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套體係同時存在,兩套體係同時運行。目的隻有一個,就是將北朝天下各門類、各行業能夠有所專長的人全部挖掘出來,帶入正途。讓他們來為北朝奉獻他們的聰明智慧,奉獻他們的力量,一起來開創一個全心的大宋。
劉行的主觀是這樣想的,表達出來後立即換來天樞閣上一片叫好聲。
“從來隻見讀書人登堂入室、高居廟堂,如今太傅這樣一變革便是給了那些從前不入流的人的一個登堂入室的機會。我相信,那些人一旦進入我朝,定會全心奉獻他們的力量、緊緊跟隨在太傅身邊開創出我等想要的全心局麵。”
叫好聲才落,內閣中最擅於說奉承話、卻已被朝野之間公認是個“笑麵虎”的陳康伯便搶先說了這樣一番話。
陳康伯的馬屁才拍完,曾經為世人留下了“程門立雪”經典故事、此時已是吏部尚書的楊時立即對他投去了一個鄙夷的目光。
撇了撇陳康伯後,楊時卻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來:“太傅,若依您此翻變法新政推行下去,那怕是我吏部不加人手、難以為濟。您可曾想過,即便是六所官商聯辦的大學堂與京華大學堂的教授,便會在以後每年裏為我朝增加許多度支。”
話語稍一停頓,楊時又看了看劉行繼續說道:“人員勾調上,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係呀!不然今天一個教授在六所官商聯辦大學堂,搞不好明天為了混個官家身份便跑去了京華大學堂。那樣用不上多久,即便生員不愁、沒了好教授,那六所大學堂也辦不下去了。”
讀書人、隻要讀了書的人。幾乎沒有不會想著奔入官場、入朝從政去混個出人頭地的。
楊時說出了一個現實裏無法逃避的問題,那就是諸如胡安國、諸如他楊時這樣當時名儒在內的所有讀書人,都極少有人真能夠做到陶淵明那樣“不為五鬥米折腰”。
其實在劉行的心底裏,即便是當今天下真出了陶淵明一般的人,劉行也隻會認為他是個裝腔作勢、沽名釣譽的家夥。
原因時分簡單。真有才學的人誰會受到迫害、無奈之“采菊東籬下”呢?性格上沒有缺點,就不會被人群起攻擊、遭到排斥,那又何必去“悠然見南山”。
憤青沒有什麽不好,但作為一個人、如果一旦憤青到了盲目,憤青到了不為世人所接接受和容納,最終落到陶淵明那種下場。在劉行的心靈深處。那樣的人是不值得讚佩的、隻能多少給他一些憐愛……
心中有著這樣根深蒂固的想法,在聽到楊時的話之後,劉行不由得也是皺眉微微思索了一下。
但是很快地,有一個長篇大論從劉行的口中源源不斷的說了出來,新的演講內容隻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如何調配未來的師資力量。
關於師資力量的控製上,劉行具體想到的做法是三招。
第一招,劉行稱之為“定級定職法”。具體的措施是無論是六所大學堂還是京華大學堂的教授,以後都每年進行考評。
依考評結果評定七所大學堂教授的職業等級,並統一由禮部學政司負責調配、確定其未來一年或幾年執教的大學堂。
當然,這不是說一旦確定了教授的職業等級,那個教授就隻能聽從學政司調配了。劉行也不希望學政之事太多的權利集中在學政司手上,那樣肯定會滋生*。
更為重要的是劉行想要的不是一個刻板、一切捆綁住教授群體的新環境。而是想要一個有規矩、但相對自由的學術氛圍。
所以這就引出了劉行的第二招、“自選優則就業法”。
這第二招顧名思義,就是給那些有了職業資質的教授們一定自由選擇執業大學堂的權利。前提是想要自由擇業,必須先取得吏部的“自轉擇業函”。
那什麽樣的人能夠取得“自轉擇業函”。是不是所有得到職業資質、有了等級評定的教授都可以獲得這函件後,自由選擇轉換門廳、改去他家呢?
當然不是,劉行再這一招裏埋了一顆的釘子、那就是所有教授取得職業資質後,必須優先接受當時所在大學堂發出的三至五年聘任書。而且聘任期限滿了之後,其所在大學堂有優先續聘的權利。
如果有其他大學堂想來強行挖人怎麽辦呢?
這一點也很簡單,劉行的第三招就是針對挖牆角來製定的。叫做“轉聘賠償法”。
你京華大學堂是朝廷唯一的官辦大學堂,想要去憑官身去挖角人家那些官商聯辦大學堂的教授是吧?
好哇。你挖一個,就要賠償人家原來那所大學堂給那教授十年薪俸的錢。而且這筆錢不能由朝廷定下的度支款中去出。隻能由京華大學堂自身通過經營去賺。
大學堂怎麽經營,不是教學的地方、難道還可以自行賺錢嗎?
