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倬元很清楚陛下對他的要求是什麽。
在正式開戰之前消滅大寧水師!
這不止是為魏國出一口惡氣,更是事關未來大計!
陛下此刻一定在等著他的捷報,而現在卻失敗了……
正如他所想,身在國都望京的姬川正等著捷報通傳!
連親王親自領軍,直接出動了登雲船隊,搬山船隊也隨時準備,甚至有必要的情況下,連梟龍船隊都可出動!
五大船隊,欲出其三!
姬川可是下了決心。
“今天是幾月幾日?”
“迴稟陛下,六月二十三日。”
宋太平起身迴稟。
他的班位就在龍案下首處,這是莫大的榮幸,也是皇恩浩蕩,更是為了方便君臣二人商議要事!
“距離戰爭之期已不足半年!”
姬川也站了起來。
“朕等這一天可是太久了!”
“陛下勞心勞力,親自謀劃推動,事無巨細,此戰我魏梁二國籌備許久,定能攻克大寧,贏得勝利!”
宋太平看著麵色顯出幾分疲態的陛下,開口道:“陛下要注意休息,保重龍體啊。”
他這不是場麵話,而是發自內心。
在他看來,陛下的勤政即使是在魏國曆代皇帝中都能排在前列。
在跟梁武帝朱溫簽訂清陽會盟迴國之後,陛下就好像打了雞血!
他在勤政殿的時間,遠超過在寢宮的時間,熬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情。
他親抓各項事務。
按照協定,魏國將負擔很大部分的軍需糧草。
為了提高田產。
他親自去各地找那些權貴們。
陛下知道這個國家的弊病在哪,他也知道現在采取激進手段已經不合適。
他換了一種方式!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他外出巡查,親自去找那些掌握大部分田產的權貴勢要,甚至是地主上農。
他不再像剛繼位那樣,動不動以武力脅迫,而是去勸說,去贏得這些人的支持。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們不是也跟著家破人亡?
一年多,他走訪數十地,取得了極大成效,為朝廷得來大批糧食……
他用自己的方式把這個國家擰成了一股繩!
從最開始的效仿元武新政,到現在他已走出了自己的路!
這是宋太平沒有想到的。
陛下常說的一句話,朕沒有元武帝那般智慧,但朕可勤政。
勤能補拙!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宋太平說能贏得勝利並不是一句空話,魏國確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連親王那邊應該快有信了。”
姬川不知宋太平所想,開口道:“隻要消滅了大寧水師,在正式開戰之後,我魏國水師就不會再有任何阻礙,更重要的是朱鎮的提議,也能完美實現!”
“陛下心安,連親王親自領軍,又有登雲船隊出動,消滅那骷髏船隊還不是輕而易舉?”
宋太平也有輕視之心。
應該說是自信!
魏國在陸戰方麵確實弱於大寧和梁國,但在水師方麵,絕對可以說是天下第一!
“對了,船隻建造的怎麽樣了?”
姬川想起來又一次詢問。
按照清陽會盟定下來策略,魏國跟大寧之間相隔的昌江,也會是進攻的主要區域。
但魏國水師要直攻大寧東南臨海等地,且也抽調不出這麽多兵力,因而隻能用梁兵。
可梁兵常在內陸,並不適應水戰,乘坐舟船大多都會暈船,無法作戰。
朱鎮便提議,可把這些舟船以繩索釘鉚固定,船艦首尾連接,再鋪上甲板,這樣人於船上如履平地,自然不會有乘船不適之症……
這樣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能將昌江利用起來,直接攻打大寧南方諸州。
而備用船隻的任務就要魏國來完成。
宋太平迴複道:“各大船塢都在抓緊建造,因要在船上搭建平板,隻需普通船隻即可,建造相較容易,且在臨戰時,我們可征收漁船……”
“嗯。”
姬川滿意的點頭。
這次攻戰計劃的製定絕對會讓元武帝大吃一驚。
穿山攻之。
過江攻之。
都不是常規作戰。
元武帝就算能想到,怕也沒有任何辦法。
“朱鎮在軍事方麵還是有幾分能力的。”
姬川忍不住感歎。
魏國水師進攻東南沿海地帶,梁軍橫過昌江直攻大寧南方。
其經濟農耕要地受到攻擊,自然會影響大寧國力。
“日前已跟梁國那邊通報,梁國軍隊就要引進。”
“嗯,距離戰期越來越近,該提前準備了。”
姬川淡笑道:“不過戰爭已經開始了,我大魏水師不是出動了嗎?”
