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戴…森球?”


    這又是一個憐風聞所未聞過的名詞。


    “難道比恆星還要大麽?”


    憐風繼續問道。


    沒聽說過這種東西,她自然也沒法聯想地出來,張恆所謂的大,究竟是有多大。


    “至少要比一顆尋常的恆星要大吧,不過按照我的想法,當然是越大越好,最好是能達到目前已知宇宙最大天體的程度……”


    張恆迴道。


    目前已知最大的星體是太陽3200倍,也就說他想要戴森球建造成3200個太陽加起來那麽大。


    至於有沒有可能建成,他也不知道,隻能先建著看看。


    戴森球,本來就是一種設想中的巨型人造球狀結構,主要是為了將太陽包圍起來,使得太陽的大部分輻射能量被截獲。


    這樣,就能極大程度上將大陽的所有能源都收集起來利用,而不是像正常時候絕大部分太陽能源輻射,都被浪費掉。


    其實,戴森球究竟長什麽樣子,他也沒有見過。


    曾經在三體宇宙,也沒有哪個敢利用恆星搞出這麽大動靜。


    “3200個太陽大小?”


    憐風倒吸了一口氣,顯然被張恆這個大膽的想法給嚇住了!


    而且,張恆還要將這個工程交給她去做……


    光是一個太陽大小,如果真的讓她去建造,恐怕五萬年時間都會不太夠。


    何況還是3200倍個太陽呢?


    這根本不可能的啊!


    一個太陽究竟是什麽樣的概念呢?


    已知宇宙最強的凱莎,都能被一顆恆星給弄到下線……


    想要玩3200個恆星,怕是讓凱莎來都玩不轉吧?


    自己何德何能啊?


    憐風此時覺得,張恆也太看得起她了!


    “難道,您的真正目的其實不是想要利用這種球狀結構,來收集太陽能源?”


    憐風震驚過後,又似乎察覺到了張恆的真實想法,可能遠沒有僅僅是收集能源那麽簡單。


    張恆在介紹原本設想中的戴森球時,說這種東西是用來收集太陽能源的。


    但是,如果隻是用來收集能源,那也隻需要將太陽包裹住就好了,何必要建造那麽大呢?


    恆星與恆星之間的間距,可是動輒隔幾光年以上的。


    即便真的能建造可以包裹3200顆恆星的結構出來,那頂多也就能包的住一顆而已吧?


    “不錯,恆星能源於現在的我而言,已經沒有多大的用處了,戴森球確實是另作它用的……”


    張恆點了點頭,便接著給憐風解釋道。


    他說的也沒錯,如果他想要應用恆星能源,完全可以不用這麽麻煩。


    就像之前那樣,直接將恆星所在的空間的切割下來,然後整顆拿去用。


    關於戴森球的作用,他其實是想用來改變宇宙背景輻射的。


    或者說是,在宇宙背景輻射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輻射進去。


    宇宙背景輻射是一個源自宇宙大爆炸時產生的電磁輻射,如果沒有外在力幹擾的話,那無論在宇宙的任何一個地方,任何文明都能觀測地到這種輻射。


    曾經在三體宇宙的時候,三體人發送智子到地球後,就曾讓智子改變、影響過在地球周圍的宇宙背景輻射。


    這一舉動,可是將當時的地球火雞科學家們,嚇唬得一愣一愣的。


    那麽,張恆現在這樣幹,想要用這麽大的戴森球,在宇宙背景輻射的基礎上,再加一些輻射進去,究竟是想要幹嘛呢?


    難道他也想過一迴當農場主的癮,去嚇唬一下其他低級文明的火雞科學家麽?


    當然不是。


    他的真正意圖,是想在宇宙背景輻射基礎上加一些蘊含信息的輻射波,向所有文明傳達一個消息;


    宇宙不是黑暗森林,宇宙中有一個地球可以讓所有的文明都能和諧交流,並且共同進步。


    這個地方便是,輻射信息源的所在地,也就是戴森球的所在地。


    那這樣做,對他而言,又有什麽好處呢?


    好處當然有,而且還很多。


    他既然打算著要通過觀測這些文明來獲得科技靈感,那麽與其自己挨個去觀測,還不如讓他們主動送上門來,供自己觀測。


    在戴森球的附近,張恆還有一個建立文明交易場的計劃。


    來到交易場的文明,可以通過互換科技的方式,來實現各所所需。


    如此一來,也能更快地促進這些來到交易場的文明,獲得一定程度上的進步。


    畢竟,不同的思維方式,創造出來的科技都是不同的。


    能夠與不同的文明交流,甚至能換到不同文明的科技,肯定要比閉門造車強。


    這些文明進步了,張恆自然也能獲得更多的科技靈感。


    不過,這些都得等到很多萬年以後才能實施,那時被啟迪的種子文明都成長起來了,戴森球也會建成了。


    屆時,宇宙將為所有的文明而閃爍,所有的文明也都能從宇宙背景輻射中觀測地到這道信息。


    當然,僅僅是一顆戴森球也肯定是不夠,覆蓋完已知宇宙的。


    即便是這顆戴森球有尋常恆星3200倍大,輻射功率也比尋常恆星大3200倍。


    所以,一個像銀河係這樣有十幾萬光年的河係,必須得有無數顆以上才行。


    甚至,要是有可能的話,張恆還想在一千光年的範圍裏就建造一顆。


    這樣做,不僅是為了戴森球的輻射速度考慮,也是為了想要循著戴森球輻射源趕來的文明考慮。


    以後,那些被啟迪成長起來的種子文明,在它們有能力觀測到輻射波時,頂多也就能飛上太空而已。


    而且,即使它們步入宇航級別文明,航行速度也不會超過光速。


    在一千光年的這個範圍裏,就算它們觀測到了輻射信息,但想要趕到戴森球附近,也還是花上幾千、幾萬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


    不過,張恆可不會再降低戴森球的密度了。


    如果一個文明沒有勇氣花上幾千、幾萬年去追尋進步,那麽張恆不會指望這個文明能給自己帶來多大的驚喜,反正你愛來不來。


    不過,張恆的這些想法雖然很宏大,但也隻是初步的構想而已。


    想要真正實施,也必須得從造戴森球開始。


    “還要在一千光年的距離內,就要建造一顆……”


    聽張恆再次介紹完自己的構想,憐風整個人就又聽麻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三體逃到超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劉皇叔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劉皇叔呀並收藏從三體逃到超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