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站在謀臣一列最前麵的王淩站了出來,指著這名青年喝道。
那青年先是對著秦末拱手,隨即答道:“小吏本為國姓,因避諱,後改姓為嚴,諱宓,字子敕,乃是這江陵縣的書文佐吏……”
嚴宓……
不對!國姓為秦,而秦國立國之初,便立有一條法令,除皇室一脈和賜姓,凡秦國境內,所有秦姓之人全都得改姓,這也是舉國臣民都必須遵循的國諱。
那原本這個青年應當姓秦,就是秦宓了……
聽到這個名字,秦末眉頭不由微蹙。
他知道,這小子和禰衡一樣,極具學術與辯才,而且還很狂,最重要的是還不怕死。
王淩見秦末沒有出言,於是再次冷嘲熱諷道:“小小一書文佐吏,也敢在陛下麵前造次,這裏可不是汝這等無名小卒口出狂言之地!”
秦宓抬眸看了眼秦末,隨即大笑道:“哈哈哈!豈不聞古有毛遂自薦,為趙王解邯鄲被困之憂,吾今雖乃無名之輩,試問王大夫,你又怎會知曉今日的無名之輩,來日會不會名顯天下?”
聽到此話,王淩的臉色頓時變得十分難看起來。這話秦末曾公開說過,如今秦宓用秦末說過的話來反駁他,他自然不敢駁迴去。
“大膽!”
秦末身旁的內侍王總管,得到他的眼色,同樣也嗬斥了一聲,不過,這名青年依舊麵不改色,不卑不亢地站在那裏。
此刻,王淩還以為王總管是在嗬斥這名青年小吏,於是繼續開口說道:“陛下,此等小吏,竟然在朝會上放肆造次,確實大逆不道。”
“不錯!確實有人在放肆造次!”
秦末說罷,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秦宓,隨即麵帶冷意地看了一眼在場的這些二代謀臣,繼續說道:“朕剛才問爾等誰願再出使江東,這滿堂官吏無一站出來,現在有一位小吏敢於在朕麵前自告奮勇,而你王淩卻說其乃無名之輩,不配在朕麵前造次,那好王淩,朕且問你,朕當年在沒有起義之前,是不是早已名滿天下了?!”
“陛下恕罪!”
聽到這話,王淩心中一驚,連忙說道:“陛下明鑒!臣......臣隻是......”
“罷了!”
秦末見狀,擺了擺手:“這不是你一個人的錯,起來吧!”
王淩不禁暗鬆了口氣,趕緊退到人群中。
楊修、陳群、王淩等人代表的是弘農楊氏、潁川陳氏、太原王氏等士族。
他們哪裏不清楚,秦末這是在敲打他們這些士族,因為他們最近表現得有些活躍,要知道他們這些人的父親、祖父、叔父都是漢室重臣,要不是秦末上半年打進了宛城,而劉協最終選擇投降,他們也不會跟著投降秦國。
而這些二代謀臣,就是他們推出來的代表。
就在最近,陳群向中書省提交了一份官員改製文書,名為九品中正製,直接將三省六部製進行三六九等區分。
秦末剛從五溪返迴江陵,這份文書便第一時間送到了他的手中,而且還帶有來自鄴城內閣成員們,包括田豐、戲忠等人的集體批注,最讓人擔憂的事情就是他們一致認為可行。
這些投降秦國的二代士族子弟他還沒有放迴鄴城就開始作妖,要是放迴鄴城,那還得了。
不過,秦末現在也隻能先進行打壓。
秦末目光掃視眾人,最後停留在秦宓身上,開口問道:“你對江東孫氏有多少了解?”
秦宓拱手道:“迴陛下,小吏曾有所耳聞。孫氏乃江東一個小小的世族,就是不知孫堅是如何突然就雄據江東,仿佛背後有人在幫助,但以江東諸多世家合力,也不足以讓其膨脹至此。”
秦末聞言,心裏有些尷尬。
在場之人除了兵部尚書沮授以外,沒人知道孫堅這頭瘦虎是他自己給養肥的。
於是,秦末接著問道:“若朕派你前往江東,你當如何說服孫氏投降於我秦國?”
秦宓沉思片刻,朗聲道:“小吏當以利弊曉之,以大勢動之,孫氏雖有長江天險,然內憂外患,唯有降秦,則可保其安寧。”
秦末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道:“好,朕便給你這個機會。待朕擬旨,封你為使者,即日啟程前往江東。”
“多謝陛下!”
