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城內,原代王宮內。


    朱祁鎮看著錦衣衛送來的大寧戰報,臉上滿是陰雲。


    一旁跪在地上的徐恭,心裏忐忑不安。


    今天皇帝駕幸大同,入住代王王宮,剛用過晚膳,徐恭就收到大寧都司傳來的密信:


    駙馬都尉、巨鹿侯,時任大寧都司總兵官的井源親率五萬人馬分左右兩路向兀良哈進軍,不知為何走漏了消息,左路軍兩萬人被兀良哈誘入了死地。


    兩萬大軍苦戰突圍三日,最終僅千餘人突出重圍,其餘將士全部戰死,總兵井源負傷,參將以下將官死傷殆盡。


    井源率殘部狼狽逃迴大寧衛,右路三萬人馬聽聞左路大敗,不得不放棄繼續北進無功而返。


    “他怎麽不去死!兩萬大軍,全軍覆沒,他井源就是個蠢貨!蠢貨!”朱祁鎮一聲暴喝,震得宮殿內嗡嗡作響。


    殿內的宮人如遭雷擊,瑟瑟發抖,將頭低得更深,大氣都不敢喘,生怕一個不小心,惹怒了皇帝,身首異處。


    門口的侯寶側頭看了看殿內因憤怒而來迴踱步的皇帝,他知道,這個時候皇帝需要的是安靜,最好是讓他一個人安靜的待著。


    於是,他輕輕揮了揮手,殿內的宮人如蒙大赦,悄無聲息的退了出去。


    朱祁鎮的腳步聲在殿內來迴響起,跪在地上的徐恭不敢抬頭,大寧兵敗,總兵負傷。


    自皇帝登基以來,大明還未嚐有過如此慘敗,也難怪皇帝會如此震怒。


    這裏麵也有他錦衣衛的責任。


    錦衣衛本就有刺探軍情的責任,大寧都司向兀良哈用兵,本屬絕密,可卻無緣無故走漏了消息,實在有些匪夷所思。


    要不是兀良哈兵力不足,難以同時埋伏兩路明軍,不然大寧都司的這五萬人馬估計就要全軍覆沒。


    “你還會跪在這裏幹什麽?”正想著,徐恭突然聽到皇帝冰冷的聲音,打了個寒顫後趕緊起身說道:“陛下息怒,保重龍體要緊。”


    不說還好,這話一出,朱祁鎮頓時又是火冒三丈,他抄起一旁的一個花瓶就砸在了徐恭的腦袋上。


    頓時,徐恭的官帽被打落,額頭上鮮血噴湧而出。


    “沒用的狗,朕養你們有何用!”朱祁鎮怒道:“如此絕密之事,居然泄露了,兩萬將士幾乎全軍覆沒,你們錦衣衛竟然毫無察覺,你這條狗就是這樣辦事的?”


    “皇上,皇上,”徐恭手腳並用,爬到朱祁鎮跟前,道:“臣該死,臣無能,致使大軍慘敗,請陛下賜罪!”


    “你是該死!”朱祁鎮怒道。


    這四個字讓徐恭如蒙大赦,懸著的心慢慢放下,他是了解皇帝的,皇帝年紀雖小,可卻不是獨斷專行,偏聽偏信之人。


    這次大寧慘敗,責任其實也不能全怪在錦衣衛的頭上。


    大寧本就是大明的邊塞之地,又剛剛恢複不到三年,錦衣衛在那裏人手不足,沒有及時刺探到情報,也是情有可原。


    正當朱祁鎮盛怒不已之時,侯寶的身影出現在了門口。


    “何事?滾進來!”朱祁鎮怒道。


    侯寶手捧一份奏疏,小心翼翼的進了殿內道:“皇爺,大寧總兵井源的奏疏到了。”


