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配對袁紹說道:“其進攻的方向必然是並州!”
袁紹不解地問道:“先生為何如此肯定?”
審配對袁紹說道:“並州位於黃河以北,如同懸在關中、洛陽頭頂上的利劍。若不攻破並州,羅軻寢食難安,而且並州地連匈奴、鮮卑、烏丸,可以說是三家南下的必經之路。羅軻隻有占領了並州,才能控扼匈奴、鮮卑和烏丸。因此,羅軻發動反攻,目標必是並州!”
沮授立刻附和。
袁紹掃視了其他人一眼,見無人異議,便問道:“該如何守衛?”
審配對袁紹說道:“並州本有十萬大軍,主公可再遣五萬大軍增援,令張合為主將,逢紀為軍師,定可守住並州。”
袁紹聞言,微皺眉頭,流露出猶豫的神情。
許攸察言觀色,立刻抱拳道:“逢紀為軍師還行,然張合並非大將之才,又是外姓,豈可獨當一麵?屬下以為,應當任命三位公子,或者主公的侄子高幹為大將,全權掌管並州軍務,方可萬無一失!”
袁紹麵露喜色,深以為然地點頭道:“子遠所謀最為妥當!”
眾人見袁紹如此說了,雖然心有異議,卻也不再說什麽了。
袁紹見眾人都無異言,稍作思忖,考慮到三個兒子分別是幽州、冀州、青州的刺史,便決定派侄子高幹去防守並州。
袁紹看向高幹,對高幹說道:“高幹,你跟隨我多年,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這防守並州的重任我就交給你了!”
高幹嚇了一跳,支支吾吾地對袁紹是道:“叔父信賴末將,乃是末將的榮幸,隻是如此重任,末將隻怕難以勝任啊!”
袁紹隻當高幹是在謙遜,哈哈笑道:“你定能不負我的所托,此事就這麽定了。你盡快準備,趕赴並州吧!”
高幹無可奈何,隻好抱拳應諾。
然而,一想到要在並州與可怕的羅軻軍再度交手,他的心中就七上八下,十分不安,不禁咽了口口水。
這時,被派去捉拿高覽家眷的袁尚匆匆迴來了,向袁紹抱拳道:“父親,兒奉命率軍前往捉拿叛賊高覽家眷。當兒率軍進入其府邸之時,卻發現府中的所有人早已消失無蹤了!”
袁紹大感意外,問道:“怎麽會這樣?”
袁尚對袁紹說道:“兒詢問了周邊住戶。據他們所說,高覽家眷早在數日之前就已經離家,不知去向。兒以為他們接到了高覽的傳書,而畏罪潛逃了。”
袁紹怒道:“立刻傳令各處關隘,務必拿下高覽的家眷!”
夜幕降臨,冀州的酒館茶樓開始喧囂起來了。
八方酒樓。
雖然裏麵高朋滿座,十分喧囂,但無法衝散那股沉悶壓抑的氣氛。
有一名中年儒生喝了口酒,一臉鬱悶地說道:“主公七十萬大軍怎麽就敗給了羅軻?這可真是沒天理啊!”
同桌的另一個儒生皺眉道:“我到現在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羅軻隻有區區二十萬兵馬,怎麽就打敗了主公的七十萬大軍?”
鄰桌的一個文人模樣,卻不修邊幅的年輕人笑了起來。
正在說話的兩個儒生聽到他的笑聲,都朝他看過來,麵露不悅之色。
有一人喝問道:“你是何人?我等所言有何可笑之處?”
那名年輕文士笑著朝兩人抱拳道:“在下司馬懿,無意聽見兩位仁兄言論,並無冒犯之意,還請兩位仁兄見諒。”
兩人卻不肯放過司馬懿。
有一人哼道:“你還沒迴答我們的問題,你剛才為何發笑?”
司馬懿笑道:“兩位仁兄,這行軍打仗之道可不是吟詩作對,不是那麽簡單的。要決勝於沙場,軍隊的紀律、官兵的勇氣、裝備的情況、將帥的智勇、後勤輜重、情報獲取等方麵,都缺一不可。雙方軍隊的強弱,可不是單看數量的,而是這許多方麵綜合在一起的結果。”
兩個儒生冷冷一笑。
有一人沒好氣地問道:“你是說羅軻那個逆賊?他綜合實力強於我們嗎?”
