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僧自是整個西天之主,佛教祖師三聖,亦稱伽藍法王。與其親近者,多稱其為世尊。
三聖道:“甚好,其罪過焉?”
“止殺伐、犯色戒,德行倒不曾虧得,罪不過矣!”迦葉應道。
三聖含笑點頭:“甚好,非八無暇者,為消三界惡業,倒也可造!可造!怎麽得一個有法力的,去將他喚來皈依?一事不煩二主,別個是也去不得,迦葉意如何?”
迦葉雙手合十道:“善故善矣!止這功德果位,恐其怠慢吾佛,弟子不才,願往這趟。自固法力徒行百千萬裏路,舉那接引之禮,為功德子敲八十一響鍾,屆時自當皈依吾門下!”
“大善!”
三聖大喜道:“如此,汝且聽好。吾有三十五部登天浮屠,恐怕此子蠢愚駑鈍,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佛之大乘者。百千萬裏,十載之期,汝至那處,且教他識經入門,再來我處。但恐善信難行,且持我兩件寶貝。”
即取出一金缽道:“此寶喚降妖缽,有收一切靈、妖、鬼法體之能,有千鈞巨象破山之力,百千萬裏路,汝自固法力,恐遭毒手,助汝防身。”
三聖又取一顆金舍利:“此寶乃無憂佛舍利,可消貪業,一並與你。”
“多謝世尊!”迦葉稱謝,一一收起,當即作禮而退,即起行不題。
……
地府深處,暗無天光之地。一處長滿幽蓮之野所,一方枯槐下,座起一張月台,點綴數朵幽蓮。台上坐著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僧,其滿臉褶皺,不知歲有幾齡。
這時遠空處有一鬼王車駕駛來,遠遠就見車門啟開,躍落一個人影來。
這人即來到老僧前站定行禮,口稱:“居士喚本王何事。”
但見他錦衣夜行,七尺有三,濃眉方臉,威嚴甚濃。
“因是,地府收容之魂,恐至極矣!此後百載,定生變故。汝且去結個善果,好解六道之劫。”
老僧垂眼說道:“那方善者,姓蘇名伏,與吾頗有淵源。”
這人便是地府六大鬼王之一,因是王。
其略吃一驚,道:“蘇伏?本王似有印象,曾解妖龍之虞,教我印象深哩。也是功參造化,福德雙馨,莫非新證功德果位便是他麽?”
老僧含笑頷首道:“西邊人想渡化,可不能讓其得逞。汝且潛去他身側,做個管簿的,待十載之期,有個叫迦葉的來尋他,點化最後一點功德,要令其成佛,汝切要從中阻矣!”
因是王笑道:“那小子何德何能,輒敢教本王管簿,做個將帥倒也罷了,還他一場解厄之恩。居士但請寬心,莫道來的迦葉,便是三佛陀之首阿難來了,也教他吃個滿頭灰。”
語罷當即起駕去了。
老僧自號穢土居士,外界稱其初有佛。
……
話分兩頭,卻說葉啟心帶著東都精銳借流冥壇之便,悄悄來到金鱗城。
元魔無相之眼開啟,當即率眾奔赴太元山脈,要在劍齋忙於對付劫魔與域外邪魔時打他個措手不及。
然至元磁山脈千裏外,陡見元魔無相之眼消失,東都部眾皆是大驚失色,小半人當即打起退堂鼓。
天壇教幾個高手,以教主冷幽石為首,都把目光注他身上。
“教主,似有變故,怎辦?”一個左護法低聲問道。
冷幽石當即冷冷瞪他:“一切以葉掌座為主,是你可以開口的麽?”
這話不輕不重,足以傳入葉啟心耳裏,倒將他殺心減去一些。
戰到如今,許多出乎意料,葉啟心仍不形於色。然元魔無相消失,著實令他大吃一驚,若他知道柳無邪已死,又不知是何心情。他當即遣人去探看。
莫羽冠輕步走來,在其身側低語:“情勢有變,恐劍齋早已勘破,我建議撤走,以防不測。”
“撤?”葉啟心瞳孔微微一凝,卻沒有再說話。轉而閉上眼睛,許久之後才睜開。
羅西元與莫羽冠對視一眼,都隻得靜觀其變。不知過得多久,舉州突有金光上衝,惹得眾人側目,然距其太過遙遠,根本無法看清。
“功德之力?”場內大多識得,羅西元沉聲道,“想是此得功德之人為青州破劫,但不知元魔無相去了何處,不如去捉他來問,元魔無相不可能損傷,日蝕待有三個時辰,足夠找迴!”
