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彥直對自家人下手狠辣,張憲說出了一個當今天下對折彥直與折美鳳共同的一個差評。這個差評是世俗觀念形成的,也是華夏子孫基本的道德觀念形成的。


    人,可以對敵人心狠手辣,可以與對手競爭時不擇手段。成功了以後,在中原人的眼睛裏和心裏,那個人就是成功者、不會去在意他曾經做過些什麽。


    人,不可以對親人下黑手,不能夠六親不認去傷害親人。如果一個人是憑借對親人下黑手,憑借著傷害親人走向成功的。他日後即便是再成功,也會為人詬病、不敢實信。


    曆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在中原的曆史上,有過那麽一個人、號稱千古明君。可是無論他生前還是死後,他身邊的人、跟隨他一起坐江山的人,事實上也都不敢對他十分的相信。


    那個人叫李世民,沒錯,就是那個號稱開創了大唐盛世的人。


    觀李世民一生,年輕的時候他確實是個好領袖、好大哥。帶著一群草莽出身的好漢,幫著他父親打下了大唐的江山。


    可是人到中年以後,他為了權勢、為了利益,不惜發動了玄武門事變、不惜逼著他老爹“退位讓賢”。以至於誰都無法否認他在政治上的成就,卻很少有人真的會去讚佩他的為人。


    天理循環,李世民到了晚年呢?他的身邊那叫一個“豈是一個亂字了得”。今天親兒子謀反、明天親閨女偷人,後來就來上一幕外甥女跟舅舅胡搞的醜事。


    報應,按照天理循環的道理來說,一代千古明君李世民雖然憑借對親人下黑手、憑借傷害親人登上了九五之位。可是到了他晚年,那還真是一個報應俱全、讓他那顆心被摧殘了個細碎。表麵上看著風光無限,事實上他自己更清楚、其實他是“晚景淒涼”。


    李世民尚且會遭人詬病。所以張憲和當今天下所有人對折彥直存在著深深的成見,那也就不算什麽稀奇事。有了成見,自然不會誠心地將其視若手足、當成最好的隊友。


    張憲是張憲。張憲能道破折彥直為人不咋地這個事,關鍵還得看楊沂中怎樣去想、怎樣去做。


    調折彥直來總督帥帳前議事。那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事。問題是,折彥直一旦離開陣前,正在如火如荼、高歌猛進的西路戰場誰去主導才是大問題。


    胡閎休足智多謀,可他是個文人出身、不是武將出身,楊沂中不希望劉行費盡力氣好不容易弄出來的文武平衡局麵因他一時私念被破壞。


    所以在張憲的話說完後,楊沂中還是先看向了胡閎休、麵無表情地問道:“胡先生,張兄弟保薦你去接任西路軍的總管,你是何想法?可願意去否?能做好那西路軍總管之事否?”


    楊沂中像是在向胡閎休做詢問。可是胡閎休不是傻瓜。楊大總督前麵是征詢他的意見,後麵卻跟著來了三個問。那三個問是何意、那說明從本心上楊沂中不希望他去接掌西路軍的總管。


    胡閎休很聰明,他當然猜得出楊沂中究竟是何想法。


    “太傅曾有明言,自靖康四年起,我大宋文人非兼知兵法、又擅武學者或道法高深者不得為帥。”一開口,胡閎休先是搬出了劉行說出的話來。


    接著他先對張憲抱拳致謝,接著垂首對楊沂中道:“太傅既已明斷,我等身為屬下者不可擅亂其製。我雖知道兵法,卻不懂武學、道法修行上甚至還不如許多西路軍的低級軍校。孤兒,屬下不敢去接那西路軍總管一職。還望製台大人暫莫調迴折將軍來。”


    “那先生以為,張孝純我是一定得見咯?”他的話一說完,楊沂中沉著臉問道。


    輕輕地點了點頭。胡閎休道:“必須見,但方才我與諸位所議、金狗的魔道高手不的入營,這也是必須遵守的事。因為以那群魔賊的修為,倘若趁著兩軍和議之機來裏應外劫我大營,勢必讓我軍得不償失。故而,此議必須堅持。”


    “可是這和議之事,並非我這個總督職權之內。我若是真見了那張孝純,無論事情結果如何、我這臨陣私議罷兵,也是做實了的僭越呀!”楊沂中仍然很是為難。擔憂地如此說道。


    確實,楊沂中是總督、身上才加了六部侍郎銜。四品以下文武官吏、錢糧征調等諸事上他都能自主。


    然而按照現在大宋朝的律製所定。凡遇與番邦交際、或是和議這種事,那權利已經不再禮部、而是歸了人家馬擴的理藩院。


    他一個總督。如果越俎代庖搶了理藩院的營生。以馬擴在朝野間的聲望、在劉行心目中的地位。楊沂中很害怕、他害怕萬一那位馬知事發起飆來,他還是會被弄得打不到狐狸反惹一身騷的下場……


    “製台、製台,天上飛來了三艘飛艇。”


    正當楊沂中一句話說完,讓整個帥帳內冷場。所有人都低下頭去皺眉沉思,思量起怎樣做才能既不讓楊沂中成了擅做主張、僭越議和之人,又能不讓宋欽宗那個昏君去到別處的對策時。一個通傳令大叫著跑進了帥帳,捧著一隻箭來到了楊沂中麵前。


    舉起那隻箭,通傳令麵露笑意地道:“製台,那飛艇上坐著的乃是理藩院馬知事,他是奉了宗太師之令前往蒙兀國、途徑此處的。按照禮數,他射箭帶了這封信,問您是否有何需要他協助的。”


    一聽這通傳令的話,楊沂中一把抓過那枝箭、摘下上麵的書信掃了掃。


    接著他露出了壞壞地笑容,大笑著到:“哈哈哈……直娘賊地,爺爺正是愁悶無可解,不想天上來了個馬知事。你、速去令旗台打旗語,請馬知事火速落地。讓他去跟張孝純他和議吧!爺爺我繼續帶兵打我的仗去!”


    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楊沂中與馬擴本來就是情投意合的好兄弟。如今身在他鄉、正是愁悶時,馬擴自己送上門來、楊大將軍豈會放過他呢?


    於是乎,那通傳令接令便走、很快讓旗台打出了旗語,召馬擴所乘坐的那三艘飛艇緩緩落了下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禁區中的幽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禁區中的幽靈並收藏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