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行都開出了什麽條件呢?也是隻有三條:第一,三人中誰先上表稱臣、就立即停止對誰繼續進行軍事攻擊。
第二,誰先將其一家老小送到汴京城定居,大宋皇帝就冊封誰為吐蕃郡王、讓其永鎮吐蕃地。
第三,無論誰日後是大宋的吐蕃郡王,都必須接受大宋的推恩分封法。按照大宋理藩院重新厘定、測評,將其領地分封給諸子和兄弟去幫那吐蕃王共同管理吐蕃地區。
誰先稱臣誰為王,誰先把一家老小送進汴京做人質誰就是吐蕃最大的王。劉行的前兩個條件已經很是讓人難以接受,尤其是讓從中唐開始就習慣了不把中原王朝太當迴事的吐蕃人接受,更是有些難上加難。
而最後一條中,劉行還明白地告訴了烏東讚、都鬆和欽德讓:不管你們誰做了吐蕃郡王,小爺都要用漢武帝玩過的推恩令變成一種新的分封法,將你吐蕃變成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小的王公屬地……
這哪裏是招降?招降居然開出這樣苛刻的條件,誰又會投降呢?
當烏東讚、欽德讓和都鬆收到劉行親書的勸降詔後,三人一如劉行所料、全是勃然大怒,發誓要跟大宋死磕到底。
爾後三個家夥同時發兵反擊,也在同時不得不為了防備其他兩個人接受劉行的招降,又抽調兵力去迴防與其他兩人領地交界的地方。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
他皺了皺眉、稍加思索後,臉上露出了詭笑道:“都是李唐王朝給吐蕃人養成的臭毛病,在李世民和他子孫那個時候呀。每逢與中原王朝有往來,都是李家人先拿很多好處去撫為先地安撫吐蕃人,烏東讚以為你也會那樣做呢?”
言至半句微微一停,慧了變作了狠厲的臉色繼續道:“既然他以為你會那樣,我認為你該徹底打醒他、讓他看清楚你不是李世民,更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李世民的那些子孫。然後呢,等他知道疼了、徹底怕了,再直接給他發去勸降詔。”
“我九哥麾下那些兄弟到了斯特克,高原上的天氣他們適應不了,現在已經病倒了不少。在此等情況下,我若是不打、直接下勸降詔,難道你認為不可行嗎?”聽完他的話,劉行目光陰冷、麵色卻有些疑慮地說道。
聞聽此言,慧了再次皺眉想了一想,旋即道:“那也可行,不過必須先是威壓、爾後才可招撫,而且招撫的時候也不要隻是對他一個人。他想要做吐蕃最大的王,都鬆和欽德讓未必服、搞不好那兩個人也有著同樣的打算。所以我建議你是同時給三人發勸降詔,讓吐蕃人先陷入到更大的內亂中去。”
慧了所說,其實也正是劉行此時所想。身邊有這樣一個無雙的毒士在,劉行其實已經發現自己越來越會在思考中多出了與之相近的想法。
對於這樣被他潛移默化間影響產生了思維模式的轉變,劉行非但不擔憂、反而很高興。
因為麵對四方異族、乃至於可能在未來發生的朝堂之爭。人不狠是絕對站不穩的、沒有狠毒的計策和慧了這樣鐵石冰冷的心也是難以屹立不倒的……
既然想到了一處去,劉行很快就給段正嚴、劉錡和劉錫同時用飛鷹通道送出了三份勸降詔。
烏東讚不是想做吐蕃唯一、最大的王嗎?在那三份勸降詔中,劉行對他和其他兩個吐蕃王說了同樣的一番話,開出的條件也是完全相同的。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
在那份乞和表上,烏東讚首先提出的不是和談時雙方處於何種地位,是對等、還是他屈居下風來和談,他居然先開出了要求來。
是什麽要求呢?
