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
玄心麵色一片驚疑,以為自己聽錯了。
“陸大人可是陛下的老師啊!”
在大康誰不知道這兩人的關係,說是一段佳話都不為過。
陸泰淵對隆景帝的幫助也是相當的大,別的不說,繼位之初就是他平穩了文官秩序。
都說這個受寵,那個受恩。
玄心最了解,隆景帝其實對陸泰淵相當的尊敬,也格外的信任。
當朝孝文皇後就是陸泰淵的女兒,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陸泰淵這個首輔說了算。
因而玄心很不理解。
“老師?”
隆景帝陰沉道:“他確實是朕的老師,他從小就教授朕,從小就管教朕……可是朕已經繼位二十七年了,已經是皇帝了,他還管教著朕!”
“你沒有聽到他剛才說話的那種口吻麽?完全就是訓誡!”
玄心突然明白了。
這可能是一種逆反心理。
陸泰淵在隆景帝幼時就一直管教,到現在還是這樣。
別的不說。
玄心就知道一件事,當初立皇後的時候,隆景帝並不想立孝文,可陸泰淵就要自己的女兒為後……
時間長了,大恩成了大仇。
他是一國之君,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他在關寧這受了氣,反而還要聽你的訓誡?
其實他很早就記恨上了,
這就是一個引子。
直接導致逆反心理大爆發,便開始了清算……
“陛下,您真的想好了麽?”
隆景帝低沉道:“老師他知道朕幾乎所有的事情,絕對不能留了,讓耿良平做的幹淨些,老師年紀大了,完全可以自然死亡。”
玄心點了點頭。
耿良平是皇城司的司首,做這件事情最合適了。
“關寧又有了三萬關家軍,所以鎮北軍一定不能讓其掌控。”
隆景帝又問道:“北方那邊怎麽樣?”
“小衝突不斷,他們越來越貪得無厭,怕是遲早會有麻煩。”
“這幫無恥的家夥!”
隆景帝怒聲道:“給關子安傳信,必要時候可以強硬一些,也給朕搞點捷報出來,蓋蓋關寧的風頭。”
“是!”
“朕去見見鄭譯。”
隆景帝離開禦書房,不一會便到了皇宮內一處偏僻地方,這裏顯得冷寂,是用來關押犯人的地方。
像鄭譯這種罪行,應該是都察院審問處理。
但被他暫關在這裏。
鄭譯還算不錯,隻是關在屋子裏,並沒有什麽限製。
“陛下!”
見得隆景帝進來,鄭譯忙的坐起。
也就幾個時辰,鄭譯就好像老了許多,頭發雜亂,麵如死灰,此時眼中才有了些神采。
“陛下,救我!”
鄭譯開口道:“能不能保住我的命?”
“你覺得呢?”
鄭譯沉默了。
在那種場合直接公布,怕是沒有任何辦法了……
“當時的情況你也清楚,關寧挑動滿朝文武大臣逼迫,朕沒有任何辦法!”
隆景帝低沉道:“不要怪朕,要怪就怪關寧吧。”
鄭譯癱坐了下來。
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
“朕會從你家族旁係子弟找出一人,繼承國公爵位,延續鄭家,這已經是朕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隆景帝又接著道:“但這有個條件,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你應該明白吧。”
鄭譯呆呆的點頭。
“就這樣吧,你會被押到都察院,朕已經交代過,你不會受任何苦難。”
“關寧拿出那封信沒有?”
鄭譯突然問道。
“沒有,他應該就沒有得到那封信。”
“卑鄙!”
“無恥!”
鄭譯快要氣死了!
“你如果能堅持住,如果能沉住氣,也不至於如此……”
“陛下,我不甘心!”
“朕也不甘心。”
兩人相視無言。
班師迴朝的當日,上京城還沉浸在一片歡快的海洋,都在自發慶賀著。
可在當晚,一則重磅消息傳了出來!
沛國公鄭譯與外敵勾結謀害鎮北王,證據確鑿!
如一道驚雷炸響。
隨即,有衛兵前去沛國公府,將鄭譯直係後代全部帶走……
鄭家倒台了!
人人議論,沸沸揚揚。
不知從何處有相關細節流傳出來……
民眾們都是義憤填膺。
鄭家受千夫所指!
