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清是禮部右侍郎。


    他在任時間不到一年,算是新上任的。


    人們都稱禮部為亡部。


    在禮部為官任職危險性太高,尤其是主官位置。


    新朝建立後,禮部尚書換了三個,直到鬆永年坐上來,才算安穩。


    至於左右侍郎也換了好幾個。


    能在禮部為官的,基本都是老儒學究們。


    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懂變通。


    什麽事情都能跟他們扯上關係。


    陛下要征收商稅,他們跳出來說不該與民爭利。


    陛下要整頓吏治,他們說有違禮法。


    陛下要推行官紳一體納糧他們更不滿意。


    反正就是跟陛下對著幹。


    這就導致換了一位又一位。


    前任禮部右侍郎因受到前朝餘孽作亂事件的牽連而被懲處,袁崇清才由郎中接任。


    可他又走上了作死之路。


    今早起來,就聽同僚講述昨晚事跡。


    此事已經在朝中傳開。


    甚至都傳到了民間。


    袁崇清心知,這必然是背後有人有意在推波助瀾。


    他可能要被當槍了。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他確實是胡說了。


    這是他的真實想法。


    但不能在那種場合說出來。


    現在正是舉國同慶時,他這不是找死是什麽?


    越想越不安。


    袁崇清覺得自己還是要識時務,便主動來找陛下認罪!


    “麻煩成公公給通報一聲。”


    袁崇清祈求著。


    “你有臉來?”


    成敬言語間很不客氣。


    “我……”


    袁崇清不知該怎麽說。


    “陛下傳你進去。”


    “多謝成公公。”


    袁崇清看著四下無人,將拿在手裏的錢袋悄然遞給了成敬。


    他是想打聽打聽陛下的反應。


    結果成敬根本就沒有理他。


    是成敬清廉麽?


    當然不是。


    成敬當然也收會收錢,但他有兩個原則,一不收大錢,因為過猶不及。


    二不收犯了不可饒恕錯誤人的錢。


    袁崇清就屬於後者。


    不分場合,不知輕重。


    他活不久。


    袁崇清戰戰兢兢的進了垂拱殿。


    他已在來的路上想好了說辭,求得陛的寬恕,可在進來後,卻發現在殿裏的還有好幾個人。


    他以為隻有陛下自己。


    這就尷尬了。


    首輔薛懷仁,次輔公良禹,兵部尚書費田,戶部尚書薛慶,及驃騎大將軍龐青雲等天策府諸多將領。


    這是內閣議事啊。


    袁崇清尷尬到了極點。


    他來的可太不是時候了,低著頭站到了一邊。


    “當務之急,朝廷要做的有兩件事情。”


    關寧沉聲道:“一為獎賞,二為撫恤。”


    “將士們不能白死,血不能白流,在這方麵絕對不能打折扣。”


    費田站了出來。


    “迴稟陛下,我們兵部正在統計戰功,最多三日就會出來一個大概的方案。”


    “好。”


    關寧開口道:“在統計戰功方麵要跟天策府多溝通,不能存在有虛報瞞報的情況,但也不能有漏報的情況。”


    “龐青雲,你負責監督。”


    “是陛下。”


    關寧囑咐道:“戰功關係著將士們的獎賞晉升,一定要嚴謹,絕不可出現冒名頂替等惡劣情況出現,若有發現,嚴厲懲處!”


    他就是帶兵出身。


    自然知曉這其中門道。


    事實上,隱瞞戰損,虛報戰功的情況多有發生。


    當發生大規模戰亂時,這就沒有辦法記錄了。


    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殺了多少人,別人有怎麽知道。


    這記錄戰功就複雜了。


    一般會直接記在一個集體上,比如這個伍,這個什等。


    具體個人報多少,也就是主官將領的一句話。


    將領們激發士氣時總會說一句話話。


    本將會為你們請功。


    其實原因就在這。


    關寧不想稀裏糊塗,誰的就是誰的。


    多勞多得。


    有功者賞。


    這樣才能服眾,但這樣就更增加了統計難度。


    “這個事情不著急,拖得時間長也沒關係,主要是要準確。”


    關寧開口道:“就算報上來戰功,你們也要查問準確性。”


    他太清楚,自己的功勞被別人冒命頂替那種感受了。


    “是!”


    關寧這種態度,要表達出來的,就是公平公正。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定立的標準。”


    費田開口道:“如果按照之前定立的標準,那光是撫恤金便是一筆很大的支出。”


    “其實,您大可不必這樣。”


    費田繼續道:“您應該了解前朝,兵部對陣亡將士的撫恤很少很少,而且大多到不了其家人手中,您這定的太高了……”


    “就是因為前朝沒有,朕才會定如此標準。”


    關寧神色平靜。


    他知道費田他們是什麽心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我是皇帝,我讓你們打仗你們就該去打,就該去死。


    是這樣沒錯。


    在封建思想下這種情況確實存在。


    但不能長久。


    久壓必反!


    軍隊是國家安穩之根本,在這方麵關寧不會吝嗇。


    他就是要讓士兵們沒有後顧之憂的為他打仗。


    等他要增兵的時候,不會存在背井離鄉,想辦法躲避的情況,要讓他們蜂擁而至。


    提高待遇,增加他們的榮譽感,這才是正途。


    “費大人說的沒錯。”


    薛慶開口道:“若是按之前定立的標準,以國庫所存,根本就負擔不起!”


    “這次陣亡的人太多了。”


    因為基數大,哪怕標準低,都有很大的數額,更何況標準並不低。


    “就因為死的人多,才更不能降低標準。”


    關寧開口道:“先進行統計吧,再苦不能苦士兵,若是國庫不足無法兌現,就用別的抵消,比如減免稅收,分發土地,安置家屬等。”


    “這……”


    薛慶又問道:“這是不是標準太高了?”


    “一直以來減免賦稅是隻有讀書人和官員們才有。”


    “太高了?”


    關寧平靜道:“各位的想法應該轉變轉變了,什麽事情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眾人沉默。


    在這個時代,當兵的並不值錢,也沒有太高的社會地位。


    因為當兵的都是迫於生計,或是迫於情勢被抓了壯丁。


    社會地位低下,因而沒什麽特權。


    “兵者,保家衛國,守民平安!”


    關寧沉聲道:“他們沒資格有特權,那誰還有資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北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香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香瞳並收藏鎮北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