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布條一直懸掛在店門外,劉大古董非常渴望那個藏族漢子來找他,就在關店門的時候,一個人從外麵進來。店夥計一看不是那天來的藏族漢子,就以關門為藉口,想把來人趕出去。不料那人拿出一封信開口說道:“你把這封信交給你們劉掌櫃,他知道該怎麽做!”


    那夥計接過信,還沒來得及說話,就見那人已經出門去了。


    當劉大古董打開信看了之後追出門時,哪裏還有那個送信人的影子?


    信的內容隻有幾個字:拿東西換你兒子!


    劉大古董家三代單傳,他娶了三房,56歲才有了一個兒子。為了照顧好他的兒子,特地請了兩個保姆。在他的眼裏,店裏所有的古董加起來,都沒有他兒子寶貴。


    一袋煙之前,店裏的夥計還看見那兩個保姆帶著小掌櫃的在店門口玩呢。幾個夥計急忙出門尋找,隻見那兩個保姆被人打暈在牆角根下,哪裏還見小掌櫃的身影?


    劉大古董肝腸寸斷,整個人癱軟在椅子上,過了好一會兒才緩過勁來。


    他肯定別人要的東西就是他老闆康禮夫手上的那玩意兒,那麽神秘而貴重的東西,康禮夫會給他隨便拿去換人嗎?


    他想過直接去找老闆,可他跟了老闆十幾年,從來不知道老闆的行蹤,如何去找呢?好在他知道老闆一定要去找苗君儒的,他想了想,決定還是去問苗君儒,知道那東西的底細後,找個時間見到老闆,傾家蕩產也要把東西從老闆手裏買迴來。


    他來到苗君儒家,得知苗君儒剛剛出門。他沒有別的地方可去,隻有坐在那裏等。


    迴到家的苗君儒聽了劉大古董的話之後,沉默了片刻,才低聲說道:“我之所以不告訴你,就是不想你卷進來,想不到他們還是不放過你!”


    劉大古董跪在苗君儒的麵前,懇求道:“求求你,苗教授,告訴我那是什麽東西。我就是傾家蕩產也要把那東西買過來,救我劉家的那根獨苗!”


    苗君儒急忙扶起劉大古董,他清楚劉大古董有些底子,且不說在重慶的幾處房子和藏在家裏的一些稀世奇珍,單是老家那幾百畝地,就是一筆龐大的財產。他嘆了一口氣,說道:“不要說你的那點家產,你就是把全重慶給他,隻怕他都不願意換。”


    劉大古董“啊”了一聲,眼睛瞪得很大,他知道苗君儒絕不是在騙他,他愣了片刻,有些結巴地問道:“那……那是……什麽?”


    苗君儒一字一句地說道:“開啟寶石之門的絕世之鑰!”


    劉大古董的臉色頓時變得死灰,啞聲說道:“自從那藏族漢子給我看過那副草圖後,我早就想到是那東西,隻是無法確定。更沒有想到,那個傳說居然是真的!”


    苗君儒說道:“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不可能出現的東西,都有可能存在,隻是你沒有看見罷了!”


    “這麽說,我的兒子怕是沒救了?”劉大古董站起來,跌跌撞撞地走了出去。


    苗君儒走到門口,看著劉大古董下樓時佝僂的背影,他突然想到,那個搶走劉大古董兒子的人,與殺死蒙力巴的人,也許是一夥的。那些人搶走劉大古董的兒子,是以為絕世之鑰在劉大古董的手裏,而殺死蒙力巴的原因,是怕蒙力巴當眾把不該說的話說了出來。


    他猛地記起了一件事,當年他被飛天鷂--也就是馬長風--綁架去看古董的時候,馬長風說過,無論多麽貴重的古董,隻要一運到重慶,就可以馬上變成白花花的大洋。也就是說,重慶有一個在古董界手眼通天的人物,在為馬長風銷贓。


    或許當初與馬長風合作的人,就是那個人,後來雙方出現了意見分歧,馬長風見勢不妙,才忍痛把絕世之鑰送給了康禮夫。


    想到這裏,苗君儒似乎明白了什麽。他覺得這件事的背後,定然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內幕。很多事情還是不知道為好,知道得越多,自身就越危險。


    可是有些事情,他要是弄不明白的話,實在心有不甘!


    他料想那個躲在幕後的人遲早要露麵,前往西藏的路上,也將兇險重重。隻是他並沒有想到,居然那麽快就有人來找他。


    第三章 血色之鑽


    自古以來,喜歡玩鳥的人不少,但是喜歡玩鷹的人卻不多。


    相對其他玩鳥的人來說,鷹的玩趣不多,隻有鬥鷹和捕獵兩種。而且鷹相當不好伺候,要有專門的人看護,豢養的費用相對要大得多。


    因而,玩鷹的大多是豪門貴族和武林俠客。


    有人玩鷹自然就有人獵鷹,把鷹從山林中捕來賣給玩鷹的人。


    獵鷹是一種極其危險的職業,在捕捉的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鷹啄瞎眼睛。再者,捕鷹的地方一般在人跡罕至的高山上,山道險峻,豺狼虎豹,蟲噬蛇咬,往往連命都會搭上。


    但是獵到一隻好鷹,就能賣一個好價錢,足夠一家人生活一年半載的,所以有很多人不惜自己的性命,到深山老林中去獵鷹。


    苗君儒有一次到川西牟尼芒起山考古的時候,經過甘孜的一個山穀,不小心摔傷了腿。恰好被一個從山裏來的彝族獵鷹客看到,將他背迴到家裏養傷。


    那是一個隻有兩三戶人家的小山村,獵鷹客的家就在村頭的山坡上。獵鷹客40多歲的樣子,帶著妻子和兩個孩子,日子過得很艱難,平常吃的都是紅苕和野菜煮的飯,很少看到一點葷腥。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藏地尋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吳學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吳學華並收藏藏地尋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