王淩等人臉色變幻不定,他們沒想到秦末竟然真的會任命一個小吏為使者。
但此時他們也不敢再多言,隻能暗暗咬牙。
“都退下吧!”
秦末揮手示意道:“沮授你留下!”
“諾!”
散會後,秦末獨留下了沮授,詢問他關於江東孫堅真正的消息,還有關於荊州政務的處理。
沮授則趕緊迴答道:“陛下,據江東錦衣衛來報,建業太守府布控嚴密,已失去與裏麵的任何聯係,而且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孫堅露過麵,臣猜測正南被囚禁,似乎並非乃孫堅所為,現在消息不明,無法真正確定孫堅是否叛變。”
聽到這句話,秦末鬆了口氣。
他最擔心的就是孫堅叛變。
如果孫堅叛變,他就直接打過去了,但現在不確定,隻能先按兵不動,查清楚事情真相。
“既然如此,讓錦衣衛盡快查明真相。”
秦末沉聲吩咐道:“還有,這次派去的使者務必保證其安全,你負責安排人手。”
“諾!”
沮授拱手應道。
他想起剛才秦末對那些二代謀臣的態度,沮授最終還是開口說道:“啟稟陛下,最近楊修、王淩、陳群等人表麵上與一些荊州世家子弟接觸邀宴,據查證,其私底下卻有一些來自江東的士族子弟,而且他們似乎有所密謀,不過臣並未查明真相。”
“哦?消息可屬實?”秦末挑眉。
“確有此事!”沮授肯定道。
秦末聽完後,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後,才下定決心道:“此事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諾!”
沮授不知道秦末剛才想什麽,但從他聽到此話眼神中,突然流露出那不經意間的殺意,他就知道這幾個人蹦躂不了幾天了。
…………
秦宓領命後,便著手準備渡江之事。
他深知此次出使任務艱巨,但他毫不畏懼。
數日後,秦宓帶著詔書和禮物,踏上了前往江東的路途。
一路上,他觀察風土人情,收集情報,為談判做好充分準備。
抵達建業後,他受到了孫堅的接見。
那青年先是對著秦末拱手,隨即答道:“小吏本為國姓,因避諱,後改姓為嚴,諱宓,字子敕,乃是這江陵縣的書文佐吏……”
嚴宓……
不對!國姓為秦,而秦國立國之初,便立有一條法令,除皇室一脈和賜姓,凡秦國境內,所有秦姓之人全都得改姓,這也是舉國臣民都必須遵循的國諱。
那原本這個青年應當姓秦,就是秦宓了……
聽到這個名字,秦末眉頭不由微蹙。
他知道,這小子和禰衡一樣,極具學術與辯才,而且還很狂,最重要的是還不怕死。
王淩見秦末沒有出言,於是再次冷嘲熱諷道:“小小一書文佐吏,也敢在陛下麵前造次,這裏可不是汝這等無名小卒口出狂言之地!”
秦宓抬眸看了眼秦末,隨即大笑道:“哈哈哈!豈不聞古有毛遂自薦,為趙王解邯鄲被困之憂,吾今雖乃無名之輩,試問王大夫,你又怎會知曉今日的無名之輩,來日會不會名顯天下?”
聽到此話,王淩的臉色頓時變得十分難看起來。這話秦末曾公開說過,如今秦宓用秦末說過的話來反駁他,他自然不敢駁迴去。
“大膽!”
秦末身旁的內侍王總管,得到他的眼色,同樣也嗬斥了一聲,不過,這名青年依舊麵不改色,不卑不亢地站在那裏。
此刻,王淩還以為王總管是在嗬斥這名青年小吏,於是繼續開口說道:“陛下,此等小吏,竟然在朝會上放肆造次,確實大逆不道。”
“不錯!確實有人在放肆造次!”
秦末說罷,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秦宓,隨即麵帶冷意地看了一眼在場的這些二代謀臣,繼續說道:“朕剛才問爾等誰願再出使江東,這滿堂官吏無一站出來,現在有一位小吏敢於在朕麵前自告奮勇,而你王淩卻說其乃無名之輩,不配在朕麵前造次,那好王淩,朕且問你,朕當年在沒有起義之前,是不是早已名滿天下了?!”
“陛下恕罪!”
