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愔覺得依靠現有財力,不足以支撐持續的軍工發展和後續各種民生發展,造槍炮不是簡單的建個作坊敲幾下就行了,牽涉到熟練的工匠、合格的鐵礦或者生鐵、煉鐵工業、長期的資金投入,一切都要從頭做起,這裏麵涉及的資金簡直就是無底洞。

    如果沒有質量保證、合格的原材料及煉鐵工業和足夠的資金投入的話,造出的槍炮就是個悲劇,明朝的鳥銃就是現成的反麵教材——其實質量上乘的鳥銃在當時還算是不錯的火器,但是因為朝廷投入的軍費不足,工部各級官員還要貪墨,加上沒有嚴格的質量把關,工匠偷工減料,造出的鳥銃經常炸膛,導致明末配發軍隊的鳥銃數量雖然多,但士兵都不願意使用。

    所以必須李愔的保持現有盈利,開發新的利潤增長點。

    古代沒有那種高新產業,無非就是吃穿住行,想賺錢大錢也沒那麽容易。

    李愔覺得也是有點苦逼,自己對傳統行業不是太了解,何況是古代的傳統行業。

    在古代,吃嘛,無非是酒樓飯館,可是古代沒有連鎖店,曆史上也沒有哪個商人開酒樓飯館成了富豪;穿就是穿衣,古代沒有成衣的概念,都是買布自己縫衣;至於住,古代的客棧兼具了飯店和賓館的功能,看不出錢途;最後的行,李愔直接pass了,這年頭沒有汽車火車,更沒有飛機,開大車店風吹日曬賺那幾個辛苦錢,誰愛去誰去。

    看來在古代賺錢也不是那麽容易嘛。李愔苦苦思索舊時空穿越小說提到過的發財神器,玻璃他也造出來來了,雖然他現在造的玻璃如果拿到現代或許連次品都算不上,但是現在是唐代還能接受。不過玻璃在明代仍然屬於奢侈品,隻有少數人才買得起,注定了消費群體很小,靠玻璃發大財顯然不可能。

    李愔陷入了思考中~

    李愔腦中一道光亮閃過,敏銳的捕捉到了“棉布”這個信息,他興奮地道:“對了,搞不了服裝業,直接搞布料,我們賣布。”

    旁邊扇風的畫兒一時摸不著頭腦,賣布,賣什麽布?殿下怎麽迴事?神神叨叨的?

    雖然李愔是學理科出身的,但是這第一次工業革命李愔還是有點印象,曆史書上寫的很清楚啊,1765年珍妮紡織機的發明和應用標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嘛。

    衣服都離不開布料,中國常見的布料無非就是綢緞和棉布,而棉布比綢緞的消費群體更大,布料可以說是除糧食之外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有的朝代布匹可以直接代替貨幣。

    李愔沒弄過這東東,但是原理還是懂,而且中學時,李愔參加過興趣小組,老師給我們展示過珍妮機1:10的模型。隻要讓李愔接觸這個時代的紡紗機,應該就能摸索出來。

    想完發展大計,李愔把楊九叫來,命他去購置一台本地婦女用的紡紗機。

    楊九一臉不解,“殿下要這東西何用,雖然城裏的婦人家裏一般都有,但是都是自家用,市集沒有賣的”。

    老百姓都是自己紡紗、織布、縫衣,要想買紡紗和織布的機子隻有登堂入室到別人家裏去,可是貿然跑到別人家裏買台紡紗機很是奇怪,就像舊時空跑到一個不認識的人家裏說要買他的鍋鏟一樣。

    李愔拿出王八之氣的,不耐煩地一揮手,“怎麽買是你的事,本王我隻看結果,辦法自己想。”

    楊九苦著臉退下,自個慢慢想辦法去了。

    楊九離開後,李愔突然又想到了一個問題,棉花哪裏來?

    李愔知道,唐朝其實已經有棉花了,長安城的皇宮裏就有,李愔之前見過,不過是用來觀賞的,李愔也是有點無語,這麽好的東西隻有來看?

    李愔自己來種棉花?現在登州這個地方,耕地麵積隻能勉強維持口糧,讓那些百姓去種棉花怕是不怎麽可能。

    隻有鼓勵民眾去開荒,不過這種事需要時間,雖然李愔來登州之時也把他那小得可憐的鋼鐵廠也遷來了,給當地的民眾生產了很多鐵製工具,縮短了開荒時間,但也隻是縮短!

    “看來發展初期跟多的還是要使用外掛手段啊!”李愔摸了摸下巴想道。

    想通了李愔也是放鬆下來,開始享受起來。

    一旁伺候的畫兒更加看不懂了,這殿下的表情還是真的豐富啊!

    第二天一早,楊九帶著一台破舊的紡車來到李愔麵前,楊九買這玩意隻花了幾十文,賣的人家還很高興,畢竟這紡車值不了多少錢。

    這是一台中國古代典型的“紡縷”,《天工開物》中有記載,結構簡單,以木製成,事先把棉條在木杆上繞成筒狀,然後通過手搖腳踏把通過紡輪拉動錠子。

    李愔看到這紡車有點失望,這麽簡單的手工機器,再怎麽改,又怎麽改出引領工業革命的珍妮紡織機呢?

    “要不直接原版照抄?”李愔心想。

    不過東西方的紡紗機子有所區別,雖然基本原理大同小異,珍妮機的模型,其實也不比這紡車複雜多少,無非就是紡紗的錠子從橫著排列改成豎著排列,同樣一個紡輪可以帶動更多的錠子而已,找個好點的木匠,應該能做出來。

    紡紗解決後,就要織布了,紡紗隻是解決了織布的材料問題,我們總不能靠賣棉紗占領市場吧,織布的技術關鍵在於梭子,在珍妮紡紗機發明以前,英國的鍾表匠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效率,正是織布環節的刺激,才導致了珍妮紡紗機的誕生。

    飛梭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其實就是安裝在滑槽裏帶有小輪的梭子。

    於是乎,剛悠閑一天的李愔又一頭鑽進了書房,開始畫起珍妮紡紗機來,不過珍妮紡紗機原理簡單,但是李愔還是畫了整整兩天,之後李愔再按照自己的珍妮紡紗機額外花點時間製作滑槽和帶輪子的梭子,再按老辦法買台織布機做參照,叫木匠按設計要求製作新的紡紗機和織布機。這次足足花了六天時間,才把新型紡紗機和織布機製作出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隨時穿越唐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倉暗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倉暗度並收藏隨時穿越唐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