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道題有三類。
“四書”義三道,每道要寫二百字以上,“五經”義四道,則需要寫三百字以上,還有一道五言八韻試帖詩。
別小看這八道題,三天時間能完美作答不容易。
試帖詩暫且不提,其餘七題都要用八股文形式作答。
八股文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
通常把從“四書”裏出的題目叫“大題”,從“五經”裏出的題叫“小題”,但“小題”和“大題”一樣,都得“代聖賢立言”。
八股文要求嚴格,除了格式固定外,代聖賢立言算是最重要的要求。
也就是說,考生要用聖賢的口吻來寫這篇文章,萬萬不能用自己的口吻完成,否則就是違規。
例如本場的第一道“四書”義是“人皆可以為堯舜”。
題目出自《孟子》,是孟子說過的話,那麽這篇文章中的所有文字,考生都要像孟子對別人說話那樣。
文章的內容也要反複陳述“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意思,如果摻雜了其他人的口氣,就不符會要求了,更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來褻瀆聖人。
也就是說,八股文不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是作者代表賢聖在講大道理。
這好有一比,寫八股文就如演戲。
此刻的這一題,考生就是孟子的扮演者,他的文章就是給戲中人物孟子撰寫台詞,因此必須符合孟子這個角色的特點。
不論是語氣態度,還是文學素養,都得和孟子符合。
寫出這篇文章容易,照貓畫虎也能有模有樣。
但孟青雲是奔著舉人來的,得不了高分的文章他怎會寫。
晏翰博專門培訓過他,類似的文章寫過不少,技巧他已掌握,在文章中巧妙加進去歌頌聖賢功德,大拍陛下馬屁,基本就完美了。
不過孟青雲還不滿足,他在背下的優秀文中挑選出些華麗的句子,用在自己文中。
嗯,現在就是篇好文章。
這是借鑒,借鑒是雅事,與抄襲截然不同。
讀書人的事,借鑒能算抄麽?
別得意忘形,因小失大。
暗暗告誡自己後,孟青雲先把文章寫在草紙上,等後麵的文章寫好,一並修改好再謄寫。
看到第二題,孟青雲頓時懵逼了。
題目叫“中不內”。
能進入鄉試的考生都是久經沙場的戰士,這種不知所謂的題出現,就能想到是截搭題。
但光想到截搭題有個屁用,你得知道出自哪部書的那個章節,原句是什麽,否則隻能胡編亂造了。
出題官太坑人了!
他隻給三個字,把提供的信息量縮到最小,讓考生抓狂。
考生要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書中找到這三個字,無異於大海撈針。
估計那些白首老秀才又會哭暈到考棚內。
此刻,孟青雲腦中或有或無出現出題官可惡的嘴臉,他正獰笑著喊:“能猜到是截搭題了不得啊?你倒是猜一下出處啊!”
別得意,看我破題!
不要緊張,慢慢想,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足夠了!
孟青雲先安慰自己,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尋找題目出自哪部書。
第一題出自《孟子》,這部書可以排除。
那就從《論語》開始。
孟青雲腦中飛速迴憶《論語》中的句子,大約一個時辰,終於找出來這題來自於《論語?鄉黨》。
原句是“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唿!
長長吐了一口濁氣,心情頓時爽歪歪。
輕鬆之餘,他由不得開始吐槽。
親愛的出題官,你們這樣捉弄考生有意思嗎?
不直接出題我們認了,出截搭題我們也認了,你能不能把題目出長一點?
這不是題目難的問題,這是題目坑的問題。
寫篇文章像破案一樣,在四書五經中尋找蛛絲馬跡,這也太為難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了。
“對‘中不內’這個題目,元芳,你怎麽看?”
“大人,我覺得此題定有蹊蹺!”
刹車!
考試期間,思想不能玩漂移,要專心答題。
或許這是好事,別人不知道出處,亂答一氣,驢唇不對馬嘴,肯定過不了關。
這是淘汰一半考生的題目,一定要認真作答,讓自己的優勢明顯。
知道了出處,答起來就簡單了。
這是孔子講出行禮儀的句子,扮演好孔子,講出行禮儀,講出行安全原則,借鑒點好句好段,然後不露聲色的拍一下龍屁。
哇塞!
