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罪名都能有,唯獨這個不能有,否則等你造反成功後,別人就會以此來抨擊。


    看起來這就是一份討伐隆景帝的檄文,這跟直接造反也沒什麽區別。


    但卻在檄文末尾做了個總結,隆景帝之所以做出這麽多惡事,主要是因為有奸臣在身邊蠱惑,所以我才要清君側。


    這樣整篇檄文的性質就變了。


    可真是這樣麽?


    用大量的篇幅主要說明了隆景帝的罪名,讓人們潛意識的就認為他是昏庸無道,這些可不是旁人想蠱惑就能蠱惑的。


    本質上其實是汙隆景帝聲名,但誰也找不出任何毛病。


    因為提出的罪名都有理有據。


    比如他先是信佛,引起佛教大興,各地官員為了奉迎而廣修廟宇,結果你又改信了道教,廟宇拆除修為道觀,這一來一迴不是勞民傷財?


    關寧親自審核過後,做出些輕微的修改,再找不出任何毛病,然後正式發布!


    此檄文發布之後,立即引起極大震動!


    原本人們就一直在關注著。


    朝廷下達聖旨至今已有一個月,而今終於有了定論。


    其實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意外,誰被逼迫到這種程度能沒有點脾氣?


    尤其是在知道關重山及鎮北軍遇難的真相後,更是義憤填膺!


    他們沒有懷疑這件事情的真實性,因為在檄文中寫的很詳細,每一個證據,每一個事件的節點都寫的清清楚楚。


    更讓他們意外的是,這篇檄文是關子安所寫,其上有他的簽名,據說是關子安自知罪孽深重,便主動交代了所有問題。


    在刻意安排下,很快傳遍。


    北方民眾本就因朝廷對關寧的壓迫而不滿,現在更是徹底引爆……


    關寧極高的威望發揮了作用,得到了民心民意的支持。


    至少在北方是這樣。


    而在此同時關寧也快速展開軍事行動,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北方六州占穩,這是他的根基所在!


    到了現在,已經沒有迴頭路,他隻能一條路走到黑,隻能成功,不能失敗,否則就是萬劫不複……


    三十五萬大軍,有四萬分在雲州等鎮北王府主要城池地域,接管城防治安,防止有動亂之害。


    另有八萬大軍由大將費申率領去取東北三州。


    與北方遼州相鄰的和州,屬東北區域,在這裏有一個家族存在,那就是許國公府,和州近一半的地界都是許國公宇文世家的封地!


    關寧起兵,相近許國公必然討伐,可從東北進犯,威脅到他的大本營,因而必須要拿下!


    除此外,另有一路大軍有人數八萬由大將郝倉率領去取西北三州。


    關寧的目的很明顯,他就是要把整個北方占據,徐徐推進圖謀整個大康。


    中路大軍十五萬,由關寧親自率領,再次分兵兩路,其中一路五萬人馬,由原安北軍副將周擎率領,前往延州。


    延州在潼州之南,這裏有關子安曾布置一支三萬人馬,派周擎前去就是希望能夠讓之投降歸順……


    其餘十萬人馬將由關寧率領,前往梁州,這裏不但有關子安曾布置的三萬人馬,還有朝廷派出虎賁軍也到了梁州,這才是他的主要目標。


    三十五萬兵力,就這樣分配下來,每支的人數並不算多,等整個北方拿下,三路大軍匯合,直搗上京城!


    這就是關寧的主要戰略。


    他不敢耽擱,在征討檄文發出之後,各支大軍便直接出發了。


    兵貴神速,他要在敵人還未徹底反應過來,直接襲擊!


    關寧的第一目標,就是位於梁州州府關子安曾調來的三萬人馬!


    關子安的目的很明顯,先在梁州駐兵,為後麵虎賁軍的到來提供便利。


    梁州位於雲州鎮北王府大本營,是主要屏障,必須要把朝廷軍隊驅趕出去!


    三路大軍的分配皆是鎮北軍安北軍混編而成,嚴格的說安北軍並不算他的嫡係,這樣分配也是為了防止意外。


    這一戰尤其重要,必須要打的漂亮,打出旗號。


    關寧所帶的十萬大軍包括一萬五千人的關寧鐵騎,兩萬人的關家軍,其餘六萬人各有兩萬五千的安北軍,以及四萬鎮北軍。


    這是一支完全混編而成的大軍,但卻皆是精銳。


    在他大軍出發之際,鎮北王府發出公告安撫民眾,正值秋收之際,必須保證秋收順利進行。


    關寧到來北方之後,號召軍民一心開荒種地,恢複生產,而今到了收獲季節。


    打仗就是打後勤,必須要保證補給供應。


    這次起兵是順勢而為,鎮北王府在北方的威望底蘊起了極大作用,得到很大支持。


    甚至很多城民百姓都主動要求參軍,但目前關寧還沒有征兵的打算,一是沒有必要,二是北方現在最需要的是休養生息。


    這才能為他提供後勤支持。


    這場內戰沒有幾年是不會結束的,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梁州州府,名為梁城。


    在關寧率大軍出發時,他起兵的消息已經傳來!


    這裏有著一支三萬大軍駐紮,主將為關子安親信部屬於辛。


    於辛現年四十歲,曾經是一個地方縣令,已經任職多年並無上升可能,一次關子安迴京停宿在這個縣城,當時負責接待的就是於辛。


    一番交談後,他發現於辛這個人不錯,有才幹有學識,迴到京城後就把於辛調到了安北軍。


    當時的關子安如日中天,調用一個人也隻是一句話的事情,朝廷各個衙門都會配合他。


    於辛的命運被改變了,從縣令轉到軍中,並且很快得到重用,關子安顯然是為了培養親信,他也確實有些才能。


    當關子安發現他在安北軍中威信漸失時,便把於辛安排到了梁城!


    有知遇之恩,於辛對關子安極為忠誠。


    “大將軍情況如何,可有他的消息?”


    於辛最擔心的就是關子安的安危。


    “具體情況不知,但傳出來是大將軍給鎮北王寫的征討檄文。”


    “胡說八道!”


    於辛怒聲道:“大將軍怎麽會給鎮北王寫征討檄文,他一定是被逼的。”


    “當前情勢鎮北王起兵,想必很快就會攻打過來,我等必然無法堅守,我們撤退吧?”


    “撤退?”


    “不!”


    於辛怒聲道:“為報大將軍知遇之恩,我也絕不會後撤……”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鎮北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香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香瞳並收藏鎮北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