主要是三個:第一,劉錡所部盡快撤出斯特克城,將那裏交給他。第二,讓信王冊封他為吐蕃大讚普、也就是吐蕃國的最大之王。第三,宋軍停止對吐蕃其他兩王的進攻,由他出麵去說服其他兩個吐蕃王一起遞表稱臣、重為中原皇朝藩屬。
和談其實就是兩個國家或者兩股勢力之間做生意,做生意的基礎是我給你好處、你給我利益。
可是烏東讚這乞和表上一上來先是要他想要的利益,這是多麽愚蠢的舉動呀?
劉行邪笑之後,望著剛從山東跑了一趟趕迴來的慧了,冷冷地道:“老妖怪,你說這烏東讚是不是豬油蒙了心呀?現在是小爺的大軍兵臨他的城下,他卻要小爺先給他利益,卻不還小爺一些好處。你說,我該怎麽整治這個缺心眼的二貨呀?”
對於劉行這些新奇、怪異的說話方式,慧了早已不以為意。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
信心動搖的烏東讚很快做出了一個令天下大驚的決定:聯係劉錡、乞求原諒,化幹戈為玉帛、與大宋重修於好,借以保全其自家領地和王權可以延續。
做出決定的烏東讚很快采取了行動,就在欽德讓驚於高泰明的“斷路式”大規模伏擊戰給其治下部族造成那巨大損失的結果時,烏東讚派出了他的嫡子也是未來王位繼承人先跑到了斯特克城。
接著又經斯特克城,那位王子抵達於闐、麵見劉錡,遞上了烏東讚請求停戰和議乞和表。
劉錡不是段正嚴,雖然他是劉行的親哥哥、可是他沒有開府儀同三司那樣的權利。他的權利隻是帶兵在西域幫助張揚,進而又變作擊退吐蕃的軍事之重權。
接到烏東讚的乞和書表後,劉錡隻是看了一看,馬上便用鷹揚通道飛書送給了汴京城中的劉行。
看到那乞和表以後,劉行卻又一次笑了、這一次笑得更邪。
為何劉行會邪笑呢?原因是烏東讚作為一個吐蕃的王,他有些太蠢、太不識時務。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未完待續。)
第二,誰先將其一家老小送到汴京城定居,大宋皇帝就冊封誰為吐蕃郡王、讓其永鎮吐蕃地。
第三,無論誰日後是大宋的吐蕃郡王,都必須接受大宋的推恩分封法。按照大宋理藩院重新厘定、測評,將其領地分封給諸子和兄弟去幫那吐蕃王共同管理吐蕃地區。
誰先稱臣誰為王,誰先把一家老小送進汴京做人質誰就是吐蕃最大的王。劉行的前兩個條件已經很是讓人難以接受,尤其是讓從中唐開始就習慣了不把中原王朝太當迴事的吐蕃人接受,更是有些難上加難。
而最後一條中,劉行還明白地告訴了烏東讚、都鬆和欽德讓:不管你們誰做了吐蕃郡王,小爺都要用漢武帝玩過的推恩令變成一種新的分封法,將你吐蕃變成幾個、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小的王公屬地……
這哪裏是招降?招降居然開出這樣苛刻的條件,誰又會投降呢?
當烏東讚、欽德讓和都鬆收到劉行親書的勸降詔後,三人一如劉行所料、全是勃然大怒,發誓要跟大宋死磕到底。
爾後三個家夥同時發兵反擊,也在同時不得不為了防備其他兩個人接受劉行的招降,又抽調兵力去迴防與其他兩人領地交界的地方。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
他皺了皺眉、稍加思索後,臉上露出了詭笑道:“都是李唐王朝給吐蕃人養成的臭毛病,在李世民和他子孫那個時候呀。每逢與中原王朝有往來,都是李家人先拿很多好處去撫為先地安撫吐蕃人,烏東讚以為你也會那樣做呢?”
