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他這番話說完的時候,權邦彥冷冷一笑、盯著他怪聲問道:“敢問張製使、令兄今在何處?”
不明權邦彥為何突然有此一問,張浚愕然之中答道:“家兄兩年前便與我失散於荊湖北路、至今鳥無音訊。”
“啟稟陛下、張製使四歲成孤,全賴其兄張溫砍樵賣魚才有得他登堂入室。其兄弟手足情深,朝野盡知。然則、就在兩日前,臣接密報、其兄張溫才被北朝任為湖南巡撫衙門倉稟之職。陛下、那張溫目不識丁,何以突被擢任從七品之職乎?”
張浚答話聲才落,權邦彥立刻對著趙構一抱拳、扔出這樣一番話來。話音落下時、權邦彥還不忘記側頭詭異莫測地瞟了瞟站在一旁、大驚失色的張浚。
端坐在正中大椅上的趙構聽完權邦彥這一席話、臉上的表情也是先起了微妙的變化。
但很快地、就在張浚未及開口時,趙構搖了搖頭道:“張製使家中兄長雖與之感情甚濃,然則失散已有多時。以北朝劉賊之智,自不會放過此等離間我朝君臣之機。我相信張製使不是那裏通外國、賣主求榮之人。此事定是那劉賊的奸計、我等不可信之。”
趙構該聰明的時候還一點也不傻,聽完他的話、坐在藤椅上的李綱和站在他身邊的權邦彥又做了一次極其短暫,旁人難以發覺的眼神交流。
李綱和權邦彥都十分清楚,這其實正是劉行之前為攻打流求島時所做一係列布局中之一、正是想用此事來使一計離間計,讓趙構對他身邊唯一還有兵事大才、大韜略的張浚產生猜忌,從而使攻奪流求時壓力倍減。
趙構既然猜出了劉行這一離間計,李綱與權邦彥的眼神交流之後,換做李綱望著張浚開口發問:“張製使、您的正夫人家翁現於何處呀?”
麵無表情、陰沉地問了一聲,李綱旋即轉頭不等張浚做出迴答、立即拱手對趙構朗聲說道:“陛下、若是劉賊以張製使之兄來施離間計,老臣不有所疑,然則據老臣所知,張製使之嶽丈孟吉遠比其兄在那劉賊手下所得官職更高。”
根本也不給別人開口的機會,李綱言至此處、喘起粗氣的他微微一停馬上又接著說道:“從前孟吉曾在我朝鮮與劉賊大戰之際曾多次私通北朝,正是那孟吉的私通報信、才使程瑀陷入重圍,最後被迫攜軍投降的北朝。”
再次稍做停頓、平緩一下氣息,李綱繼續再道:“而如今、那孟吉所任已是北朝的江西按察使,官居三品。這就讓老臣對張製使方才的計策甚是懷疑張製使的用心何在?他是不是也要賣主求榮、拉著陛下與我等困守此地。待那劉賊大軍殺到,他名為遊弋戰、實則陸續地將我朝之兵送與那劉賊,以換取其日後自家在信王那廂裏的高官厚祿呢?”
權邦彥先前的話,還隻是在質疑。李綱這一開口,直接就是來懷疑、甚至可說是攻擊張浚的用心來的。
權邦彥手握重兵、李綱是朝中大臣的領袖,這一文一武其實在今日之前與張浚並無矛盾。甚至曾幾何時,因為張浚也力主抗金、李綱與他私交甚密,形同摯友。
可是如今的情況變了,趙構聽完李綱這一連串的話、不知為何李綱會突然如此變化,竟對昔日摯友的謀略產生了如此的懷疑。
而張浚呢?聽完李綱這一席話,他登時是又氣又急。
轉頭望著李綱,他大聲地道:“李相公、我張浚何時曾賣主求榮過?想當初在荊湖北路,若不是一力擎起南路事、十幾萬軍士何以迴撤湖南再至兩浙。若非我獨自苦撐,陛下與諸位又何以得機遁至海島、再來此地?我若是真想賣主求榮,何必要等到今日?您這些話真是令人寒心、令浚不解。”
張浚的往日戰功那是人盡皆知的,他在任兩江置製使的時候麵對強於其兵太多的信王軍,雖敗績良多、但也曾打出幾次不大不小的勝仗,從而阻止了當初吳玠直接發兵渡江、南下攻取臨安的步伐。
也是張浚、明知獨木難撐的他在湖北、江西和兩浙,屢次三番強打硬扛地一次又一次帶大軍脫險、一次又一次的延緩遲滯信王軍的長驅直入。
就在月餘前、就是如今對他發難的李綱,甚至曾盛讚過張浚乃是“逆境良將、挽敗局名帥,當今天下不可多得之帥才”。
可是那些盛讚之言尚縈繞在耳,張浚想不明白、趙構也想不明白為何李綱此時卻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呢?