他一想起跟元武帝的那場談判就憤怒不已。
讓你死不承認骷髏船隊的背後是大寧。
那朕就直接將之消滅,看你又能如何!
“陛下,臣這裏倒是有一個問題。”
“什麽?”
“是大魏寶券。”
宋太平開口道:“近日臣這裏收到諸多地方官員稟奏,大魏寶券不值錢了。”
“錢怎麽會不值錢了?”
姬川皺著眉頭。
“簡直是胡說八道!”
“朕知道大魏寶券推行以來,一直都有人抵製,總覺得寶券不如金銀實在,實在是迂腐至極!”
姬川冷聲道:“曾有鹽票,銀票用於交易,寶鈔與之有什麽區別?”
“金銀之禁必須要實行下去,現今朝廷造船收糧用的都是寶鈔,我大魏的錢越來越多,有什麽不好?”
他言辭激烈,根本不給宋太平說話的機會。
為了籌備戰爭所需糧草,姬川效仿關寧也設立了大魏糧莊。
大魏糧莊專為跟民間買糧。
而買糧用的就是寶券。
最開始寶券還能跟金錠銀兩正常兌換,而隨著他定了金銀之禁以後,寶券就逐漸與金銀貨幣脫鉤了。
朝廷對糧食的需求越大,印發的寶券也越來越多……
“陛下,朝廷購糧原本是石米不足一兩,而今石米都快超過十兩,甚至更高。”
宋太平趁著空檔趕緊插了一句。
“這有什麽不對?”
姬川開口道:“朝廷大肆購糧,坊市餘糧減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糧價上漲有什麽問題?”
“似乎不是糧價的問題,是……”
“是有人囤積居奇,見朝廷大肆收糧便抬高糧價,愛卿你來負責此事,大戰當前,敢發戰爭財的人,一律當誅!”
姬川說的宋太平啞口無言。
“是。”
宋太平應聲。
他覺得陛下說的倒是有道理……
在正式開戰之前消滅大寧水師!
這不止是為魏國出一口惡氣,更是事關未來大計!
陛下此刻一定在等著他的捷報,而現在卻失敗了……
正如他所想,身在國都望京的姬川正等著捷報通傳!
連親王親自領軍,直接出動了登雲船隊,搬山船隊也隨時準備,甚至有必要的情況下,連梟龍船隊都可出動!
五大船隊,欲出其三!
姬川可是下了決心。
“今天是幾月幾日?”
“迴稟陛下,六月二十三日。”
宋太平起身迴稟。
他的班位就在龍案下首處,這是莫大的榮幸,也是皇恩浩蕩,更是為了方便君臣二人商議要事!
“距離戰爭之期已不足半年!”
姬川也站了起來。
“朕等這一天可是太久了!”
“陛下勞心勞力,親自謀劃推動,事無巨細,此戰我魏梁二國籌備許久,定能攻克大寧,贏得勝利!”
宋太平看著麵色顯出幾分疲態的陛下,開口道:“陛下要注意休息,保重龍體啊。”
他這不是場麵話,而是發自內心。
在他看來,陛下的勤政即使是在魏國曆代皇帝中都能排在前列。
在跟梁武帝朱溫簽訂清陽會盟迴國之後,陛下就好像打了雞血!
他在勤政殿的時間,遠超過在寢宮的時間,熬到半夜是常有的事情。
他親抓各項事務。
按照協定,魏國將負擔很大部分的軍需糧草。
為了提高田產。
他親自去各地找那些權貴們。
陛下知道這個國家的弊病在哪,他也知道現在采取激進手段已經不合適。
他換了一種方式!
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他外出巡查,親自去找那些掌握大部分田產的權貴勢要,甚至是地主上農。
他不再像剛繼位那樣,動不動以武力脅迫,而是去勸說,去贏得這些人的支持。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們不是也跟著家破人亡?
一年多,他走訪數十地,取得了極大成效,為朝廷得來大批糧食……
他用自己的方式把這個國家擰成了一股繩!
從最開始的效仿元武新政,到現在他已走出了自己的路!
