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後,眾人也是來到了冀州。
而如今的冀州,和兩年前已經大不一樣。
兩年前的冀州是災荒亂世,百姓四處流竄,民不聊生,百廢待興。
而如今,冀州早已經成為了黃巾的天下。
從百姓們洋溢著幸福的臉上,似乎看到了他們對生活無盡的希望。
而整個冀州平原,所途經之處,都是一片淡淡的金黃色,由於氣候原因,北方的小麥大約在6月10日左右成熟,成熟之前在地裏長著為綠色,到了可以收割的日子麥秸幹變為黃色,這是麥粒也已經成熟,這時可以收割。
賈詡雖然聽說了探馬打探迴來的很多情報,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此刻,他才知道秦末屯田計策有多厲害,這代表著今年黃巾的糧草充裕。
而糧草充裕,就可以幹很多的事情。
秦末在治理冀州的同時,他也在整頓河北的局勢,而這些世家也沒有跳出來蹦噠,是賈詡最不理解的地方。而秦末作為現代人,又是學曆史係的,以前他教授曾說過,一個皇朝發展到末路,一定是百姓入不敷出,一旦出現天災人禍,自耕農變成佃農,每當一個農民的身份發生轉變,皇權對於地方的控製就會降低一分。
如果采用強硬的手段,重新收迴世家手中的田地,統計他們所隱藏的人口,王莽就做過,不過這會引起更大的矛盾,秦末想要避免這些,隻能采用其他手段,去收迴世家手中的土地。
王朝建立的初期,上位者具備不凡的遠見和魄力,懂得知人善用,擁有一群忠心耿耿的武將隻是基本條件,而秦末的政治理念,才是重點,他在百姓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形象,而他也是百姓們的英雄,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威信是非常高的,隻有這樣,他才能推動更多事情的盡快發展。
“文和,這裏是冀州?”
騎在馬背上的牛輔,看著在田間忙碌的百姓,一時間傻眼了。
司隸雖然也是黃巾的地盤,但是和冀州壓根就沒法比,先不說一路走來,那些百姓臉上的笑容讓他感覺有些不真實,再看看這裏的景色,他簡直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
冀州雖然乃是公認的富庶之地,但要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恢複生產,並且還大規模組織災民開墾田地種植糧食,這種事情簡直匪夷所思。
而且,一路上他們看到了許多新奇的東西,一個架在水裏的巨大輪子,有手搖的,腳踏的,牛轉的,水轉的,並且不斷旋轉,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都極為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
當然,這東西自然就是水車了,東漢時期馬均發明的東西,而他本人也正在秦末麾下做事。
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而他們不認識,也是正常的,畢竟很多東西在東漢時期都沒有。
“是啊!”
賈詡翻身下馬,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讚歎道:“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實乃令人佩服,不知道這秦末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牛輔看了一眼賈詡,說道:“你是說,這些都是秦末幹的,冀州這些世家為何沒有出手?”
“這就不知道了!”
賈詡搖了搖頭,隨即說道:“看來,他在治理這冀州的同時,也在進行一些別的事情,否則的話,冀州不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牛輔聞言微微點了點頭。
在涼州,董卓就是靠著殺戮打壓世家,大開殺戒,弄死了不少世家勢力,才穩住了他在涼州的政權。而秦末對付這些冀州世家,並沒有行殺戮之事,搶他們田地,並且分封給自己屬下,這就讓他感到疑惑不解,難道是黃巾麾下的將領不用這些收買,那他靠的是什麽?
他們一路走來,的確不斷看到官道上有著大批黃巾軍,由他們護送著成百上千輛馬車,分批拉著什麽東西到處跑。
而且馬車都是從鄴城方向來的。
到底運的什麽東西,他們不得而知。
賈詡走向田邊,他要向百姓打聽一下秦末。
打探一下這位從未謀麵的主公,他雖然在戲誌才的忽悠下加入了黃巾,也知道黃巾是最有可能稱霸天下的勢力,但其秦末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不甚了解。
不過,最讓他感到疑惑的是,秦末似乎對他很是了解,戲誌才能找上他,全是秦末授意的,他不明白自己什麽時候走入了秦末的眼中,他在董卓麾下也不曾顯山露水。
“老丈且慢!不知老丈如何稱唿?”
突然間,賈詡攔在了一位五十來歲的男子麵前,拱手問道。
“聽口音,你們是外鄉人吧!”
老者看到一行人,帶有一絲戒備的問道。
“不錯,吾等正是涼州人士,此番來鄴城,是為秦公子的百日宴祝賀,不知老丈如何稱唿?”
賈詡笑眯眯的說道。
“哦,原來是為秦公子祝賀的,老朽姓陳,不知先生攔住小老兒,所為何事?”
老者說完,仍然沒有放下心中的戒備。
這一行人出現在冀州境內,而且還有十幾輛馬車,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是普通百姓或者商人。
“陳老,是這樣的,我想向你打聽一下,你們冀州大規模種植糧食,我等一路走來,到處都是糧田,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錯,這稅可不低吧?”
“啥?稅,嗬嗬,你這外鄉人可就有所不知了,秦公本打算隻收一成的,可是因為小公子的降生,咱們冀州百姓也跟著享福,這一成的稅,秦公都替咱們免掉了,而且那些逃難來冀州的災民,也隻需要將今年借的糧種,如數還給府衙即可,秦公可是聖人降世啊!”
老者說完,麵帶敬仰之色。
“一成都不要?還免稅!”
賈詡瞬間傻眼了。
合著這些農民種的糧食都屬於自己的了,那秦末今年靠什麽去養活他麾下那麽多人馬?
