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裏、那日本小娘子和康王在那裏。”
藤原紀子悲愴的喊聲未落,還在與那悠揚的樂曲摻雜一處在山穀中迴蕩時。樹林中、偵察營的士兵已聽聲辯位、透過密林看到了藏身於凹口中的藤原紀子和康王,立即發出了陣陣歡快、興奮的叫聲。
聽到前方士兵的叫聲,偵察營的營長與工兵營的營長對視了一眼,爾後怪笑著道:“你上還是我上?活捉康王,那可是一份大功呦?主上可是說了,生擒康王賞金幣千枚、授銅寶盾勳章哦。”
工兵營的營長聽到這話,也是一臉怪笑地道:“旅座可是說了,你我的首要任務不是捉拿康王、而是要等待時機將那康王和可能突圍殺出來的曾賊一並拿下。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護好咱那些吹拉彈唱、才藝多多的政訓官們。你要是想貪功、你就盡管去,我是不會跟你搶那功勞的。”
功勞就在眼前,兩個營長之間卻你推我讓地開起玩笑來。這若是換在康王軍中,還商量、早就為了爭搶戰功你爭我搶地一股腦全上去了。
這就是差別,“獵刃”獨立旅中族群關係錯綜複雜不假、但所有將士都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必須對劉行的所有命令絕對服從、對劉行定下的規矩誰都不能違反。若是哪個不知死活的敢違反了,那對不起、就算你是劉行的親哥哥,劉行也會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以服從為天職,既然是劉偉定下了作戰的首要任務、那麽兩個營長自然不敢再去想著搶戰功而忘記該做什麽。
同樣的情況,如果換成是康王軍,怕是隻能看著熱鬧上演。自家隊伍中的領兵之人如果不為搶奪戰功導致大好地戰局全麵崩盤,那絕對都對不起狹隘、自私,無能、昏聵的康王殿下……
兩軍的截然不同,讓藤原紀子悲愴的喊聲之後山穀內重新陷入到一片寂靜中。
寂靜的時間沒有過多久、東北角的山峰上一大隊人馬風馳電掣地也趕到了山腳下。兩個通傳兵穿越一片焦土、硝煙未散的山穀,迅速地奔至了兩個營長的麵前。
“二位營座,我們團座有令、請二位與我團合兵先圍住那日本小娘子和隱者藏身之地,等那曾賊來了、再將其一網打盡。”一個通傳兵一跑到兩個營長近前,馬上對兩個營長正色說道。
聽到通傳兵的話,兩個營長再次對視了一眼,爾後誰都沒有多說廢話、一揮手,帶著各自的士兵從仍然在吹奏著其實是唐朝古樂那樂曲中的政訓軍官們身邊散了開去。
當身邊隻剩下大約一個連的兵力做保護後,政訓官中的一個上尉收起了手中的尺八、坐到了一邊。
稍做休息的空當上,那上尉還不忘打諢一般地望著留守下來保護他們的另外一個上尉連長道:“嘿、劉黑九,你可知道俺們吹奏的這是啥樂曲呦?”
那個上尉連長耳聽其言,卻依然是神情肅穆、雙眼緊緊盯著山穀中,嘴下沒好氣地迴道:“你等政訓班出來的人是各種奇藝皆有,要我怎能知道你等這是吹奏的哪門子怪曲子。這曲子、聽著不是很好聽,不過若是配上詞唱上一唱,或許會好許多。”
“唱不得、唱不得,一唱就要露底咯……”
聽聞到那個連長似建議一般的話,那個政訓上尉怪笑著道:“這曲子呀、乃是盛唐時留下的古譜之曲,配上詩來吟唱確實會好聽許多。可是旅座讓我等來彈奏這曲子,不是為了給那些日本隱者欣賞、是來玩攻心計的。這曲子不配上詩詞,跟日本的皇室雅樂難辨彼此。若是配上了詩詞,嘿嘿、怕是就沒甚底效果咯!”
