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前塵舊事
特工穿成農家女,自帶空間很兇悍 作者:S肉肉S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說話間,高氏還不忘小心翼翼地偷瞄幾眼貴婦人的臉色變化,似乎很擔心自己這番言辭會惹惱對方。
畢竟隨便一眼,瞧見人家出行的陣仗,就知道對方的身份非富即貴,不是她這樣的農婦得罪的起的。
那貴婦人瞧著高氏滿臉的懷疑,耐著性子開口問道。
“那你說說你姓誰名誰,來自哪裏?”
高氏並沒有絲毫隱瞞之意,便將自己的身世來曆和盤托出。
原來,高氏乃是其養母所收養之人,故而隨養母姓氏為高。
關於親生父母究竟為何許人也,莫說她自己對此一無所知,即便是她的養母也是全然不知。
據高氏所述,養母在臨終之前,向她透露了當初收養她的經過。
那時正值一場因政變引發的上京之亂,道路之上一片混亂不堪。
養母原本是上京有名的繡娘,不過因為那場混亂,為了保全性命,不得已在匆忙趕路打算離開上京之際,偶然瞥見尚在繈褓之中的她被遺棄於路邊。
或許是出於惻隱之心,亦或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養母當即決定將這個可憐的嬰孩撿起,並一路帶迴到故鄉悉心撫養長大。
由於那場政變牽連甚廣,諸多世家大族皆因立場錯誤而慘遭滅門之災。
因此,養母曾推測,這高氏或許是某個大家族中的孩子,不幸在這場動亂中遭人拋棄。
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將年幼的孩子丟棄,總好過全家一同被處死的好。
待到高氏緩緩講述完畢這段過往經曆,那位貴婦的情緒愈發激動起來。
所有細節竟然全部吻合無誤!那貴婦人清楚地記得,正是在那場政變引發的混亂之時,自己尚在繈褓的小妹被心懷不軌之人強行擄走。
而高氏的養母恰恰就在那個時候撿到了她。
“絕對不會有錯,絕對不會有錯!你定然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小妹啊!”
貴婦熱淚盈眶,聲音顫抖著說道,仿佛要將這些年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盡數傾訴出來。
“這樣,你先跟我迴府,府中有位伺候了咱們母親一輩子的奶娘,當年,你一出生,她就說你像極了母親,讓她辨認一番,就更是確鑿無誤了”
話說完之後,隻見那位貴婦神情緊張,仿佛擔心高氏會突然逃走一般,用力地緊緊拽住她的胳膊,同時轉頭向著車窗外站著的紅綾高聲吩咐道。
“快迴府!”
高氏見狀,心中暗自叫苦不迭,本還想著開口婉拒這位貴婦的邀請,但話尚未出口,就被那貴婦如連珠炮般劈裏啪啦說個不停的話語給硬生生地堵了迴去。
就這樣,馬車緩緩啟動,朝著府邸的方向駛去。
一路上,那位貴婦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開始滔滔不絕地做起了自我介紹。
據她所言,其父母在當年曾堅定地支持如今的聖上,並且竭盡全力保護了當時尚且年幼的皇上和太後。
待到所有事情都塵埃落定之後,皇上龍顏大悅,對她的父親予以重賞,冊封其父為永安侯。
如此一來,她自然也就與高氏一樣,同為侯門之女,身份尊貴無比。
然而命運多舛,就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混亂之中,她的父親不幸身負重傷。
而更為悲痛的是,在此期間,家中幼女驟然離世,這雙重打擊令他心力交瘁。
盡管苦苦支撐了整整三年時光,但最終還是因傷勢過重、心病難愈而與世長辭。
自那時起,她的母親終日以淚洗麵,沉浸在喪夫失女的巨大痛苦之中無法自拔,沒過多久,便也追隨父親而去,撒手人寰。
太後見她年紀尚小,卻已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心生憐憫之情,於是將她接入宮中親自撫養長大。
後來,她到了適婚年齡,承蒙天恩眷顧,得以嫁入將門,成為了護國將軍的長子之妻。
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恩愛有加。
再後來,她的夫君順理成章地承襲了護國將軍的爵位,至此,她搖身一變,成為了令人敬仰的護國將軍夫人。
然而,即便她已然坐擁著令眾人豔羨不已的權勢與尊崇地位,但每當夜深人靜、進入夢鄉之時,往昔的記憶總會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她清楚地記得,當年父母臨終之際,那滿含期盼與牽掛的目光,以及他們對自己最後的囑托:一定要找迴失散多年的妹妹。
自那時起,每逢護國將軍因軍務離府外出,她便也會悄然離開府邸。
歲月悠悠,這些年來,她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曆經無數風雨滄桑,隻為能尋得妹妹的下落。
而尋找妹妹最關鍵的線索,則是小妹小臂上那塊與生俱來的獨特胎記。
為此,她不知曾多少次滿懷希望地凝視過路人的臂膀,又有多少迴在失望中黯然神傷。
也許是上蒼被她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就在這一次,命運之輪終於開始轉動。
原本隻是一場尋常的街頭糾紛,可當她看到那名被指控為小偷的女子奮力掙紮時,不經意間露出的小臂上的胎記,瞬間吸引住了她的全部注意力。
那熟悉的形狀和位置,不正是她苦苦尋覓多年的小妹身上的胎記嗎?
