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杏花村最東邊有一個小夥子,名叫張福,父母早亡,家貧如洗,連一個安身的草棚都沒有,隻好在廢棄的土地廟中暫住。


    張福雖然認識幾個字,但無兄弟姐妹幫襯,平時隻好沉默寡言,靠出賣氣力為生。村上有錢人家春種秋收,紅白喜事,缺少勞力,都喜歡叫他來幫忙。


    張福也不會向這些大戶討要工錢,唯一的要求就是讓他吃飽飯,有事幹就可以了。


    因為張福憨厚老實,隻知道幹活,不會說話,與附近的村民很少爭利,杏花村上一些無賴、毒婦見他性格溫順軟弱,又無家資,暗暗笑他是無欲無求、自身難保的“土地公”。村民們慢慢也順口叫開了,反而不提他的真實姓名。


    後來日寇占領了d縣,要求d縣各村出一名青壯勞力,用於開河修路。杏花村的村民誰也不願意前去送死,但又不敢公然違抗日偽的命令,大夥們商量好了,決定讓“土地公”前去。


    張福也不想去,支吾了半天,也沒有說出一個“不”字,在全體村民的逼迫下,隻好去了日偽的工地。


    張福去了後,方才覺得害怕,隻見工地四周都是端著槍的日本士兵,日偽的翻譯大聲叫道:“由於皇軍戰事吃緊,所以征用大家前來修路。要求大家在一個月內,修一條從d縣到z縣的石子馬路!”


    張福因為害怕,聽了半天,雲裏霧裏的,隻見身旁的一個小夥子嘟囔道:“一個月內修這麽長的馬路,怎麽可能?我們d縣到z縣少說,也有40裏路!”


    為首的日本軍官聽了,走到那名小夥子的身邊,抽了他幾個耳光,又踱步到張福的麵前,用手輕輕撫摸了他的頭頂,嘰裏咕嚕說了一大通。


    經過翻譯,張福方才知道:那名軍官是告誡他們,好好幹活,如果幹的好,還會有工錢!如果完成不了修路,誤了工期,就拿你們這些人問罪!


    張福雖然受到了一些驚嚇,倒覺得這些日本鬼子沒有傳說的那麽可怕,笑起來倒是很慈祥,心想:我有的是力氣,隻要不偷懶,就不會受到懲罰,說不定還會有工錢呢?這要比給村裏的大戶們幹活爽快多了!


    直到有一天,張福自以為幹完了一天的活,坐在地上低頭喝水,又聽見一陣嘰裏咕嚕的罵聲。張福嚇得急忙放下手中的碗,剛要起身,推動石碾,繼續幹活。冷不防,被那名日本軍官用鞭子狠狠抽在臉上。


    張福隻覺得臉上火辣辣地疼,急忙跪在地上,蜷縮著身體,任由日本人抽打。


    那名日本人見張福忍著疼,竟然不求饒,又惡狠狠地將皮鞭抽在他的後背上,打得張福的後背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日本人見張福渾身是血,低著頭就是不肯求饒,這時又有很多中國工人圍攏了過來。日本軍官為了立威,震懾中國人,竟然抽出腰刀,刺穿了張福的後背。


    張福隻覺得一陣刺心的疼痛,就昏迷不醒了。


    張福蘇醒過來,發現自己已經躺在杏花村的土地廟中,村民趙大端著湯水,緊張地望著自己。


    張福支撐著身體,問道:“趙大哥,我不是在工地麽?怎麽迴來了?”


    趙大沒有迴答,而是反問道:“土地公,你怎麽得罪日本人了!他們把你打成這樣,還刺了你一刀?”


    張福也不解道:“趙大哥,我也不太明白,我好好地給日本人幹活,他們為什麽要這樣打我,我也不知道哪裏做的不對!”


    趙大見從張福的嘴裏,也問不出什麽來,隻好歎道:“多虧了你們工地的人,說你已經咽氣了,你才能撿迴一條命來,這已經是燒高香了,不過以後再也沒有什麽人敢請你幹活了!”


    張福聽了,流淚道:“趙大哥,我什麽都不會,隻有使不盡的力氣,要是大家都不請我幹活了,我怎麽活呀?”


    趙大安慰道:“土地公,你放心好了,以後隻要有我趙大吃的,絕不會讓你餓死的!”


    一個多月後,張福僥幸活了下來,不過他的身體是徹底廢了,背也駝了,平時走起路來,搖搖晃晃的,與以前那個身強力壯的張福已經是判若兩人了,一些勢利的村民更是裝著不認識他,見了他也故意繞開走。


    張福見人心淡薄,自己又少了生活來源,隻能靠撿路邊的垃圾為生。


    光陰荏苒,新中國建立後,張福方才不用隱姓埋名。一天晚上他躺在土地廟的草席上,翻來覆去,怎麽也睡不著,心想:新時代了,窮人都翻了身,瞎子瘸子也得到了政府的救濟,自己雖然廢了,隻要能學一門手藝,將來還是能自食其力的。


    這天晚上,張福迷迷糊糊睡著了,他在睡夢中,看到“土地公、土地婆”駕著祥雲,又迴到土地廟中。


    張福急忙跪倒在地,不停地叩頭道:“土地公公,土地婆婆饒命,小人實在是因為家貧,方才霸占了你們的仙府,還請寬恕!”


