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迴 揚州


    聞聽王希孟如此決絕,姚少瑞雙手一拍道:


    “既然小王大人心意已決,姚者自當盡心盡力,定要把這個貪官繩之以法!”


    話說姚少瑞做起事來還真是雷厲風行,當日便將鄭方緝拿入獄,清點資財;第二日證據確鑿,升堂會審;第三日將鄭方所定之案重新審理,為裴明義在內的數起冤案平反昭雪。


    很難想像,隻是區區一方知縣的鄭方,竟然在職期間“贓累巨萬”,此案一出,上下嘩然,但礙於“不殺士大夫”的祖訓,最終隻落了個“流之嶺外”的處罰。


    姚少瑞顯然沒有將此功勞占為己有,三天來整個楚州百姓都在傳揚,正是由於京城來的小王大人明察秋毫、鐵麵無私,才將這貪官碩鼠繩之以法。


    裴明義、裴曼雪父女團圓,專程來到驛館,對王希孟千恩萬謝,又要送上一大筆錢財,王希孟自是斷然迴絕。


    臨走時,裴曼雪幾次迴頭,似乎想要和王希孟說些什麽,最後還是鼓足勇氣,曲膝低首行了一個萬福禮道:


    “願大人赤子之心永存,切不要為俗世所染。”


    這話說得莫名其妙,但王希孟並未在意,今朝為民除害,讓此刻的他頗為自得。


    “你可真是青天大老爺啊!”承照在一旁奉承道。


    丁弘在一旁冷笑不止。


    王希孟心中大怒,手指丁弘道:


    “這幾日的事還未找你清算,現在又為何發笑?”


    丁弘上前施禮道:


    “在下有錯,甘受責罰,隻是要護佑小王大人周全,有幾句話卻不得不提醒一二。”


    聽得丁弘話裏有話,王希孟忙問:


    “我為百姓除害、為聖上分憂,何談護佑周全?”


    “如今想來,姚少瑞竟比他哥哥還要陰險了一些。”


    丁弘一聲長歎,開口說道:


    “小王大人,你不覺鄭方一案有些蹊蹺?姚少瑞應知你不為女色所動,卻仍送一女子上門,恰好這女子又是鄭方的仇家,鄭方在山陽為害多年,姚少瑞竟能在三天之內全部查清,那之前為何不查?”


    王希孟一怔,但仍嘴硬道:


    “你是說姚大人在利用我,斷無可能,或許是因其他公務繁忙……”


    “這幾日我查了鄭方的底細,”丁弘憂心忡忡地說道,“姚少瑞說鄭方牽掛甚廣,但他牽扯的並非是朝中官員,而是江洋大盜,全城百姓都在說你小王大人青天降世,而他姚少瑞卻置身於事外,好一手明哲保身、借刀殺人。”


    王希孟默然無語,雖然這些都是猜測,但幾日來的巧合,正如丁弘所言,無論怎麽看,都像姚少瑞有意而為之。


    轉念一想,他又覺得釋然:


    “鄭方此賊,人人得而誅之,做了又能如何!”


    丁弘搖頭苦笑:“現在人人都言是小王大人除了鄭方,他的同夥必然會懷恨在心,日後恐會對你不利。”


    “自古邪不勝正,既做了便不怕,”王希孟起身道,“今晚我偏要到街市用飯,倒要看看他們能奈我何!”


    又在楚州盤桓了一日,並沒有任何事情發生,王希孟方才決定繼續乘船南下揚州。


    姚少瑞送來一大筆金銀珠寶,言說這是楚州百姓的心意,隻為感激他除掉了鄭方,王希孟哪裏肯收,爭執不決之際,丁弘笑嗬嗬地上前盡數收下,全然不顧王希孟白眼相加。


    ----------


    藍天白雲遠山,水波光影浮動,客船行駛在運河之上,宛如穿行在畫中,亦進入了王希孟的畫中。


    入夜,王希孟和承照於客艙中已沉沉入睡,猛然被一陣腳步聲驚醒,接著便傳來丁弘的敲門聲:


    “小王大人,你們可好?”


    承照忙前去打開了艙門,隻見丁弘倒提著鋼刀走了進來,上下查看了一番後,方才放心地點了點頭。


    “發生了何事?”王希孟問道。


    “自上得船來,我便覺得有人要對小王大人不軌,適才聽到有人意圖靠近客艙,待我出來查看時,卻沒有發現任何蹤影,想來應是我聽錯了,如此就好。”丁弘心有餘悸地答道。


    丁弘如此盡責,王希孟不免有些感動,忙道:


    “丁先生,我這裏安好,你也早些去歇息罷。”


    接下來的兩日風平浪靜,客船順利抵達了揚州港。


    ----------


    揚州最興盛的時代,莫過於唐朝,正所謂“煙花三月下揚州”,方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始有“春風十裏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縱使“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也要“人生隻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隻是多年戰亂,雖仍屬漕運要衝,此時的揚州卻不比當年,歐陽文忠公曾歎道“十裏樓台歌吹繁,揚州無複似當年”。