葉啟心聞此,有些意動,然這時請去探看的弟子倉惶迴轉:“不好了!飛仙、瘋劍紫霄還有許多劍修往這來了。”
音未落下,突見一道灰白劍光自元磁山脈方向投射而來,眨眼即落在場間。
“斬龍劍!是李道純那廝,速退!”葉啟心眼尖,高聲一叫,眾皆四散。
劍光便是飛劍本身,那劍身灰白色,通體由龍骨打造,乃當年李道純斬殺一尾妖龍得來,亦奠定其名號。
說時遲那時快,飛劍‘嗤’地沒入土裏,一圈灰白寂枯之氣當即以其為核心,如波紋般泛開。所過之處花草枯萎,樹木衰竭,一切生機綠意皆被剝奪,十數個逃之不及的魔修慘叫都未發出就化成一具枯骨,生機盡消。隨之枯骨都盡腐朽而不存,隨風而化。
若蘇伏在此,定會駭然,此寂枯與當日擊中他的,怕有天地之別,差距甚是明顯。顯然當日李道純不過出了一兩分力罷了。
“李道純!我必殺你!”
逃之不及的有數個弟子乃是東都極有天賦的弟子,葉啟心終無法從容,身形當即迎空一展,魔氣狂湧,一雙拳頭如擊天一樣重重打向李道純。
李道純冷嘲一笑,誰不是必殺誰,這時說此多餘,實在給人一種失了方寸的感覺。
他止持劍印,如點指江山,輕描淡寫一刺。
拳指相碰,萬頃山林為之狂舞,就近數個礦脈頂蓋被掀起,二人各退數裏,運力驅除魔氣劍氣,同時驅盡,複又撞在一處。
葉啟心看似儒雅,實則狂暴,驅似金剛,力能劈山,宛如遠古蒼獸一樣兇猛。
李道純隻把劍印把持,便與之不相上下,二者勢均力敵,昏天暗地一頓好戰。
三聖道:“甚好,其罪過焉?”
“止殺伐、犯色戒,德行倒不曾虧得,罪不過矣!”迦葉應道。
三聖含笑點頭:“甚好,非八無暇者,為消三界惡業,倒也可造!可造!怎麽得一個有法力的,去將他喚來皈依?一事不煩二主,別個是也去不得,迦葉意如何?”
迦葉雙手合十道:“善故善矣!止這功德果位,恐其怠慢吾佛,弟子不才,願往這趟。自固法力徒行百千萬裏路,舉那接引之禮,為功德子敲八十一響鍾,屆時自當皈依吾門下!”
“大善!”
三聖大喜道:“如此,汝且聽好。吾有三十五部登天浮屠,恐怕此子蠢愚駑鈍,毀謗真言,不識我法門之旨要,怠慢佛之大乘者。百千萬裏,十載之期,汝至那處,且教他識經入門,再來我處。但恐善信難行,且持我兩件寶貝。”
即取出一金缽道:“此寶喚降妖缽,有收一切靈、妖、鬼法體之能,有千鈞巨象破山之力,百千萬裏路,汝自固法力,恐遭毒手,助汝防身。”
三聖又取一顆金舍利:“此寶乃無憂佛舍利,可消貪業,一並與你。”
“多謝世尊!”迦葉稱謝,一一收起,當即作禮而退,即起行不題。
……
地府深處,暗無天光之地。一處長滿幽蓮之野所,一方枯槐下,座起一張月台,點綴數朵幽蓮。台上坐著一個慈眉善目的老僧,其滿臉褶皺,不知歲有幾齡。
這時遠空處有一鬼王車駕駛來,遠遠就見車門啟開,躍落一個人影來。
這人即來到老僧前站定行禮,口稱:“居士喚本王何事。”
但見他錦衣夜行,七尺有三,濃眉方臉,威嚴甚濃。
“因是,地府收容之魂,恐至極矣!此後百載,定生變故。汝且去結個善果,好解六道之劫。”
老僧垂眼說道:“那方善者,姓蘇名伏,與吾頗有淵源。”
這人便是地府六大鬼王之一,因是王。
其略吃一驚,道:“蘇伏?本王似有印象,曾解妖龍之虞,教我印象深哩。也是功參造化,福德雙馨,莫非新證功德果位便是他麽?”
