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濃雲籠罩著升龍城,戰火對這座五年餘年的古城已肆意地焚燒了將近三個月。
先聲奪人成為一種戰事方略,大方略由萬亞飛與孫玉江確定之後四軍之中的炮兵部隊迅速地先行動起來。
四個軍的炮兵部隊這一行動起來,似乎已經開始宣告著升龍古城上的戰爭濃雲將被再加厚重度,變得濃雲徹底成為烏雲壓向這座五百年的古城。
當所有部隊接到號令、開始行動時,萬亞飛走上了剛剛奪下的山城城頭。望著南方的崇山峻嶺,他忍不住心潮澎湃、暗中想到:依吳副相的計略,這將是一場繼流求島上“獵刃”部隊揚威之後我朝皇家部隊對外用兵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大戰。
這場大戰不能輸、隻能贏。而且贏得一定要幹淨漂亮,贏得一定要讓那些藏在暗處、來自周邊其他幾個國家的細作看到後將戰事情況傳遞迴其各自國家之後,在那些國家的君主心底裏形成一種難以逾越的恐懼障礙來。
隻有那樣、太傅所製定的遠南攻略才會在未來展開時順利進行,變得一帆風順。也隻有那樣,未來的大宋才真的可能做到太傅所期望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我地。八方蠻夷來朝賀、再無賊兵寇我邊。”
隻是譴出突擊營、派出炮兵去,這場我方投入最後將達到四個軍、三十萬人,鍾相投入兵力將在十四五萬人之間的大決戰開始階段還未必一定能讓我軍取得最小犧牲的大勝。
怎樣才能確保付出最小的犧牲,從這場大決戰一開始、就讓我軍能夠死死地壓住那鍾相的十五萬人馬呢?
念及此、萬亞飛迅速轉身望向了他身後的一個通傳使,正色地問道:“皇家空軍大營譴來相助的部隊到了何處?為何還不見皇家空軍第七鎮的李世輔譴來通傳與我聯係?”
“迴稟製台,李都使方才已譴人來通聯過了。”
那通傳使接問垂首道:“是蘇製台見到的皇家空軍第七鎮通傳使,他見過之後、馬上便讓那通傳使迴去通令李都使將您與他所屬的第五、第六兩個鎮全部依吳副相之令組建為我軍空軍暫編第一軍,讓他帶兵直接於空中朝著升龍城外圍的鍾相軍發起攻擊去了。”
“好他個蘇東,我百密一疏、又給他逮到了機會來跟我搶功。”
聽完那通傳使的話,萬亞飛苦笑一下道:“好哇、好哇,這小子看著是很服我、其實心底裏還是不服我,還是總想著跟我這裏搶下頭功呢!不過這樣倒很好,我倒是少擔了許多風險、有他做補充更能是使這場大決戰穩穩地多出幾分勝算來。”
一支軍隊中兩個總督、這本身就會出現爭權的問題。雖然萬亞飛如今的爵位是一等伯、蘇東是二等伯,從爵位上看蘇東必須聽從萬亞飛的。可是二人的軍階相同、官職品秩一樣。在軍政諸事決策上,蘇東要是不聽萬亞飛的、他還真是沒轍。
然而同為跟隨在劉行身邊多年的老兄弟,萬亞飛也好、蘇東也罷。雖然他們的心中可能都還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爭功搶勳的想法,但他二人更加清楚的是無論何時、隻要別人說得對、做得沒錯,就算喧賓奪主他也隻能退讓。
而蘇、萬二人的私下那是過命的交情,當年在五台山時二人並肩作戰。萬亞飛於金兵重重包圍中救過蘇東,蘇東也在河北戰場上隻率幾十騎衝入重圍救過萬亞飛。
有這種感情在,所以吳玠才不擔心這兄弟倆到了臨戰之時因搶功起內訌。馬擴更是堅信有這樣的感情基礎在,萬亞飛和蘇東不但不會起內訌、甚至還會彼此刺激對方,使二人在軍事指揮能力上發揮出最大的潛力、進而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和高度……
事實證明吳玠沒有錯、馬擴預測的更準。
萬亞飛知道蘇東搶先給李世輔下達了指令後,他不但沒有生氣,馬上又對那通傳使問道:“那姚政所率的皇家水師呢?直娘賊地,他姚大筆杆子難不成要等我和蘇兄弟在陸地上跟鍾相那賊廝打得兩敗俱傷了,他再讓他的炮艦靠岸、對著岸上玩炮火覆蓋不成?”
