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火藥爆破後,勞工們省去了費力的鏟土工作,隻需要將散土清理運出即可。


    這大大提高了效率。


    投入的人又多,隻是過了幾天就有一段河道的雛形出來了。


    接下來幾天,又有類似的事情發生,不過勞工們已經不像第一次那樣震驚。


    他們覺得這是陛下在施展神力。


    這個時代的人相較落後,他們總是會把未知的奇異事件歸咎於怪力亂神。


    第二天,他們又會發現原本平坦的地麵被破壞的不堪,他們始終不明白這到底是何種力量……


    開挖河道在有序的進行,工程進度也是飛快。


    在他們看來,想要開鑿出來,就以這麽大的人力投入,最快的情況下也需要半年之久,可現在看來,隻需幾個月,就能出來大體框架,甚至更快……


    這邊在進行著,而在下遊處的另一個工地也同時進行。


    相比較起來,這才是難點所在。


    因為這裏要建一座水庫。


    關寧細致的解釋過,就是在低窪處的周邊建水壩,將這裏圍起來用於蓄水,並要預留閘門,在遇有旱情時開閘放水,灌溉農田,以實現旱澇保收!


    誰都知道水壩的好處,因為是陛下的命令,他們打破傳統不蓄水的觀念,但還有個問題是,該怎麽建水壩。


    按傳統造房建屋的方式根本行不通。


    單純泥土磚石壘起,根本無法承受長時水力的衝刷。


    按照設計方案,這水壩蓄水麵積不小,並有兩道壩,當洪水來臨時,先由第一道壩擋住,所以必須要保證堅固,使得水不能衝垮,而由壩頂流出。


    整體是成坡度式的,第一層高於第二層,這樣可形成兩道防護,顯然更安全。


    而且也更有利於灌溉。


    這個方案是關寧跟多位水利官員商議後的結果。


    第二道采用草木混合樁壩,一層草一層土逐層疊築,再加上木樁,這個方案是陳煊提出,正是因為這個提議,關寧才將其提拔到漕運使的位置上。


    這是一位真正懂水利的官員。


    看似簡單的材料,其實足以用來充當第二道堤壩,草木混合樁壩本身具有彈性和阻力雙重效用。


    更重要的是草木混合樁壩並非嚴密的結構,水能通過草層少量的流出,使之有節製的流出,長時間的灌溉農田。


    而更多的水則是蓄在第一道壩內,在有大量需要的時候,可開閘放出更多的水。


    這個設計更有保障,也更科學,能夠發揮出水庫的實際效用。


    這些都沒有什麽疑問。


    根據規劃草木混合樁壩已經開始施工,隻需要熟手泥工就能做到。


    最大的難點是第一道壩。


    既然是蓄水,必須要保證永久性的堅固,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若遇雨季,洪水到來,水壩直接被衝塌,積蓄瞬時傾瀉而出,後果會更加嚴重!


    這也是困擾古代無法修建大規模水庫的主要原因,因為技術壁壘!


    朝中有一位治水官員,本身還是都察院禦史的王承恩提出一個方案。


    要說這王承恩也是個能人。


    他是前朝遺留下的官員,又有南方蓮閣清流黨的背景,新朝建立之初,多次抵製關寧新政,在朝堂諫言。


    關寧考慮到他有治水的本事,又要保持朝堂各個派係的平衡便沒有殺他。


    在古代治水的官員很少,每一個都是香餑餑,這話可沒有半分虛假。


    王承恩被關寧嚇住了,之後是老老實實。


    前朝餘孽作亂時,他被曆修拉攏,不過他意誌堅定,做了個反間諜,提前給關寧告密了……


    而今,又派上了用場。


    王承恩提出的方案很有建設性,就是做一道疊梁壩,就是用大型栗木材層層錯疊而成,在其中用泥沙澆灌。


    不得不說,這提議已經有幾分混凝土鋼結構的思維,可是相當具有前瞻性。


    也是在這個時代能夠用到的最好的辦法。


    但被關寧否決了。


    結構再好,但用料決定了它的時限,長年日久的經曆水的衝刷怕是難以扛的住,也就是說不能保證永久性的堅固……


    “陛下,您說的永久性堅固的水壩是個怎麽製法?”


    王承恩好奇的問道。


    今天他也來了。


    因為兩地同時開工,作為總工的陳煊一個人盯不住,他暫時放下禦史的職責被調了過來,主持水壩建設事宜。


    還被任命了一個他從未聽過的職位,副總工。


    關寧覺得王承恩管水利比做禦史更合適……


    雜亂的思緒閃過。


    關寧開口道:“用石料搭建。”


    “石料確實是最堅固的,但把石料加工成可用的程度很浪費時間。”


    王承恩說起專業問題時頭頭是道。


    “按您的說法,是用建城牆的方法來修水壩,若以方案看來,這需要相當長的施工周期,可您又要保證水壩能盡快的投運,灌溉這片農業區。”


    他用詞都是從關寧這裏學來的。


    “您要知道民間有一句諺語,上京不是一日建成。”


    在一邊的陳煊想要插話,陛下可用那種能夠爆破的火藥來取石材,倒也很便利。


    隻不過要打磨成塊狀就更費時了,而且也沒有這麽多石匠。


    但沒有說出來,因為他被不止一次的警告過,絕不能外漏任何關於火藥的情報。


    是誰都不能說,無論在什麽場合。


    “再有就是搭建所有的粘土用來築城牆可能會堅固,但不一定能適用於水壩,因為要長時承受水流的衝刷。”


    王承恩解釋的很詳細。


    他怕陛下把問題想的太簡單。


    投入這麽大,卻不能用多久就塌了,那還不如不建。


    “可以啊老王,懂得挺多。”


    關寧略顯詫異的看著王承恩。


    他覺得自己是發現寶了,這家夥除了抨擊官員之外,還有做間諜的潛質,原來在水利方麵還如此懂行。


    “早年剛從政,跟孫叔敖學過一些。”


    孫叔敖是前朝有名的水利官員,可早逝了。


    “不過,臣說的可都是實情,還望陛下明鑒。”


    “你覺得朕會想不到嗎?”


    王承恩微微一怔。


    這倒也是,接觸以來他發現陛下知道的太多了,水利這麽偏門的東西都懂。


    就這座水庫,就是最實際的證明。


    “那您準備怎麽做?”


    關寧開口道:“朕有一種可以更好的粘合物,可以使用任何形狀的石料,沒有任何限製。”


    ps這是一本認真的種田文。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北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香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香瞳並收藏鎮北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