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位胡天少爺有不舉之症,在薛梅過門前就這樣了,可他不敢說,對男人來說,這樣的事情太丟人。
他一直在暗中治療也沒有治好。
而胡萬統好不容易給訂了這門親事,關係著胡家,他隻能接受。
可怎麽辦呢?
若一直不碰豈不是讓人懷疑他有問題?
於是他便苦心營造出了一個風流的人設,整天出入煙花場所,走哪都帶著女人。
我不是不行,隻是對你沒有興趣……
其實有多辛酸隻有自己能懂,最悲催的事情莫過於此,娶了嬌妻,隻能看而不能碰。
可憐薛梅這麽多年,獨守空房,竟還是個處……
薛家憤怒了。
你胡萬統拿一個不舉的兒子娶我家姑娘,這是欺騙!
薛梅憤怒了。
不是我不孕,原來是你不舉,卻讓我一直承受非議,你這是不要臉。
於是,徹底捅開了。
真相往往都是匪夷所思的,此事在上京城引起熱議,胡家遭受無數嘲笑。
這時薛家一紙休書送到了胡家,結束了婚姻。
沒錯,是薛梅休的胡天。
你一個不舉的貨色還能說什麽,而且也不敢說什麽。
跟薛家斷了關係,胡家一落千丈,還淪為笑柄。
不過胡萬統也是有本事的人,兒子不行還有女兒,也不知用了什麽手段,竟然又跟沛國公府結成了親家,又找到了新的靠山,竟然再次翻身……
錢大富知道,胡萬統是受命而來,受誰的命?
當然是沛國公鄭譯的命。
見得錢大富不說話。
胡萬統又開口道:“這關氏商號姓關,又不是姓錢,而今那關寧已經死了,你是掌舵人,又何必堅持呢?”
“你放心,隻要你肯放手,這大掌櫃的位置還是你的,沛國公可是很看重你的才能啊。”
“老胡啊,我看你還是不用白費口舌了,我是不可能答應你的。”
錢大富不屑道:“你這種牆頭草我們關氏商號不歡迎,有那功夫還是帶你兒子去治病吧。”
“你……”
這話可是紮心了。
胡萬統的麵色也冷了下來。
“關寧已經死了,這龐大的產業肯定是守不住,我等你求我的那一天!”
撂下了狠話。
胡萬統便離開了。
他是第一個,但不是最後一個。
現在的關氏商號就是肥肉,有群狼環視。
這時屏風後麵,吳管家走了出來。
“吳管家,你說小王爺真的出事了?”
“沒有。”
吳管家開口道:“年前還收到王爺差人送來的信說是一切安好。”
“可那是年前,這幾個月過去又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錢大富麵帶憂色道:“現在情勢不利,雖有曆大人,盧大人幾位庇護,怕也堅持不了多久,那幫勳貴盯著關氏商號也不是一兩天了。”
“錢都轉出去了吧?”
“都轉到鎮北軍那邊了。”
“好!”
吳管家咬牙道:“再堅持堅持,若實在不行,可放手一些利益,等王爺迴來,會收拾他們的。”
“王爺真會迴來嗎?”
“一定會!”
“爹,你說關寧能迴來嗎?”
與此同時,薛慶問著自己的父親薛懷仁。
“一定能迴來。”
“一定能?”
薛慶開口道:“外麵可是盛傳關寧已死在敵人埋伏之下,而且他深陷敵圈,一定活不了的。”
“懷州到上京可是有些距離,戰場情勢複雜,消息無法第一時間送達,沒有確切就當不了真。”
薛懷仁開口道:“而且我也不相信關寧能這麽輕易的死了。”
“怕是關寧要步其父後塵了。”
薛慶反問道:“現今知道關寧出事鎮北王府後繼無人,整個朝廷都掀起一股風潮,您為何這個時候反而不參與了?”
不止是他奇怪。
就連很多朝臣都疑惑不解,這位被陛下倚重的內閣次輔,削黨之首,卻突然不那麽受重視了……
“因為關寧出事的太巧了,我懷疑裏麵有人暗害。”
“您什麽意思?”
薛慶麵色驚疑。
“我不知道,總之這裏麵有大問題,有些人太過分了,這樣下去是會出事的。”
薛懷仁聲音低沉,麵色凝重。
薛慶似有所悟,開口道:“如果您得不到陛下的信任,那我們薛家也會旁落……胡萬統那條狗又攀上了沛國公,據說整日忙著想要吞並關氏商號。”
“不用管。”
薛懷仁開口道:“吩咐下去,我們薛家不做這種落井下石的事情……”
“明白了。”
讓人們意外的是,關寧出事本是仇怨最大的薛家卻並像那些人一樣落井下石。
這才是格局。
不僅如此,內部還有人傷心不已。
本是活潑好動的薛芳整日把自己關在房間,以淚洗麵。
“二姐,你說關寧真的死了嗎?”