又是一篇好文章。
在草紙上寫好底稿,孟青雲伸了個懶腰,起身活動了下腿腳,突然有了尿意。
而後恭桶中奏響綿長的樂章。
繼續答題。
第三題中規中矩,題目出自《中庸》,是一篇考生寫爛了的題目,如同前世作文寫我的媽媽一樣,誰都能寫出個子醜寅卯。
隻要不脫離八股文的要求,這題拉不開分。
怪不得出題官要挖空心思坑考生,如果每個題都像這個題一樣,真不好擇優錄取啊!
這麽一想,那些出題官突然可愛了許多。
三道題寫到草紙上,已經超過申時,肚子開始抗議了。
孟青雲取出餅丁,倒了杯水,慢慢咀嚼。
考試期間和平常不一樣,一定從細節上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能有任何差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有了毛病,再堅持考試,那隻能算精神寄托了。
吃完後,孟青雲活動下身體,他不會什麽拳術,便裝模作樣來了套閃電五連鞭。
不錯!
這成名絕技用來驅除疲勞,恢複精神還是很有幫助的。
接著孟青雲開始解決試帖詩,等寫完底稿,天已經黑了。
孟青雲點上蠟,就著開水吃餅丁,吃飽後在燭光下研究另外四道經義題。
前三道好作答,沒有多少難度,按前麵的套路寫就是好文。
孟青雲略作思考,這些題的輪廓便出現在腦海裏。
先在腦中打草稿,明天再寫底稿。
第四道明顯又是截搭題,題目是“不學而立”。
孟青雲首先想到的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原句是“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
而立有了,可前麵的文字似乎與不學沾不上邊。
孟青雲大腦飛速轉動,終於在《論語?陽貨》中找到這樣一句,“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麵而立也與。”
可這截搭隻能是“不為而立”,與“不學而立”有差別。
嗯?
難道是考官謄寫考題時疏忽了?
百思不解中,孟青雲突然醒悟過來,現在是經義題,自己卻跑進《論語》的片場中了。
快進五經片場!
最後終於在《尚書?孔傳》中找到原句,“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麵而立”。
破解了這道截搭題,孟青雲渾身放鬆,頓時倦意來襲。
好好睡一覺,明天再作答。
將恭桶放在拐角處,蠟燭熄滅,筆硯放在一邊,答卷紙小心用考籃壓在桌上,再把考桌移動,離床有一段距離,免得睡熟滾下床,把考桌弄翻。
小心駛得萬年船。
避免單文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
第二天,孟青雲起床,沒條件洗漱,吃餅喝水,便開始作答。
做完四道經義題已到下午,孟青雲耍了會閃電五連鞭,感到身體恢複了,就著開水吃了點餅,便開始修改底稿。
答題紙有限,若字數太多,沒地方束股就適得其反了。
嗯,先對照答題卷感覺一下,如果覺得字數多,就減肥,把可有可無的句子去了。
塗塗改改又到夜晚,吃餅喝水後,孟青雲把東西像昨晚那樣收拾好,然後直接睡了。
太累了!
第三天早早起來,吃喝拉撒結束後,孟青雲再次修改底稿,最後覺得完美後開始謄寫。
千萬不能“越幅”,否則答的再好也不取。
“越幅”就是違反了書寫規則,在謄錄試卷時,拈重了頁數,空了一頁。
也就是夾空了一頁。
出現“越幅”這種疏漏,按照鄉試規則,表明應舉人粗疏不謹,缺乏修養,視為大不敬。
這樣的應舉人自然不取,而且還會張榜公布,黜退。
對於應舉人來說,這就是雙重打擊。
若是幼小的心靈承受不住壓力,從此就會一蹶不振。
據說蒲鬆齡在一次鄉試中文如泉湧,作答如行雲流水,一氣嗬成,但因大意,夾空了一頁,就以“越幅”之名,與舉人失之交臂。
不知蒲鬆齡一生沒有中舉,與這件事有沒有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幅”就是放棄考試。
小心翼翼謄寫完畢,看了看答卷,孟青雲長出了一口氣,鄉試第一場試卷終於做完。
三天獨守空房,就如坐監一樣,殫精竭力思考,小心翼翼作答,還要忍受恭桶散發出濃鬱的怪味??????其中滋味,沒有科舉經曆的人,絕對體會不到。
接下來便是默默等待。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迴家的考生。
“咣??????”