    但揚州對於官員而言,這裏卻有個特殊的作用,那便是如果高官被貶,一般都會貶在揚州,如果被重新啟用,也先會在揚州落下腳,還可做官員養老之地,同時也是大部分底層官員的晉升之所。


    所以,揚州知州陶炎接待王希孟三人時很熱情。


    作為一名剛剛被提拔上來的官員,仕途已經正式展開,陶炎自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展示政績的機會,更何況來的人是天子門生,當下聖上最喜歡的人。


    安排好驛館,陶炎便帶著王希孟等人來到了一處所在。


    隻見那處建築富麗堂皇,比一般富貴人家還要好上三分,有許多老人和孩子生活其中,病中的老人身邊伴有陪護打雜,幾位乳母正在喂食尚在繈褓中的幼兒,各種炊具器物描金繪彩,極盡精致與富麗,連被褥都是綾羅棉氈。


    “這是何處?”王希孟問道。


    陶炎一臉驕傲之情:“此處便是奉聖上之命,所建的居養院!”


    王希不禁孟頻頻點頭:


    “在畫學時也聽人說起聖上曾於崇寧初置居養院、安濟坊,後三年,又置漏澤園,卻從未親見,今日在揚州城內,果然道無拋棄之子女,路無饑寒之老者,我民之幸也!”


    陶炎臉上樂開了花:


    “請小王大人與我再去安濟坊一觀。”


    向前不遠處,隻見安濟妨也是雕梁畫棟,氣勢不凡,裏麵由幾位僧人管理,數名郎中正施醫贈藥,進進出出的百姓或感激涕零,或笑容滿麵。


    又聽王希孟讚歎一番,陶炎笑道:


    “我州漏澤園亦按法製,由僧人打理,園中建有屋舍,供守園僧居住,四周建圍欄,阻閑雜人等進入,埋葬者皆有葬地,以千字文為號,記姓名、鄉貫、生辰等,隻是路途有些遙遠,便不請小王大人去了。”


    王希孟亦點頭笑道:


    “我大宋子民,天災人禍、生老病死皆有朝廷安置,就此鰥寡孤獨貧乏不能自存者再無後顧之憂,此乃仁政,當今聖上真乃仁君也。”


    眼見天色漸晚,到了吃晚飯的時候,陶炎試探著問道:


    “小王大人,今晚可要去品竹聽琴?”


    說得文雅,有了應天府經驗的王希孟,此時卻知道是要去向哪裏,忙擺手道:


    “學生並無此雅興,尋一安靜地方即可。”


    “那便到我府中小坐如何?”


    也許是聽到了什麽風聲,陶炎並未堅持,反而將王希孟三人請到了家裏。


    酒席擺在後花園的涼亭裏,雖號稱家宴,滿桌也盡是山珍海味,王希孟雖不甚計較這些吃食,卻很是喜歡這種雅致的氣氛。


    隨著交談話題的深入,王希孟發現陶炎不僅飽讀詩書,對繪畫也有一定的見解,交談起來越發投機,輕飲慢酌之間,不覺間便有了幾分醉意。


    陶炎忽然指著園中的一朵芍藥花道:


    “小王大人,此花如何?”


    王希孟定睛看去,隻見花瓣上下為紅色,一圈金黃色花蕊圍在中間,與園中其他的芍藥皆不相同,當下笑道:


    “我記得前人曾言,芍藥綻紅綃,巴籬織青瑣,繁絲蹙金蕊,高焰當爐火——今日一見,名不虛傳!”


    陶炎讚道:“不愧為天子門生,果然才學不凡,陶某佩服,若是不棄,我現去摘下,小王大人簪上如何?”


    當時男人簪花甚為流行,徽宗就曾將鮮花賜於諸位大臣,王希孟也曾戴過幾朵,何況這朵花也確實好看,當下並未多想,正要同意,卻見丁弘在向他不停地使著眼色。


    再細看時,頓時想起了發生在揚州“四相簪花”的典故。


    因此花紅花瓣中間為黃色花蕊,故名為“金帶圍”,剛好就像朝中宰相紅衣黃腰帶的官袍。


    仁宗慶曆五年,時任揚州太守韓琦在家中設宴,邀請的人有陳升之、王安石、王珪,恰逢後花園中就有一株“金帶圍”開出四朵花,便摘下來每人簪上一朵。


    十三年後,韓琦、陳升之、王安石、王珪相繼拜相,從此便有了“四相簪花”的美談。


    而此時丁弘是在提醒他,陶炎有意奉承,但他卻不能在此時簪上此花,以免日後落人以話柄。


    冷汗淌下,酒意也醒了幾分,王希孟連忙阻止道:


    “陶大人的抬愛之意,感激莫名,隻是學生既無四相之才,也無入仕之心,就此謝過。”


    陶炎微微一笑:


    “是我唐突了,就依小王大人之意,大可不必急於一時,想來陶某在揚州一日,此花便有小王大人一支。”


    ----------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蘇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檀公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檀公江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檀公江華並收藏檀公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