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知愁,以為青絲不會用餘生來量度。
“轉眼二十幾個春秋,朕依然沒有找到答案。”
律涼城皇宮,洗心院禦花園。
近日難得放晴,滿園芬芳,空氣清新宜人,涼風習習。
大律皇朝最高統治者李潛,輕輕撫著斑白的鬢角,渾濁的雙目,有一些空洞。
身旁是他最信任的太監總管張信,他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神情不媚,也不冷漠,保持一種恰到好處的恭敬,但是心底的悲哀,還是從他的眼眸裏透出一絲來。
“你不用如此小心,朕明白,天數不在朕這一邊。”
李潛淡淡說著:“你看著朕長大,幫著朕登基,見證著朕的雄心壯誌被這殘酷世道逐漸磨平磨淡,再沒有一絲銳氣,你方才步入遲暮,朕已垂垂老矣!”
“皇上,這裏風大,您還是迴去歇著,小心著涼……”張信不敢不小心,衰老的老虎,還是老虎。
李潛輕輕一歎:“炎炎夏季,朕的身子骨還不至於被這一點雨後之寒擊垮。朕才登基那一年,父皇告訴朕,不要去爭,天命即是命數,李家命數掌在兩大聖地手裏,這是一個永恆的詛咒。”
“朕不信,冒著大律覆滅的危險,抽調一絲龍脈,使得朕其中一個龍種可以修仙問道。”
“原本以為……”
張信悚然一驚,渾濁的眸子突然清明:“陛下,有些話……不能說。”
李潛不以為意,淡淡說道:“事到如今,還有什麽不能說?各地世家全部隨同背叛,血衛替北人打了頭陣,救災被玄門完成,大律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還有那個逆子,做了人不能做的事,使朕功虧一簣……朕不甘心……可……”
張信雙目灼灼說道:“陛下,您忘了平王殿下麽?殿下這個太子當得實在太久了一點……況且,他與玄門的關係,您明白麽?”
李潛渾濁的眸子微微閃過一絲亮光,旋即黯淡:“以他的才能,充其量也隻夠得上玄門的傀儡……”
他有些消沉地轉身,邁開步伐,背影落寞,蕭瑟,孤寂。在這一刻,他不是九五之尊,隻是一個遲暮的老人。
張信望著這背影,心底滿是酸楚與苦澀,這個年紀比他小,看著長大然後先行遲暮的老人,一輩子都試圖推翻壓在大律頭頂上的天,強烈渴望著看看青天外的廣闊世界。
他仿佛又看到了當年的英武青年,指天大罵,豪情萬丈,與如今形成強烈反差,鼻子一酸,竟落下淚來,然後他便聽見快要看不清背影的李潛的聲音。
“替朕下詔,傳位平王……”
……
“恭喜殿下,昨日貧道夜觀天象,紫薇帝星移到了您的命星旁,有東宮入紫薇的征兆……”
東宮,西廂院閣樓上,一個青年道士微笑說著。
平王李元宗在東宮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如今而立之年,距皇位卻還是遙不可及。
李元宗原本便是如此認為的,哪怕玄門大力扶持,他都不敢真正的篡權,因為他有個弟弟叫李淩雲,他不知道玄帝的真名叫蘇伏,所以他不敢。
西廂院閣樓上,李元宗自斟自飲,淡淡笑道:“神機,你不必安慰於我,父皇等著九弟迴來繼位,開創修仙皇朝,在他迴來之前,不會那麽輕易倒下的。”
“平王殿下,其實您大可不必如此消沉,玄門既然敢選您,就不會怕李淩雲,何不給自己一點信心?”
青年道士著最正統的道衣,隻有得道高人才能穿出韻味,他的氣質飄渺如塵,一舉一動都是渾然天成,語聲平穩,蒼朗有力:“大律反跡已顯,若兩大聖地敗,那就罷了,若北地廬州敗,事後清算,便是玄門也保不住殿下,您切要三思!”
李元宗眉頭緊皺,他何嚐不知後果,可一想到李淩雲的強勢,就是長聲一歎:“身在帝王家,不爭就沒命,可明知爭了也無果,你讓我如何下定決心……”
道士微微一笑,這話再明顯不過,李元宗想要看玄門底牌,才肯下決心,正要透露一些內情時,閣樓外遠遠地傳來一聲高亢的尖銳的公鴨嗓。
“聖旨到!”
李元宗眸子閃過一絲戾氣,平靜起身,整理衣袍,待那傳旨太監上來閣樓,才終於一驚,為首之人居然是李潛的親信,太監總管張信。
“原來是張公公,失禮失禮……”他露出溫和笑容,拱手寒暄。
張信麵色複雜,望著這個與李潛有三分相似的太子,說道:“平王客氣了,雜家不敢當,還請平王接旨。”
李元宗當即跪倒在地:“兒臣接旨!”