    侯寶跪在地上,將井源的奏疏舉過頭頂。


    朱祁鎮拿過奏疏,隻看了一眼,怒火再次升級,啪的一聲將奏疏給扔在了地上。


    “傳旨,令英國公張輔帶龍興龍健……不,讓李隆速來見朕。”朱祁鎮強壓住內心的怒火道。


    侯寶趕緊起身,小跑著去傳旨了。


    不多時,近衛軍軍長,襄城伯李隆神色凝重的走進了殿內。


    “臣李隆,參見陛下。”李隆行禮,目光卻瞥向了頭破血流、跪伏在地的徐恭。


    “大寧兵敗,喪師兩萬,這是戰報,你先看看吧。”朱祁鎮臉色鐵青,語氣冰冷。


    李隆心中大驚,來時他已從侯寶的隻言片語中猜到了一二,可沒想到井源敗的竟然如此嚴重。


    看完戰報,李隆已知內情,如果戰報屬實,那責任就不能全怪在井源身上。


    李隆沉思片刻,隨即躬身行禮道:“陛下,眼下之急,是派沉穩老將趕赴大寧,整頓兵馬,防備兀良哈南下。”


    說著,他看了看皇帝的臉色,又道:“臣…以為此次戰敗,並非壞事!”


    “恩?”朱祁鎮扭過頭,銳利的目光看向李隆。


    “額…陛下息怒,臣不是為巨鹿侯開脫罪責,臣的意思是說壞事不一定就是壞事。”李隆硬著頭皮說道。


    “仔細說說!”朱祁鎮雖然此時依舊怒氣不減,可他依舊保持著幾分理智。


    “是。”李隆又看了看徐恭,穩了穩心神道:“陛下,大寧軍雖敗,可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迷惑草原各部的作用,兀良哈可汗脫魯忽察爾其人胸無大誌,且喜小利,為人又有勇無謀,這您是知道。”


    朱祁鎮點點頭,示意李隆繼續說下去。


    “臣以為此次大軍泄密兵敗,並非是脫魯忽察爾的手筆,他也沒有這個腦子。”說著,他看了看徐恭,徐恭心領神會。


    他知道李隆這是給了自己一個順水人情,趕緊說道:“臣安插在大寧三衛的探子此次也未送出消息,臣認為內部泄密的可能微乎其微。”


    “既然內部泄密的消息微乎其微,那為何井源會遭伏擊?”朱祁鎮怒道。


    徐恭語塞,也是,大軍行軍路線都是絕密,除了軍中少數幾個將領,其他人絕無可能提前得知。


    “陛下,泄密之事臣無從得知,這還需錦衣衛調查,現在我軍雖敗,可也在一定程度上迷惑了兀良哈,臣以為不如將計就計,大寧的朵顏三衛此時趁機收縮兵力,做出放棄大寧的態勢,引誘脫魯忽察爾領兵南下,我軍且戰且退尋找戰機,一戰將其滅之。”李隆道。


    聽著李隆的分析,朱祁鎮心裏盤算開了。


    “侯寶,將大寧的輿圖拿來!”


    輿圖前,朱祁鎮盯著輿圖沉思良久,李隆說的沒錯,既然戰前製定的戰略意圖被打亂了,那就將計就計,趁著兵敗,收縮兵力,既然你能伏擊我,我也能設計伏擊你。


    “井源受傷,無法領兵作戰,剩下的三萬大軍估計此時也是士氣低落,軍心不穩,若要一戰,一時之間恐怕難啊!”朱祁鎮道。


    李隆上前說道:“陛下可調遼東之兵西進,同時調宣府山海關守軍北進。”


    “調兵容易,可誰適合領兵作戰?朱勇年老,舊傷複發,不能領兵,張輔又有身負京畿安全重任,也無法領兵。”朱祁鎮道。


    “遼東總兵巫凱坐鎮遼東數年,謹慎穩重,臣以為可讓他領兵。”李隆沉思片刻,說道。


    朱祁鎮搖了搖頭道:“巫凱謹慎有餘,膽略卻無,他不適合。”


    李隆想了想,宣府總兵武安侯鄭亨?不行不行,這人雖然是沙場宿將,可如今已年近七十,精力不濟。


    大同總兵朱榮,這人倒是可以,有勇有謀,正當壯年,不過此時皇駕正在大同,他若走了,恐怕韃子會趁機來犯。


    薊州總兵陽武侯薛祿,也不行,薊州是京城北麵最後一道防線,一旦有失,京城危矣。


    到底誰行呢?李隆正想著,就感覺皇帝的目光正盯著他。


    突然,他心髒狂跳,一股莫名的興奮湧上心頭,皇上這是要讓自己去大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我來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蓑煙雨任書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蓑煙雨任書海並收藏大明,我來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