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這種法子他們確實心知肚明,到了一府主官這個位置,想不懂也不可能。
我們沒有陰奉陽違,也沒有抵製不作為,隻是正常的辦差,但辦到什麽程度就不一定了。
這農莊法本身就是得罪人的差事,還不知會生出多大的事端,若是他們采取倍之之法,矛盾就更大了!
那這農莊法還能實行下去嗎?
陛下也要顧及國家穩定吧。
李樺立即覺得心情舒暢,連日來壓抑情緒一掃而空。
“去把那幾個縣令找來,本官要見他們!”
他的話音剛落。
外麵便有人腳步匆匆走進,連門都顧不上敲都來不及讓人通傳……
“大人,京城又有消息了。”
“什麽?”
李樺特地安排人關注,一有消息立即通傳。
“是什麽?”
“朝中傳出消息推行農莊法,不以地方為主,而是由朝廷直接派人下來。”
“什麽?”
李樺皺起了眉頭。
“如此複雜之事,朝廷派人怎麽能處理明白,再說也沒有這麽多人吧?”
他可是很清楚這其中的複雜。
就是地方官員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說外來人了。
“消息屬實嗎?”
“屬實!”
“意思是地方以配合為主服從安排為主,並不能決斷。”
“這……”
李樺跟徐晉對視一眼。
剛才他們還商議以倍之手段應對,現在連插手的機會都沒有。
“想當然!”
過了片刻,李樺吐出了幾個字。
“朝廷就算派欽差來也根本行不通,他們不了解地方情況,做什麽不都要通過我們?還不是要受我們遏製?”
“話雖如此,可欽差是帶著聖旨而來,若是我們太過分,怕是會出事啊!”
徐晉憂慮道:“陛下不知何時學會了剝皮揎草,年前在密倉府大開了殺戒,或許這個時候就是等著有人犯錯,好殺雞儆猴!”
這番話讓李樺一個激靈。
有道理啊!
“你想做雞嗎?”
李樺忙著搖頭。
“我也不想。”
徐晉開口道:“如果是朝廷派人下來,我們就盡力配合,反正跟咱們也沒什麽關係,要不就先看看風向,可別真做了雞。”
“有道理!”
二人轉變了想法。
而在上京城講武堂,關寧正正進行宣講,舉辦著一場動員大會。
在他們麵前,有著講武堂學員六百人,有國學學子六百人。
這些都是精選出來,執行此次推行農莊法任務的人。
選在講武堂校場,讓這次動員大會的氣氛更具肅穆之感。
他們已經接受了一段時間的培訓,知曉此次是要做什麽事情。
“稼穡乃立國之本!”
關寧沉聲道:“而你們將要做的事情,就是維護國本!”
這一句話,立即讓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他們有了很強的使命感。
“你們是朕派出的人,你們到了地方上就是欽差,以雷霆之勢,用非常手段,完成朕交辦的差事!”
關寧沉聲道:“朕給你們權利,遇有陽奉陰違者可直接通傳到朕,你們不要有任何後顧之憂!”
手握旨意,鬼神不懼。
這就是他給的職權。
一文一武的搭配,可讓他們互相商量,另外給他們安排的人手也都是士兵。
這得益於戶部先前長時間下的功夫,清點戶籍人口及所有土地。
針對的就是那些土地兼並,以非正常的手段得到土地的人。
拿著名冊單據直接去辦即可,這是一次大整頓。
關寧倒是希望有人跳出,能讓他有殺雞儆猴的機會……
這番話聽的這些年輕學員們熱血沸騰。
為陛下辦差,還是欽差的身份,尤其是國學的學員們,更是激動不已。
這份履曆將來在官途一道可是濃厚的一筆。
動員大會結束。
他們將會在公良禹,趙南星,薛慶等人的安排下前往各個地方……
關寧並未直接離開。
“去聊聊?”
關寧看著身邊一個穿著灰袍,頭發黑白交雜,麵相近中年,臉上的皺紋顯示出他曾經有過的不尋常經曆,細看還有些英俊之相。
他就是講武堂總教官宇文雄!
