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當梁興疾步趕到劉行麵前時,劉行聽完他的報告先是苦笑了一下。
輕歎一聲、搖了搖頭,劉行一臉無奈地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呀!東麵一個鍾相,西邊一個張揚!這倆家夥是不是傻啊?居然想要在小爺即將徹底幹掉女真人的時候才想著來跟我造反、來跟我鬧事!”
“最愚蠢的還是那個張黑子。”
劉行話音才落,梁興憤憤地道:“他上次造反若非太傅您容忍,他連打下永利監的機會都沒有,肯定直接被您給滅殺了。這次又來密謀造反,我看他是活膩了、找死。”
人家要造反,劉行居然說人家傻、而且說得時候完全像是那隻是一場遊戲一般,這讓與劉行同一輛馬車上坐著的趙金珠不由得側頭看著二人嘟起了嘴來。
“劉哥哥,將領造反、禍國殃民。可是我怎地看你似乎全然不已為然,好似早已預知一般?”
開口問了一句,趙金珠隨即又說道:“先祖所立規矩,不使將領獨自掌軍、以文人掌軍之製你給破除了。如今卻好、立見叛亂。劉哥哥呀,你看是不是該恢複先祖之製呢?”
耳聽其言,劉行轉頭看著她微微一笑:“武將掌握軍權就造反,這是必然的、卻是少數的。公主殿下呀,如果隻是因為一兩個人,我便重新讓我大宋迴到靖康之恥之前的軍力孱弱狀態去,你認為當今天下萬民會服、你認為即便是朝堂上那些大臣會願意嗎?”
此言一落,劉行儼然變成了一個師者一般,換做細心的說教口氣,將自己絕不會重新去執行所謂大宋先祖立下規矩的原因和理由闡述給了趙金珠。
首先劉行對她說的,就是為何堂堂的大宋朝會屢遭那些遊牧民族的滋擾、最終竟被女真人直入汴梁城。毀了大宋百年基業的。
宋太祖是怎麽起家的劉行並未明言,卻含蓄、委婉地道破的當初宋太祖立下那種文人掌軍、武將治軍之製的原因。
那是趙匡胤他自己先從內心深處就對武將產生了不信任感,所以衍生出了“杯酒釋兵權”的事。
而後就是將所有最精銳的部隊收編成為禁軍。地方隻有戰鬥力底下的廂軍,所以導致了很多時候邊患很容易就達到了內地。
其次。是宋朝的為了製衡武將的采用文官掌軍的製度時兵力調動手續繁雜,容易貽誤戰機。
同時還有機授進囊,在作戰前會將作戰計劃授予將領,並且有作戰將領不照錦囊作戰、勝亦有罪。照錦囊作戰,敗也欣然的現象,所以使得大宋朝過去的軍隊應變力不足。
最後,由於宋朝的軍隊戰鬥力不強導致了受到侵略就求和的政治思想,所以長年來一直向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分別繳納。“賜予”歲貢和歲賜,嚴重影響了國力。
做完這些綜合性論點的闡述後,劉行才恢複笑容、俏皮地望著趙金珠道:“公主言說武將掌握軍權必然造反,可是幾十年來北方先有楊家軍、後有折家軍,接著還有你種姐姐娘家的種家軍。太祖所言武將掌軍必反那理論,在那三個世家的身上是不是被推翻了呢?”
聞聽此言,趙金珠皺眉想了想,但馬上歪著頭道:“楊老令公是個例,折家是世代備受我大宋皇恩才會久居麟府不思叛。至於種家,種院使本為文官、另當別論吧?”