此言稍停,旋即那個政訓上尉娓娓道來、竟在這種時刻給那個上尉連長講起了日本的雅樂來。
在日本,雅樂是其皇室專享的一種高雅音樂。“雅樂”的意思即“優雅的音樂”,其實呢?日本那雅樂是中國古代的漢族宮廷音樂極其相似的。
最早的雅樂的體係本是在中原的西周初年製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治的內外支柱,以後一直是東亞樂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韓的雅樂與古代中國所指的雅樂有所不同,不是在祭祀時用的那種規範的樂曲,而是混雜了很多娛樂民俗音樂的宮廷音樂集合。
日本的“雅樂”起源於中國唐朝的燕樂,例如《蘭陵王》《撥頭》《蘇莫遮》等,在唐朝屬於“百戲”實際上是類似於一種助興的曲藝型節目。
對於日本雅樂,日本學界也普遍認為他來源於唐朝。
再來說說韓國,韓國現有宮廷音樂中有“鄉樂”和“唐樂”之分。鄉樂就是韓國本土的宮廷音樂,那個政訓上尉說到此處並且太多做出講述。
唐樂指的是“唐宋時期的俗樂”,例如《步虛子、長春不老之曲》來源於宋代的“辭樂”或者是“詞曲”,本身不是宮廷的。早期使用編鍾編磬,教坊鼓和方響等樂器。
後來加入了軋箏,去掉方響,教坊鼓等樂器宗廟祭禮樂也是韓國人自己編纂的,韓國目前保留的帶有雅樂性質的音樂就是《文廟祭禮樂》,使用的樂器,完全按照中國雅樂的標準。
日語中的“雅樂”意指中文“雅正之樂“,是日本興盛於平安時代的一種傳統音樂,也是以大規模合奏型態演奏的音樂。
樂曲以器樂曲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宮廷音樂,是現存於世界最古老的音樂形式。
雅樂最初在奈良時代自中國及朝鮮傳入日本,隨後經模仿及融合而產生日本雅樂。不伴隨舞蹈的樂器合奏稱為管弦;伴隨舞蹈的是舞樂;在神樂、東遊、久米、催馬等曲式中,還包含漢詩(中國詩)的吟誦,稱為朗詠……
“哦、感情這是日本人從咱中原學去的東西,被你等拿來哄騙他們、當成是他們的皇室之樂來攻其心智、將其最後那點鬥誌徹底抹殺掉的做法呀!”政訓上尉的話才說完、那個連長馬上恍然大悟地說道。(未完待續。)
藤原紀子悲愴的喊聲未落,還在與那悠揚的樂曲摻雜一處在山穀中迴蕩時。樹林中、偵察營的士兵已聽聲辯位、透過密林看到了藏身於凹口中的藤原紀子和康王,立即發出了陣陣歡快、興奮的叫聲。
聽到前方士兵的叫聲,偵察營的營長與工兵營的營長對視了一眼,爾後怪笑著道:“你上還是我上?活捉康王,那可是一份大功呦?主上可是說了,生擒康王賞金幣千枚、授銅寶盾勳章哦。”
工兵營的營長聽到這話,也是一臉怪笑地道:“旅座可是說了,你我的首要任務不是捉拿康王、而是要等待時機將那康王和可能突圍殺出來的曾賊一並拿下。最重要的,還是要保護好咱那些吹拉彈唱、才藝多多的政訓官們。你要是想貪功、你就盡管去,我是不會跟你搶那功勞的。”
功勞就在眼前,兩個營長之間卻你推我讓地開起玩笑來。這若是換在康王軍中,還商量、早就為了爭搶戰功你爭我搶地一股腦全上去了。
這就是差別,“獵刃”獨立旅中族群關係錯綜複雜不假、但所有將士都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必須對劉行的所有命令絕對服從、對劉行定下的規矩誰都不能違反。若是哪個不知死活的敢違反了,那對不起、就算你是劉行的親哥哥,劉行也會嚴懲不貸、絕不姑息。
以服從為天職,既然是劉偉定下了作戰的首要任務、那麽兩個營長自然不敢再去想著搶戰功而忘記該做什麽。
同樣的情況,如果換成是康王軍,怕是隻能看著熱鬧上演。自家隊伍中的領兵之人如果不為搶奪戰功導致大好地戰局全麵崩盤,那絕對都對不起狹隘、自私,無能、昏聵的康王殿下……
兩軍的截然不同,讓藤原紀子悲愴的喊聲之後山穀內重新陷入到一片寂靜中。
寂靜的時間沒有過多久、東北角的山峰上一大隊人馬風馳電掣地也趕到了山腳下。兩個通傳兵穿越一片焦土、硝煙未散的山穀,迅速地奔至了兩個營長的麵前。
“二位營座,我們團座有令、請二位與我團合兵先圍住那日本小娘子和隱者藏身之地,等那曾賊來了、再將其一網打盡。”一個通傳兵一跑到兩個營長近前,馬上對兩個營長正色說道。
聽到通傳兵的話,兩個營長再次對視了一眼,爾後誰都沒有多說廢話、一揮手,帶著各自的士兵從仍然在吹奏著其實是唐朝古樂那樂曲中的政訓軍官們身邊散了開去。
當身邊隻剩下大約一個連的兵力做保護後,政訓官中的一個上尉收起了手中的尺八、坐到了一邊。
稍做休息的空當上,那上尉還不忘打諢一般地望著留守下來保護他們的另外一個上尉連長道:“嘿、劉黑九,你可知道俺們吹奏的這是啥樂曲呦?”
