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李梓睿對於這方麵的知識點,並不太了解,而王月則是講解得較為細致。

    王月想要說明的重點,自然不是重力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她隻是想要告訴李梓睿一個事實。

    那就是,如果從整體的外部條件上來看,整個女媧星城對外所表現出來的相對質量,對於冥王星來說,可能還不如一顆直徑100米的鐵球。

    當然,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並非易事,其間還需要運用到一係列的精密算法。

    由此可見,如今想要建造任何一類,即不影響原有天體生態,同時還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大型人造天體,需要考慮的問題會有很多。

    所以,現在任何人造天體的建造,都會將太陽係的各大天體的穩定放在首位,同時還必須要經過所有聯盟的同意,以及嚴格的設計審核才會被允許。

    這一次王月提及到的,關於如今星城方麵的常識性問題,包含的內容有很多。

    例如,正常運行狀態下,整個星城就像一顆意外闖冥王星的隕石一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天文學當中,小行星的定義,與衛星截然不同,往往它們的質量較小,直徑也不大。

    那麽同樣也就意味著,其實整個女媧星城對於冥王星來說,便好比一顆運動相對規律的小型天體,更像一個被吹大的氣球一般,中看卻不中用。

    自然,這也隻是一個不太恰當地比方,李梓睿聽得半知半解之餘,或有所悟的樣子。

    原來,基礎理論的進步,同時還伴隨著人類科技的多方麵進步,而並不是像李梓睿認為的那般,隻會表現在靈能修行者的強大方麵。

    實則,科技所帶來的利好,更多的則是在實際的應用當中,也難怪當初詩語非會說,現在生活當中,其實處處都會有靈能的影子。

    李梓睿恍然有種明悟,自己看到的星城,和王月眼中的星城,並不一樣,因為兩個人對於宇宙認識的程度,顯然不對等。

    王月能夠理解星城是怎麽去運作的,以及多方麵的原理,但是李梓睿卻依然還會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來認定眼前所看到的事實。

    在不了實情的情況下,可能李梓睿還會認為,這是一件不符合常理的事情,有可能更像在胡說八道一般,因為在古代物理學的知識範疇當中,這一點不可能辦得到。

    如果更深層次地去考慮,關於引力載力子的問題,現代物理學與古代物理學的認識角度,實則同樣有所差異,並且差異明顯。

    科學就是如此,它能夠改變人們對於世界的認知,更能將不可能的事情,轉化為實實在在地可能。

    李梓睿一直以為,整個星城重力係統,運用的正是等效重力,他從不沒有想過,等效重力並不太可能在這等相對“狹小”的空間內,模擬出地球的大氣環境。

    等效重力的概念,較為大眾化的理解為,正是由物體作圓周運動,所產生的恆定向心力,進而來模擬出同等效果的重力。

    根據等效重力場計算的結果顯示,想要達到與地球同等重力的效果,那麽最少也需要224.3m的運動半徑。

    需要提出的是,上述所指的等效重力,隻是一個不太嚴謹的說法,應用的則是等效重力場的一部分相關概念。

    由此可見,事實上星城的天氣管理局,管控的可能不是李梓睿所認為的空氣,也不是向心力的大小,反而是即看不到,也感受不到的,能夠產生引力的某類微觀粒子。

    所以事實上,天氣管理局正是以控製成千上萬台的重力加速器,來共同達到如今完美控製天氣的效果。

    李梓睿已然可以想像到,這又會是一個何其龐大而複雜的工程,也難怪如今火星等幾大行是上進行的,大氣和重力改造計劃一直處於同步,並且進度緩慢。

    試想,如果要在不改變原有星球表麵體積與質量的前提下,來達到精確操控重力和氣候的目的,那麽不一樣的環境,如果不能對物質與能量的掌控,達到一定的程度,這一切也隻是空談。

    興許,就算真有那麽一個文明,能夠控製整個太陽係的能量,也能夠建造出一個實實在在的戴森球,但是如果能夠達到這等文明程度,想必這麽做已經顯得毫無意義。

    因為,事實已經證明,在陸地上比力量的話,大象當仁不讓,比速度的話,豹子無人能敵,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可是直到最後,能稱霸地球的物種,卻是很多方麵都不太擅長的人類。

    也許會很多人說,因為人類產生了語言和智慧,能夠製造工具,並且有著群居地特性等等優勢,然而這些因素,在現代的人們看來,那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現在的人們認為,製造工具說到底便是為了,更好的去控製物質和能量,以達到為己所用地目的。

    當然,如果能控製足夠多的量,那麽日子也會過得比較舒坦。

    然而事實上,曆史的車輪並沒有因此而停轉,最後能製造石器的時代,被青銅時代取代,而能製造青銅的時代,最後也被鐵器的時代取代,曆史實則一直在證明著一個事實。

    那就是,如果人類的手掌,不能精確地握住石頭,如果再想要大批量的製造出石器,已經不太可能,而如果不能精確地控製火焰,同樣就算把地球的森林全都砍了當柴燒,也不太可能製造出青銅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理,鐵器時代的誕生,伴隨進行的也正是人類對於物質和能量,更為精準的控製。

