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迴】

    八龍舉首報地動

    一騎飛至判真偽

    ——世界上第一台地動儀的誕生

    上迴說到古希臘偉大的科學家阿基米德在戰爭中不幸遇難。此後,歐洲在一千多年內,再沒出現可與他相比的人物。虛妄的封建迷信、瘋狂的宗教壓迫把人們淹沒在無知的荒野中。當時的世界文化中心亞曆山大裏亞已被焚毀,巴黎和倫敦的街上還是一些土房茅舍。整個歐洲沒有學校,沒有醫院,瘟疫到處蔓延,人們大批死亡,歐洲進入了中世紀的黑暗時代。可是,幸虧地球是圓的,正像一半是黑夜,一半就是白天一樣,那時在東半球正有一個和羅馬一樣強大的帝國,這就是中國的漢王朝。就在西塞羅無限追思阿基米德並為他立碑的三年後(78年),東漢的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南陽石橋鎮)降生了一個人,他就是後來在世界科學史上占有顯著地位的科學家張衡(78~139年)。張衡自幼刻苦讀書,16歲即外出考察遊學,後在京為官,一生共有著作二十種五十三篇,涉及文學、史學、哲學、天文、曆算、地理、藝術。正如1956年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重修張衡墓時的題詞中說的那樣:“如此全麵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屬罕見。”

    話說公元138年的一天,洛陽城裏漢順帝早朝,文武百官班列兩旁。順帝道:“眾愛卿,可有什麽事情要向朕奏明?”這時班中一位老臣,鶴發童顏,趨前幾步跪下道:“臣今早察知京師正西方向發生地動,那裏必是房倒牆摧,江河橫溢,生靈塗炭,萬請陛下速派員安撫,以救民於水火。”這個老人就是年已60歲的張衡。他本來在朝中任太史令、侍中,三年前因敢於直言而被排擠出京任河間相,如今剛剛迴朝任尚書,第一次上奏就說出這般不吉利的話來。

    這時外麵風和日麗,朗朗乾坤,沒有一絲地震的跡象,當即有人跪奏順帝:“我朝在和帝永元八年(96年)至安帝延光四年(125年),三十年間就有二十三年發生大地震。安帝元初六年(119年),兩次地震,京師和四十二個郡全都受災,房倒屋塌,山崩地裂。那是神靈主宰,上天垂象,朝將易主,果然連換三朝。自我皇永建元年(126年)登基以來,上應天意,下隨民心,天下太平,穀豐糧登,何來兇象之兆?平子(張衡字)在朝為官多年,被調為外相,分明是對聖上有怨。今日登殿假借天意,造謠惑上,宜交廷尉(掌刑法的官)論罪,以肅朝綱。”此人伶牙俐齒,口若懸河,朝中不少迷信老朽聽得連連點頭。張衡的一些好友也不敢插嘴申辯,大殿之內一片肅靜。

    順帝一時也拿不定主意。先朝的大地震他是知道的,至今想來還心驚肉跳。可是,自他登基十二年來,張衡就有十一年在他身邊侍奉,上傳下達,犯顏直諫,忠於職守。自任太史以來,推算曆法,研究天文,製成渾天儀,演測天象,確有成效,今日之言絕不至於信口開河。想到這裏,便問道:“卿言西方地動,有何根據?”張衡說:“臣在家中親自測得,三日之內必有驛報,若無此事,甘以欺君之罪受死。”於是,當日散朝無事。

    再說張衡散朝迴來,一班親朋好友都為他捏著一把汗,將他簇擁至家,七嘴八舌,要討個放心。張衡脫了朝服,輕捋銀須,微笑道:“諸位不必擔心,請隨我看一樣東西。”眾人隨他來到後院一間廂房,這裏滿壁都是楠木書架,擺滿經、史、子、集各類書籍,還有他的手稿《溫泉賦》、《歸田賦》和那篇花了十年時間才寫成的《二京賦》,以及天文著作《靈憲》、《渾天儀圖注》,數學著作《算罔論》等。這時,蔡倫又剛剛改進了造紙術,所以這張衡的書房和地中海邊阿基米德的石頭書屋已大不一樣,並沒有那些大卷羊皮、顏料、鵝毛筆之類的東西。

    奇怪的是,書房當中放著一件東西,狀如一個大酒樽,圓徑八尺,頂上有突起的蓋子,表麵有浮雕的篆文、山、龜和鳥獸花紋。這是他六年前(132年)親手用青銅製成的,這個大“酒樽”的上部鑲著八條龍,龍頭分別朝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八個方向排列,每個龍嘴都含有一顆銅球。每個龍頭下對著一隻蛤蟆,張嘴對著龍口呈接食狀。大家仔細一看,8條龍唯有向西這條龍嘴巴緊閉,所含銅球已掉在下麵蹲著的那隻蛤蟆嘴裏。

    張衡說:“這叫地動儀,能測八個方向的地動,隻要遠處大地一有震動,必有一條龍吐球報信。你們看西麵這條龍已經吐下銅球,告知那麵肯定有地動了,所以我今天上朝奏明聖上,不想那些奸頑之徒又要乘機進讒言,我自信這儀器是不會誤人的。”這時人們還是疑信參半,心神不定。大家圍著這件怪東西轉了幾圈,議了一會兒,便也都慢慢散去。

    地動儀為何能報出地震,測出方向呢?原來,大酒樽內立一根很重的銅柱,名曰“都柱”,上粗下尖極易歪斜。都柱周圍的八個方向有八根曲杆,與八個龍頭相接,隻要一個方向有地震波傳來,極不穩的都柱便會倒向這個方向,壓動曲杆,牽動龍頭,張口吐出銅球。這與阿基米德那些拋石機一樣也是用的杠杆原理,那曲杆就是我們現在機械學上的“曲橫杆”。張衡當年已如此熟練地運用這種機械原理,確是才思過人。

    再說第二天,一日不見消息,第三天也無動靜。這時,那些反對張衡的人更有了話柄,有的上書要求皇上治他的罪,有的到他家裏來諷刺挖苦,張衡的一些朋友更是提心吊膽。按說就是千裏路程,如真有地動,驛馬日夜兼程也該到京了,莫不是儀器有失?張衡的夫人、子女、家人仆從也無不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唯有他自己讀書、批文,泰然自若。眼見紅日西斜,第三天又要過去。張衡批了一天的公文迴到書房,剛捧起一卷書,忽然,老家人闖了進來,不及下跪就慌慌張張地說道:“老爺,不好了,剛才宮裏太監宣您到溫德殿見駕,怕是為了那日朝上爭論的地動一事吧。”

    張衡聞言急忙換了朝服去到溫德殿見駕。到底是兇是吉,且聽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數理化通俗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梁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梁衡並收藏數理化通俗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