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君王身後事,亦是黃沙埋骨葬異鄉。
李乾順死了,死在了淮安鎮。
在他死後,張妙三當場割下了他的頭顱。然後仰望參天,拜祭他那位死在西夏入侵大宋戰爭的祖父。
當那顆人頭呈至曾煒傑處,曾煒傑隻是看了一看、隨即又飛速送呈五台城……
看著盒子裏被藥物處理過,那顆仍然栩栩如生,隻是額頭多出了兩個暗紅色的黑洞。
坐在書案前的劉行,半晌後才抬頭看了看坐在書案兩旁的幾個人開了口:“一個君王的死去,代表一個王朝的終結的。各位,西夏那片土地是重歸我大宋,還是讓其效法北燕暫做緩衝之地,我希望聽一聽到家的意見。”
西夏那片土地,是否該重歸於大宋。
劉行此言一出,坐在書案對麵那幾張椅子上的宗澤、胡安國、趙鼎、歐陽詢等人全都是側頭相互輕聲一輪了起來。
那片看上去荒蠻的廣袤大地,離開中原真的太久了。
在眾人議論紛紛時,劉行轉身望向了身後牆上掛著的那張牛皮地圖,心底裏開始暗忖起來:自從那個生下來就長牙齒的妖怪李繼遷造反,誘殺都巡檢曹光實、起兵造反脫離大宋自立以來,那片江山離開中原的時間太久了。
那片土地上的漢人曾被屠戮一光,如今那片土地上漢學卻在李乾順執掌朝政的時候得以複興。
那片土地上曾經是荒蠻遍地、隻能做放牧之用。如今那片大地上卻是很多地方被開墾成了農田,正在萬物蓬勃的生長。
那裏原本是貧瘠、荒涼的地方,卻又因為黨項人重啟銀礦、使得鳳凰城變成了天下新的重要銀礦來源。
該收迴來了,必須收迴來失去的土地才能對得起祖宗。
這是劉行心底裏的想法,可是正當劉行這個想法生出來時,坐在對麵的趙鼎卻開了口。
“各位。我的想法是,應以北燕之製、治而不收西夏。”趙鼎開腔之後,卻很快將話題轉移出去:“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是太傅前日提到、如今西夏人最大金帛來源的地方,那裏叫做鳳凰城。我要講的。就是與那座城有關的一個故事。”
趙鼎講了一個什麽故事呢?講的是一個關於寧夏川、關於銀川的故事。
好早好早以前,銀川叫鳳凰城。說起鳳凰城來,至今仍有許多老人能夠指點著城外的景象說那東門外高台寺是鳳凰的頭,頭挨在黃河邊;
說那弘光寺旁邊有兩眼井,那是鳳凰的眼睛;城中心的鼓樓是鳳凰的心髒;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隻爪子;
西馬營裏花花草草,樹木成陰,那是鳳凰的尾巴,那邊。鳳凰的尾巴長得一直拉到賀蘭山。
為啥叫鳳凰城呢?說來話長。你們可知道鳳凰鳥嗎?鳳凰鳥是幸福鳥,哪裏有鳳凰,哪裏就有幸福。
鳳凰姐妹一共七個,住在長江南邊的一架高山上,鳳凰常常為人們造福,所以江南很美麗。
那時,寧夏山川,地薄人窮。東有黃河,可河水淺得上不了岸;西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可山高擋不住遠方飄來的寒流,擋不住騰格裏的黃沙滾滾。
住在這裏的漢族、黨項人,並不灰心。老是一個勁兒地在土地上辛勤地勞動著。
但是,盡管人們把筋都快要苦斷了,把心血都快要熬幹了,還是改變不了窮樣子。人們都憂愁地唱著:
這麽大的河來,這麽高的山,寧夏川呀,一眼望不盡荒草灘、百姓年年沒吃穿!
