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管了嗎?為何吳玠居然又下出了這樣一道命令呢?


    原來呀,那幾個黨項兵違反軍紀、私出軍營去酗酒鬧事的時候,正巧遇上了一個南下欲投康王,被劉行罷官的前任某地知縣一家人。


    那知縣眼見到黨項人在中原的地頭上醉酒尋釁,讀書人骨子的清高讓他挺身而出、亮出了曾經是知縣的身份,想要懾服那幾個黨項兵。


    黨項人、如今國家沒了,皇帝都變成了大宋的郡王了。在很多黨項漢子的心底裏,他們已經失去了靈魂的主宰,大多數變成了一群隻求痛快死、不願憋屈活的亡命之徒。


    如此一群靈魂失去主宰的亡命徒,戰場上衝鋒陷陣那是真叫一個犀利。可是同時呢,這群黨項人也是一柄雙刃劍,打完仗的時候他們的彪悍、玩命那勢頭沒處去使了,經常迴內鬥、偶爾會鬧出一些大事端來。


    對於如此一群雙刃劍,就連吳玠都會經常感覺到難管、難處置,隻能是嚴責犯事者、不斷地重演著殺一儆百、殺雞給猴看的戲碼,卻收效甚微……


    那個知縣遇上的幾個黨項兵,正是靈魂失主、亡命之徒中的幾個極品人物。


    見到到那知縣亮出身份來,那幾個黨項兵不屑一顧地從懷中掏出了他們用鮮血換迴來的軍功章,指著那縣官的鼻子就是一通暴罵。


    雖然是黨項人,可是那幾個家夥確實為北朝立下了汗馬功勞。縣官被罵得一時竟無言以對之時,突然間一個黨項兵發現了他身後馬車裏藏著的那縣官的女兒。


    蠻族之蠻、在於蠻橫,一看到縣官的女兒二八年華、貌美如花,那幾個醉醺醺地黨項兵頓時****衝昏了頭腦衝向了那輛馬車。


    可是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馬車上不但有美人兒、還有兩大箱子的金銀財寶。於是乎,殺人越貨、攔路搶劫、qj漢女的十惡不色大罪那幾個黨項兵就此犯下了。


    當然,無論是吳玠還是王命德,對於此等犯下重罪的兵士隻有一種手段,那就是殺無赦、斬立決。


    可是當王命德親自監斬、市前將那幾個黨項兵斬首示眾以後。一清點幾人的財物才發現了那個縣官所攜帶的兩大箱子的金銀珠寶。


    一個小小的縣官、從七品的縣官,其俸祿首先不低、再加上北朝允許官員自己去發展田產經濟,這使得王命德見到的財寶數量竟足以支撐一個營三個月用度之多。


    窮兵黷武、好大喜功。


    劉錡接到樞密院的命令後帶著三鎮兵馬衝出了玉門關,衝向了茫茫荒漠之中的西州迴鶻那些城池。


    然而劉錡帶兵才出動。忙活了幾個月總算是勉強將一敗塗地的頹勢遏製住的康王趙構便再次跳了出來,發動他南朝那些儒生們一起罵起劉行是窮兵黷武、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禍國殃民之輩來。


    南朝的儒生群體如今都是些什麽人,為何敢如此叫囂起來呢?


    那些所謂儒生中,最大的一部分是“南下者”。何為“南下者”。顧名思義、就是從北朝的地麵上南下、投奔了趙構的人。


    北朝勢大、蒸蒸日上,怎麽還會有人南下去投奔康王呢?難道那些人是傻瓜嗎?看不出來北方的生活水平、收入來源上都已將南朝給甩出了好大一截,放棄好生活去找貧窮生活嗎?


    那些人不是傻瓜,相反都是一群人精。隻不過可惜的是,精明用錯了地方、他們在幾個月之前大多數人都因其精明輝煌過、撈到過實惠。


    是誰給了那些人輝煌的機會,是誰讓那些人有機會撈到實惠呢?是胡安國、儒林泰鬥胡先生在沒被劉行一腳踢進諮議院,丟掉次輔權印之前那是成批成批地任用了一大批儒生出仕為官。


    有道是山水輪流轉,聰明也被聰明誤。劉行一忍再忍、終於不忍了,將胡老先生“請”去諮議院“專心立法事”以後,自然也會重新梳理一下被胡安國迅速充實起來的官場。


    劉行這一梳理。在這短短幾個月時間內,因胡安國結黨案牽連被罷官、去職,趕出官場的人便數不勝數。


    那些被趕出官場的人中,有些是真聰明。


    眼見胡黨倒了,自知官是做不成了,紛紛轉投向那些正在招募商團軍的各地大商人旗下去做幕僚,以圖日後那些大商人對外拓疆獲封爵位之後,能給他們一個重入官場的機會。


    還有一些儒生被罷官以後,心知北朝富過南朝太多,幹脆放下身段、也不再顧及什麽出身呀、地位呀。直接用在官場領俸祿存在的本錢投入到了商海之中。


    這些人是真聰明的,因為隻要沒離開北朝,遲早有一天他們還是有機會在很的可以重入仕途,畢竟被拆的人才儲備現在真心已經無法應付越來需求越大的衙司用人了。


    有人真聰明。就會有人是假聰明。那些假聰明之人,在被劉行梳洗官場的過程中一被罷官,儒生群體一種令人作嘔的特性立即在他們的身上展現出來。


    是什麽特性呢?那就是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滿肚子男盜女娼。嘴上喊著效忠北朝,暗地裏卻悄悄滴通過各種渠道去與南朝的那些官吏們取得了聯係。


    一番勾搭,本來也正為人才不足發愁的康王知道了以後。直接讓汪伯彥發了一道命令:凡願南下者,官升一階、品提二等。賜宅是賞田、優撫厚賞。凡知火器事者,官晉三階、品提二等。凡擅工部事者,官晉三階、品提二等……


    汪伯彥的這道命令一發,那些被罷官的家夥們頓時來了精神。三五成群、車馬成隊地紛紛舉家向南逃去。


    當時吳玠在淮西的戰場上得知這個情況以後,曾經上疏詢問劉行意欲何為,要不要他帶兵將那些正在向南逃去的儒生們全都半路滅門。


    劉行的迴答隻是短短的兩句話:真英才者絕不會朝秦暮楚,真聰慧者於形式立判不疑。庸才之輩愛去哪兒去哪兒,我朝缺的是能吏、不是濫竽充數者。


    劉行這一番迴複,直接給那群正朝著江南奔去的儒生們做出了定義、那隻是一群濫竽充數者,是一群沒有真才實學的偽聖徒。


    既然劉行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吳玠本來也不想再去過問此事。


    但當有一次王命德治下的黨項兵中出現了幾個醉酒鬧事、攔路劫掠之人世,吳玠卻是眼前一亮、斷然下達了一道明令:雁過拔毛,南下儒生人可以走、錢財與珍寶給爺爺留下來以充軍費補貼。(未完待續。)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禁區中的幽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禁區中的幽靈並收藏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