底迴來成親。
“芸娘,從即日起,你就跟在我身邊,幫我施針調理身子,吃穿用度和白芷她們一樣。”年惜月說完後看向白芷:“帶著芸娘去安頓吧。”
“是!”白芷連忙頷首,帶著芸娘去了。
大哥就是靠譜,不僅給了她那秘術針法,還送了個善醫術的人來幫她施針。
下午,年惜月就讓芸娘和她一起學習那秘術針法,第二日就試了一遍。
年惜月手裏有一套極細的銀針,刺中穴位時,不算太痛,為了調理好身子,她倒是能忍受。
“格格,這秘法針術是極好的,可以調理格格的身子,不過,依奴婢看,若能再輔以艾灸,效果肯定加倍,家父在世時,也是極擅長針灸的,奴婢和他學過。”芸娘恭聲道。
“好。”年惜月點了點頭。
芸娘立即去準備了。
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雖然才治療了一次,年惜月就覺得渾身輕鬆,晚膳都多用了一些。
日子一晃便到了三月十九,年惜月閑來無事,帶著丫鬟們在院子裏練習八段錦,她是跟著圖譜練習的,動作和自己上輩子在電視上看到的稍有不同。
這圖譜是繡的,看起來已經很舊了,是阿瑪給她的。
據說,他老人家就是從年輕時一直練習這個,才身強體健的。
她如今身子大好,隻要不是劇烈運動,都可以嚐試一下。
就在她們差不多要收功時,看到前院的小廝來了。
“格格,四福晉身邊的桂嬤嬤來了。”白薇過去詢問一番,連忙來稟報。
“把人請到花廳,我稍後便去。”年惜月道。
雖然來的隻是四福晉身邊的奴婢,但人家門第高,年惜月也不能派個奴婢就去把人家打發了,她得親自去。
要是宮裏來人,她阿瑪還得親自款待呢。
這就是府裏沒有當家夫人的尷尬之處了,隻能年惜月這個未出嫁的女兒家去待客。
“桂嬤嬤!”年惜月到了花廳之後,看著那桂嬤嬤,微微躬身。
“四格格。”桂嬤嬤稍稍屈膝,站直身子後,道明來意:“格格,你們府上的年格格犯了大錯,我們王爺命人將她送到了莊子上,可不知怎麽的,人才去了三日,就高熱不退,四福晉聽聞後,派了大夫前去醫治,大夫說她胡言亂語、神誌不清,怕是不中用了,四福晉讓奴婢來告知一聲,你們若想送她最後一程,便自去吧。”
年惜月聞言有些錯愕。
三姐姐之前是有些過分,但那畢竟是她姐姐,輪不到旁人欺負。
好端端的一個人,才去了王府個把月就犯了大錯,被趕去莊子上才三日,人就要死了……
若說這其中沒有貓膩,她可不信。
“多謝嬤嬤告知!”年惜月道謝後,連忙對白芷道:“派人去請老爺和陳姨娘,一刻鍾之後,咱們就出發。”
“白薇派人去準備馬車,澤蘭和佩蘭準備吃食和衣物、被褥等。”
年惜月的視線落到了芸娘身上:“你帶上藥箱,隨我一同前往。”
“今日有勞嬤嬤了,白薇,你送嬤嬤出府。”年惜月給白薇使了個眼色。
白薇頷首,連忙拿了個裝了銀錠的荷包,送桂嬤嬤出去了。
“四格格客氣了。”桂嬤嬤接過荷包,離開了。
這位四格格,倒是個沉得住氣的,不像入他們王府的年格格,既不聰慧,還很魯莽這才遭了別人的道,成了替罪羊。
要不是四福晉替她求情,她前幾日就死了。
不過,這四格格居然沒有問她年格格到底在王府犯了何錯,是不相信她說的,要親自去問年格格嗎?
桂嬤嬤一時想了許多。
“敢問嬤嬤,年格格被送往了雍親王府下哪個莊子?”白薇陪著桂嬤嬤,一邊往府外走,一邊問道。
格格讓她親自送人,除了給謝禮外,這些事當然也得問清楚。
“靠近大興那個莊子,不算遠,從城門口過去也就三十裏地,今日天色還早,你們要是快些,可以跑個來迴了。”桂嬤嬤說完後,將莊子的具體位置告訴了白薇。
一刻鍾之後,年惜月他們坐上了馬車,往城門口趕去。
陳姨娘擔心女兒,一直在哭,年遐齡被她哭的煩了,忍不住道:“再哭哭啼啼,就去後頭那輛馬車上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