宇文雄是前朝大康貴族許國公宇文述之子。
許國公是大康開國之時傳下,代代世襲,封地在東北,與鎮北王府彼鄰。
宇文家足以稱得上是前朝大康支柱,為保蕭氏江山付出所有。
然良臣難遇明主。
宇文雄多次遭遇算計最終心灰意冷。
關寧欽佩認可的對手不多,宇文雄絕對算一個。
在內戰時,宇文雄指揮之下,讓他的軍隊損失慘重,後來也是隆景帝聽信讒言,否則關寧勝的也不會這麽容易。
新朝建立以後,宇文雄想要自盡,但被關寧勸阻說服,留在這講武堂做了總教官。
或許正是這份信任,讓宇文雄有所感化。
不過他的才能在講武堂完全發揮出來。
曆屆學員都由他親自教授,讓學員們又敬又畏……
“陛下相邀豈敢不從?”
宇文雄開口,隨即跟著關寧進了屋舍。
相對而坐,仿若老友。
“在這裏待的怎麽樣?”
關寧打量著宇文雄,他看著麵老是因受過打擊一夜白頭的緣故,其實年歲並不大。
現在看來比原來精神頭好了很多。
“挺好。”
宇文雄開口道:“在講武堂待的很安逸,每天修理這些學員也很有意思。”
“講武堂為國家培育出很多優秀將官,你功不可沒。”
關寧是發自內心的說。
“教程是陛下編製的,臣隻是照本宣科,何來功勳之說?”
“以你的才能在講武堂是被埋沒了,你應該去戰場,那才是你該去的地方!”
關寧問道:“想不想動一動?”
“梁魏二國不安穩,戰爭是不是臨近了?”
“何以見得?”
宇文雄開口道:“任用講武堂學員去推行農莊法,且還定了期限,陛下是著急了,是要為戰爭做準備了。”
“這次陛下從邊境迴來,不同以往,臣聞嗅到不尋常的意味。”
“深居在此,卻依舊能判明形勢,你看來還是在一直關注著。”
宇文雄沉默。
他確實一直在關注著局勢。
“戰爭什麽時候爆發?”
“兩年後,梁武帝朱溫已給朕下了戰書。”
關寧沉聲道:“朕希望你能出山!”
我們沒有陰奉陽違,也沒有抵製不作為,隻是正常的辦差,但辦到什麽程度就不一定了。
這農莊法本身就是得罪人的差事,還不知會生出多大的事端,若是他們采取倍之之法,矛盾就更大了!
那這農莊法還能實行下去嗎?
陛下也要顧及國家穩定吧。
李樺立即覺得心情舒暢,連日來壓抑情緒一掃而空。
“去把那幾個縣令找來,本官要見他們!”
他的話音剛落。
外麵便有人腳步匆匆走進,連門都顧不上敲都來不及讓人通傳……
“大人,京城又有消息了。”
“什麽?”
李樺特地安排人關注,一有消息立即通傳。
“是什麽?”
“朝中傳出消息推行農莊法,不以地方為主,而是由朝廷直接派人下來。”
“什麽?”
李樺皺起了眉頭。
“如此複雜之事,朝廷派人怎麽能處理明白,再說也沒有這麽多人吧?”
他可是很清楚這其中的複雜。
就是地方官員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說外來人了。
“消息屬實嗎?”
“屬實!”
“意思是地方以配合為主服從安排為主,並不能決斷。”
“這……”
李樺跟徐晉對視一眼。
剛才他們還商議以倍之手段應對,現在連插手的機會都沒有。
“想當然!”
過了片刻,李樺吐出了幾個字。
“朝廷就算派欽差來也根本行不通,他們不了解地方情況,做什麽不都要通過我們?還不是要受我們遏製?”
“話雖如此,可欽差是帶著聖旨而來,若是我們太過分,怕是會出事啊!”
徐晉憂慮道:“陛下不知何時學會了剝皮揎草,年前在密倉府大開了殺戒,或許這個時候就是等著有人犯錯,好殺雞儆猴!”
這番話讓李樺一個激靈。
有道理啊!
“你想做雞嗎?”
李樺忙著搖頭。
“我也不想。”
徐晉開口道:“如果是朝廷派人下來,我們就盡力配合,反正跟咱們也沒什麽關係,要不就先看看風向,可別真做了雞。”
“有道理!”