    土地公笑道:“張福,你不必驚慌,這土地廟本就是你們村民所建,我們讓給你住,也算是積了一份功德!再說人間不都稱唿你為‘土地公’麽!我們倆也算是有緣,你一生無欲無求,與世無爭,將來必然善終,子孫繁茂!”


    張福聽了,歎道:“大仙不知,小人完全靠賣氣力為生,如今身體已經殘廢,過上正常生活都很困難,更不必說娶親生子了!”


    土地公笑道:“你雖然駝背了,不能挑擔重物,但你還有一雙強有力的手啊!你一樣可以靠自己的雙手生活!”


    張福見土地公話中有話,祈求道:“還請土地公指點小人的後半生!”


    土地公笑道:“天機不可泄露,命運還是靠自己領悟,你以後要幹的活,是‘千戶用,萬人坐’的!”


    張福聽不懂土地公的話,剛要發問,又見土地婆笑道:“既然我家老頭子給你指明了生路,那我也指給你一樁姻緣吧,你一定會遇見‘紅裏來,白裏去’的好姑娘!”


    土地公、土地婆說完,就不見了。


    張福醒來,百思不得其解,隻好找鄰居趙大來商量。


    兩人思索了半天,也不知其中道理,直到有一天,張福見趙大的兒子趙光,坐著一張小板凳,在屋子裏學騎馬,方才恍然大悟。


    張福跟著鄰村的一名老師傅,學做木匠,幾年後終於學會用鋸子、斧頭、墨鬥做出一張張小桌子,小板凳,到當地的廟會上去售賣,換一些錢來維持生活。


    d縣c山附近最著名的廟會要數“黃明節”,這“黃明節”是當地的習俗,傳說是當地人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忠臣介子推所設立的。那一年的“黃明節”春光明媚、桃紅柳綠、鶯歌燕舞,更有穿紅戴綠的少男少女,一起踏青訪友,登山逛廟會。整個廟會非常熱鬧,沿著省道,延綿十幾裏,吸引了d縣四周十幾萬百姓前來,到處滿是琳琅麵目的衣服、食品、玩具、農具,以及各種生活用品。


    張福在馬路邊上擺了一個賣板凳、桌子的攤位,他為人憨厚木訥,不會主動向行人售賣,隻是死死盯著麵前的桌椅不要被人偷走了。還好那時農村物質貧乏,張福的小板凳、小桌子便宜實用,很快就被遊客們買完了。


    張福收起攤子,閑著無事,索性越過綠色的麥田,穿過黃燦燦的油菜花叢,來到了寬闊的江邊。他一邊沿江灘漫步,一邊希望能撿到什麽瓶瓶罐罐,可以賣錢補貼家用。


    張福突然看見前方蘆葦深處有一個大木盆,木盤裏麵依稀有一件紅色的毛衣,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心想:這個木盆和毛衣可是意外之財,衣服可以自己穿,也可以賣錢來用。


    可是,他走近一看,木盆裏不單單是衣服,而是一位穿著紅棉襖的大臉姑娘。


    張福見那姑娘不醒人事,又見四周沒人,猶豫了好一會,覺得還是救這姑娘一命,於是將她帶迴家中,給她喂了一碗熱薑湯。


    那姑娘受薑湯的刺激,胃裏難受,吐了好幾口水,方才醒來,向張福述說了自己不幸的身世:原來那姑娘名叫孟蘭英,是江中心的y縣人,因為家貧,父母決定將她賣給一個有錢的大戶人家做老婆,可是孟蘭英不願出嫁,就偷偷跑出家去,乘坐一個小木盆,試圖渡過寬闊的長江,逃到江南的d縣,可是木盆在江心被風浪打翻,孟蘭英憑著好水性,數次翻轉了木盆,爬上木盆,方才達到江南,可是自己卻被嗆了幾口水,昏迷了過去。


    孟蘭英為人大大咧咧的,喜歡熱鬧,又燒的一手好菜,因此十裏八鄉,誰家有什麽喜事、喪事都樂於請她幫忙。


    後來,孟蘭英見張福勤勞堅韌、寬厚老實,自己也迴不去y縣父母身邊,就嫁給了張福。這時,張福方才明白:當年土地婆指示的“紅裏來,白裏去”的好姑娘正是孟蘭英,看來這樁姻緣是上天注定的。


    孟蘭英雖然成了家,還是不改先前“樂於助人”的性格,隻要鄉親鄰居家中有事,不管自家多忙,總是一口答應了,提前幾天就去主家幫忙去了。紅白喜事忙完後,張福和孟蘭英也不會主動向主家索要任何報酬。


    因此,鄰居又開始稱唿張福夫妻“土地公、土地婆”了,明裏是稱讚他們樂於助人,暗地裏卻是笑話他們軟弱無能,不會持家過日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紫薇聖人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一支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一支歌並收藏紫薇聖人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