而此刻,在議論中心的關寧早已迴到了府上,其樂融融。
對於府上的人來說,隻要關寧能安全迴來就夠了,更何況是立了如此大的功勞,風光而歸!
吳管家難得性情,也喝了不少酒。
鎮北王府是功勳世家,對功勳看的很重,而今關寧就是合格的鎮北王!
“主母知道一定會很高興的。”
吳管家開口道:“小王爺您離開的那段時間,王妃一直發信詢問,是老奴自作主張報喜不報憂,否則會出亂子的。”
“嗯。”
關寧點了點頭。
他穿越而來,真正意上隻見過這位便宜母親一麵,其他都存於記憶中。
但不可否認這位母親相當的厲害。
她一個人在北方支撐著大局,維持著鎮北王府在北方的勢力不被全部蠶食。
“鎮北軍那邊情況怎麽樣?”
“情況不錯。”
吳管家開口道:“有您這麽邊的經濟支持,雖然不夠充足,但還能維持,他們對小王爺您很是滿意,完全改變了看法。”
關寧知道,以前的他隻是廢物世子,根本得不到鎮北軍的認可,現在不同了。
“不過最近還需要一筆大錢,至少需要幾十萬兩。”
吳管家又是開口。
“幾十萬兩?”
錢大富疑惑道:“不是前段時間剛轉去一筆嗎?怎麽又要錢?”
“這筆錢不是自用,是給人的。”
“怎麽迴事?”
吳管家解釋道:“當時朝廷調鎮北軍去隴州,是以剿匪的名義。”
關寧點了點頭。
隴州在西南地界,那裏多山川地帶,因而很多土匪山匪流寇都跑到了那邊。
匪患確實相當嚴重,並且形成很大的規模。
朝廷曾多次派兵圍剿,都無功而返。
當時關寧給的命令是,陽奉陰違差不多就行,連軍費都不給還想讓剿匪?
原則就是見錢剿匪。
“鎮北軍也閑不住,偶爾也會去剿匪,但吃了虧!”
“吃了虧?”
“對。”
吳管家開口道:“這支土匪可不簡單,不像野路子,規模也不小。”
聽到此。
關寧眼睛陡然一亮。
“我們能否把這些土匪爭取過來?”
玄心麵色一片驚疑,以為自己聽錯了。
“陸大人可是陛下的老師啊!”
在大康誰不知道這兩人的關係,說是一段佳話都不為過。
陸泰淵對隆景帝的幫助也是相當的大,別的不說,繼位之初就是他平穩了文官秩序。
都說這個受寵,那個受恩。
玄心最了解,隆景帝其實對陸泰淵相當的尊敬,也格外的信任。
當朝孝文皇後就是陸泰淵的女兒,以前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陸泰淵這個首輔說了算。
因而玄心很不理解。
“老師?”
隆景帝陰沉道:“他確實是朕的老師,他從小就教授朕,從小就管教朕……可是朕已經繼位二十七年了,已經是皇帝了,他還管教著朕!”
“你沒有聽到他剛才說話的那種口吻麽?完全就是訓誡!”
玄心突然明白了。
這可能是一種逆反心理。
陸泰淵在隆景帝幼時就一直管教,到現在還是這樣。
別的不說。
玄心就知道一件事,當初立皇後的時候,隆景帝並不想立孝文,可陸泰淵就要自己的女兒為後……
時間長了,大恩成了大仇。
他是一國之君,他想做什麽就做什麽。
他在關寧這受了氣,反而還要聽你的訓誡?
其實他很早就記恨上了,
這就是一個引子。
直接導致逆反心理大爆發,便開始了清算……
“陛下,您真的想好了麽?”
隆景帝低沉道:“老師他知道朕幾乎所有的事情,絕對不能留了,讓耿良平做的幹淨些,老師年紀大了,完全可以自然死亡。”
玄心點了點頭。
耿良平是皇城司的司首,做這件事情最合適了。
“關寧又有了三萬關家軍,所以鎮北軍一定不能讓其掌控。”
隆景帝又問道:“北方那邊怎麽樣?”
“小衝突不斷,他們越來越貪得無厭,怕是遲早會有麻煩。”
“這幫無恥的家夥!”
隆景帝怒聲道:“給關子安傳信,必要時候可以強硬一些,也給朕搞點捷報出來,蓋蓋關寧的風頭。”
“是!”
