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君儒跟著那些士兵走過去,他手裏提著一支二十響的盒子槍,在這種危機四伏的地方,時刻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警惕著。他來到林正雄的身邊,見麵前是一個不大的水潭,水潭也早已經幹涸,潭底的淤泥龜裂成一條條手掌寬的縫隙。水潭之上是光滑而陡峭的岩壁,原先有水從上麵衝下來,才形成這個水潭。


    在水潭的另一邊,橫七豎八地躺著十幾具人體的骸骨,有的身首異處,有的卻很整齊,保留著臨死前的形狀,其中的兩具骸骨的下麵還有兩具小骸骨。從這些骸骨所躺的形狀,不難看出當時的慘狀,那兩位偉大的母親,臨死前想極力保護自己的孩子,可惜到最後,大人小孩都命喪敵人之手。


    其中一具骸骨的頜下有一個指頭大小的洞眼,那是子彈穿出來的。董團長在水潭邊的樹幹上,用刀挖出了一顆子彈。


    對於士兵們而言,這種7.92毫米“漢陽造”毛瑟步槍的尖頭子彈,是再熟悉不過了。


    西藏地區由於受傳統的影響,各個地區的頭人都有自己的軍隊,每個地方的藏兵的服飾與裝備都大不一樣,對於那些頭人而言,價格便宜而實惠的“漢陽造”毛瑟步槍,無疑是他們的最佳選擇,所以大多數藏兵配備的,都是這種射程較短,而威力相對較大的7.92毫米“漢陽造”毛瑟步槍。


    從骸骨的顏色看,這些人起碼死了一年以上。是什麽人殺了他們,那麽兇殘,居然連小孩都不放過。


    神殿是僧侶念經誦佛的地方,是不允許女人在裏麵居住的,這些死在水潭邊的女性,會是什麽人呢?


    在這些骸骨的右側,隱約有一條小路往樹林中伸去。林正雄揮了一下手,帶著兩個士兵沿著小路往前走。董團長保護著康禮夫,小心地跟了上去。


    這條林間小路彎彎曲曲地一直朝前伸展,或許是長久沒有人走的原因,有些路麵被幹枯的雜草所覆蓋,但偶爾露出的墊腳石和道路兩旁那生長得很整齊的樹木,無不告訴人們,這是一條有人經常走過的路。


    每走一段路,就會看到幾具甚至更多的骸骨,這些人無不頭朝水潭的方向,很顯然他們是在逃跑的過程中被人從後麵射殺的。


    往前走了一陣,視線豁然開朗起來。眼前是一塊背靠灰白色山峰,其他三麵被樹林圍著的坡地,坡地上一棟棟結構簡單的低矮房子,大多都已經坍塌,斷壁殘垣之間雜草叢生。亂石邊那一根根橫七豎八的木頭,似乎在向人們述說著發生在這裏的慘劇。


    在房子的中央,有一塊約200平方米的平地,平地上有一個高約2米的石台,石台的四周分別豎著四根大石柱,石柱上那古老的圖騰雕刻,分明是吐蕃王朝時期的標誌。石柱中間的石台,應該就是用來祭祀的。


    苗君儒走到離他最近的一棟房屋前,望著一堵堵倒塌的土石牆壁和亂石中的雜草,還有房屋前那一堆堆的骸骨,有些驚訝地說道:“這是阿圖格部落的人所居住的村莊,怎麽會發生這樣的變故?”


    康禮夫說道:“阿圖格部落不是保護神殿的嗎?村莊變成了這樣子,神殿會不會也……”


    林正雄會意地朝村子的西北角那處山峰底下奔去,其他人也緊緊跟過去。苗君儒仍站在那屋前,彎腰從地上撿起一個銀製的手鐲,這種造型古樸圖案獨特的鐲子,他在一些資料上見過,至少有數百年的歷史。


    在石台的右側,也有一個骸骨堆,苗君儒往村子的四周看了看,其他地方也有那樣的骨骸堆,粗略算了一下,被殺的足有上千人。


    這是血淋淋的屠殺,苗君儒走到骸骨堆前,他完全可以想像得出當時的情形,在現代武器麵前,這個古老的種族部落毫無還手之力,悲號聲響徹了整個山穀。當彪悍的阿圖格部落勇士相繼倒在血泊中時,剩下的就是可憐的老人與婦孺了。鮮血灑遍了村子的每一個角落,死去的人,無論男女老少,屍體被兇手堆成一堆。其慘狀,與被日軍掃蕩過的村子沒有什麽兩樣。


    倖存者呢?難道兇手殺光了村子裏所有的人?沒有一個倖存者嗎?


    按常理推斷,熟悉周邊環境的阿圖格部落人,即使遭到突然的屠殺,在奮起反抗之後,不可能沒有倖存者。


    倖存者究竟去了哪裏?


    康禮夫在石崖下叫著:“苗教授,你快過來看!”


    苗君儒快步走了過去,原來村子和山崖隔著一條寬逾四五十米的溝壑,他們所在的位置其實還在坡頂,從坡頂還有一條之字形的石板路直通坡底。


    令他驚訝的是那些一個個雕刻在石壁上的佛像。那一尊尊的佛像,都是依山而鑿,有高有低,有大有小,形成一個個深淺大小不一的洞窟。與其他石窟中發現的佛像不同的是,這裏的每一尊佛像都正襟危坐,莊嚴肅穆至極。


    整條溝壑成南北走向,綿延約1公裏,崖壁下麵洞窟中的佛像坐西朝東,粗略估算一下,洞窟中的佛像不下1000尊。如此巨大規模的佛雕群,當世罕見。


    細觀這些佛像,其雕刻手法精細,造型古樸蒼勁,具有吐蕃王朝時候的風格特徵。最大的一尊佛像,高約10米,氣勢恢弘,與山西雲岡石窟中那尊大佛像不相上下。


    康禮夫微笑道:“苗教授,這麽偉大的考古發現,你可沒有白來呀!”


    大家沿著那之字形的階梯往下走,沒一會就來到溝壑的底部,站在下麵看著高大的佛像,更加讓人生出無窮敬仰。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藏地尋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學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學華並收藏藏地尋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