張信注意到那青年道士沒有跪下,隻是退開兩步,他心中不悅,卻又無可奈何,那是玄門的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二十有六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外邦不敢侵。吏治清明,君臣善睦。今感年老力衰,功盼後人。皇太子李元宗,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誌,巨惑不能動其心。朕欲傳位於皇太子李元宗。諸皇子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眾臣工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欽此!”
張信念罷,就將金黃布帛置於李元宗伸出的雙手上,輕聲說道:“陛下快請起來,皇上還有一份詔書,希望陛下能代為傳告天下。即位大典將在明晨舉行,還請陛下盡早準備。”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內侍便將另外一卷布帛取來,由張信轉交李元宗之手方才告辭離去。
李元宗捧著兩份布帛,有些愣怔,過了數息,他迴過神來,深深吸了一口氣,攤開第一份聖旨觀看,確認無誤後,才展開第二份聖旨,隨後又呆立當場。
青年道士來到他身後,看了聖旨後,神色微微一變,旋即平複,若有所思。
李元宗呆立半晌,搖搖頭神色複雜道:“竟被神機一語成讖,我此刻真是又喜又悲。”
“喜從何來?悲從何來?”道士心下非常驚訝,他所謂夜觀星象,不過是隨口一說,對於李潛傳位還有罪己詔等舉動,他不是很明白。
李元宗說道:“社稷可保,殊為可喜,父皇壽數尚輕,怎會輕易傳位,必有不知之變故,許是隱疾,故心中憂慮傷感。”
道士淡淡說道:“人皆有命數,皇帝也是人。殿下不如好生準備登基事宜,貧道另有要事,明晨再來賀喜。”
語罷已經是仙蹤渺渺。
……
道士離開東宮,徑自來到洗心院禦書房外,張信還未迴到,戒備森嚴的洗心院絲毫不能阻擋道士。
他立於房門外,猶豫片刻,推門而入。
“朕能想到玄門會來人,但沒有想到來的會是你。”
李潛負手而立,似乎早已等候多時,見著道士模樣,突然笑了起來:“餘神機餘教主,這恐怕是我們第一次見麵罷!”
道士正是轉入鬼道的餘神機,蘇伏手下最重要的人,缺了他玄門會癱瘓大半。
“第一次,大概也是最後一次。”
餘神機望著這個擁有著與年紀不相符的老態,曾經最大的對手,緩緩說道:“我餘神機還沒有那麽厲害,能讓你李潛透支心力導致折壽,你身上發生了什麽?”
李潛笑著說道:“你神機妙算,也猜不到麽?那就讓我這個老對手給你準備最後一份禮物。”
他說罷抬手擲出一物。
餘神機接過來一看,卻是一個小巧的葫蘆,呈暗青色,表麵光滑,除此外看不出稀奇地方。
李潛笑著介紹:“此物喚作養魂葫蘆,乃是上古遺物,它的作用是可以補齊缺失的靈魄。”
餘神機的手微不可聞地一抖,他眯起眼睛:“如此貴重之物,你就那麽輕易的送給我了?我以為你應該恨不得喝我的血,啃我的骨,吃我的肉……”
“若是真品,朕怎麽舍得送你?”
李潛笑容不變:“它隻是仿製品,所以隻能使用一次,就當做臨別前的最後祝福,餘教主若是不喜歡,大可以還朕。”
餘神機發出冷笑:“這是天下最惡毒的詛咒!”
李潛笑得愈發歡暢:“若它是詛咒,天下有無數生靈欲得而不得,朕甚是期待,餘教主會如何抉擇?隻可惜不能親見,餘教主有朝一日若能下得地府來,一定要告訴朕。”
“還是說,餘教主要把它還給朕?”
餘神機雙眸平靜,古井無波,卻收起了葫蘆,轉身淡淡說道:“若這是你的遺願,滿足你又何妨,就當最後一場決鬥,我餘神機從來不懼挑戰!”
