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朱溫並未擺出龐大儀仗,隻是帶了幾位將領,不惹人注意,隻為見到真實情況。


    “父皇,您看這新軍是否已有幾分氣勢?”


    朱鎮詢問著。


    征兵備戰之事皆交於他,訓練之事也是他負責。


    可以說從頭到尾都是他籌備安排。


    “不錯,剛征來的新兵能訓練成這般模樣已算是不錯。”


    朱溫認可的點了點頭。


    在他眾多兒子中,唯有朱鎮擅長軍武,這也是他啟用扶持的原因。


    原本他選定的繼承人是皇二子朱稷。


    朱稷賢良恭德,仁慈愛民。


    梁國有一位武帝開疆擴土,應有一位守土之君。


    皇二子是最合適的人。


    可因為跟大寧的爭端,讓他改變了初衷。


    大寧日漸強盛,尤其是在第一次大戰中梁國敗北,給他很強的緊迫感。


    後來的威勢壓迫。


    使得梁國不得不割地賠款。


    這些種種都讓朱溫明白,坐以待斃行不通了!


    他難道不知窮兵黷武的壞處嗎?


    他難道不知強征建軍,耕地荒廢之害嗎?


    他都明白,但沒有辦法!


    梁國必須要以破釜沉舟之勢來贏得勝利。


    若隻是被動守土,是萬萬趕不上大寧的,兩方差距隻會越來越大。


    因而他才不顧一切!


    現今梁國還需要一位武帝,他對朱鎮還是很滿意的。


    征召軍隊很簡單,關鍵在於訓練。


    他需要的是一支能打仗的軍隊,而不是拿著武器的農夫,後者上戰場是沒有任何用處的,恐怕在敵軍一個衝鋒之下就會崩潰。


    朱鎮擅長此道。


    新兵能在短時間內有這般氣勢實屬不易。


    看起來並不雜亂,已有幾分正規軍的樣子。


    “大寧行精兵之策,元武帝出身鎮北王府,在治軍訓軍一道頗有門道,我們是要以量取勝,同時也要行強軍之策!”


    “兒臣知曉。”


    朱鎮開口道:“兒臣定會訓練出一支強大軍隊。”


    一眾人繞行四看,並未影響到訓練。


    朱溫很滿意。


    行至一處,隻見這裏有百餘人被圈了起來,並在亂戰鬥毆。


    打的激烈,似都沒有留手。


    有人被打的渾身是血,仰躺在地,這種情況還不是少數。


    外有將官還在大聲厲喝不斷催促著。


    “這也是在訓練,而且是實訓。”


    朱鎮在旁邊解釋著。


    隨行兵部尚書胡光義略皺眉頭道:“如此訓練怕會出現很大傷亡啊!”


    “對。”


    朱鎮平靜道:“這一百人經過這般混戰打鬥,最終約會剩下八十人,隨之會給他們兵器,再對戰打鬥,最終會剩下五十人上下。”


    “去一半?留一半?”


    胡光義開口道:“如此訓練傷亡太大,他們可都是我大梁青壯,是不是……”


    “胡尚書不會以為什麽人都能上戰場吧?”


    朱鎮開口道:“這些新兵未經過訓練就拉上戰場,他們又能活下來多少?”


    “最關鍵的是,麵對強大敵軍他們會生出畏懼之心,不戰而退,在此般帶動下可能導致全軍潰敗,必須經過嚴訓,準確的說必須要見了血,他們才是合格的戰士!”


    “話雖如此,但臣下不敢苟同!”


    胡尚義說的是委婉,但也直接表明了態度。


    他深知征兵不易,深知為此付出多大代價,這也是梁國地大人稠物穰,否則國家早已崩潰。


    按照這種訓練之法,新組建百萬大軍將需要遠超百萬的新兵,去哪能征得來?


    “胡尚書言重了。”


    朱鎮開口道:“正所謂慈不掌兵,沒有嚴訓何來強軍?”


    他的治軍之道就一個字,那就是嚴!


    製定嚴苛軍刑軍法,從新兵入伍就開始了。


    他的訓練之法相較極端。


    就像這種肉搏隻能算是平常,還有直接給武器讓他們對打對殺!


    還要將之扔進山裏,不給任何補給吃食,讓其生存,不到時日不能出來。


    在這般嚴訓之下有很高的傷亡,但朱鎮也不在乎。


    死了就死了。


    你現在不死,上戰場也會死,沒什麽區別。


    父皇是知道他的,可依舊重用,將此差事交給他。


    那麽就是認可這種練兵之道。


    “距離五年之期,隻剩下兩年了!”


    朱溫低沉道:“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在這樣的緊迫的情況下,必須要采取特殊訓練之法,讓新兵能成為一支合格的軍隊。”


    他就是武帝,自然知曉這其中的問題。


    大寧軍隊皆為精兵,稱之為大陸第一強軍都不為過。


    麵對這樣的精兵,有再多數量的新兵都沒有任何用處。


    潰散隻在一瞬間。


    一支合格的軍隊是在一次次戰爭中成形,這需要時間。


    可現在他們等不起。


    因而隻能用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


    “可是這樣的話,征兵壓力太大了。”


    胡尚義依舊很有疑慮。


    “有什麽壓力?”


    朱溫冷聲道:“我大梁有十三個行省,每個行省征募十萬,就是一百三十萬兵力!”


    “我大梁人稠物穰,豈能負擔不起?”


    他語氣中有強烈的不滿之意。


    胡尚義是近來新換的兵部尚書,前兩任都被革職。


    原因自然是征兵不利。


    兵部又要負責征兵,又要負責後勤軍需。


    擔心太重!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根本就做不下去。


    “陛下,現在是十二個行省,北林行省已被割讓給了大寧。”


    胡尚義小聲提醒。


    “朕用你說!”


    朱溫的麵色又寒了幾分。


    這胡尚書也太沒眼色了。


    朱鎮搖了搖頭道:“胡尚書也不必心憂,並非所有軍隊都是這般嚴訓,若散漫難訓者也不強求,畢竟打仗也需要一批送死之人來消耗敵人的力量。”


    胡尚義眼皮一跳。


    太子殿下言談間把人命當成草介,這般練兵之法或許能有成效,可難道就不會引起士兵們抵觸嗎?


    “陛下,近期陸續還會有三十萬新兵來到邊境,隻是這糧草缺口還很大……”


    胡尚義平素不敢言。


    這次隨陛下出來才敢說這些。


    “糧草的事情不必擔心,魏國自會負擔。”


    “這般龐大兵力,魏國怕是不願意,且也不一定能負擔的起。”


    “不負擔也不行。”


    朱鎮開口道:“我梁國已傾盡全力,他魏國也該如此,這次建武帝親來,怕是已經著急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北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香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香瞳並收藏鎮北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