兄長在北朝做了官、那與張浚何關?嶽丈秘通劉行,張浚自帶著家眷來到流求起便將那孟夫人“打入冷宮”、整整一個月都沒給那女人半分好臉色看,這還不能證明他是絕對忠誠於康王的嗎?
這些委屈在張浚的心底裏壞繞著、讓他越想越來氣。人到急時必出錯,隻是想讓急了的人出錯、必須得有人緊跟上來刺激一下。
這個刺激他的任務李綱不能完成,那麽誰來完成呢?隻有權邦彥來完成。
當張浚氣憤難當、反問之言說完時,權邦彥冷冷一笑、猛地從袖中抽出了一封信來。
快走兩步、將那封信直接呈給趙構後,權邦彥冷眼迴望張浚道:“三等靖海侯,好大個爵位。北朝諸將戰功多者尚且是伯、子、男之爵位,張製使隻要達成與那劉賊約定之事便可封侯。若非我麾下將士狩獵偶得,還真不敢相信您就是潛伏於陛下身邊最大的一個內奸呢!”
“你說甚底?甚底三等靖海侯?權邦彥,你莫要鉤織罪名、偽造證據,為個人之權欲而毀了我朝大業!”聞聽其言、張浚大驚之中大為不解,反指權邦彥正色道:“我若真是與那劉賊私通、爾等早已身首異處,何須要待此時再動乎?”
“哼哼哼,不是你不想動、而是陛下兵權多交我手,你隻能等待機會。如今機會成熟了、你便來獻出此等致陛下與我等於萬劫不複之地的計策來。”權邦彥側頭迴望著張浚先是如此迴了一番。
接著他再一轉頭,正色對向已經看完那封密信的趙構、朗聲道:“張浚私通信王、密信為證。其行已露猙獰,還望陛下當機立斷、拿下內賊,嚴懲其罪、以振軍心。”(未完待續。)
不明權邦彥為何突然有此一問,張浚愕然之中答道:“家兄兩年前便與我失散於荊湖北路、至今鳥無音訊。”
“啟稟陛下、張製使四歲成孤,全賴其兄張溫砍樵賣魚才有得他登堂入室。其兄弟手足情深,朝野盡知。然則、就在兩日前,臣接密報、其兄張溫才被北朝任為湖南巡撫衙門倉稟之職。陛下、那張溫目不識丁,何以突被擢任從七品之職乎?”
張浚答話聲才落,權邦彥立刻對著趙構一抱拳、扔出這樣一番話來。話音落下時、權邦彥還不忘記側頭詭異莫測地瞟了瞟站在一旁、大驚失色的張浚。
端坐在正中大椅上的趙構聽完權邦彥這一席話、臉上的表情也是先起了微妙的變化。
但很快地、就在張浚未及開口時,趙構搖了搖頭道:“張製使家中兄長雖與之感情甚濃,然則失散已有多時。以北朝劉賊之智,自不會放過此等離間我朝君臣之機。我相信張製使不是那裏通外國、賣主求榮之人。此事定是那劉賊的奸計、我等不可信之。”
趙構該聰明的時候還一點也不傻,聽完他的話、坐在藤椅上的李綱和站在他身邊的權邦彥又做了一次極其短暫,旁人難以發覺的眼神交流。
李綱和權邦彥都十分清楚,這其實正是劉行之前為攻打流求島時所做一係列布局中之一、正是想用此事來使一計離間計,讓趙構對他身邊唯一還有兵事大才、大韜略的張浚產生猜忌,從而使攻奪流求時壓力倍減。
趙構既然猜出了劉行這一離間計,李綱與權邦彥的眼神交流之後,換做李綱望著張浚開口發問:“張製使、您的正夫人家翁現於何處呀?”
