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事對於官場經驗十足的人而言是無需說的太明白的,劉行雖然隻是說出了要讓皇族從此隻能去和平民一起接受教育的話,但種師中和宗澤卻很快就領悟出了其真實的深層次用意。
對於龍子龍子們的記憶,其實不隻是劉行。種師中、宗澤,乃至滿朝文武中絕大多數人也都是一樣的。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更是“皇族多出害人子,紈絝橫行禍天下”。
所以劉行做出了這樣一番決定,本來是有些迫害皇族、刻意剝奪皇族特權的嫌疑,可是宗澤和種師中卻不想反對。
因為他們也不希望自己曆盡艱辛、重建起來這個新朝廷日後被一群敗家子的皇族給禍害得一敗塗地、亂不成形。
為了相同的理想抱團到一起去奮鬥,為了共同的目標組隊捍衛來之不易的現政體製,種師中和宗澤沒有再提出反對意見來。
不過劉行想要對皇族進行的打壓,還遠遠沒有結束。
當二老無言靜默時,劉行稍做思索後,又做出了一係列決定來:諸王不得入朝為官、皇族不得京外領兵、皇親不得掌軍權與度支權。
不讓王爺們入朝堂,劉行這樣做的原因是怕那些現在還都是未成年的懵懂少年們長大以後進入到朝堂,因那群小王爺中一半以上的人已經不可能被徹底用十餘年的教育體係去洗腦,會對朝廷形成反向的影響、甚至是在十數年後變成一股強大的奪權派。
還因為皇族一旦登堂入室,朝臣中難保不會出現一些鑽營之人去借著那些王爺做文章。如果出現那種情況,很可能以後會出現一部分大臣支持某一個王爺取代劉行所確定的皇帝,進而引發朝臣與皇室聯結一處的黨爭式權利爭奪戰。
更因為如今九王之中隻有一個是太宗子孫,在那些小王爺長大以後如果都允許他們進入朝堂,那麽勢必會因血緣形成八個太祖子孫聯手對弈一個太宗後人的境況。
君王之道不隻是皇帝會玩,劉行其實如今也已經摸出了一些基本的套路。
要是日後出現那種八個太祖子孫聯手對抗一個太宗後裔的事情,皇族內部的實力就將失衡,進而逐漸地會變成一方過於強勢、另一方過於孱微的情況。
真若是出現了那種失衡的情況,劉行想要的一切盡在自己掌控局麵就將不複存在。而一旦一方過於強大後,其最終走向還是會迴歸到來與自己、來與未來的首輔爭奪至高權利那條路上去。
圍繞的忠心隻有一個,那就是不給皇族子弟有任何日後爭奪至高權利的機會,禁止皇族子弟進入朝堂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上策。
不許皇族領兵,其實也是為了確保現在這種體製的安全。
手上無兵權,才能確保沒有皇族敢造反。即便那些小王爺出現幾個以後很有能力的人,他們能拉攏掌握了兵權的人、劉行堅信憑借軍情部也能夠在如趙佶主謀的謀反大案一般,始於未然先被滅。
皇親不許掌軍權、不許掌度支,是在前兩項決定的基礎上做出了加固決策。
皇親國戚都是皇族的一種依仗,隻要與皇家結親,遠至漢唐、近至趙佶當權的時代。外戚幫助皇帝為虎作倀者不計其數,外戚恃寵生嬌甚至是謀奪皇權者也層出不窮。
而想要王莽篡漢、竇氏幹政、梁氏專權之事不在大宋朝出現,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許那些人有任何掌握大權的機會。而諸多的大權之中,軍權與度支之權是兩個最為重要的權利。
沒有兵權,再有本事的戚族也沒可能輕易幹政、專權。就算有將領支持某一個外戚,不給他錢糧、其結果也隻能是以失敗告終。
劉行就是抓準了這兩點,在先廢宦官閹黨後,又禁皇族領兵入朝、禁外戚掌軍、抓度支,直接就將困擾中原數千年的後宮幹政與亂政根源斬斷了最為重要的三處……
“劉太傅,你這是要讓皇族全被禁於朝堂之外、也不許戚族得到軍權與度支權呀?可是戚族不能掌軍權、度支權,如果日後出現官可至天樞者、不是一樣會對現政形成威脅嗎?”劉行將這番想法才闡述出來,宗澤馬上提出了他的疑問。
聽到他的疑問,劉行先是側頭看了看種師中,詭笑著道:“師叔,你可有何見解或疑問?請一起說出來吧?”
