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這好像是的,但是老師,善有善報,那劉奶奶難道就不能不生病嗎?街角的王大叔家裏難道就不能不遭賊?”


    孟懷還是無法想通。


    既然好人有好報,那為什麽還要用這些磨難來折磨那些好人?


    這不是善有惡報嗎?


    對此,夫子則解釋道:


    “那你讓他們怎麽做?


    孟懷,你要記住,生病這件事,是不可避免的,無論王侯將相,還是乞丐貧民,他們都會生病。


    無非是有的人身體好,注意衛生,不會生大病,有的人身體差,經常生病,甚至可能一病不起。


    這些確實是跟財富有關,但卻沒有必然的聯係。


    自然也跟善良還是邪惡沒有半點關係。


    你那劉奶奶生病了,這或許是她身體不好,或許是她年齡大了,或許是她平時吃不好穿不好,或者是受涼了,但這都跟她是否善良沒有關係。


    跟她善良有關係的是,在她生病的時候你們去看了,去世的時候你們去守靈了,到現在還懷念著她。


    你們劉奶奶對你們有恩,然後你們報答了,這件事就算完結了。”


    “難道就這麽完結了?”孟懷有些難以接受。


    “不然呢?難道要你們請一位神仙把她治好不成?


    你們沒有這個能力。


    也沒有這個機遇。


    你換著角度來想,如果你們的劉奶奶對一位富家子弟有大恩,而且那位富家子弟也記得那份恩情,是不是當你們劉奶奶生病的時候,那位富家子弟就能請名醫過來,給她老人家治病?


    如果她對一位仙家子弟有恩,是不是那位仙家子弟會願意給出一枚靈丹妙藥,救她脫離疾病?


    你們沒有這個能力,而且你們那位劉奶奶對你們的恩情也沒到那個份上,所以你們隻能做你們力所能及的。


    就像你之後舉的那個被賊光顧的好人家。


    他的街坊鄰居們曾經受到過他的恩惠,在他遭遇苦難後,你們也願意幫他,但是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你們隻給對方的幾升米,解決了對方的吃食問題,但是卻沒有把自己的家底全部掏出來,補償給他,也沒有追著喊著要去把那盜賊給找出來,把他給打死。


    這是為什麽呢?


    因為他不值!或者說,他曾經的恩情不值得你們付出那麽多,也不值得你們冒這樣的風險。


    老師這句話雖然說的殘酷了些,但社會的本質就是這樣,每一件善事都有著各自的考量,都有著各自的重量。


    不能說你給我一個饅頭,我就對你掏心掏肺,甚至賣命一生吧?


    這樣的人雖然也有,但很少很少!


    大家在迴報的時候,都隻會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適當的給出迴報,而不是傾盡所有。


    這點你們要特別注意!”


    聽到這話,孟懷沉默了許久,最後還是道:“老師,學生還是不喜歡從利益角度來考慮善事。學生認為,行善應該憑借著自己的善心,而不是迴報的大小。”


    “這麽說確實沒錯!確實有人這麽做!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麽這樣做的人很少?


    因為真正能無私幫助別人的,真的很少很少。


    之前老師已經講過這個問題,善出現的最初形態就是互幫互助。


    你要注意,這裏麵有個‘互’字。


    也就是說,我幫助其他人的時候,也希望在我遇到困難的時候別人也來幫助我。


    不然我又不是傳說中的聖賢,又不是吃喝不愁的大富豪,哪有那麽多心力去幫助別人?


    這個善的出現,本來就是跟利益有關的!”


    “那也有人是真心幫助別人的!”


    “那他幫助別人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感覺到很高興?如果對方能有所迴報,他可能會更加高興!


    因為隻有這樣他才會覺得他的幫助是有意義的。


    不然咱們縣城有那麽多乞丐,為什麽人們都隻願意給他們一頓吃的,而不願意把他們領迴家?


    因為這個代價實在太大,而且這些乞丐也早已養成了被人投喂的習慣,他們已經沒有想靠自己勞動來養活自己的想法了。”


    說到此處,夫子又道:“再有,孟懷,我記得在那位劉奶奶生病之前,你就在我這裏讀書了吧?


    那你劉奶奶生病的時候,你為什麽沒來求過我?或者說上一句半點?”


    孟懷聞言,神色一僵,好半晌才勉強迴道:“學生當時還不知道老師的身份!”