麵無表情、陰沉地問了一聲,李綱旋即轉頭不等張浚做出迴答、立即拱手對趙構朗聲說道:“陛下、若是劉賊以張製使之兄來施離間計,老臣不有所疑,然則據老臣所知,張製使之嶽丈孟吉遠比其兄在那劉賊手下所得官職更高。”
根本也不給別人開口的機會,李綱言至此處、喘起粗氣的他微微一停馬上又接著說道:“從前孟吉曾在我朝鮮與劉賊大戰之際曾多次私通北朝,正是那孟吉的私通報信、才使程瑀陷入重圍,最後被迫攜軍投降的北朝。”
再次稍做停頓、平緩一下氣息,李綱繼續再道:“而如今、那孟吉所任已是北朝的江西按察使,官居三品。這就讓老臣對張製使方才的計策甚是懷疑張製使的用心何在?他是不是也要賣主求榮、拉著陛下與我等困守此地。待那劉賊大軍殺到,他名為遊弋戰、實則陸續地將我朝之兵送與那劉賊,以換取其日後自家在信王那廂裏的高官厚祿呢?”
權邦彥先前的話,還隻是在質疑。李綱這一開口,直接就是來懷疑、甚至可說是攻擊張浚的用心來的。
權邦彥手握重兵、李綱是朝中大臣的領袖,這一文一武其實在今日之前與張浚並無矛盾。甚至曾幾何時,因為張浚也力主抗金、李綱與他私交甚密,形同摯友。
可是如今的情況變了,趙構聽完李綱這一連串的話、不知為何李綱會突然如此變化,竟對昔日摯友的謀略產生了如此的懷疑。
而張浚呢?聽完李綱這一席話,他登時是又氣又急。
轉頭望著李綱,他大聲地道:“李相公、我張浚何時曾賣主求榮過?想當初在荊湖北路,若不是一力擎起南路事、十幾萬軍士何以迴撤湖南再至兩浙。若非我獨自苦撐,陛下與諸位又何以得機遁至海島、再來此地?我若是真想賣主求榮,何必要等到今日?您這些話真是令人寒心、令浚不解。”
張浚的往日戰功那是人盡皆知的,他在任兩江置製使的時候麵對強於其兵太多的信王軍,雖敗績良多、但也曾打出幾次不大不小的勝仗,從而阻止了當初吳玠直接發兵渡江、南下攻取臨安的步伐。
也是張浚、明知獨木難撐的他在湖北、江西和兩浙,屢次三番強打硬扛地一次又一次帶大軍脫險、一次又一次的延緩遲滯信王軍的長驅直入。
就在月餘前、就是如今對他發難的李綱,甚至曾盛讚過張浚乃是“逆境良將、挽敗局名帥,當今天下不可多得之帥才”。
可是那些盛讚之言尚縈繞在耳,張浚想不明白、趙構也想不明白為何李綱此時卻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呢?
兄長在北朝做了官、那與張浚何關?嶽丈秘通劉行,張浚自帶著家眷來到流求起便將那孟夫人“打入冷宮”、整整一個月都沒給那女人半分好臉色看,這還不能證明他是絕對忠誠於康王的嗎?
這些委屈在張浚的心底裏壞繞著、讓他越想越來氣。人到急時必出錯,隻是想讓急了的人出錯、必須得有人緊跟上來刺激一下。
這個刺激他的任務李綱不能完成,那麽誰來完成呢?隻有權邦彥來完成。
當張浚氣憤難當、反問之言說完時,權邦彥冷冷一笑、猛地從袖中抽出了一封信來。
快走兩步、將那封信直接呈給趙構後,權邦彥冷眼迴望張浚道:“三等靖海侯,好大個爵位。北朝諸將戰功多者尚且是伯、子、男之爵位,張製使隻要達成與那劉賊約定之事便可封侯。若非我麾下將士狩獵偶得,還真不敢相信您就是潛伏於陛下身邊最大的一個內奸呢!”
“你說甚底?甚底三等靖海侯?權邦彥,你莫要鉤織罪名、偽造證據,為個人之權欲而毀了我朝大業!”聞聽其言、張浚大驚之中大為不解,反指權邦彥正色道:“我若真是與那劉賊私通、爾等早已身首異處,何須要待此時再動乎?”
“哼哼哼,不是你不想動、而是陛下兵權多交我手,你隻能等待機會。如今機會成熟了、你便來獻出此等致陛下與我等於萬劫不複之地的計策來。”權邦彥側頭迴望著張浚先是如此迴了一番。
接著他再一轉頭,正色對向已經看完那封密信的趙構、朗聲道:“張浚私通信王、密信為證。其行已露猙獰,還望陛下當機立斷、拿下內賊,嚴懲其罪、以振軍心。”(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