鑼聲響了。
終於自由了。
當孟青雲疲憊不堪走出考棚,就見一白發蒼蒼的老考生被抬到考棚外麵,出的氣比進的氣少,明顯兇多吉少。
這是何苦來哉?
在家裏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他不香嗎?
一個衙役捂著鼻子道:“這廝腹瀉,快拉死了,快通知家人!”
真被考場外的那個烏鴉嘴說中了。
想想也不怪烏鴉嘴,這種事哪次鄉試中不出現幾例?
出了貢院,鐵梅等人早就等下了。
孟青雲簡單的打了個招唿,多餘的話半句都懶得說。
迴到酒樓,孟青雲沒有胡吃海喝,隻是簡單吃了碗麵,然後喝了碗魚湯,就迴去休息了。
這一覺睡得真香。
真想一覺睡到自然醒,但第二天鐵梅早早敲門。
孟青雲起床梳洗完畢,孟泰雲做好的雞湯就準備好了。
這雞湯有名氣,出自孟氏酒樓,叫狀元“雞”第湯。
不用說,創意來自孟青雲。
大吉大利,今天吃雞!
吃完雞,孟青雲感到自己是滿血複活的鬥士,鬥氣滿滿。
他複製了初九日的裝備,繼續向貢院奔發。
“四書”義三道,每道要寫二百字以上,“五經”義四道,則需要寫三百字以上,還有一道五言八韻試帖詩。
別小看這八道題,三天時間能完美作答不容易。
試帖詩暫且不提,其餘七題都要用八股文形式作答。
八股文有固定格式: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八部分組成,題目一律出自“四書五經”中的原文。
通常把從“四書”裏出的題目叫“大題”,從“五經”裏出的題叫“小題”,但“小題”和“大題”一樣,都得“代聖賢立言”。
八股文要求嚴格,除了格式固定外,代聖賢立言算是最重要的要求。
也就是說,考生要用聖賢的口吻來寫這篇文章,萬萬不能用自己的口吻完成,否則就是違規。
例如本場的第一道“四書”義是“人皆可以為堯舜”。
題目出自《孟子》,是孟子說過的話,那麽這篇文章中的所有文字,考生都要像孟子對別人說話那樣。
文章的內容也要反複陳述“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意思,如果摻雜了其他人的口氣,就不符會要求了,更不能用風花雪月的典故來褻瀆聖人。
也就是說,八股文不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是作者代表賢聖在講大道理。
這好有一比,寫八股文就如演戲。
此刻的這一題,考生就是孟子的扮演者,他的文章就是給戲中人物孟子撰寫台詞,因此必須符合孟子這個角色的特點。
不論是語氣態度,還是文學素養,都得和孟子符合。
寫出這篇文章容易,照貓畫虎也能有模有樣。
但孟青雲是奔著舉人來的,得不了高分的文章他怎會寫。
晏翰博專門培訓過他,類似的文章寫過不少,技巧他已掌握,在文章中巧妙加進去歌頌聖賢功德,大拍陛下馬屁,基本就完美了。
不過孟青雲還不滿足,他在背下的優秀文中挑選出些華麗的句子,用在自己文中。
嗯,現在就是篇好文章。
這是借鑒,借鑒是雅事,與抄襲截然不同。
讀書人的事,借鑒能算抄麽?