薛芳淚眼婆娑,看著眼睛都有些發腫。
知道她跟關寧秘密的,也隻有她二姐。
“不太清楚。”
薛梅搖頭道:“爺爺那邊也沒有準確口信。”
“你是著魔了,跟薛瑤一樣。”
薛梅無奈道:“當初爺爺讓薛瑤去關寧身邊是充當內奸,這可好了,反而折了進去。”
“不對,還有一個你!”
“我不相信那個壞家夥能這麽容易死了,他臨走前還讓我等著他。”
薛芳堅定道:“我就等著他迴家。”
“唉,不管關寧如何,也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不像二姐命苦,遇到胡天那麽個奇葩!”
薛梅歎息著。
因為此事持續發酵,上京城陷入動蕩,關鍵在於前線戰事糜爛看不到任何曙光……
皇宮,太和殿。
正舉行著朝議。
一個太監正念誦著源州那邊送迴的戰情急報。
殿內一片沉寂。
這並不是捷報,而是悲訊。
梁國大軍已經全麵占領源州,大康又有三萬餘兵力損失……
隆景帝麵色很沉問道:“而今戰事不順,不知諸位可有何良策。”
“迴稟陛下,依臣之見麵對此等情況,唯有繼續增兵。”
這時沛國公鄭譯站了出來。
“而今大康能夠扭轉戰局者隻有兩支軍隊,其一為安北軍,其二為鎮北軍,臣更傾向於後者,但關寧已經出事,鎮北王府後繼無人,鎮北軍應當另選派人統領……”
聽到此。
所有人都是一怔。
關寧在時,你不提用鎮北軍,現在其已不在,卻提議用鎮北軍。
人們都知道,這才是主要目的,可以借機把原本在鎮北王府手中的鎮北軍奪迴來。
這邊進行著朝議,而此刻有一人一騎衝進城門,不時還大喊著。
“捷報!”
“鎮北王關寧深入敵後,力破敵軍,扭轉戰局……”
他一直在暗中治療也沒有治好。
而胡萬統好不容易給訂了這門親事,關係著胡家,他隻能接受。
可怎麽辦呢?
若一直不碰豈不是讓人懷疑他有問題?
於是他便苦心營造出了一個風流的人設,整天出入煙花場所,走哪都帶著女人。
我不是不行,隻是對你沒有興趣……
其實有多辛酸隻有自己能懂,最悲催的事情莫過於此,娶了嬌妻,隻能看而不能碰。
可憐薛梅這麽多年,獨守空房,竟還是個處……
薛家憤怒了。
你胡萬統拿一個不舉的兒子娶我家姑娘,這是欺騙!
薛梅憤怒了。
不是我不孕,原來是你不舉,卻讓我一直承受非議,你這是不要臉。
於是,徹底捅開了。
真相往往都是匪夷所思的,此事在上京城引起熱議,胡家遭受無數嘲笑。
這時薛家一紙休書送到了胡家,結束了婚姻。
沒錯,是薛梅休的胡天。
你一個不舉的貨色還能說什麽,而且也不敢說什麽。
跟薛家斷了關係,胡家一落千丈,還淪為笑柄。
不過胡萬統也是有本事的人,兒子不行還有女兒,也不知用了什麽手段,竟然又跟沛國公府結成了親家,又找到了新的靠山,竟然再次翻身……
錢大富知道,胡萬統是受命而來,受誰的命?
當然是沛國公鄭譯的命。
見得錢大富不說話。
胡萬統又開口道:“這關氏商號姓關,又不是姓錢,而今那關寧已經死了,你是掌舵人,又何必堅持呢?”
“你放心,隻要你肯放手,這大掌櫃的位置還是你的,沛國公可是很看重你的才能啊。”
“老胡啊,我看你還是不用白費口舌了,我是不可能答應你的。”
錢大富不屑道:“你這種牆頭草我們關氏商號不歡迎,有那功夫還是帶你兒子去治病吧。”
“你……”
這話可是紮心了。
胡萬統的麵色也冷了下來。
“關寧已經死了,這龐大的產業肯定是守不住,我等你求我的那一天!”