聽到這話,王淩心中一驚,連忙說道:“陛下明鑒!臣......臣隻是......”
“罷了!”
秦末見狀,擺了擺手:“這不是你一個人的錯,起來吧!”
王淩不禁暗鬆了口氣,趕緊退到人群中。
楊修、陳群、王淩等人代表的是弘農楊氏、潁川陳氏、太原王氏等士族。
他們哪裏不清楚,秦末這是在敲打他們這些士族,因為他們最近表現得有些活躍,要知道他們這些人的父親、祖父、叔父都是漢室重臣,要不是秦末上半年打進了宛城,而劉協最終選擇投降,他們也不會跟著投降秦國。
而這些二代謀臣,就是他們推出來的代表。
就在最近,陳群向中書省提交了一份官員改製文書,名為九品中正製,直接將三省六部製進行三六九等區分。
秦末剛從五溪返迴江陵,這份文書便第一時間送到了他的手中,而且還帶有來自鄴城內閣成員們,包括田豐、戲忠等人的集體批注,最讓人擔憂的事情就是他們一致認為可行。
這些投降秦國的二代士族子弟他還沒有放迴鄴城就開始作妖,要是放迴鄴城,那還得了。
不過,秦末現在也隻能先進行打壓。
秦末目光掃視眾人,最後停留在秦宓身上,開口問道:“你對江東孫氏有多少了解?”
秦宓拱手道:“迴陛下,小吏曾有所耳聞。孫氏乃江東一個小小的世族,就是不知孫堅是如何突然就雄據江東,仿佛背後有人在幫助,但以江東諸多世家合力,也不足以讓其膨脹至此。”
秦末聞言,心裏有些尷尬。
在場之人除了兵部尚書沮授以外,沒人知道孫堅這頭瘦虎是他自己給養肥的。
於是,秦末接著問道:“若朕派你前往江東,你當如何說服孫氏投降於我秦國?”
秦宓沉思片刻,朗聲道:“小吏當以利弊曉之,以大勢動之,孫氏雖有長江天險,然內憂外患,唯有降秦,則可保其安寧。”
秦末笑了笑,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意,道:“好,朕便給你這個機會。待朕擬旨,封你為使者,即日啟程前往江東。”
“多謝陛下!”
王淩等人臉色變幻不定,他們沒想到秦末竟然真的會任命一個小吏為使者。
但此時他們也不敢再多言,隻能暗暗咬牙。
“都退下吧!”
秦末揮手示意道:“沮授你留下!”
“諾!”
散會後,秦末獨留下了沮授,詢問他關於江東孫堅真正的消息,還有關於荊州政務的處理。
沮授則趕緊迴答道:“陛下,據江東錦衣衛來報,建業太守府布控嚴密,已失去與裏麵的任何聯係,而且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孫堅露過麵,臣猜測正南被囚禁,似乎並非乃孫堅所為,現在消息不明,無法真正確定孫堅是否叛變。”
聽到這句話,秦末鬆了口氣。
他最擔心的就是孫堅叛變。
如果孫堅叛變,他就直接打過去了,但現在不確定,隻能先按兵不動,查清楚事情真相。
“既然如此,讓錦衣衛盡快查明真相。”
秦末沉聲吩咐道:“還有,這次派去的使者務必保證其安全,你負責安排人手。”
“諾!”
沮授拱手應道。
他想起剛才秦末對那些二代謀臣的態度,沮授最終還是開口說道:“啟稟陛下,最近楊修、王淩、陳群等人表麵上與一些荊州世家子弟接觸邀宴,據查證,其私底下卻有一些來自江東的士族子弟,而且他們似乎有所密謀,不過臣並未查明真相。”
“哦?消息可屬實?”秦末挑眉。
“確有此事!”沮授肯定道。
秦末聽完後,陷入了沉默。
良久之後,才下定決心道:“此事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諾!”
沮授不知道秦末剛才想什麽,但從他聽到此話眼神中,突然流露出那不經意間的殺意,他就知道這幾個人蹦躂不了幾天了。
…………
秦宓領命後,便著手準備渡江之事。
他深知此次出使任務艱巨,但他毫不畏懼。
數日後,秦宓帶著詔書和禮物,踏上了前往江東的路途。
一路上,他觀察風土人情,收集情報,為談判做好充分準備。
抵達建業後,他受到了孫堅的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