    “不知道,好,可以理解?那麽明瑤呢,她來的第一天,你就已經知道他是你們大雍的公主了,她應該有能力給你找來名醫高人,那你為什麽也沒有問過她,沒有求過她?”


    “學生,學生當時跟明瑤公主不熟!”


    “不熟?”夫子聞言一笑,“那麽換一個問題,如果當時生病的是你的親人,是你的親生母親,是你的親妹妹,那你還會考慮這些嗎?你是會直接上去求她派人就你娘呢,還是就那樣什麽都不做?”


    孟懷語噎。


    許久之後,他才像是被鬥敗了的公雞一樣,垂頭喪氣,“學生會上去求!哪怕磕破頭,流幹血,也要求得公主的幫助!”


    說到此處,孟懷慘笑一聲,隨後拱手行禮道:“剛剛是學生孟浪了,還望老師諒解!”


    沒錯,孟懷現在已經徹底明白了。


    為什麽老實說每一份恩情都是有重量的。


    原來,他也不像他想象中的那麽不考慮利益,不考慮得失。


    或許,這也與他當時年紀小,沒有想到可以求助明瑤公主有關,但孟懷相信,隻要真到了緊急時刻,哪怕他確實想不到,和他親近的人也會提點他的。


    而現在的真實情況是,沒人提點。


    所以,那裏麵的意味已經很明顯了。


    劉奶奶對他的恩情確實不值得他那麽做。


    這個結論讓孟懷羞愧萬分。


    枉他以為他很高尚,很君子,很特別,結果呢,他也隻是一個俗人,一個普普通通的平常人而已。


    一時間,孟懷難以接受,呆呆的坐在原地,不知道想些什麽。


    見他如此,夫子點了點頭,沒有繼續質問他,而是環顧一周後問道:“還有人對善有善報有所疑慮嗎?”


    眾人聞言,先是一陣沉默,隨後沈木站起身來道:


    “老師,學生有!


    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應當知道我沈木的為人,我一向是與人為善的,但是就在三個月前,我在迴家的途中碰到過一起欺壓事件,有幾個混混在欺負一個小女生。愛好打抱不平的我和孟懷立即上前解救,但是卻被對方打了一頓。


    敢問老師,學生的舉動是不是善良?


    如果是的話,那為什麽沒有獲得善報?”


    聽到這話,夫子笑著搖了搖頭,解釋道:


    “看來,沈木你剛才也是白聽了!


    解救女子的行為,你這肯定是行善,老師也相信,你平日裏肯定多有行善,但是你行善的目標是那些混混嗎?


    不是!是不是?


    你對人家沒有恩,你憑什麽要求別人對你手下留情?


    相反,在那些混混看來,是你們打擾了他們的好事,他們揍你一頓都算是輕的。”


    “那我不是好人嗎?”


    “你沒對人家好啊!


    再一個,當你們救人之後,那位女子有沒有上前感謝過你們?”


    沈木若有所思,最後還是答道:“感謝過!前幾天她們撈到幾條魚,還給我們家送了兩條。”


    “那不就得了!她沒忘記你們的恩!


    對了,說到此處,老師還有一點要告誡你們。


    如果你們對別人有恩,是確實有恩的那種,但是別人卻不領情,或者說很快就會忘了,那你們下次就別幫他了。


    要學著咱們的祖先一樣,將其排擠出你們的圈子,這樣幾次下來,你們就會發現,你們的圈子全是那種知恩圖報的好人。


    這點要注意。


    別試圖做老好人!


    人,要有自己選擇和塑造圈子的能力!


    你選擇什麽樣的圈子,遇到什麽樣的人,那麽你的生活就是什麽樣的。


    這個一定要注意!”


    “學生明白!”


    聽到這裏,眾人也明白,當老好人其實就是在縱容小人,縱容那種不勞而獲的風氣,這對於善有善報是一種很嚴重的打擊,所以為了整個社會的風氣,他們就一定不能那麽做。


    這時,又有一人站起身來,道:


    “老師,那假如學生日日行善,月月積德,那是不是就會使得自己的人生順利很多?”


    聽到這話,其他學生也看向了台上的夫子。


    因為如果這個答案是確定的話,那他們似乎也可以多一種選擇。


    對於夏陽的話語,夫子則肯定的點了點頭。


    “這是自然!