    如果不能精確地控製能量和物質,那麽材料便不會得到進步,進而工具依然還會粗糙不堪,從而難以得到實質性的改變,因為如果量多量少,已經能滿足所有的需求,便沒有這個必要,再去做任何的改變。

    工具對於人類來說,便像原始社會的雙手,而智慧帶來的經驗積累,最終指向的目的,似乎全都是為了精確地控製能量和物質,以便更好地製造出完美的工具。

    這也是為什麽工業時代,評價重工業製造能力的重要指標,看的是鋼鐵的生產能力,然而這一標準到了信息時代以後,卻已經不太適用。

    故而,直到後來人們同時更為在意,哪一個國家的工藝製造更為精密,注重的則是質和量的共標準,即質量。

    質量一詞在生產領域,分別代表的是兩類不同的含義,即量和質的分別,但是在人們的生活當中,它卻成為了一個單方麵的參照,隻因需求不同,那麽參照麵也會相差極大。

    簡言之,需求會影響認識,而質和量的對比參照,說到底依然來自於人們對於世界,乃至於宇宙法則的認知程度。

    如果將質和量,統一起來的話,實則科技文明的進步,伴隨著的正是對於宇宙事物維度認知程度的不斷上升。

    因為,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單以量來製定規則的,量的比較,也隻能在同等科技水下來作一個對比,如若不然的話,便沒有任何的意義。

    例如,當年精密的火藥武器出現的時候,巨大的攻城櫓,便近乎已經成為了一種擺設。

    在能夠相對精確控製能量集中爆發的火炮麵前,這一類由蠻力得來的攻城櫓,正是因不能較為精確控製力量的爆發,頓然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直到最後它的工作原理,竟然淪為了後世小朋友才會去玩耍的彈弓。

    事實已經證明,精準的能量控製,以及對於物質和能量的完美掌控能力,在很早以前,便已然是衡量科技文明水平的實質性標準。

    之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於文明等級的劃分,乃是以量來作參照點,究其根本原因來說,乃是因為自由媒體的誤導性報道,以前科幻作品的影響力,產生的共同結果。

    事實上,人類曆史的劃分機製,並不是由輿論來主導著,而是一直以著質和量來作為共同參照。

    與以往人們不一樣,對於文明科技之間的差異,如今的人們則是將宿星的文明等級和人類自身的文明等級,共同劃分在同一個階段,而這一階段,被人們稱作為四維啟靈。

    四維啟靈如果換算為,量級文明等級劃分來看,便屬於四級宇宙文明的範疇。

    當然,兩者之間隻是一個沒有意義地對比性參照,因為標準並不相同。

    “哦,你是說,現在的宇宙文明等級,是由維度認知來進行劃分的,而我們人類的文明等級,隻是屬於四級文明等級嗎?那我還想問一問,其餘的九個文明等級,又是哪幾類呢?”

    隨著問題越來越多,王月講解得也較為細致,李梓睿則是詫異非常。

    隻見,王月搖了搖頭道:“具體的劃分機製,我已經記不太清楚。好像,一維的叫做識物,二維叫作識體,三維叫釋能,四維叫作啟靈吧!五維...應該就是渙元了。”

    “哦,五維渙元...那六維呢?”

    李梓睿好奇更甚,眼中滿是期待之色。

    王月想了好一會兒後,這才迴道:“六維的話,應該叫做控維。但是後麵的幾類,我已經記不太清楚。呆子,你就別再問我了嘛!你都問了這麽多問題了,你還有完沒完?”

    自己剛聽得有些入神,她竟然把這麽重要的事情給忘了,尤其還說得如此輕描淡寫,滿心不願。

    李梓睿心裏麵頓時無言以對,撇著嘴苦臉道:“我說大小姐,你上課的時候,是不是經常會走神呀?這麽重要的知識點,你竟然也能忘掉?我去,你要我怎麽說你呢?唉,真是興掃。”

    “忘了就是忘了唄,難道這也不行嗎?”王月紅著小臉辯駁道。

    李梓睿不想和她爭論,於是隻得擺手道:“好好好,那你好歹也說說看,什麽是識物,什麽是識體,還有什麽釋能吧?該不會,你連這些也忘了吧?”

    “我...我當然記得了,但是現在我不想說。哼,你想知道的話,那你自己去查吧,我才不會為了你這種人,去浪費腦細胞呢!”

    隻是一句話說漏了嘴,結果便是惹得王月一臉的慍怒,看樣子她又生氣了。

    無奈之下,李梓睿隻得好言好語的哄了大半天,這才王月讓願意繼續往下解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渙元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玖世散仙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玖世散仙並收藏渙元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