這是宋太平沒有想到的。
陛下常說的一句話,朕沒有元武帝那般智慧,但朕可勤政。
勤能補拙!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宋太平說能贏得勝利並不是一句空話,魏國確實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連親王那邊應該快有信了。”
姬川不知宋太平所想,開口道:“隻要消滅了大寧水師,在正式開戰之後,我魏國水師就不會再有任何阻礙,更重要的是朱鎮的提議,也能完美實現!”
“陛下心安,連親王親自領軍,又有登雲船隊出動,消滅那骷髏船隊還不是輕而易舉?”
宋太平也有輕視之心。
應該說是自信!
魏國在陸戰方麵確實弱於大寧和梁國,但在水師方麵,絕對可以說是天下第一!
“對了,船隻建造的怎麽樣了?”
姬川想起來又一次詢問。
按照清陽會盟定下來策略,魏國跟大寧之間相隔的昌江,也會是進攻的主要區域。
但魏國水師要直攻大寧東南臨海等地,且也抽調不出這麽多兵力,因而隻能用梁兵。
可梁兵常在內陸,並不適應水戰,乘坐舟船大多都會暈船,無法作戰。
朱鎮便提議,可把這些舟船以繩索釘鉚固定,船艦首尾連接,再鋪上甲板,這樣人於船上如履平地,自然不會有乘船不適之症……
這樣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也能將昌江利用起來,直接攻打大寧南方諸州。
而備用船隻的任務就要魏國來完成。
宋太平迴複道:“各大船塢都在抓緊建造,因要在船上搭建平板,隻需普通船隻即可,建造相較容易,且在臨戰時,我們可征收漁船……”
“嗯。”
姬川滿意的點頭。
這次攻戰計劃的製定絕對會讓元武帝大吃一驚。
穿山攻之。
過江攻之。
都不是常規作戰。
元武帝就算能想到,怕也沒有任何辦法。
“朱鎮在軍事方麵還是有幾分能力的。”
姬川忍不住感歎。
魏國水師進攻東南沿海地帶,梁軍橫過昌江直攻大寧南方。
其經濟農耕要地受到攻擊,自然會影響大寧國力。
“日前已跟梁國那邊通報,梁國軍隊就要引進。”
“嗯,距離戰期越來越近,該提前準備了。”
姬川淡笑道:“不過戰爭已經開始了,我大魏水師不是出動了嗎?”
他一想起跟元武帝的那場談判就憤怒不已。
讓你死不承認骷髏船隊的背後是大寧。
那朕就直接將之消滅,看你又能如何!
“陛下,臣這裏倒是有一個問題。”
“什麽?”
“是大魏寶券。”
宋太平開口道:“近日臣這裏收到諸多地方官員稟奏,大魏寶券不值錢了。”
“錢怎麽會不值錢了?”
姬川皺著眉頭。
“簡直是胡說八道!”
“朕知道大魏寶券推行以來,一直都有人抵製,總覺得寶券不如金銀實在,實在是迂腐至極!”
姬川冷聲道:“曾有鹽票,銀票用於交易,寶鈔與之有什麽區別?”
“金銀之禁必須要實行下去,現今朝廷造船收糧用的都是寶鈔,我大魏的錢越來越多,有什麽不好?”
他言辭激烈,根本不給宋太平說話的機會。
為了籌備戰爭所需糧草,姬川效仿關寧也設立了大魏糧莊。
大魏糧莊專為跟民間買糧。
而買糧用的就是寶券。
最開始寶券還能跟金錠銀兩正常兌換,而隨著他定了金銀之禁以後,寶券就逐漸與金銀貨幣脫鉤了。
朝廷對糧食的需求越大,印發的寶券也越來越多……
“陛下,朝廷購糧原本是石米不足一兩,而今石米都快超過十兩,甚至更高。”
宋太平趁著空檔趕緊插了一句。
“這有什麽不對?”
姬川開口道:“朝廷大肆購糧,坊市餘糧減少,正所謂物以稀為貴,糧價上漲有什麽問題?”
“似乎不是糧價的問題,是……”
“是有人囤積居奇,見朝廷大肆收糧便抬高糧價,愛卿你來負責此事,大戰當前,敢發戰爭財的人,一律當誅!”
姬川說的宋太平啞口無言。
“是。”
宋太平應聲。
他覺得陛下說的倒是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