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宋思銘起床之後,先給潘建國打了個電話。


    昨天,潘建國在恆達集團青山分公司的協助下,先到銀行開通了對公賬戶。


    接收了一千萬的投資款後,又轉給市國資委四百萬零一千,作為商標轉讓費。


    等這些事辦完,都已經下午五點了。


    恆達集團青山分公司,直接給潘建國安排了食宿,潘建國在距離市政府不遠的一家高檔酒店住了一晚。


    但由於太過激動,潘建國一晚上也沒睡多長時間。


    接電話的時候,甚至還打著哈欠。


    可即便如此,宋思銘也不能讓潘建國繼續休息了。


    因為,青山日報的記者,江北日報的記者,今天都要到王寨鄉進行采訪,而主要的采訪對象就是潘建國。


    他得帶著潘建國,抓緊時間迴王寨鄉等記者。


    聽說省裏,市裏的記者,要采訪自己,潘建國受寵若驚。


    在此之前,他隻接受過一次采訪,采訪他的是,青山市製酒廠廣播站的廣播員。


    當時他獲得了年度優秀員工,廣播站想廣播一下他的優秀事跡,結果,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麽優勢事跡,於是,就把自己每天的工作內容講了一遍。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宋鄉長?”


    “記者會問什麽問題?”


    “我該怎麽迴答?”


    “萬一迴答錯了怎麽辦?”


    潘建國抑製不住自己的緊張情緒,連珠炮一樣地發問。


    “別著急,我去接你,迴王寨鄉的路上,咱們慢慢說。”


    這次采訪,是讓青山醇這個品牌,重歸大眾視野的關鍵,同時,也是王寨鄉的特產名片撒向全市全省的開端。


    宋思銘決定對潘建國做專項培訓。


    免得潘建國一些問題,迴答不到點上,白白浪費了,他花一頓飯,一箱酒,換迴的廣告機會。


    半個小時後,宋思銘接上了潘建國。


    從市區到王寨鄉,兩個多小時的路程,宋思銘幾乎說了兩個小時,但潘建國的接受能力明顯有些差,連三分之一的內容都沒記住。


    潘建國自己都急得開始抓頭發。


    “這樣吧,一會兒采訪的時候,我陪著你,你要是說不全,我幫你補充。”


    宋思銘也意識到,想用一兩個小時,就把將自己關了十幾年的潘建國,培養成一個侃侃而言,每句話都能說到點上的外向之人,太過困難。


    “這樣好,這樣好。”


    潘建國連連點頭。


    不知不覺,宋思銘就能成了他的主心骨,包括之前,在市國資委與王培基競價,隻要有宋思銘在,哪怕叫到他從沒見過的幾百萬,他的心,都是踏實的。


    “還有一件事。”


    宋思銘繼續說道。


    “宋鄉長,你說。”


    潘建國豎起耳朵認真聽。


    “這次采訪之後,你的酒,銷量肯定會大幅提升。”


    “再像之前那樣小作坊式的生產,肯定是滿足不了需求了。”


    “所以,接下來,需要盡快地選址,建廠,購置設備。”


    宋思銘告知潘建國。


    “宋鄉長,釀酒我在行,但是,選址,建廠,買設備,我真的不太懂。”


    潘建國有些為難地說道。


    “你不懂,就找懂的人。”


    “在青山市製酒廠的時候,你不是有很多同事嗎,把各個部門的同事都叫過來。”


    宋思銘出主意道。


    “對啊!”


    潘建國眼前一亮。


    青山市製酒廠破產後,他那些同事,也隨之下崗。


    據他所知,那些同事過得都不太好,正好可以趁著這次機會,拉那些同事一把。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那些同事,都有自己擅長的方麵,隻要能把那些同事叫來,酒廠的骨架就有了。


    “另外,我再給你介紹一個人。”


    “他叫盧宏軒,現在在市公交集團工作。”


    “他父親原來是王寨鄉的黨委書記,現在是瀾滄縣政協副主席。”


    “讓他過來給你打下手,涉及到對外關係一類的,就讓他出麵解決,你就專心搞生產,釀酒。”


    宋思銘將盧宏軒推薦給潘建國。


    他現在可以事無巨細地幫助潘建國的酒廠,但這隻是暫時的,過後,就無暇關注潘建國的酒廠了。


    而潘建國並不是外場人,不擅長處理各種關係,這就需要一個人幫潘建國撐起場麵。


    而這個人就是盧宏軒。


    盧宏軒憑借父親盧增漢在瀾滄縣多年積攢下的人脈,肯定能讓潘建國的酒廠,迅速步入正軌。


    所以,他介紹盧宏軒到潘建國的酒廠,不單單是幫盧宏軒解決工作問題,也是為了酒廠的長遠考慮,可謂雙贏。


    潘建國自然明白宋思銘的良苦用心,隨即,就給出了積極迴應,“宋鄉長,你說怎麽辦就怎麽辦。”


    “既然你同意,我讓盧宏軒盡快過來。”


    而後,宋思銘便給盧宏軒打電話。


    “這周末,我父親出院,我安排一下家裏,下周一,到王寨鄉,找潘廠長報道。”


    盧宏軒也是個爽快人,直接就給出了時間。


    “行,到時候,你直接過來就行。”


    “吃住,我來安排。”


    盧宏軒是盧增漢的兒子,宋思銘自然要格外關照。


    說話間,車已經開到了王寨鄉政府門口。


    “怎麽這麽多人?”


    坐在副駕駛的潘建國,發現王寨鄉政府門口,排起了長隊。


    宋思銘也看到了。


    瞄了一眼隊首的位置,宋思銘說道:“應該都是來買酒的。”


    “買酒的?”


    “不會吧?”


    潘建國不相信。


    昨天出發去市區前,他的酒,還無人問津,一單沒賣。


    “應該是廣告起效果了。”


    宋思銘笑了說道。


    昨天晚上吃飯的時候,市委宣傳部文明創建科的科長柴子平,當著他的麵,又是發朋友圈,又是到各個群裏打廣告,求轉發,號召大家都來王寨鄉政府買複活的青山醇二十年。


    柴子平可是公益組織,愛心行動社的社長。


    愛心行動社的誌願者,遍布全市各地各行業,所以,他的廣告效果,肯定差不了。


    宋思銘沒有急著把車開進院裏,而是先下車,走過去問了一下。


    果然,排隊的人,都是看到柴子平的廣告,才過來買酒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路浮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爭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爭渡並收藏官路浮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