而如今的冀州,和兩年前已經大不一樣。
兩年前的冀州是災荒亂世,百姓四處流竄,民不聊生,百廢待興。
而如今,冀州早已經成為了黃巾的天下。
從百姓們洋溢著幸福的臉上,似乎看到了他們對生活無盡的希望。
而整個冀州平原,所途經之處,都是一片淡淡的金黃色,由於氣候原因,北方的小麥大約在6月10日左右成熟,成熟之前在地裏長著為綠色,到了可以收割的日子麥秸幹變為黃色,這是麥粒也已經成熟,這時可以收割。
賈詡雖然聽說了探馬打探迴來的很多情報,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此刻,他才知道秦末屯田計策有多厲害,這代表著今年黃巾的糧草充裕。
而糧草充裕,就可以幹很多的事情。
秦末在治理冀州的同時,他也在整頓河北的局勢,而這些世家也沒有跳出來蹦噠,是賈詡最不理解的地方。而秦末作為現代人,又是學曆史係的,以前他教授曾說過,一個皇朝發展到末路,一定是百姓入不敷出,一旦出現天災人禍,自耕農變成佃農,每當一個農民的身份發生轉變,皇權對於地方的控製就會降低一分。
如果采用強硬的手段,重新收迴世家手中的田地,統計他們所隱藏的人口,王莽就做過,不過這會引起更大的矛盾,秦末想要避免這些,隻能采用其他手段,去收迴世家手中的土地。
王朝建立的初期,上位者具備不凡的遠見和魄力,懂得知人善用,擁有一群忠心耿耿的武將隻是基本條件,而秦末的政治理念,才是重點,他在百姓心目中有著崇高的形象,而他也是百姓們的英雄,因此他在百姓中的威信是非常高的,隻有這樣,他才能推動更多事情的盡快發展。
“文和,這裏是冀州?”
騎在馬背上的牛輔,看著在田間忙碌的百姓,一時間傻眼了。
司隸雖然也是黃巾的地盤,但是和冀州壓根就沒法比,先不說一路走來,那些百姓臉上的笑容讓他感覺有些不真實,再看看這裏的景色,他簡直懷疑自己走錯了地方。
冀州雖然乃是公認的富庶之地,但要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恢複生產,並且還大規模組織災民開墾田地種植糧食,這種事情簡直匪夷所思。
而且,一路上他們看到了許多新奇的東西,一個架在水裏的巨大輪子,有手搖的,腳踏的,牛轉的,水轉的,並且不斷旋轉,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都極為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
當然,這東西自然就是水車了,東漢時期馬均發明的東西,而他本人也正在秦末麾下做事。
中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而他們不認識,也是正常的,畢竟很多東西在東漢時期都沒有。
“是啊!”
賈詡翻身下馬,拍了拍身上的塵土,讚歎道:“他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到這一點,實乃令人佩服,不知道這秦末究竟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牛輔看了一眼賈詡,說道:“你是說,這些都是秦末幹的,冀州這些世家為何沒有出手?”
“這就不知道了!”
賈詡搖了搖頭,隨即說道:“看來,他在治理這冀州的同時,也在進行一些別的事情,否則的話,冀州不會發展到如此地步。”
牛輔聞言微微點了點頭。
在涼州,董卓就是靠著殺戮打壓世家,大開殺戒,弄死了不少世家勢力,才穩住了他在涼州的政權。而秦末對付這些冀州世家,並沒有行殺戮之事,搶他們田地,並且分封給自己屬下,這就讓他感到疑惑不解,難道是黃巾麾下的將領不用這些收買,那他靠的是什麽?
他們一路走來,的確不斷看到官道上有著大批黃巾軍,由他們護送著成百上千輛馬車,分批拉著什麽東西到處跑。
而且馬車都是從鄴城方向來的。
到底運的什麽東西,他們不得而知。
賈詡走向田邊,他要向百姓打聽一下秦末。
打探一下這位從未謀麵的主公,他雖然在戲誌才的忽悠下加入了黃巾,也知道黃巾是最有可能稱霸天下的勢力,但其秦末究竟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他不甚了解。
不過,最讓他感到疑惑的是,秦末似乎對他很是了解,戲誌才能找上他,全是秦末授意的,他不明白自己什麽時候走入了秦末的眼中,他在董卓麾下也不曾顯山露水。
“老丈且慢!不知老丈如何稱唿?”
突然間,賈詡攔在了一位五十來歲的男子麵前,拱手問道。
“聽口音,你們是外鄉人吧!”
老者看到一行人,帶有一絲戒備的問道。
“不錯,吾等正是涼州人士,此番來鄴城,是為秦公子的百日宴祝賀,不知老丈如何稱唿?”
賈詡笑眯眯的說道。
“哦,原來是為秦公子祝賀的,老朽姓陳,不知先生攔住小老兒,所為何事?”
老者說完,仍然沒有放下心中的戒備。
這一行人出現在冀州境內,而且還有十幾輛馬車,一看就知道他們不是普通百姓或者商人。
“陳老,是這樣的,我想向你打聽一下,你們冀州大規模種植糧食,我等一路走來,到處都是糧田,今年的收成肯定不錯,這稅可不低吧?”
“啥?稅,嗬嗬,你這外鄉人可就有所不知了,秦公本打算隻收一成的,可是因為小公子的降生,咱們冀州百姓也跟著享福,這一成的稅,秦公都替咱們免掉了,而且那些逃難來冀州的災民,也隻需要將今年借的糧種,如數還給府衙即可,秦公可是聖人降世啊!”
老者說完,麵帶敬仰之色。
“一成都不要?還免稅!”
賈詡瞬間傻眼了。
合著這些農民種的糧食都屬於自己的了,那秦末今年靠什麽去養活他麾下那麽多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