種院使、趙金珠所說的是種世衡、那位種家軍的開山之人。同時也是將豹林穀推向天下九大宗派巔峰的人。
種世衡年少時崇尚氣節,兄弟中有想分其資產者,他全數辭讓給予。隻取圖書而已。最初因其叔父種放恩蔭,補任將作監主簿,後多次升遷至太子中舍。
種世衡曾任涇陽知縣,裏胥王知謙以非法手段獲取利益的事情敗露,按照法令應判徒刑,王知謙逃走。
等到郊赦將至王知謙便主動向官府自首,種世衡說:“把王知謙送到州府必會得到赦免。”
用杖擊打王的脊背後向州府請罪,知府李谘上奏釋免其罪。
說他是文官出身,在這一點上那位豹林二聖祖自己做出的事情已經是彰顯無遺。因為武將如果遇上同樣的事。不直接就地處斬、也絕對不會想到給自己留下餘地。
後來種世衡通判鳳州,當時鳳州將領王蒙正是章獻皇後劉氏的姻親。所作所為不守法紀。
他曾向種世衡求取私利,種世衡沒有聽從。王蒙正非常生氣。於是誘使王知謙訴冤而暗中幫助他。種世衡因此被流放竇州,後移居汝州。
隨後豹林穀的三聖祖種世材送上一官職來替種世衡贖罪,種世衡才重新被啟用、被宋朝朝廷任命為孟州司馬。
過了很久龍圖閣直學士李紘為種世衡辯護,宋綬、狄棐相繼為他說話,種世衡被任命為衛尉寺丞。後來又曆任隨州監酒、同州簽書、鄜州判官事。
那些往事說明了什麽呢?都說明了種世衡中年以前,實際上確實是一個傳統的文人。他也曾經鑽營、他也曾經參與到了大宋朝先前的一些黨爭之中去。
說他鑽營有些不夠敬重,可是陷害他的王蒙正是地地道道的皇後黨羽、後來為他說好話的李紘、宋綬、狄棐等大臣也都是文臣黨爭中的幹成之人。
如果他未曾鑽營,人家為何會要出麵幫他呢?要知道當初的種世衡還沒成為一個掌握軍權的人,對大宋朝實際上還沒有立下太多的功勞。
而他還是一個絕對不會去利用行賄、送禮手段求別人幫助他的人。所以說,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當初種世衡實際上也鑽營了、而且鑽的是還是文人朝中的黨係。
種世衡真正開始為大宋朝建立功勳,才是他能夠名垂青史、為世人銘記,也讓後人不記得他曾經也是一個善於鑽營、精於算計的文人的。
在他初至西疆的那個時候,西軍自楊家軍以後事實上早已凋敝。當時西部邊地用兵、守備不足。(未完待續。)
輕歎一聲、搖了搖頭,劉行一臉無奈地道:“真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呀!東麵一個鍾相,西邊一個張揚!這倆家夥是不是傻啊?居然想要在小爺即將徹底幹掉女真人的時候才想著來跟我造反、來跟我鬧事!”
“最愚蠢的還是那個張黑子。”
劉行話音才落,梁興憤憤地道:“他上次造反若非太傅您容忍,他連打下永利監的機會都沒有,肯定直接被您給滅殺了。這次又來密謀造反,我看他是活膩了、找死。”
人家要造反,劉行居然說人家傻、而且說得時候完全像是那隻是一場遊戲一般,這讓與劉行同一輛馬車上坐著的趙金珠不由得側頭看著二人嘟起了嘴來。
“劉哥哥,將領造反、禍國殃民。可是我怎地看你似乎全然不已為然,好似早已預知一般?”
開口問了一句,趙金珠隨即又說道:“先祖所立規矩,不使將領獨自掌軍、以文人掌軍之製你給破除了。如今卻好、立見叛亂。劉哥哥呀,你看是不是該恢複先祖之製呢?”
耳聽其言,劉行轉頭看著她微微一笑:“武將掌握軍權就造反,這是必然的、卻是少數的。公主殿下呀,如果隻是因為一兩個人,我便重新讓我大宋迴到靖康之恥之前的軍力孱弱狀態去,你認為當今天下萬民會服、你認為即便是朝堂上那些大臣會願意嗎?”