那個上尉連長耳聽其言,卻依然是神情肅穆、雙眼緊緊盯著山穀中,嘴下沒好氣地迴道:“你等政訓班出來的人是各種奇藝皆有,要我怎能知道你等這是吹奏的哪門子怪曲子。這曲子、聽著不是很好聽,不過若是配上詞唱上一唱,或許會好許多。”
“唱不得、唱不得,一唱就要露底咯……”
聽聞到那個連長似建議一般的話,那個政訓上尉怪笑著道:“這曲子呀、乃是盛唐時留下的古譜之曲,配上詩來吟唱確實會好聽許多。可是旅座讓我等來彈奏這曲子,不是為了給那些日本隱者欣賞、是來玩攻心計的。這曲子不配上詩詞,跟日本的皇室雅樂難辨彼此。若是配上了詩詞,嘿嘿、怕是就沒甚底效果咯!”
此言稍停,旋即那個政訓上尉娓娓道來、竟在這種時刻給那個上尉連長講起了日本的雅樂來。
在日本,雅樂是其皇室專享的一種高雅音樂。“雅樂”的意思即“優雅的音樂”,其實呢?日本那雅樂是中國古代的漢族宮廷音樂極其相似的。
最早的雅樂的體係本是在中原的西周初年製定,與法律和禮儀共同構成了貴族統治的內外支柱,以後一直是東亞樂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日韓的雅樂與古代中國所指的雅樂有所不同,不是在祭祀時用的那種規範的樂曲,而是混雜了很多娛樂民俗音樂的宮廷音樂集合。
日本的“雅樂”起源於中國唐朝的燕樂,例如《蘭陵王》《撥頭》《蘇莫遮》等,在唐朝屬於“百戲”實際上是類似於一種助興的曲藝型節目。
對於日本雅樂,日本學界也普遍認為他來源於唐朝。
再來說說韓國,韓國現有宮廷音樂中有“鄉樂”和“唐樂”之分。鄉樂就是韓國本土的宮廷音樂,那個政訓上尉說到此處並且太多做出講述。
唐樂指的是“唐宋時期的俗樂”,例如《步虛子、長春不老之曲》來源於宋代的“辭樂”或者是“詞曲”,本身不是宮廷的。早期使用編鍾編磬,教坊鼓和方響等樂器。
後來加入了軋箏,去掉方響,教坊鼓等樂器宗廟祭禮樂也是韓國人自己編纂的,韓國目前保留的帶有雅樂性質的音樂就是《文廟祭禮樂》,使用的樂器,完全按照中國雅樂的標準。
日語中的“雅樂”意指中文“雅正之樂“,是日本興盛於平安時代的一種傳統音樂,也是以大規模合奏型態演奏的音樂。
樂曲以器樂曲為多,至今仍是日本的宮廷音樂,是現存於世界最古老的音樂形式。
雅樂最初在奈良時代自中國及朝鮮傳入日本,隨後經模仿及融合而產生日本雅樂。不伴隨舞蹈的樂器合奏稱為管弦;伴隨舞蹈的是舞樂;在神樂、東遊、久米、催馬等曲式中,還包含漢詩(中國詩)的吟誦,稱為朗詠……
“哦、感情這是日本人從咱中原學去的東西,被你等拿來哄騙他們、當成是他們的皇室之樂來攻其心智、將其最後那點鬥誌徹底抹殺掉的做法呀!”政訓上尉的話才說完、那個連長馬上恍然大悟地說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