撂下了狠話。
胡萬統便離開了。
他是第一個,但不是最後一個。
現在的關氏商號就是肥肉,有群狼環視。
這時屏風後麵,吳管家走了出來。
“吳管家,你說小王爺真的出事了?”
“沒有。”
吳管家開口道:“年前還收到王爺差人送來的信說是一切安好。”
“可那是年前,這幾個月過去又不知道會發生什麽?”
錢大富麵帶憂色道:“現在情勢不利,雖有曆大人,盧大人幾位庇護,怕也堅持不了多久,那幫勳貴盯著關氏商號也不是一兩天了。”
“錢都轉出去了吧?”
“都轉到鎮北軍那邊了。”
“好!”
吳管家咬牙道:“再堅持堅持,若實在不行,可放手一些利益,等王爺迴來,會收拾他們的。”
“王爺真會迴來嗎?”
“一定會!”
“爹,你說關寧能迴來嗎?”
與此同時,薛慶問著自己的父親薛懷仁。
“一定能迴來。”
“一定能?”
薛慶開口道:“外麵可是盛傳關寧已死在敵人埋伏之下,而且他深陷敵圈,一定活不了的。”
“懷州到上京可是有些距離,戰場情勢複雜,消息無法第一時間送達,沒有確切就當不了真。”
薛懷仁開口道:“而且我也不相信關寧能這麽輕易的死了。”
“怕是關寧要步其父後塵了。”
薛慶反問道:“現今知道關寧出事鎮北王府後繼無人,整個朝廷都掀起一股風潮,您為何這個時候反而不參與了?”
不止是他奇怪。
就連很多朝臣都疑惑不解,這位被陛下倚重的內閣次輔,削黨之首,卻突然不那麽受重視了……
“因為關寧出事的太巧了,我懷疑裏麵有人暗害。”
“您什麽意思?”
薛慶麵色驚疑。
“我不知道,總之這裏麵有大問題,有些人太過分了,這樣下去是會出事的。”
薛懷仁聲音低沉,麵色凝重。
薛慶似有所悟,開口道:“如果您得不到陛下的信任,那我們薛家也會旁落……胡萬統那條狗又攀上了沛國公,據說整日忙著想要吞並關氏商號。”
“不用管。”
薛懷仁開口道:“吩咐下去,我們薛家不做這種落井下石的事情……”
“明白了。”
讓人們意外的是,關寧出事本是仇怨最大的薛家卻並像那些人一樣落井下石。
這才是格局。
不僅如此,內部還有人傷心不已。
本是活潑好動的薛芳整日把自己關在房間,以淚洗麵。
“二姐,你說關寧真的死了嗎?”
薛芳淚眼婆娑,看著眼睛都有些發腫。
知道她跟關寧秘密的,也隻有她二姐。
“不太清楚。”
薛梅搖頭道:“爺爺那邊也沒有準確口信。”
“你是著魔了,跟薛瑤一樣。”
薛梅無奈道:“當初爺爺讓薛瑤去關寧身邊是充當內奸,這可好了,反而折了進去。”
“不對,還有一個你!”
“我不相信那個壞家夥能這麽容易死了,他臨走前還讓我等著他。”
薛芳堅定道:“我就等著他迴家。”
“唉,不管關寧如何,也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不像二姐命苦,遇到胡天那麽個奇葩!”
薛梅歎息著。
因為此事持續發酵,上京城陷入動蕩,關鍵在於前線戰事糜爛看不到任何曙光……
皇宮,太和殿。
正舉行著朝議。
一個太監正念誦著源州那邊送迴的戰情急報。
殿內一片沉寂。
這並不是捷報,而是悲訊。
梁國大軍已經全麵占領源州,大康又有三萬餘兵力損失……
隆景帝麵色很沉問道:“而今戰事不順,不知諸位可有何良策。”
“迴稟陛下,依臣之見麵對此等情況,唯有繼續增兵。”
這時沛國公鄭譯站了出來。
“而今大康能夠扭轉戰局者隻有兩支軍隊,其一為安北軍,其二為鎮北軍,臣更傾向於後者,但關寧已經出事,鎮北王府後繼無人,鎮北軍應當另選派人統領……”
聽到此。
所有人都是一怔。
關寧在時,你不提用鎮北軍,現在其已不在,卻提議用鎮北軍。
人們都知道,這才是主要目的,可以借機把原本在鎮北王府手中的鎮北軍奪迴來。
這邊進行著朝議,而此刻有一人一騎衝進城門,不時還大喊著。
“捷報!”
“鎮北王關寧深入敵後,力破敵軍,扭轉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