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


    “大帥!”


    幾位將領皆是漲紅了臉,樊華藏可是魏國老帥,脾氣暴躁,並非能忍之人,現在為何成了這般。


    “你們以為本帥就願意忍嗎?”


    樊華藏低沉道:“起衝突倒是很容易,我們殺了大寧越界斥候也很容易,可之後呢?”


    “大寧借機發起戰爭又該如何?”


    見得有人要說話。


    樊華藏抬手製止。


    “你們會說大不了一戰,話是說的輕巧,可真有這麽容易嗎?”


    樊華藏開口道:“兩年前,我朝剛經曆過三王之亂,現在影響還未徹底消除,國內還不安穩,在此等情勢下,怎麽能起戰爭?”


    “而且,你們覺得魏國能單獨麵對大寧嗎?又有幾分勝算?”


    連番詢問之下,幾個將領相繼泄氣,又坐了下來。


    說的沒錯。


    魏國並沒有單獨麵對大寧的實力。


    當時其進軍梁國的場景還曆曆在目,十餘萬蠻族騎兵,也給了他們很強的威懾力。


    開戰容易,勝算太低。


    到時可就不好收場了。


    若最後也跟梁國那般逼不得已割地賠款,那就不值當了。


    實力不如人,所以隻能忍!


    忍!


    樊華藏也不願意。


    他比這些將領更知曉國內的情況,陛下搞什麽變法改革,使得國內極不安穩,貴族們跟朝廷貌合神離,這個時候發生外戰,國內局勢就會惡化,甚至發生內亂。


    內憂外戰之下,魏國不攻自破,那就不是割地賠款的問題了……


    他是大帥,要考慮全局。


    不能逞一時之勇。


    至於尋求梁國?


    他都沒想過,你當初沒有幫人家,人家憑什麽幫你?


    再說梁國也自顧不暇。


    時機未到啊!


    “你們說大寧是不是吃定了我們不願開戰,借機相逼謀利,跟梁國那邊吃到了甜頭,得到了割地賠款,現在又對我魏國用同樣的套路?”


    “有這個可能。”


    “真跟他們打一場,還不一定誰勝誰負。”


    “應該不是這個原因。”


    樊華藏又問道:“大寧軍隊那給迴複了嗎?”


    “沒有。”


    有一個將領迴複道:“很明顯他們並不想談。”


    “繼續派人。”


    樊華藏開口道:“若是能夠跟大寧主帥相談,或許就能知道緣由。”


    “是。”


    雖然無奈,但還是得應著。


    “本帥已把情況八百裏加急送至望京,先等陛下的旨意,在這之前要保持克製,盡量不要起衝突。”


    樊華藏沉聲道:“大寧軍隊打的意願並不強烈,否則直接進攻就是,沒必要這般挑釁,所以這場戰爭是可以避免的。”


    “時機未到,我方現在的忍受是為了將來攻戰,不要在乎過程,結果才最重要!”


    不愧是老帥。


    三言兩語就把人浮動的心安了下來。


    “雖然無用,但還是告知梁軍那邊吧。”


    樊華藏開口道:“大寧強勢,我們跟梁國不能像以前那般貌合神離了……”


    他做著一應安排。


    根本無需告知,梁軍這邊已然知曉!


    大寧軍隊調動頻繁,想不被發現都難,更何況梁軍又時刻關注著。


    因梁國割讓了北林行省,戍邊軍也沒必要再駐守在源州,而是轉到了北林行省。


    原梁國鎮邊軍駐地霸城,已然成為戍邊軍新駐地。


    軍隊進駐,也意味著正式接手北林行省。


    經過這近兩年的安排,朝廷相繼派來官員,北林行省已從混亂逐漸恢複穩定,


    這一個行省,可是很大一片地域,在此生活定居的梁人很多。


    能這麽快安定下來,是因為關寧的政令,其實就一個字,仁政!


    關寧看重這一行省之地,但更看重人!


    初始交割期間,他就給郝倉下了嚴令,要保證原住梁人的安危,要保護他們的私產,無論是貴族商人,還是平民百姓都要一視同仁!


    要維護治安,更不能搶掠原住梁民。


    戍邊軍是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


    在嚴令之下,他們確實做到了這一點,並還從懷州緊急調來諸多官員,接替梁國管理。


    這並不容易。


    在初期遇到很多問題。


    有不少梁人抵製情緒嚴重,抗拒管理,拒絕承認割地。


    還有交替期間引發流寇盜匪搶掠之事,各種各樣的問題繁多。


    郝倉這個戍邊軍大帥又有了新官職,北林行省總督!


    他按照關寧的命令,善惡並行。


    對平民百姓施以仁政,對趁機作亂者嚴打。


    仁政並非一味行之,若你不順從還搞事情,自然不能輕饒。


    在這般施行之下,諸多梁人安定了下來。


    他們發現,大寧並非像外傳的那樣殘暴不仁,他們原來擔心的會被大寧軍隊搶掠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反而有些趁亂的本國人在搶他們。


    大寧軍隊還很好的保護了他們。


    剛割讓時,總督府下令要他們拋地毀田不給敵軍留下分毫。


    可大寧軍隊呢?


    在行軍時寧願繞路都不願踩踏田地。


    並且還宣布減免他們的賦稅!


    這真是敵國嗎?


    他們將信將疑,就這樣安穩的生活下來,竟發現比原來還過的好。


    仁政就是王道。


    梁人的心越來越踏實,已經開始接受大寧的統治……


    而這讓梁國卻坐不住了。


    北林行省被割讓,鎮邊軍自然也要撤出,轉到了位於北林行省西南方向的上雲行省。


    曾經本國土地,卻成了跟敵國的新邊界,這不是一般的屈辱。


    永清縣。


    位於兩大行省交界處,曾經不起眼的小縣已然成為梁國鎮邊軍的新駐地!


    梁國東宮太子朱鎮正聽著一應稟報。


    近兩年他來了三次,可謂是相當的頻繁。


    之前闖了大禍,雖然有朱楨為他背了鍋,但鎮邊軍的人可都知道實情。


    在那之後,朱鎮就發現,鎮邊軍的人跟他疏遠了,這是一種說不上的感覺。


    他們依舊對自己言聽計從畢恭畢敬,可給他的感覺卻有了距離。


    朱鎮知道緣由。


    自然是因為他讓朱楨背鍋的事情。


    這有什麽問題。


    我是太子,他是皇子。


    給我背鍋不是應該的嗎?


    這是你的榮幸。


    朱鎮沒有絲毫反思,但鎮邊軍的關係還是要維護的。


    他頻繁的過來就是這個原因。


    聽著這些事宜稟報。


    朱鎮眉頭越發緊皺了起來。


    梁人逐漸傾向大寧,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ps:點點催更,養成好習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北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香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香瞳並收藏鎮北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