李潛神情帶著一絲滿足,安詳,眼睛緩緩合上,然後,就再也沒有睜開。
承元二十六年夏,承帝駕崩,享年五十有六,其生前擬的兩份詔書公諸於世,朝野震動,天下震驚。
國不可一日無主,第二日,太子李元宗即位,改年號平元,大赦天下,封玄門為國教,封浮塵尊者為厚德載道東天玄靈寶帝君,簡稱玄帝,舉國上下推行玄道教義,各郡縣設立玄帝廟,永不撤除。
“轉眼二十幾個春秋,朕依然沒有找到答案。”
律涼城皇宮,洗心院禦花園。
近日難得放晴,滿園芬芳,空氣清新宜人,涼風習習。
大律皇朝最高統治者李潛,輕輕撫著斑白的鬢角,渾濁的雙目,有一些空洞。
身旁是他最信任的太監總管張信,他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神情不媚,也不冷漠,保持一種恰到好處的恭敬,但是心底的悲哀,還是從他的眼眸裏透出一絲來。
“你不用如此小心,朕明白,天數不在朕這一邊。”
李潛淡淡說著:“你看著朕長大,幫著朕登基,見證著朕的雄心壯誌被這殘酷世道逐漸磨平磨淡,再沒有一絲銳氣,你方才步入遲暮,朕已垂垂老矣!”
“皇上,這裏風大,您還是迴去歇著,小心著涼……”張信不敢不小心,衰老的老虎,還是老虎。
李潛輕輕一歎:“炎炎夏季,朕的身子骨還不至於被這一點雨後之寒擊垮。朕才登基那一年,父皇告訴朕,不要去爭,天命即是命數,李家命數掌在兩大聖地手裏,這是一個永恆的詛咒。”
“朕不信,冒著大律覆滅的危險,抽調一絲龍脈,使得朕其中一個龍種可以修仙問道。”
“原本以為……”
張信悚然一驚,渾濁的眸子突然清明:“陛下,有些話……不能說。”
李潛不以為意,淡淡說道:“事到如今,還有什麽不能說?各地世家全部隨同背叛,血衛替北人打了頭陣,救災被玄門完成,大律已經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
“還有那個逆子,做了人不能做的事,使朕功虧一簣……朕不甘心……可……”
張信雙目灼灼說道:“陛下,您忘了平王殿下麽?殿下這個太子當得實在太久了一點……況且,他與玄門的關係,您明白麽?”
李潛渾濁的眸子微微閃過一絲亮光,旋即黯淡:“以他的才能,充其量也隻夠得上玄門的傀儡……”
他有些消沉地轉身,邁開步伐,背影落寞,蕭瑟,孤寂。在這一刻,他不是九五之尊,隻是一個遲暮的老人。
張信望著這背影,心底滿是酸楚與苦澀,這個年紀比他小,看著長大然後先行遲暮的老人,一輩子都試圖推翻壓在大律頭頂上的天,強烈渴望著看看青天外的廣闊世界。
他仿佛又看到了當年的英武青年,指天大罵,豪情萬丈,與如今形成強烈反差,鼻子一酸,竟落下淚來,然後他便聽見快要看不清背影的李潛的聲音。
“替朕下詔,傳位平王……”
……
“恭喜殿下,昨日貧道夜觀天象,紫薇帝星移到了您的命星旁,有東宮入紫薇的征兆……”
東宮,西廂院閣樓上,一個青年道士微笑說著。
平王李元宗在東宮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如今而立之年,距皇位卻還是遙不可及。
李元宗原本便是如此認為的,哪怕玄門大力扶持,他都不敢真正的篡權,因為他有個弟弟叫李淩雲,他不知道玄帝的真名叫蘇伏,所以他不敢。
西廂院閣樓上,李元宗自斟自飲,淡淡笑道:“神機,你不必安慰於我,父皇等著九弟迴來繼位,開創修仙皇朝,在他迴來之前,不會那麽輕易倒下的。”
“平王殿下,其實您大可不必如此消沉,玄門既然敢選您,就不會怕李淩雲,何不給自己一點信心?”
青年道士著最正統的道衣,隻有得道高人才能穿出韻味,他的氣質飄渺如塵,一舉一動都是渾然天成,語聲平穩,蒼朗有力:“大律反跡已顯,若兩大聖地敗,那就罷了,若北地廬州敗,事後清算,便是玄門也保不住殿下,您切要三思!”
李元宗眉頭緊皺,他何嚐不知後果,可一想到李淩雲的強勢,就是長聲一歎:“身在帝王家,不爭就沒命,可明知爭了也無果,你讓我如何下定決心……”
道士微微一笑,這話再明顯不過,李元宗想要看玄門底牌,才肯下決心,正要透露一些內情時,閣樓外遠遠地傳來一聲高亢的尖銳的公鴨嗓。
“聖旨到!”
李元宗眸子閃過一絲戾氣,平靜起身,整理衣袍,待那傳旨太監上來閣樓,才終於一驚,為首之人居然是李潛的親信,太監總管張信。
“原來是張公公,失禮失禮……”他露出溫和笑容,拱手寒暄。
張信麵色複雜,望著這個與李潛有三分相似的太子,說道:“平王客氣了,雜家不敢當,還請平王接旨。”
李元宗當即跪倒在地:“兒臣接旨!”