幸福鳥的事,傳到了寧夏川以後,不論是黨項人還漢民都急切地天天盼。月月盼,把眼都盼紅啦。盼望鳳凰飛到寧夏來。
這事被大雁知道了,她被大家盼望鳳凰的誠心所感動。便自告奮勇,不怕辛苦,飛往江南,見了鳳凰,咋長咋短,一五一十地把寧夏百姓的心意都告訴了鳳凰。
鳳凰知道這些情況後,坐在高山的鬆林裏商量,最小的七妹說啥也要到寧夏去看看,姐妹們都知道她是“板上釘釘”的脾氣,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迴。
後來那個七妹迴來了,將那裏的貧瘠荒涼、那裏百姓的苦惡生活訴說後,得到姐姐們的支持他又飛迴了那片山河。
她駕著一朵紅雲,飛行在藍天裏。隻是一會的光景就飛到山區。七妹在山頂上盤旋了又盤旋,這裏的黨項人看見了,趕忙道一聲“色倆目”之類的話,都認為藍天裏飄紅雲是吉慶到來了。鳳凰也高興地在兩片大山之間的黃河邊上落了下來。
黃河兩岸早已搭滿了帳篷、草棚、,口念聖安的黨項人,驚喜唿喊“老天”的漢民,都穿上各色各樣的民族服裝,敲鑼打鼓,早在黃河兩岸等著迎接鳳凰。
兩座大山中棲息的百鳥,平川、草原上的牛、羊、駱駝、馬也都來了。大家都扯開嗓子唱呀唱呀,越唱越攢勁,連黃河的水也跳著奔著唱起來啦。
鳳凰來到銀川後,也不緩一緩,就飛到這,飛到那——“啊!這麽大的一片平川,怎麽都幹得裂開了嘴?”
她轉臉看了看黃河,就這兒劃一條線,那兒劃一條線,劃得可多了,劃過後都變成了一條一條的渠道,渠裏淌著水,渠口都搭在黃河裏。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她又飛到這,飛到那,忙得汗都不得顧不上擦。她把帶的禮物都灑在兩座大山和銀川平原上。
馬上,銀川平原處處都是花草樹木,五穀莊稼;牛、馬、駱駝、羊,成群結隊地歡奔在草原上;
一座大山褪掉了愁雲(容),換上了翠綠翠綠的衣衫;另一座大山一高興,嘩嘩嘩地連滿頭的白發都脫掉啦,變成了青山。
寧夏山山水水變了樣,人人都感激鳳凰,說是她給大家帶來了幸福,帶來了江南鳳光,人們後來幹脆就把寧夏叫成“塞上江南”。
有了渠水,土地吃飽喝足了,莊稼長得格外壯實。從此以後,寧夏山川年年豐收,百姓都高興地跳起來,唱起來:
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南邊站著六盤山,年種年收水澆田,......
寧夏山川變得和江南一樣了。鳳凰心裏盤算:“這裏的迴漢蒙民都很勤勞善良,這裏和江南一樣美好,我就留在這裏不迴去了。”
她就把寧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年年歲歲和大夥兒一塊,勤耕耘著土地,精心喂著牛、馬、駱駝、羊。(未完待續)
李乾順死了,死在了淮安鎮。
在他死後,張妙三當場割下了他的頭顱。然後仰望參天,拜祭他那位死在西夏入侵大宋戰爭的祖父。
當那顆人頭呈至曾煒傑處,曾煒傑隻是看了一看、隨即又飛速送呈五台城……
看著盒子裏被藥物處理過,那顆仍然栩栩如生,隻是額頭多出了兩個暗紅色的黑洞。
坐在書案前的劉行,半晌後才抬頭看了看坐在書案兩旁的幾個人開了口:“一個君王的死去,代表一個王朝的終結的。各位,西夏那片土地是重歸我大宋,還是讓其效法北燕暫做緩衝之地,我希望聽一聽到家的意見。”
西夏那片土地,是否該重歸於大宋。
劉行此言一出,坐在書案對麵那幾張椅子上的宗澤、胡安國、趙鼎、歐陽詢等人全都是側頭相互輕聲一輪了起來。
那片看上去荒蠻的廣袤大地,離開中原真的太久了。
在眾人議論紛紛時,劉行轉身望向了身後牆上掛著的那張牛皮地圖,心底裏開始暗忖起來:自從那個生下來就長牙齒的妖怪李繼遷造反,誘殺都巡檢曹光實、起兵造反脫離大宋自立以來,那片江山離開中原的時間太久了。
那片土地上的漢人曾被屠戮一光,如今那片土地上漢學卻在李乾順執掌朝政的時候得以複興。
那片土地上曾經是荒蠻遍地、隻能做放牧之用。如今那片大地上卻是很多地方被開墾成了農田,正在萬物蓬勃的生長。
那裏原本是貧瘠、荒涼的地方,卻又因為黨項人重啟銀礦、使得鳳凰城變成了天下新的重要銀礦來源。
該收迴來了,必須收迴來失去的土地才能對得起祖宗。
這是劉行心底裏的想法,可是正當劉行這個想法生出來時,坐在對麵的趙鼎卻開了口。