一時間,驚喜、激動、難以置信等諸多情緒交織在一起,令她有些不知所措。
若不是因為這場意外的爭執,致使紅綾誤將她當作小偷並用力拉扯,恐怕她永遠也無法發現這個隱藏在人群中的重要線索,那麽姐妹二人今生今世很可能就會就此擦肩而過,錯失相認的良機。
提及那枚戒指,高氏不由得連忙開口解釋道。
“這枚戒指真的並非是我偷竊得來的呀!它其實是我的女兒送給我的,想當初,我們一家人正在逃荒路上,幸遇一位善良的貴婦人慷慨相助,不僅給予了我們食物和錢財,還把這枚珍貴的戒指送給了我的女兒,後來,女兒見我喜歡,便轉贈於我了。”
護國將軍夫人聞聽此言後,滿臉都是難以置信之色,不由自主地將這句話又重複了一遍。
畢竟隨便一眼,瞧見人家出行的陣仗,就知道對方的身份非富即貴,不是她這樣的農婦得罪的起的。
那貴婦人瞧著高氏滿臉的懷疑,耐著性子開口問道。
“那你說說你姓誰名誰,來自哪裏?”
高氏並沒有絲毫隱瞞之意,便將自己的身世來曆和盤托出。
原來,高氏乃是其養母所收養之人,故而隨養母姓氏為高。
關於親生父母究竟為何許人也,莫說她自己對此一無所知,即便是她的養母也是全然不知。
據高氏所述,養母在臨終之前,向她透露了當初收養她的經過。
那時正值一場因政變引發的上京之亂,道路之上一片混亂不堪。
養母原本是上京有名的繡娘,不過因為那場混亂,為了保全性命,不得已在匆忙趕路打算離開上京之際,偶然瞥見尚在繈褓之中的她被遺棄於路邊。
或許是出於惻隱之心,亦或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養母當即決定將這個可憐的嬰孩撿起,並一路帶迴到故鄉悉心撫養長大。
由於那場政變牽連甚廣,諸多世家大族皆因立場錯誤而慘遭滅門之災。
因此,養母曾推測,這高氏或許是某個大家族中的孩子,不幸在這場動亂中遭人拋棄。
畢竟,覆巢之下無完卵,將年幼的孩子丟棄,總好過全家一同被處死的好。
待到高氏緩緩講述完畢這段過往經曆,那位貴婦的情緒愈發激動起來。
所有細節竟然全部吻合無誤!那貴婦人清楚地記得,正是在那場政變引發的混亂之時,自己尚在繈褓的小妹被心懷不軌之人強行擄走。
而高氏的養母恰恰就在那個時候撿到了她。
“絕對不會有錯,絕對不會有錯!你定然就是我失散多年的小妹啊!”