“朕去見見鄭譯。”
隆景帝離開禦書房,不一會便到了皇宮內一處偏僻地方,這裏顯得冷寂,是用來關押犯人的地方。
像鄭譯這種罪行,應該是都察院審問處理。
但被他暫關在這裏。
鄭譯還算不錯,隻是關在屋子裏,並沒有什麽限製。
“陛下!”
見得隆景帝進來,鄭譯忙的坐起。
也就幾個時辰,鄭譯就好像老了許多,頭發雜亂,麵如死灰,此時眼中才有了些神采。
“陛下,救我!”
鄭譯開口道:“能不能保住我的命?”
“你覺得呢?”
鄭譯沉默了。
在那種場合直接公布,怕是沒有任何辦法了……
“當時的情況你也清楚,關寧挑動滿朝文武大臣逼迫,朕沒有任何辦法!”
隆景帝低沉道:“不要怪朕,要怪就怪關寧吧。”
鄭譯癱坐了下來。
他從來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今天。
“朕會從你家族旁係子弟找出一人,繼承國公爵位,延續鄭家,這已經是朕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隆景帝又接著道:“但這有個條件,該說什麽不該說什麽,你應該明白吧。”
鄭譯呆呆的點頭。
“就這樣吧,你會被押到都察院,朕已經交代過,你不會受任何苦難。”
“關寧拿出那封信沒有?”
鄭譯突然問道。
“沒有,他應該就沒有得到那封信。”
“卑鄙!”
“無恥!”
鄭譯快要氣死了!
“你如果能堅持住,如果能沉住氣,也不至於如此……”
“陛下,我不甘心!”
“朕也不甘心。”
兩人相視無言。
班師迴朝的當日,上京城還沉浸在一片歡快的海洋,都在自發慶賀著。
可在當晚,一則重磅消息傳了出來!
沛國公鄭譯與外敵勾結謀害鎮北王,證據確鑿!
如一道驚雷炸響。
隨即,有衛兵前去沛國公府,將鄭譯直係後代全部帶走……
鄭家倒台了!
人人議論,沸沸揚揚。
不知從何處有相關細節流傳出來……
民眾們都是義憤填膺。
鄭家受千夫所指!
而此刻,在議論中心的關寧早已迴到了府上,其樂融融。
對於府上的人來說,隻要關寧能安全迴來就夠了,更何況是立了如此大的功勞,風光而歸!
吳管家難得性情,也喝了不少酒。
鎮北王府是功勳世家,對功勳看的很重,而今關寧就是合格的鎮北王!
“主母知道一定會很高興的。”
吳管家開口道:“小王爺您離開的那段時間,王妃一直發信詢問,是老奴自作主張報喜不報憂,否則會出亂子的。”
“嗯。”
關寧點了點頭。
他穿越而來,真正意上隻見過這位便宜母親一麵,其他都存於記憶中。
但不可否認這位母親相當的厲害。
她一個人在北方支撐著大局,維持著鎮北王府在北方的勢力不被全部蠶食。
“鎮北軍那邊情況怎麽樣?”
“情況不錯。”
吳管家開口道:“有您這麽邊的經濟支持,雖然不夠充足,但還能維持,他們對小王爺您很是滿意,完全改變了看法。”
關寧知道,以前的他隻是廢物世子,根本得不到鎮北軍的認可,現在不同了。
“不過最近還需要一筆大錢,至少需要幾十萬兩。”
吳管家又是開口。
“幾十萬兩?”
錢大富疑惑道:“不是前段時間剛轉去一筆嗎?怎麽又要錢?”
“這筆錢不是自用,是給人的。”
“怎麽迴事?”
吳管家解釋道:“當時朝廷調鎮北軍去隴州,是以剿匪的名義。”
關寧點了點頭。
隴州在西南地界,那裏多山川地帶,因而很多土匪山匪流寇都跑到了那邊。
匪患確實相當嚴重,並且形成很大的規模。
朝廷曾多次派兵圍剿,都無功而返。
當時關寧給的命令是,陽奉陰違差不多就行,連軍費都不給還想讓剿匪?
原則就是見錢剿匪。
“鎮北軍也閑不住,偶爾也會去剿匪,但吃了虧!”
“吃了虧?”
“對。”
吳管家開口道:“這支土匪可不簡單,不像野路子,規模也不小。”
聽到此。
關寧眼睛陡然一亮。
“我們能否把這些土匪爭取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