“各位。我的想法是,應以北燕之製、治而不收西夏。”趙鼎開腔之後,卻很快將話題轉移出去:“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是太傅前日提到、如今西夏人最大金帛來源的地方,那裏叫做鳳凰城。我要講的。就是與那座城有關的一個故事。”
趙鼎講了一個什麽故事呢?講的是一個關於寧夏川、關於銀川的故事。
好早好早以前,銀川叫鳳凰城。說起鳳凰城來,至今仍有許多老人能夠指點著城外的景象說那東門外高台寺是鳳凰的頭,頭挨在黃河邊;
說那弘光寺旁邊有兩眼井,那是鳳凰的眼睛;城中心的鼓樓是鳳凰的心髒;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隻爪子;
西馬營裏花花草草,樹木成陰,那是鳳凰的尾巴,那邊。鳳凰的尾巴長得一直拉到賀蘭山。
為啥叫鳳凰城呢?說來話長。你們可知道鳳凰鳥嗎?鳳凰鳥是幸福鳥,哪裏有鳳凰,哪裏就有幸福。
鳳凰姐妹一共七個,住在長江南邊的一架高山上,鳳凰常常為人們造福,所以江南很美麗。
那時,寧夏山川,地薄人窮。東有黃河,可河水淺得上不了岸;西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可山高擋不住遠方飄來的寒流,擋不住騰格裏的黃沙滾滾。
住在這裏的漢族、黨項人,並不灰心。老是一個勁兒地在土地上辛勤地勞動著。
但是,盡管人們把筋都快要苦斷了,把心血都快要熬幹了,還是改變不了窮樣子。人們都憂愁地唱著:
這麽大的河來,這麽高的山,寧夏川呀,一眼望不盡荒草灘、百姓年年沒吃穿!
幸福鳥的事,傳到了寧夏川以後,不論是黨項人還漢民都急切地天天盼。月月盼,把眼都盼紅啦。盼望鳳凰飛到寧夏來。
這事被大雁知道了,她被大家盼望鳳凰的誠心所感動。便自告奮勇,不怕辛苦,飛往江南,見了鳳凰,咋長咋短,一五一十地把寧夏百姓的心意都告訴了鳳凰。
鳳凰知道這些情況後,坐在高山的鬆林裏商量,最小的七妹說啥也要到寧夏去看看,姐妹們都知道她是“板上釘釘”的脾氣,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迴。
後來那個七妹迴來了,將那裏的貧瘠荒涼、那裏百姓的苦惡生活訴說後,得到姐姐們的支持他又飛迴了那片山河。
她駕著一朵紅雲,飛行在藍天裏。隻是一會的光景就飛到山區。七妹在山頂上盤旋了又盤旋,這裏的黨項人看見了,趕忙道一聲“色倆目”之類的話,都認為藍天裏飄紅雲是吉慶到來了。鳳凰也高興地在兩片大山之間的黃河邊上落了下來。
黃河兩岸早已搭滿了帳篷、草棚、,口念聖安的黨項人,驚喜唿喊“老天”的漢民,都穿上各色各樣的民族服裝,敲鑼打鼓,早在黃河兩岸等著迎接鳳凰。
兩座大山中棲息的百鳥,平川、草原上的牛、羊、駱駝、馬也都來了。大家都扯開嗓子唱呀唱呀,越唱越攢勁,連黃河的水也跳著奔著唱起來啦。
鳳凰來到銀川後,也不緩一緩,就飛到這,飛到那——“啊!這麽大的一片平川,怎麽都幹得裂開了嘴?”
她轉臉看了看黃河,就這兒劃一條線,那兒劃一條線,劃得可多了,劃過後都變成了一條一條的渠道,渠裏淌著水,渠口都搭在黃河裏。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她又飛到這,飛到那,忙得汗都不得顧不上擦。她把帶的禮物都灑在兩座大山和銀川平原上。
馬上,銀川平原處處都是花草樹木,五穀莊稼;牛、馬、駱駝、羊,成群結隊地歡奔在草原上;
一座大山褪掉了愁雲(容),換上了翠綠翠綠的衣衫;另一座大山一高興,嘩嘩嘩地連滿頭的白發都脫掉啦,變成了青山。
寧夏山山水水變了樣,人人都感激鳳凰,說是她給大家帶來了幸福,帶來了江南鳳光,人們後來幹脆就把寧夏叫成“塞上江南”。
有了渠水,土地吃飽喝足了,莊稼長得格外壯實。從此以後,寧夏山川年年豐收,百姓都高興地跳起來,唱起來:
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南邊站著六盤山,年種年收水澆田,......
寧夏山川變得和江南一樣了。鳳凰心裏盤算:“這裏的迴漢蒙民都很勤勞善良,這裏和江南一樣美好,我就留在這裏不迴去了。”
她就把寧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年年歲歲和大夥兒一塊,勤耕耘著土地,精心喂著牛、馬、駱駝、羊。(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