貴婦熱淚盈眶,聲音顫抖著說道,仿佛要將這些年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盡數傾訴出來。
“這樣,你先跟我迴府,府中有位伺候了咱們母親一輩子的奶娘,當年,你一出生,她就說你像極了母親,讓她辨認一番,就更是確鑿無誤了”
話說完之後,隻見那位貴婦神情緊張,仿佛擔心高氏會突然逃走一般,用力地緊緊拽住她的胳膊,同時轉頭向著車窗外站著的紅綾高聲吩咐道。
“快迴府!”
高氏見狀,心中暗自叫苦不迭,本還想著開口婉拒這位貴婦的邀請,但話尚未出口,就被那貴婦如連珠炮般劈裏啪啦說個不停的話語給硬生生地堵了迴去。
就這樣,馬車緩緩啟動,朝著府邸的方向駛去。
一路上,那位貴婦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開始滔滔不絕地做起了自我介紹。
據她所言,其父母在當年曾堅定地支持如今的聖上,並且竭盡全力保護了當時尚且年幼的皇上和太後。
待到所有事情都塵埃落定之後,皇上龍顏大悅,對她的父親予以重賞,冊封其父為永安侯。
如此一來,她自然也就與高氏一樣,同為侯門之女,身份尊貴無比。
然而命運多舛,就在那場驚心動魄的混亂之中,她的父親不幸身負重傷。
而更為悲痛的是,在此期間,家中幼女驟然離世,這雙重打擊令他心力交瘁。
盡管苦苦支撐了整整三年時光,但最終還是因傷勢過重、心病難愈而與世長辭。
自那時起,她的母親終日以淚洗麵,沉浸在喪夫失女的巨大痛苦之中無法自拔,沒過多久,便也追隨父親而去,撒手人寰。
太後見她年紀尚小,卻已孤苦伶仃、無依無靠,心生憐憫之情,於是將她接入宮中親自撫養長大。
後來,她到了適婚年齡,承蒙天恩眷顧,得以嫁入將門,成為了護國將軍的長子之妻。
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恩愛有加。
再後來,她的夫君順理成章地承襲了護國將軍的爵位,至此,她搖身一變,成為了令人敬仰的護國將軍夫人。
然而,即便她已然坐擁著令眾人豔羨不已的權勢與尊崇地位,但每當夜深人靜、進入夢鄉之時,往昔的記憶總會如潮水般湧上心頭。
她清楚地記得,當年父母臨終之際,那滿含期盼與牽掛的目光,以及他們對自己最後的囑托:一定要找迴失散多年的妹妹。
自那時起,每逢護國將軍因軍務離府外出,她便也會悄然離開府邸。
歲月悠悠,這些年來,她的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曆經無數風雨滄桑,隻為能尋得妹妹的下落。
而尋找妹妹最關鍵的線索,則是小妹小臂上那塊與生俱來的獨特胎記。
為此,她不知曾多少次滿懷希望地凝視過路人的臂膀,又有多少迴在失望中黯然神傷。
也許是上蒼被她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就在這一次,命運之輪終於開始轉動。
原本隻是一場尋常的街頭糾紛,可當她看到那名被指控為小偷的女子奮力掙紮時,不經意間露出的小臂上的胎記,瞬間吸引住了她的全部注意力。
那熟悉的形狀和位置,不正是她苦苦尋覓多年的小妹身上的胎記嗎?
一時間,驚喜、激動、難以置信等諸多情緒交織在一起,令她有些不知所措。
若不是因為這場意外的爭執,致使紅綾誤將她當作小偷並用力拉扯,恐怕她永遠也無法發現這個隱藏在人群中的重要線索,那麽姐妹二人今生今世很可能就會就此擦肩而過,錯失相認的良機。
提及那枚戒指,高氏不由得連忙開口解釋道。
“這枚戒指真的並非是我偷竊得來的呀!它其實是我的女兒送給我的,想當初,我們一家人正在逃荒路上,幸遇一位善良的貴婦人慷慨相助,不僅給予了我們食物和錢財,還把這枚珍貴的戒指送給了我的女兒,後來,女兒見我喜歡,便轉贈於我了。”
護國將軍夫人聞聽此言後,滿臉都是難以置信之色,不由自主地將這句話又重複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