此言一落,劉行儼然變成了一個師者一般,換做細心的說教口氣,將自己絕不會重新去執行所謂大宋先祖立下規矩的原因和理由闡述給了趙金珠。
首先劉行對她說的,就是為何堂堂的大宋朝會屢遭那些遊牧民族的滋擾、最終竟被女真人直入汴梁城。毀了大宋百年基業的。
宋太祖是怎麽起家的劉行並未明言,卻含蓄、委婉地道破的當初宋太祖立下那種文人掌軍、武將治軍之製的原因。
那是趙匡胤他自己先從內心深處就對武將產生了不信任感,所以衍生出了“杯酒釋兵權”的事。
而後就是將所有最精銳的部隊收編成為禁軍。地方隻有戰鬥力底下的廂軍,所以導致了很多時候邊患很容易就達到了內地。
其次。是宋朝的為了製衡武將的采用文官掌軍的製度時兵力調動手續繁雜,容易貽誤戰機。
同時還有機授進囊,在作戰前會將作戰計劃授予將領,並且有作戰將領不照錦囊作戰、勝亦有罪。照錦囊作戰,敗也欣然的現象,所以使得大宋朝過去的軍隊應變力不足。
最後,由於宋朝的軍隊戰鬥力不強導致了受到侵略就求和的政治思想,所以長年來一直向周邊少數民族政權分別繳納。“賜予”歲貢和歲賜,嚴重影響了國力。
做完這些綜合性論點的闡述後,劉行才恢複笑容、俏皮地望著趙金珠道:“公主言說武將掌握軍權必然造反,可是幾十年來北方先有楊家軍、後有折家軍,接著還有你種姐姐娘家的種家軍。太祖所言武將掌軍必反那理論,在那三個世家的身上是不是被推翻了呢?”
聞聽此言,趙金珠皺眉想了想,但馬上歪著頭道:“楊老令公是個例,折家是世代備受我大宋皇恩才會久居麟府不思叛。至於種家,種院使本為文官、另當別論吧?”
種院使、趙金珠所說的是種世衡、那位種家軍的開山之人。同時也是將豹林穀推向天下九大宗派巔峰的人。
種世衡年少時崇尚氣節,兄弟中有想分其資產者,他全數辭讓給予。隻取圖書而已。最初因其叔父種放恩蔭,補任將作監主簿,後多次升遷至太子中舍。
種世衡曾任涇陽知縣,裏胥王知謙以非法手段獲取利益的事情敗露,按照法令應判徒刑,王知謙逃走。
等到郊赦將至王知謙便主動向官府自首,種世衡說:“把王知謙送到州府必會得到赦免。”
用杖擊打王的脊背後向州府請罪,知府李谘上奏釋免其罪。
說他是文官出身,在這一點上那位豹林二聖祖自己做出的事情已經是彰顯無遺。因為武將如果遇上同樣的事。不直接就地處斬、也絕對不會想到給自己留下餘地。
後來種世衡通判鳳州,當時鳳州將領王蒙正是章獻皇後劉氏的姻親。所作所為不守法紀。
他曾向種世衡求取私利,種世衡沒有聽從。王蒙正非常生氣。於是誘使王知謙訴冤而暗中幫助他。種世衡因此被流放竇州,後移居汝州。
隨後豹林穀的三聖祖種世材送上一官職來替種世衡贖罪,種世衡才重新被啟用、被宋朝朝廷任命為孟州司馬。
過了很久龍圖閣直學士李紘為種世衡辯護,宋綬、狄棐相繼為他說話,種世衡被任命為衛尉寺丞。後來又曆任隨州監酒、同州簽書、鄜州判官事。
那些往事說明了什麽呢?都說明了種世衡中年以前,實際上確實是一個傳統的文人。他也曾經鑽營、他也曾經參與到了大宋朝先前的一些黨爭之中去。
說他鑽營有些不夠敬重,可是陷害他的王蒙正是地地道道的皇後黨羽、後來為他說好話的李紘、宋綬、狄棐等大臣也都是文臣黨爭中的幹成之人。
如果他未曾鑽營,人家為何會要出麵幫他呢?要知道當初的種世衡還沒成為一個掌握軍權的人,對大宋朝實際上還沒有立下太多的功勞。
而他還是一個絕對不會去利用行賄、送禮手段求別人幫助他的人。所以說,最合理的解釋、就是當初種世衡實際上也鑽營了、而且鑽的是還是文人朝中的黨係。
種世衡真正開始為大宋朝建立功勳,才是他能夠名垂青史、為世人銘記,也讓後人不記得他曾經也是一個善於鑽營、精於算計的文人的。
在他初至西疆的那個時候,西軍自楊家軍以後事實上早已凋敝。當時西部邊地用兵、守備不足。(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