種師中接問,馬上開口說道:“外戚也不一定都會對現政體製行為威脅,如果日後我種家、你劉家、太師的宗家有女兒嫁入皇宮了,那是不是我等也隻能交出大權、選擇下野呀?”
“二位、還有其他的疑問或見解嗎?”種師中的話說完,劉行轉頭看向了宗澤。
二老同時搖了搖頭、表示沒有其他疑問或者想法後,劉行的笑容變得更加詭異莫測:“應對二位所說,隻需要加備兩條新規便可解決。朝中四品以上文武官吏禁結皇親,四品以下結皇親者權不過侍郎、隻可為京官。將這兩條加上去,二位還怕你倆說的那種問題出現嗎?”
“那若是朝中四品以上官吏,利用族人與皇族結親呢?”種師中顯然對外戚這件事上很上心,所以又提出了疑問來。
種師中子所以擔心,那是因為種雁翎有個堂妹自幼就與九王之中的崇親王趙伯圭定下了婚約。對於他擔心的原由,劉行自然也是清楚的。
知其因,劉行自然就知結其果的辦法。
種師中才問完,劉行馬上笑著道:“族人結皇親者,其結親必分產、分家去自立新祠。分了家、自然也就不會因同族為皇親國戚而過多眷顧甚至的勾連咯。”
“強製分家?你的意思是,隻要族中有人結了皇親那麽他就必須自立門戶、開立新祠堂去嗎?”種師中聽完劉行這番話,雙眼緊盯著劉行問道。
輕輕地點了點頭,劉行笑容不變、淡然作答:“不錯,想要做皇親國戚,就隻能先分家。分家之後,族人借皇親的機會就沒有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外戚幹政的隱患了。”(未完待續。)
對於龍子龍子們的記憶,其實不隻是劉行。種師中、宗澤,乃至滿朝文武中絕大多數人也都是一樣的。在天下人的心目中,更是“皇族多出害人子,紈絝橫行禍天下”。
所以劉行做出了這樣一番決定,本來是有些迫害皇族、刻意剝奪皇族特權的嫌疑,可是宗澤和種師中卻不想反對。
因為他們也不希望自己曆盡艱辛、重建起來這個新朝廷日後被一群敗家子的皇族給禍害得一敗塗地、亂不成形。
為了相同的理想抱團到一起去奮鬥,為了共同的目標組隊捍衛來之不易的現政體製,種師中和宗澤沒有再提出反對意見來。
不過劉行想要對皇族進行的打壓,還遠遠沒有結束。
當二老無言靜默時,劉行稍做思索後,又做出了一係列決定來:諸王不得入朝為官、皇族不得京外領兵、皇親不得掌軍權與度支權。
不讓王爺們入朝堂,劉行這樣做的原因是怕那些現在還都是未成年的懵懂少年們長大以後進入到朝堂,因那群小王爺中一半以上的人已經不可能被徹底用十餘年的教育體係去洗腦,會對朝廷形成反向的影響、甚至是在十數年後變成一股強大的奪權派。
還因為皇族一旦登堂入室,朝臣中難保不會出現一些鑽營之人去借著那些王爺做文章。如果出現那種情況,很可能以後會出現一部分大臣支持某一個王爺取代劉行所確定的皇帝,進而引發朝臣與皇室聯結一處的黨爭式權利爭奪戰。
更因為如今九王之中隻有一個是太宗子孫,在那些小王爺長大以後如果都允許他們進入朝堂,那麽勢必會因血緣形成八個太祖子孫聯手對弈一個太宗後人的境況。
君王之道不隻是皇帝會玩,劉行其實如今也已經摸出了一些基本的套路。
要是日後出現那種八個太祖子孫聯手對抗一個太宗後裔的事情,皇族內部的實力就將失衡,進而逐漸地會變成一方過於強勢、另一方過於孱微的情況。