老僧含笑頷首道:“西邊人想渡化,可不能讓其得逞。汝且潛去他身側,做個管簿的,待十載之期,有個叫迦葉的來尋他,點化最後一點功德,要令其成佛,汝切要從中阻矣!”
因是王笑道:“那小子何德何能,輒敢教本王管簿,做個將帥倒也罷了,還他一場解厄之恩。居士但請寬心,莫道來的迦葉,便是三佛陀之首阿難來了,也教他吃個滿頭灰。”
語罷當即起駕去了。
老僧自號穢土居士,外界稱其初有佛。
……
話分兩頭,卻說葉啟心帶著東都精銳借流冥壇之便,悄悄來到金鱗城。
元魔無相之眼開啟,當即率眾奔赴太元山脈,要在劍齋忙於對付劫魔與域外邪魔時打他個措手不及。
然至元磁山脈千裏外,陡見元魔無相之眼消失,東都部眾皆是大驚失色,小半人當即打起退堂鼓。
天壇教幾個高手,以教主冷幽石為首,都把目光注他身上。
“教主,似有變故,怎辦?”一個左護法低聲問道。
冷幽石當即冷冷瞪他:“一切以葉掌座為主,是你可以開口的麽?”
這話不輕不重,足以傳入葉啟心耳裏,倒將他殺心減去一些。
戰到如今,許多出乎意料,葉啟心仍不形於色。然元魔無相消失,著實令他大吃一驚,若他知道柳無邪已死,又不知是何心情。他當即遣人去探看。
莫羽冠輕步走來,在其身側低語:“情勢有變,恐劍齋早已勘破,我建議撤走,以防不測。”
“撤?”葉啟心瞳孔微微一凝,卻沒有再說話。轉而閉上眼睛,許久之後才睜開。
羅西元與莫羽冠對視一眼,都隻得靜觀其變。不知過得多久,舉州突有金光上衝,惹得眾人側目,然距其太過遙遠,根本無法看清。
“功德之力?”場內大多識得,羅西元沉聲道,“想是此得功德之人為青州破劫,但不知元魔無相去了何處,不如去捉他來問,元魔無相不可能損傷,日蝕待有三個時辰,足夠找迴!”
葉啟心聞此,有些意動,然這時請去探看的弟子倉惶迴轉:“不好了!飛仙、瘋劍紫霄還有許多劍修往這來了。”
音未落下,突見一道灰白劍光自元磁山脈方向投射而來,眨眼即落在場間。
“斬龍劍!是李道純那廝,速退!”葉啟心眼尖,高聲一叫,眾皆四散。
劍光便是飛劍本身,那劍身灰白色,通體由龍骨打造,乃當年李道純斬殺一尾妖龍得來,亦奠定其名號。
說時遲那時快,飛劍‘嗤’地沒入土裏,一圈灰白寂枯之氣當即以其為核心,如波紋般泛開。所過之處花草枯萎,樹木衰竭,一切生機綠意皆被剝奪,十數個逃之不及的魔修慘叫都未發出就化成一具枯骨,生機盡消。隨之枯骨都盡腐朽而不存,隨風而化。
若蘇伏在此,定會駭然,此寂枯與當日擊中他的,怕有天地之別,差距甚是明顯。顯然當日李道純不過出了一兩分力罷了。
“李道純!我必殺你!”
逃之不及的有數個弟子乃是東都極有天賦的弟子,葉啟心終無法從容,身形當即迎空一展,魔氣狂湧,一雙拳頭如擊天一樣重重打向李道純。
李道純冷嘲一笑,誰不是必殺誰,這時說此多餘,實在給人一種失了方寸的感覺。
他止持劍印,如點指江山,輕描淡寫一刺。
拳指相碰,萬頃山林為之狂舞,就近數個礦脈頂蓋被掀起,二人各退數裏,運力驅除魔氣劍氣,同時驅盡,複又撞在一處。
葉啟心看似儒雅,實則狂暴,驅似金剛,力能劈山,宛如遠古蒼獸一樣兇猛。
李道純隻把劍印把持,便與之不相上下,二者勢均力敵,昏天暗地一頓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