“萬兄弟,我姚政有那麽不堪嗎?”萬亞飛話才落音,突然間從不遠處的山路上傳來了一聲質問。
質問聲中,姚政健步如飛、帶著一大隊身著水師新式白色製服的將校軍官們來到了萬亞飛近前。
雙腳還未站穩,姚政不給萬亞飛開口解釋的機會,黑著臉、瞪著他道:“我說萬兄弟,你我不算是過命的兄弟、可也曾並肩血戰多次。難道在你心底裏,我姚政就是一個喜歡做那黃雀之人嗎?”
“我怕的不是你做那黃雀,而是做了塞翁。”萬亞飛被他黑著臉質問,馬上訕笑著道:“如今這場必然震驚寰宇的大戰已徐徐揭幕,我卻遲遲接不到姚老哥你的消息。我擔心的是若是你來晚了,就算焉知非福、也沒有那塞翁的好運氣,迴去會被太傅踢屁股呢!”
借用典故來說事,姚政是個書生、萬亞飛也學著他的樣子以典故來化解尷尬。姚政所言的黃雀、其意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典故。那個典故講的是當年春秋時代吳王想要討伐楚國,告訴左右大臣說:“我會殺死所有敢勸諫我不出兵的人!”
吳王的侍從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諫吳王卻不敢,就懷裏藏著彈丸,手裏拿著彈弓,在後院遊蕩,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這樣做了幾天。吳王說:“你,為什麽要這樣辛苦地沾濕衣服?”
年輕人迴答說:“園子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處在高處一邊放聲叫著一邊吮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他的後麵;螳螂彎曲身子貼緊前肢想要取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彈弓和彈丸在他的下麵。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考慮身後的隱患。”吳王說:“好啊!”
於是吳王停止了戰爭。
這個典故原本是諷刺了那些隻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
被用到如今這戰事上來,顯然就是在貶低姚政準備不錯先出手的人、等在後麵待前方雙方打得全都疲憊不堪再將大功奪攬於一身。(未完待續。)
先聲奪人成為一種戰事方略,大方略由萬亞飛與孫玉江確定之後四軍之中的炮兵部隊迅速地先行動起來。
四個軍的炮兵部隊這一行動起來,似乎已經開始宣告著升龍古城上的戰爭濃雲將被再加厚重度,變得濃雲徹底成為烏雲壓向這座五百年的古城。
當所有部隊接到號令、開始行動時,萬亞飛走上了剛剛奪下的山城城頭。望著南方的崇山峻嶺,他忍不住心潮澎湃、暗中想到:依吳副相的計略,這將是一場繼流求島上“獵刃”部隊揚威之後我朝皇家部隊對外用兵的第一場真正意義上大戰。
這場大戰不能輸、隻能贏。而且贏得一定要幹淨漂亮,贏得一定要讓那些藏在暗處、來自周邊其他幾個國家的細作看到後將戰事情況傳遞迴其各自國家之後,在那些國家的君主心底裏形成一種難以逾越的恐懼障礙來。
隻有那樣、太傅所製定的遠南攻略才會在未來展開時順利進行,變得一帆風順。也隻有那樣,未來的大宋才真的可能做到太傅所期望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我地。八方蠻夷來朝賀、再無賊兵寇我邊。”
隻是譴出突擊營、派出炮兵去,這場我方投入最後將達到四個軍、三十萬人,鍾相投入兵力將在十四五萬人之間的大決戰開始階段還未必一定能讓我軍取得最小犧牲的大勝。
怎樣才能確保付出最小的犧牲,從這場大決戰一開始、就讓我軍能夠死死地壓住那鍾相的十五萬人馬呢?
念及此、萬亞飛迅速轉身望向了他身後的一個通傳使,正色地問道:“皇家空軍大營譴來相助的部隊到了何處?為何還不見皇家空軍第七鎮的李世輔譴來通傳與我聯係?”