真若是出現了那種失衡的情況,劉行想要的一切盡在自己掌控局麵就將不複存在。而一旦一方過於強大後,其最終走向還是會迴歸到來與自己、來與未來的首輔爭奪至高權利那條路上去。
圍繞的忠心隻有一個,那就是不給皇族子弟有任何日後爭奪至高權利的機會,禁止皇族子弟進入朝堂就是最簡單、最直接的上策。
不許皇族領兵,其實也是為了確保現在這種體製的安全。
手上無兵權,才能確保沒有皇族敢造反。即便那些小王爺出現幾個以後很有能力的人,他們能拉攏掌握了兵權的人、劉行堅信憑借軍情部也能夠在如趙佶主謀的謀反大案一般,始於未然先被滅。
皇親不許掌軍權、不許掌度支,是在前兩項決定的基礎上做出了加固決策。
皇親國戚都是皇族的一種依仗,隻要與皇家結親,遠至漢唐、近至趙佶當權的時代。外戚幫助皇帝為虎作倀者不計其數,外戚恃寵生嬌甚至是謀奪皇權者也層出不窮。
而想要王莽篡漢、竇氏幹政、梁氏專權之事不在大宋朝出現,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許那些人有任何掌握大權的機會。而諸多的大權之中,軍權與度支之權是兩個最為重要的權利。
沒有兵權,再有本事的戚族也沒可能輕易幹政、專權。就算有將領支持某一個外戚,不給他錢糧、其結果也隻能是以失敗告終。
劉行就是抓準了這兩點,在先廢宦官閹黨後,又禁皇族領兵入朝、禁外戚掌軍、抓度支,直接就將困擾中原數千年的後宮幹政與亂政根源斬斷了最為重要的三處……
“劉太傅,你這是要讓皇族全被禁於朝堂之外、也不許戚族得到軍權與度支權呀?可是戚族不能掌軍權、度支權,如果日後出現官可至天樞者、不是一樣會對現政形成威脅嗎?”劉行將這番想法才闡述出來,宗澤馬上提出了他的疑問。
聽到他的疑問,劉行先是側頭看了看種師中,詭笑著道:“師叔,你可有何見解或疑問?請一起說出來吧?”
種師中接問,馬上開口說道:“外戚也不一定都會對現政體製行為威脅,如果日後我種家、你劉家、太師的宗家有女兒嫁入皇宮了,那是不是我等也隻能交出大權、選擇下野呀?”
“二位、還有其他的疑問或見解嗎?”種師中的話說完,劉行轉頭看向了宗澤。
二老同時搖了搖頭、表示沒有其他疑問或者想法後,劉行的笑容變得更加詭異莫測:“應對二位所說,隻需要加備兩條新規便可解決。朝中四品以上文武官吏禁結皇親,四品以下結皇親者權不過侍郎、隻可為京官。將這兩條加上去,二位還怕你倆說的那種問題出現嗎?”
“那若是朝中四品以上官吏,利用族人與皇族結親呢?”種師中顯然對外戚這件事上很上心,所以又提出了疑問來。
種師中子所以擔心,那是因為種雁翎有個堂妹自幼就與九王之中的崇親王趙伯圭定下了婚約。對於他擔心的原由,劉行自然也是清楚的。
知其因,劉行自然就知結其果的辦法。
種師中才問完,劉行馬上笑著道:“族人結皇親者,其結親必分產、分家去自立新祠。分了家、自然也就不會因同族為皇親國戚而過多眷顧甚至的勾連咯。”
“強製分家?你的意思是,隻要族中有人結了皇親那麽他就必須自立門戶、開立新祠堂去嗎?”種師中聽完劉行這番話,雙眼緊盯著劉行問道。
輕輕地點了點頭,劉行笑容不變、淡然作答:“不錯,想要做皇親國戚,就隻能先分家。分家之後,族人借皇親的機會就沒有了、自然也就不存在外戚幹政的隱患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