二人轉變了想法。
而在上京城講武堂,關寧正正進行宣講,舉辦著一場動員大會。
在他們麵前,有著講武堂學員六百人,有國學學子六百人。
這些都是精選出來,執行此次推行農莊法任務的人。
選在講武堂校場,讓這次動員大會的氣氛更具肅穆之感。
他們已經接受了一段時間的培訓,知曉此次是要做什麽事情。
“稼穡乃立國之本!”
關寧沉聲道:“而你們將要做的事情,就是維護國本!”
這一句話,立即讓所有人都挺直了腰板,他們有了很強的使命感。
“你們是朕派出的人,你們到了地方上就是欽差,以雷霆之勢,用非常手段,完成朕交辦的差事!”
關寧沉聲道:“朕給你們權利,遇有陽奉陰違者可直接通傳到朕,你們不要有任何後顧之憂!”
手握旨意,鬼神不懼。
這就是他給的職權。
一文一武的搭配,可讓他們互相商量,另外給他們安排的人手也都是士兵。
這得益於戶部先前長時間下的功夫,清點戶籍人口及所有土地。
針對的就是那些土地兼並,以非正常的手段得到土地的人。
拿著名冊單據直接去辦即可,這是一次大整頓。
關寧倒是希望有人跳出,能讓他有殺雞儆猴的機會……
這番話聽的這些年輕學員們熱血沸騰。
為陛下辦差,還是欽差的身份,尤其是國學的學員們,更是激動不已。
這份履曆將來在官途一道可是濃厚的一筆。
動員大會結束。
他們將會在公良禹,趙南星,薛慶等人的安排下前往各個地方……
關寧並未直接離開。
“去聊聊?”
關寧看著身邊一個穿著灰袍,頭發黑白交雜,麵相近中年,臉上的皺紋顯示出他曾經有過的不尋常經曆,細看還有些英俊之相。
他就是講武堂總教官宇文雄!
宇文雄是前朝大康貴族許國公宇文述之子。
許國公是大康開國之時傳下,代代世襲,封地在東北,與鎮北王府彼鄰。
宇文家足以稱得上是前朝大康支柱,為保蕭氏江山付出所有。
然良臣難遇明主。
宇文雄多次遭遇算計最終心灰意冷。
關寧欽佩認可的對手不多,宇文雄絕對算一個。
在內戰時,宇文雄指揮之下,讓他的軍隊損失慘重,後來也是隆景帝聽信讒言,否則關寧勝的也不會這麽容易。
新朝建立以後,宇文雄想要自盡,但被關寧勸阻說服,留在這講武堂做了總教官。
或許正是這份信任,讓宇文雄有所感化。
不過他的才能在講武堂完全發揮出來。
曆屆學員都由他親自教授,讓學員們又敬又畏……
“陛下相邀豈敢不從?”
宇文雄開口,隨即跟著關寧進了屋舍。
相對而坐,仿若老友。
“在這裏待的怎麽樣?”
關寧打量著宇文雄,他看著麵老是因受過打擊一夜白頭的緣故,其實年歲並不大。
現在看來比原來精神頭好了很多。
“挺好。”
宇文雄開口道:“在講武堂待的很安逸,每天修理這些學員也很有意思。”
“講武堂為國家培育出很多優秀將官,你功不可沒。”
關寧是發自內心的說。
“教程是陛下編製的,臣隻是照本宣科,何來功勳之說?”
“以你的才能在講武堂是被埋沒了,你應該去戰場,那才是你該去的地方!”
關寧問道:“想不想動一動?”
“梁魏二國不安穩,戰爭是不是臨近了?”
“何以見得?”
宇文雄開口道:“任用講武堂學員去推行農莊法,且還定了期限,陛下是著急了,是要為戰爭做準備了。”
“這次陛下從邊境迴來,不同以往,臣聞嗅到不尋常的意味。”
“深居在此,卻依舊能判明形勢,你看來還是在一直關注著。”
宇文雄沉默。
他確實一直在關注著局勢。
“戰爭什麽時候爆發?”
“兩年後,梁武帝朱溫已給朕下了戰書。”
關寧沉聲道:“朕希望你能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