別得意忘形,因小失大。
暗暗告誡自己後,孟青雲先把文章寫在草紙上,等後麵的文章寫好,一並修改好再謄寫。
看到第二題,孟青雲頓時懵逼了。
題目叫“中不內”。
能進入鄉試的考生都是久經沙場的戰士,這種不知所謂的題出現,就能想到是截搭題。
但光想到截搭題有個屁用,你得知道出自哪部書的那個章節,原句是什麽,否則隻能胡編亂造了。
出題官太坑人了!
他隻給三個字,把提供的信息量縮到最小,讓考生抓狂。
考生要在《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部書中找到這三個字,無異於大海撈針。
估計那些白首老秀才又會哭暈到考棚內。
此刻,孟青雲腦中或有或無出現出題官可惡的嘴臉,他正獰笑著喊:“能猜到是截搭題了不得啊?你倒是猜一下出處啊!”
別得意,看我破題!
不要緊張,慢慢想,有三天三夜的時間,足夠了!
孟青雲先安慰自己,他深吸一口氣,開始尋找題目出自哪部書。
第一題出自《孟子》,這部書可以排除。
那就從《論語》開始。
孟青雲腦中飛速迴憶《論語》中的句子,大約一個時辰,終於找出來這題來自於《論語?鄉黨》。
原句是“升車,必正立,執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
唿!
長長吐了一口濁氣,心情頓時爽歪歪。
輕鬆之餘,他由不得開始吐槽。
親愛的出題官,你們這樣捉弄考生有意思嗎?
不直接出題我們認了,出截搭題我們也認了,你能不能把題目出長一點?
這不是題目難的問題,這是題目坑的問題。
寫篇文章像破案一樣,在四書五經中尋找蛛絲馬跡,這也太為難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了。
“對‘中不內’這個題目,元芳,你怎麽看?”
“大人,我覺得此題定有蹊蹺!”
刹車!
考試期間,思想不能玩漂移,要專心答題。
或許這是好事,別人不知道出處,亂答一氣,驢唇不對馬嘴,肯定過不了關。
這是淘汰一半考生的題目,一定要認真作答,讓自己的優勢明顯。
知道了出處,答起來就簡單了。
這是孔子講出行禮儀的句子,扮演好孔子,講出行禮儀,講出行安全原則,借鑒點好句好段,然後不露聲色的拍一下龍屁。
哇塞!
又是一篇好文章。
在草紙上寫好底稿,孟青雲伸了個懶腰,起身活動了下腿腳,突然有了尿意。
而後恭桶中奏響綿長的樂章。
繼續答題。
第三題中規中矩,題目出自《中庸》,是一篇考生寫爛了的題目,如同前世作文寫我的媽媽一樣,誰都能寫出個子醜寅卯。
隻要不脫離八股文的要求,這題拉不開分。
怪不得出題官要挖空心思坑考生,如果每個題都像這個題一樣,真不好擇優錄取啊!
這麽一想,那些出題官突然可愛了許多。
三道題寫到草紙上,已經超過申時,肚子開始抗議了。
孟青雲取出餅丁,倒了杯水,慢慢咀嚼。
考試期間和平常不一樣,一定從細節上保護自己的身體,不能有任何差池。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有了毛病,再堅持考試,那隻能算精神寄托了。
吃完後,孟青雲活動下身體,他不會什麽拳術,便裝模作樣來了套閃電五連鞭。
不錯!
這成名絕技用來驅除疲勞,恢複精神還是很有幫助的。
接著孟青雲開始解決試帖詩,等寫完底稿,天已經黑了。
孟青雲點上蠟,就著開水吃餅丁,吃飽後在燭光下研究另外四道經義題。
前三道好作答,沒有多少難度,按前麵的套路寫就是好文。
孟青雲略作思考,這些題的輪廓便出現在腦海裏。
先在腦中打草稿,明天再寫底稿。
第四道明顯又是截搭題,題目是“不學而立”。
孟青雲首先想到的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出自《論語?為政》,原句是“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
而立有了,可前麵的文字似乎與不學沾不上邊。
孟青雲大腦飛速轉動,終於在《論語?陽貨》中找到這樣一句,“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麵而立也與。”
可這截搭隻能是“不為而立”,與“不學而立”有差別。
嗯?