言至半句微微一停,慧了變作了狠厲的臉色繼續道:“既然他以為你會那樣,我認為你該徹底打醒他、讓他看清楚你不是李世民,更不是一代不如一代、李世民的那些子孫。然後呢,等他知道疼了、徹底怕了,再直接給他發去勸降詔。”
“我九哥麾下那些兄弟到了斯特克,高原上的天氣他們適應不了,現在已經病倒了不少。在此等情況下,我若是不打、直接下勸降詔,難道你認為不可行嗎?”聽完他的話,劉行目光陰冷、麵色卻有些疑慮地說道。
聞聽此言,慧了再次皺眉想了一想,旋即道:“那也可行,不過必須先是威壓、爾後才可招撫,而且招撫的時候也不要隻是對他一個人。他想要做吐蕃最大的王,都鬆和欽德讓未必服、搞不好那兩個人也有著同樣的打算。所以我建議你是同時給三人發勸降詔,讓吐蕃人先陷入到更大的內亂中去。”
慧了所說,其實也正是劉行此時所想。身邊有這樣一個無雙的毒士在,劉行其實已經發現自己越來越會在思考中多出了與之相近的想法。
對於這樣被他潛移默化間影響產生了思維模式的轉變,劉行非但不擔憂、反而很高興。
因為麵對四方異族、乃至於可能在未來發生的朝堂之爭。人不狠是絕對站不穩的、沒有狠毒的計策和慧了這樣鐵石冰冷的心也是難以屹立不倒的……
既然想到了一處去,劉行很快就給段正嚴、劉錡和劉錫同時用飛鷹通道送出了三份勸降詔。
烏東讚不是想做吐蕃唯一、最大的王嗎?在那三份勸降詔中,劉行對他和其他兩個吐蕃王說了同樣的一番話,開出的條件也是完全相同的。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
在那份乞和表上,烏東讚首先提出的不是和談時雙方處於何種地位,是對等、還是他屈居下風來和談,他居然先開出了要求來。
是什麽要求呢?
主要是三個:第一,劉錡所部盡快撤出斯特克城,將那裏交給他。第二,讓信王冊封他為吐蕃大讚普、也就是吐蕃國的最大之王。第三,宋軍停止對吐蕃其他兩王的進攻,由他出麵去說服其他兩個吐蕃王一起遞表稱臣、重為中原皇朝藩屬。
和談其實就是兩個國家或者兩股勢力之間做生意,做生意的基礎是我給你好處、你給我利益。
可是烏東讚這乞和表上一上來先是要他想要的利益,這是多麽愚蠢的舉動呀?
劉行邪笑之後,望著剛從山東跑了一趟趕迴來的慧了,冷冷地道:“老妖怪,你說這烏東讚是不是豬油蒙了心呀?現在是小爺的大軍兵臨他的城下,他卻要小爺先給他利益,卻不還小爺一些好處。你說,我該怎麽整治這個缺心眼的二貨呀?”
對於劉行這些新奇、怪異的說話方式,慧了早已不以為意。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
信心動搖的烏東讚很快做出了一個令天下大驚的決定:聯係劉錡、乞求原諒,化幹戈為玉帛、與大宋重修於好,借以保全其自家領地和王權可以延續。
做出決定的烏東讚很快采取了行動,就在欽德讓驚於高泰明的“斷路式”大規模伏擊戰給其治下部族造成那巨大損失的結果時,烏東讚派出了他的嫡子也是未來王位繼承人先跑到了斯特克城。
接著又經斯特克城,那位王子抵達於闐、麵見劉錡,遞上了烏東讚請求停戰和議乞和表。
劉錡不是段正嚴,雖然他是劉行的親哥哥、可是他沒有開府儀同三司那樣的權利。他的權利隻是帶兵在西域幫助張揚,進而又變作擊退吐蕃的軍事之重權。
接到烏東讚的乞和書表後,劉錡隻是看了一看,馬上便用鷹揚通道飛書送給了汴京城中的劉行。
看到那乞和表以後,劉行卻又一次笑了、這一次笑得更邪。
為何劉行會邪笑呢?原因是烏東讚作為一個吐蕃的王,他有些太蠢、太不識時務。
本作品已開啟防盜模式,看正版、請去起點中文網,否則隻能看亂序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