司馬懿思忖道:“之前還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現在倒是顯而易見了,又何須在下多言?若非如此的話,主公如何能敗。”
說到這裏,他不想與這兩個儒生繼續糾纏下去,便站起身來,結賬走了。
同桌的友人見狀,連忙跟上。
兩人就這麽走出了酒樓。
那名友人問道:“仲達何故匆匆離開?”
司馬懿笑道:“我剛才情不自禁多嘴。俗話說得好,交淺言深,必起禍端,還是走為上策。”
那名友人點了點頭,好奇地問道:“在下倒還想聽聽仲達的高見。難道羅軻此戰獲勝,並非是因為運氣?”
司馬懿笑道:“羅軻要是單靠運氣,又豈會走到今天?羅軻自出道以來,經曆了無數場大戰,幾乎每場大戰都是以少勝多,其用兵之兇險,令人歎為觀止啊!袁紹雖然也算得上是一代人傑,但與羅軻相比,可要相差太多了。再者,主公麾下雖然謀臣如雨,但謀臣之間相互傾軋,遇事往往黨同伐異,而不是做正確的建議,主公本就優柔寡斷,如此情況之下更加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就軍隊來說,羅軻軍雖然人數少,但都是羅軻一手訓練帶領出來的百戰精銳,可謂虎狼之士,一時之選,戰力之強悍不需贅言。而袁紹的軍隊,人數雖多,但大部分卻訓練不足,而且相當數量又是不久前投誠的軍隊,軍心並不穩。雖然有七十萬大軍,卻隻能視作四五十萬人。
“如此情況之下,袁紹的正確戰略,應該是徐圖緩進,步步為營,先攻略河北三郡,然後再伺機南下,攻打洛陽地區。而袁紹卻急於求成,率主力大軍渡黃河,意圖一戰而定乾坤,這卻正中羅軻的下懷。從虎牢關至扈城亭這連場大戰之中,袁紹方麵屢屢失誤,而羅軻則步步緊逼,殺招隱現,袁紹戰敗,可以說早已經注定了。”
那名友人瞪大雙眼,看著司馬懿,一臉的驚歎之色,情不自禁地讚歎道:“若是仲達為袁紹謀劃,想必這場大戰的結果就要改寫了。”
司馬懿哈哈大笑道:“誰去謀劃都沒有用了。我現在最想看的是羅軻接下來的手段。”
袁紹不解地問道:“先生為何如此肯定?”
審配對袁紹說道:“並州位於黃河以北,如同懸在關中、洛陽頭頂上的利劍。若不攻破並州,羅軻寢食難安,而且並州地連匈奴、鮮卑、烏丸,可以說是三家南下的必經之路。羅軻隻有占領了並州,才能控扼匈奴、鮮卑和烏丸。因此,羅軻發動反攻,目標必是並州!”
沮授立刻附和。
袁紹掃視了其他人一眼,見無人異議,便問道:“該如何守衛?”
審配對袁紹說道:“並州本有十萬大軍,主公可再遣五萬大軍增援,令張合為主將,逢紀為軍師,定可守住並州。”
袁紹聞言,微皺眉頭,流露出猶豫的神情。
許攸察言觀色,立刻抱拳道:“逢紀為軍師還行,然張合並非大將之才,又是外姓,豈可獨當一麵?屬下以為,應當任命三位公子,或者主公的侄子高幹為大將,全權掌管並州軍務,方可萬無一失!”
袁紹麵露喜色,深以為然地點頭道:“子遠所謀最為妥當!”
眾人見袁紹如此說了,雖然心有異議,卻也不再說什麽了。
袁紹見眾人都無異言,稍作思忖,考慮到三個兒子分別是幽州、冀州、青州的刺史,便決定派侄子高幹去防守並州。
袁紹看向高幹,對高幹說道:“高幹,你跟隨我多年,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這防守並州的重任我就交給你了!”
高幹嚇了一跳,支支吾吾地對袁紹是道:“叔父信賴末將,乃是末將的榮幸,隻是如此重任,末將隻怕難以勝任啊!”
袁紹隻當高幹是在謙遜,哈哈笑道:“你定能不負我的所托,此事就這麽定了。你盡快準備,趕赴並州吧!”
高幹無可奈何,隻好抱拳應諾。
然而,一想到要在並州與可怕的羅軻軍再度交手,他的心中就七上八下,十分不安,不禁咽了口口水。
這時,被派去捉拿高覽家眷的袁尚匆匆迴來了,向袁紹抱拳道:“父親,兒奉命率軍前往捉拿叛賊高覽家眷。當兒率軍進入其府邸之時,卻發現府中的所有人早已消失無蹤了!”