難道是考官謄寫考題時疏忽了?
百思不解中,孟青雲突然醒悟過來,現在是經義題,自己卻跑進《論語》的片場中了。
快進五經片場!
最後終於在《尚書?孔傳》中找到原句,“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麵而立”。
破解了這道截搭題,孟青雲渾身放鬆,頓時倦意來襲。
好好睡一覺,明天再作答。
將恭桶放在拐角處,蠟燭熄滅,筆硯放在一邊,答卷紙小心用考籃壓在桌上,再把考桌移動,離床有一段距離,免得睡熟滾下床,把考桌弄翻。
小心駛得萬年船。
避免單文柏的悲劇在自己身上發生。
第二天,孟青雲起床,沒條件洗漱,吃餅喝水,便開始作答。
做完四道經義題已到下午,孟青雲耍了會閃電五連鞭,感到身體恢複了,就著開水吃了點餅,便開始修改底稿。
答題紙有限,若字數太多,沒地方束股就適得其反了。
嗯,先對照答題卷感覺一下,如果覺得字數多,就減肥,把可有可無的句子去了。
塗塗改改又到夜晚,吃餅喝水後,孟青雲把東西像昨晚那樣收拾好,然後直接睡了。
太累了!
第三天早早起來,吃喝拉撒結束後,孟青雲再次修改底稿,最後覺得完美後開始謄寫。
千萬不能“越幅”,否則答的再好也不取。
“越幅”就是違反了書寫規則,在謄錄試卷時,拈重了頁數,空了一頁。
也就是夾空了一頁。
出現“越幅”這種疏漏,按照鄉試規則,表明應舉人粗疏不謹,缺乏修養,視為大不敬。
這樣的應舉人自然不取,而且還會張榜公布,黜退。
對於應舉人來說,這就是雙重打擊。
若是幼小的心靈承受不住壓力,從此就會一蹶不振。
據說蒲鬆齡在一次鄉試中文如泉湧,作答如行雲流水,一氣嗬成,但因大意,夾空了一頁,就以“越幅”之名,與舉人失之交臂。
不知蒲鬆齡一生沒有中舉,與這件事有沒有關係,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幅”就是放棄考試。
小心翼翼謄寫完畢,看了看答卷,孟青雲長出了一口氣,鄉試第一場試卷終於做完。
三天獨守空房,就如坐監一樣,殫精竭力思考,小心翼翼作答,還要忍受恭桶散發出濃鬱的怪味??????其中滋味,沒有科舉經曆的人,絕對體會不到。
接下來便是默默等待。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迴家的考生。
“咣??????”
鑼聲響了。
終於自由了。
當孟青雲疲憊不堪走出考棚,就見一白發蒼蒼的老考生被抬到考棚外麵,出的氣比進的氣少,明顯兇多吉少。
這是何苦來哉?
在家裏安享晚年,享受天倫之樂他不香嗎?
一個衙役捂著鼻子道:“這廝腹瀉,快拉死了,快通知家人!”
真被考場外的那個烏鴉嘴說中了。
想想也不怪烏鴉嘴,這種事哪次鄉試中不出現幾例?
出了貢院,鐵梅等人早就等下了。
孟青雲簡單的打了個招唿,多餘的話半句都懶得說。
迴到酒樓,孟青雲沒有胡吃海喝,隻是簡單吃了碗麵,然後喝了碗魚湯,就迴去休息了。
這一覺睡得真香。
真想一覺睡到自然醒,但第二天鐵梅早早敲門。
孟青雲起床梳洗完畢,孟泰雲做好的雞湯就準備好了。
這雞湯有名氣,出自孟氏酒樓,叫狀元“雞”第湯。
不用說,創意來自孟青雲。
大吉大利,今天吃雞!
吃完雞,孟青雲感到自己是滿血複活的鬥士,鬥氣滿滿。
他複製了初九日的裝備,繼續向貢院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