張信注意到那青年道士沒有跪下,隻是退開兩步,他心中不悅,卻又無可奈何,那是玄門的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即位二十有六矣,海內河清,天下太平。民有所安,外邦不敢侵。吏治清明,君臣善睦。今感年老力衰,功盼後人。皇太子李元宗,人品貴重,甚肖朕躬,堅剛不可奪其誌,巨惑不能動其心。朕欲傳位於皇太子李元宗。諸皇子當戮力同心,共戴新君。眾臣工當悉心輔弼,同扶社稷,欽此!”
張信念罷,就將金黃布帛置於李元宗伸出的雙手上,輕聲說道:“陛下快請起來,皇上還有一份詔書,希望陛下能代為傳告天下。即位大典將在明晨舉行,還請陛下盡早準備。”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內侍便將另外一卷布帛取來,由張信轉交李元宗之手方才告辭離去。
李元宗捧著兩份布帛,有些愣怔,過了數息,他迴過神來,深深吸了一口氣,攤開第一份聖旨觀看,確認無誤後,才展開第二份聖旨,隨後又呆立當場。
青年道士來到他身後,看了聖旨後,神色微微一變,旋即平複,若有所思。
李元宗呆立半晌,搖搖頭神色複雜道:“竟被神機一語成讖,我此刻真是又喜又悲。”
“喜從何來?悲從何來?”道士心下非常驚訝,他所謂夜觀星象,不過是隨口一說,對於李潛傳位還有罪己詔等舉動,他不是很明白。
李元宗說道:“社稷可保,殊為可喜,父皇壽數尚輕,怎會輕易傳位,必有不知之變故,許是隱疾,故心中憂慮傷感。”
道士淡淡說道:“人皆有命數,皇帝也是人。殿下不如好生準備登基事宜,貧道另有要事,明晨再來賀喜。”
語罷已經是仙蹤渺渺。
……
道士離開東宮,徑自來到洗心院禦書房外,張信還未迴到,戒備森嚴的洗心院絲毫不能阻擋道士。
他立於房門外,猶豫片刻,推門而入。
“朕能想到玄門會來人,但沒有想到來的會是你。”
李潛負手而立,似乎早已等候多時,見著道士模樣,突然笑了起來:“餘神機餘教主,這恐怕是我們第一次見麵罷!”
道士正是轉入鬼道的餘神機,蘇伏手下最重要的人,缺了他玄門會癱瘓大半。
“第一次,大概也是最後一次。”
餘神機望著這個擁有著與年紀不相符的老態,曾經最大的對手,緩緩說道:“我餘神機還沒有那麽厲害,能讓你李潛透支心力導致折壽,你身上發生了什麽?”
李潛笑著說道:“你神機妙算,也猜不到麽?那就讓我這個老對手給你準備最後一份禮物。”
他說罷抬手擲出一物。
餘神機接過來一看,卻是一個小巧的葫蘆,呈暗青色,表麵光滑,除此外看不出稀奇地方。
李潛笑著介紹:“此物喚作養魂葫蘆,乃是上古遺物,它的作用是可以補齊缺失的靈魄。”
餘神機的手微不可聞地一抖,他眯起眼睛:“如此貴重之物,你就那麽輕易的送給我了?我以為你應該恨不得喝我的血,啃我的骨,吃我的肉……”
“若是真品,朕怎麽舍得送你?”
李潛笑容不變:“它隻是仿製品,所以隻能使用一次,就當做臨別前的最後祝福,餘教主若是不喜歡,大可以還朕。”
餘神機發出冷笑:“這是天下最惡毒的詛咒!”
李潛笑得愈發歡暢:“若它是詛咒,天下有無數生靈欲得而不得,朕甚是期待,餘教主會如何抉擇?隻可惜不能親見,餘教主有朝一日若能下得地府來,一定要告訴朕。”
“還是說,餘教主要把它還給朕?”
餘神機雙眸平靜,古井無波,卻收起了葫蘆,轉身淡淡說道:“若這是你的遺願,滿足你又何妨,就當最後一場決鬥,我餘神機從來不懼挑戰!”
李潛神情帶著一絲滿足,安詳,眼睛緩緩合上,然後,就再也沒有睜開。
承元二十六年夏,承帝駕崩,享年五十有六,其生前擬的兩份詔書公諸於世,朝野震動,天下震驚。
國不可一日無主,第二日,太子李元宗即位,改年號平元,大赦天下,封玄門為國教,封浮塵尊者為厚德載道東天玄靈寶帝君,簡稱玄帝,舉國上下推行玄道教義,各郡縣設立玄帝廟,永不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