袁紹大感意外,問道:“怎麽會這樣?”
袁尚對袁紹說道:“兒詢問了周邊住戶。據他們所說,高覽家眷早在數日之前就已經離家,不知去向。兒以為他們接到了高覽的傳書,而畏罪潛逃了。”
袁紹怒道:“立刻傳令各處關隘,務必拿下高覽的家眷!”
夜幕降臨,冀州的酒館茶樓開始喧囂起來了。
八方酒樓。
雖然裏麵高朋滿座,十分喧囂,但無法衝散那股沉悶壓抑的氣氛。
有一名中年儒生喝了口酒,一臉鬱悶地說道:“主公七十萬大軍怎麽就敗給了羅軻?這可真是沒天理啊!”
同桌的另一個儒生皺眉道:“我到現在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羅軻隻有區區二十萬兵馬,怎麽就打敗了主公的七十萬大軍?”
鄰桌的一個文人模樣,卻不修邊幅的年輕人笑了起來。
正在說話的兩個儒生聽到他的笑聲,都朝他看過來,麵露不悅之色。
有一人喝問道:“你是何人?我等所言有何可笑之處?”
那名年輕文士笑著朝兩人抱拳道:“在下司馬懿,無意聽見兩位仁兄言論,並無冒犯之意,還請兩位仁兄見諒。”
兩人卻不肯放過司馬懿。
有一人哼道:“你還沒迴答我們的問題,你剛才為何發笑?”
司馬懿笑道:“兩位仁兄,這行軍打仗之道可不是吟詩作對,不是那麽簡單的。要決勝於沙場,軍隊的紀律、官兵的勇氣、裝備的情況、將帥的智勇、後勤輜重、情報獲取等方麵,都缺一不可。雙方軍隊的強弱,可不是單看數量的,而是這許多方麵綜合在一起的結果。”
兩個儒生冷冷一笑。
有一人沒好氣地問道:“你是說羅軻那個逆賊?他綜合實力強於我們嗎?”
司馬懿思忖道:“之前還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現在倒是顯而易見了,又何須在下多言?若非如此的話,主公如何能敗。”
說到這裏,他不想與這兩個儒生繼續糾纏下去,便站起身來,結賬走了。
同桌的友人見狀,連忙跟上。
兩人就這麽走出了酒樓。
那名友人問道:“仲達何故匆匆離開?”
司馬懿笑道:“我剛才情不自禁多嘴。俗話說得好,交淺言深,必起禍端,還是走為上策。”
那名友人點了點頭,好奇地問道:“在下倒還想聽聽仲達的高見。難道羅軻此戰獲勝,並非是因為運氣?”
司馬懿笑道:“羅軻要是單靠運氣,又豈會走到今天?羅軻自出道以來,經曆了無數場大戰,幾乎每場大戰都是以少勝多,其用兵之兇險,令人歎為觀止啊!袁紹雖然也算得上是一代人傑,但與羅軻相比,可要相差太多了。再者,主公麾下雖然謀臣如雨,但謀臣之間相互傾軋,遇事往往黨同伐異,而不是做正確的建議,主公本就優柔寡斷,如此情況之下更加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就軍隊來說,羅軻軍雖然人數少,但都是羅軻一手訓練帶領出來的百戰精銳,可謂虎狼之士,一時之選,戰力之強悍不需贅言。而袁紹的軍隊,人數雖多,但大部分卻訓練不足,而且相當數量又是不久前投誠的軍隊,軍心並不穩。雖然有七十萬大軍,卻隻能視作四五十萬人。
“如此情況之下,袁紹的正確戰略,應該是徐圖緩進,步步為營,先攻略河北三郡,然後再伺機南下,攻打洛陽地區。而袁紹卻急於求成,率主力大軍渡黃河,意圖一戰而定乾坤,這卻正中羅軻的下懷。從虎牢關至扈城亭這連場大戰之中,袁紹方麵屢屢失誤,而羅軻則步步緊逼,殺招隱現,袁紹戰敗,可以說早已經注定了。”
那名友人瞪大雙眼,看著司馬懿,一臉的驚歎之色,情不自禁地讚歎道:“若是仲達為袁紹謀劃,想必這場大戰的結果就要改寫了。”
司馬懿哈哈大笑道:“誰去謀劃都沒有用了。我現在最想看的是羅軻接下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