    所謂日行一善,此話說來簡單,但其實難之又難,幾乎很少有人能夠做到。


    甚至可能說,根本沒有人能夠做到。


    你想做的話,可要提前做好準備!”


    “學生明白!”


    “至於你說的人生是否會順利的部分,這可以很簡單的推理出。


    假設行善之後,隻有三成的人會想著報答,三成中又隻有一成會竭力報答,那麽如果你行善超過百人,是不是就能有三十人會幫助你,就有十人會竭力報答。


    而再假如,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人中又會有五成的人會漸漸忘卻這份恩情,那麽假如你日行一善,每日都能惠及一人,這樣十年下來,你至少也會得到百人的真心對待。


    一旦你真的這麽做了,那麽十年以後,你肯定也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攝於你這個名頭,一旦你碰上事情,那麽哪怕那些已經忘記了你的恩情,甚至不想著報答的,也大部分都會過來。


    因為他們怕被孤立,怕被人說閑話。


    當然,你這事情要比較簡單,或者不付出太大的代價,不然來的人肯定出乎預料的少。”


    (現代也一樣,如果這能做到日行一善,並且持續十餘年,那麽十大感動人物絕對有你一份)


    “學生明白!”夏陽點了點頭,隨後問道:“敢問老師,可還有其他要注意的!”


    夫子聞言,掃了眼邊上的姬家姐弟,道:


    “還有一個,


    行善呢,要注意規模,別做的太大!太大了,是會出問題的!”


    “敢問老師,此話何解!”


    夫子沒有迴答,而是問向一直沉默的姬明瑤,


    “明瑤,你來說說,假如一個人名傳十裏,是遠近聞名的大善人,擱在你們皇室,你們是如何處置的!”


    “當然是加官進爵,請為人師!”


    “如果他的名聲再大,甚至傳遍整個大雍國呢?”


    “可以請為國師!”


    “國師?那如果他說不想當官呢?”


    “可以……可以……”


    “可以編造事跡,破壞他的名聲,當時機合適,直接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其斬首示眾,以儆效尤!”


    姬明瑤聞言,立馬嚇得跪倒在地,嘴中連道:“學生不敢,還請老師不要怪罪!”


    夫子見此,擺了擺手,“行了,起來吧!”


    將姬明瑤托起後,夫子掃視了一圈,繼續道:


    “所謂名是什麽?名就是人心!名就是勢力。


    當你的賢名傳遍整個國家,而又不為朝廷所用之時,那麽他們自然要有所反應。


    因為朝廷,也是一種民心。


    是上上下下千萬百姓共同支持,或者默認的一種民心。


    當你以另一種方式也獲得了他的時候,那麽你和朝廷就成了競爭對手。


    不是你死,就是他亡!


    古來造反為什麽要有名,為什麽哪怕不為百姓著想,也要想著造勢,也要想著要有賢名?


    這就是在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大好人,潛意思就是在說,支持我吧,我當上王後,會讓你們過上好日子,會對你們有好處的。


    這樣哪怕有人不支持,也大都不會反對。


    所以,當你的名聲真達到了那一步,你就算不反,朝廷也會認為你反的!”


    聽到這裏,夏陽深深地點了點頭,“學生明白!學生會注意的!”


    說完,他又朝著前方的姬明瑤道:“明瑤公主請放心,夏陽定然不會行造反之事!夏陽隻是想幫助其他人!”


    姬明瑤聞言,也不知道該說什麽,隻能點頭道:“夏同學也請放心,朝廷的包容性是很強的,絕對不會隨意冤枉好人!”


    至於真到了那一步,她還會不會如此,隻能說是:到時候再說了。


    至於現在,她可不認為夏陽能做到那一步。


    更何況,她也在這裏,也已經提前知道了。


    這時,見氣氛不對,宮羽站起身來道:“老師,那惡有惡報,又該何解?”


    “惡有惡報,其實一部分早已經報了,你們迴去後各自打探一下誰名聲最差,誰的人緣又最不好,人們又願不願意幫助他?


    就知道了!


    至於為什麽有的人聲名狼藉,惡貫滿盈,但還是依舊逍遙法外,這就要涉及另一個問題——勢。


    這個咱們下一節課再說!”


    “老師再見!”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集眾成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秋天的大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秋天的大雁並收藏集眾成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