“迴稟製台,李都使方才已譴人來通聯過了。”
那通傳使接問垂首道:“是蘇製台見到的皇家空軍第七鎮通傳使,他見過之後、馬上便讓那通傳使迴去通令李都使將您與他所屬的第五、第六兩個鎮全部依吳副相之令組建為我軍空軍暫編第一軍,讓他帶兵直接於空中朝著升龍城外圍的鍾相軍發起攻擊去了。”
“好他個蘇東,我百密一疏、又給他逮到了機會來跟我搶功。”
聽完那通傳使的話,萬亞飛苦笑一下道:“好哇、好哇,這小子看著是很服我、其實心底裏還是不服我,還是總想著跟我這裏搶下頭功呢!不過這樣倒很好,我倒是少擔了許多風險、有他做補充更能是使這場大決戰穩穩地多出幾分勝算來。”
一支軍隊中兩個總督、這本身就會出現爭權的問題。雖然萬亞飛如今的爵位是一等伯、蘇東是二等伯,從爵位上看蘇東必須聽從萬亞飛的。可是二人的軍階相同、官職品秩一樣。在軍政諸事決策上,蘇東要是不聽萬亞飛的、他還真是沒轍。
然而同為跟隨在劉行身邊多年的老兄弟,萬亞飛也好、蘇東也罷。雖然他們的心中可能都還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一些爭功搶勳的想法,但他二人更加清楚的是無論何時、隻要別人說得對、做得沒錯,就算喧賓奪主他也隻能退讓。
而蘇、萬二人的私下那是過命的交情,當年在五台山時二人並肩作戰。萬亞飛於金兵重重包圍中救過蘇東,蘇東也在河北戰場上隻率幾十騎衝入重圍救過萬亞飛。
有這種感情在,所以吳玠才不擔心這兄弟倆到了臨戰之時因搶功起內訌。馬擴更是堅信有這樣的感情基礎在,萬亞飛和蘇東不但不會起內訌、甚至還會彼此刺激對方,使二人在軍事指揮能力上發揮出最大的潛力、進而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和高度……
事實證明吳玠沒有錯、馬擴預測的更準。
萬亞飛知道蘇東搶先給李世輔下達了指令後,他不但沒有生氣,馬上又對那通傳使問道:“那姚政所率的皇家水師呢?直娘賊地,他姚大筆杆子難不成要等我和蘇兄弟在陸地上跟鍾相那賊廝打得兩敗俱傷了,他再讓他的炮艦靠岸、對著岸上玩炮火覆蓋不成?”
“萬兄弟,我姚政有那麽不堪嗎?”萬亞飛話才落音,突然間從不遠處的山路上傳來了一聲質問。
質問聲中,姚政健步如飛、帶著一大隊身著水師新式白色製服的將校軍官們來到了萬亞飛近前。
雙腳還未站穩,姚政不給萬亞飛開口解釋的機會,黑著臉、瞪著他道:“我說萬兄弟,你我不算是過命的兄弟、可也曾並肩血戰多次。難道在你心底裏,我姚政就是一個喜歡做那黃雀之人嗎?”
“我怕的不是你做那黃雀,而是做了塞翁。”萬亞飛被他黑著臉質問,馬上訕笑著道:“如今這場必然震驚寰宇的大戰已徐徐揭幕,我卻遲遲接不到姚老哥你的消息。我擔心的是若是你來晚了,就算焉知非福、也沒有那塞翁的好運氣,迴去會被太傅踢屁股呢!”
借用典故來說事,姚政是個書生、萬亞飛也學著他的樣子以典故來化解尷尬。姚政所言的黃雀、其意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典故。那個典故講的是當年春秋時代吳王想要討伐楚國,告訴左右大臣說:“我會殺死所有敢勸諫我不出兵的人!”
吳王的侍從中有個年輕人想要勸諫吳王卻不敢,就懷裏藏著彈丸,手裏拿著彈弓,在後院遊蕩,露水沾濕了他的衣服,這樣做了幾天。吳王說:“你,為什麽要這樣辛苦地沾濕衣服?”
年輕人迴答說:“園子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處在高處一邊放聲叫著一邊吮吸著露水,卻不知道螳螂在他的後麵;螳螂彎曲身子貼緊前肢想要取蟬,卻不知道黃雀在它的旁邊;黃雀伸長脖子想要啄螳螂,卻不知道彈弓和彈丸在他的下麵。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考慮身後的隱患。”吳王說:“好啊!”
於是吳王停止了戰爭。
這個典故原本是諷刺了那些隻顧眼前利益,不顧身後禍患的人。對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顧後患的這類人提出警告。
被用到如今這戰事上來,顯然就是在貶低姚政準備不錯先出手的人、等在後麵待前方雙方打得全都疲憊不堪再將大功奪攬於一身。(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