劉行給出的答案是可以,那就是第四招、“自主招生法”。
自主招生,如果是京華大學堂自主招生,那招上來的學生畢業以後還給官職嗎?畢竟那些人不是正式通過官方考試、走正規程序進入京華大學堂的。
答案是不可以,想要官職、那些自主招生招上來的生員也必須地取得學士學位、上學士學位或是博士學位。還是那一條基本規定:唯學位不舉、唯學位不用。
這樣一來大學堂能自主去招收學生,通過高價收取學費去做經營賺取資金來維持不會被朝廷確定下來項目的運營。但那些學生如果不取得學位,日後既不能領到候補俸祿、也不可能越級參加科舉考試。
要麽是讀了四年京華大學堂以後,仍然要迴到原籍去從鄉試、到會試,再到殿試的一層層考過去。
要麽就隻能拿著唯一官辦大學堂的結業證書,愛幹嘛幹嘛去。但無論他們做什麽,在京華大學堂學到的東西,都足以可以讓其生活無憂、同時還能為這個社稷做出貢獻來。
當然還可能有一種可能。被自主招生招上來的學生是個紈絝子弟、登徒浪子。四年大學堂讀玩什麽都沒學到,那未來他們的去向劉行才不會再去管。
愛哪哪兒去、這就是劉行對不學無術之輩的處理方式。不容置疑,也不允許有任何變通,就讓那些不學無術的人自生自滅……(未完待續)
劉行的主觀是這樣想的,表達出來後立即換來天樞閣上一片叫好聲。
“從來隻見讀書人登堂入室、高居廟堂,如今太傅這樣一變革便是給了那些從前不入流的人的一個登堂入室的機會。我相信,那些人一旦進入我朝,定會全心奉獻他們的力量、緊緊跟隨在太傅身邊開創出我等想要的全心局麵。”
叫好聲才落,內閣中最擅於說奉承話、卻已被朝野之間公認是個“笑麵虎”的陳康伯便搶先說了這樣一番話。
陳康伯的馬屁才拍完,曾經為世人留下了“程門立雪”經典故事、此時已是吏部尚書的楊時立即對他投去了一個鄙夷的目光。
撇了撇陳康伯後,楊時卻提出了一個新的問題來:“太傅,若依您此翻變法新政推行下去,那怕是我吏部不加人手、難以為濟。您可曾想過,即便是六所官商聯辦的大學堂與京華大學堂的教授,便會在以後每年裏為我朝增加許多度支。”
話語稍一停頓,楊時又看了看劉行繼續說道:“人員勾調上,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體係呀!不然今天一個教授在六所官商聯辦大學堂,搞不好明天為了混個官家身份便跑去了京華大學堂。那樣用不上多久,即便生員不愁、沒了好教授,那六所大學堂也辦不下去了。”
讀書人、隻要讀了書的人。幾乎沒有不會想著奔入官場、入朝從政去混個出人頭地的。
楊時說出了一個現實裏無法逃避的問題,那就是諸如胡安國、諸如他楊時這樣當時名儒在內的所有讀書人,都極少有人真能夠做到陶淵明那樣“不為五鬥米折腰”。
其實在劉行的心底裏,即便是當今天下真出了陶淵明一般的人,劉行也隻會認為他是個裝腔作勢、沽名釣譽的家夥。
原因時分簡單。真有才學的人誰會受到迫害、無奈之“采菊東籬下”呢?性格上沒有缺點,就不會被人群起攻擊、遭到排斥,那又何必去“悠然見南山”。
憤青沒有什麽不好,但作為一個人、如果一旦憤青到了盲目,憤青到了不為世人所接接受和容納,最終落到陶淵明那種下場。在劉行的心靈深處。那樣的人是不值得讚佩的、隻能多少給他一些憐愛……
心中有著這樣根深蒂固的想法,在聽到楊時的話之後,劉行不由得也是皺眉微微思索了一下。
但是很快地,有一個長篇大論從劉行的口中源源不斷的說了出來,新的演講內容隻有一個主題。那就是如何調配未來的師資力量。
關於師資力量的控製上,劉行具體想到的做法是三招。
第一招,劉行稱之為“定級定職法”。具體的措施是無論是六所大學堂還是京華大學堂的教授,以後都每年進行考評。
依考評結果評定七所大學堂教授的職業等級,並統一由禮部學政司負責調配、確定其未來一年或幾年執教的大學堂。
當然,這不是說一旦確定了教授的職業等級,那個教授就隻能聽從學政司調配了。劉行也不希望學政之事太多的權利集中在學政司手上,那樣肯定會滋生*。
更為重要的是劉行想要的不是一個刻板、一切捆綁住教授群體的新環境。而是想要一個有規矩、但相對自由的學術氛圍。
所以這就引出了劉行的第二招、“自選優則就業法”。
這第二招顧名思義,就是給那些有了職業資質的教授們一定自由選擇執業大學堂的權利。前提是想要自由擇業,必須先取得吏部的“自轉擇業函”。
那什麽樣的人能夠取得“自轉擇業函”。是不是所有得到職業資質、有了等級評定的教授都可以獲得這函件後,自由選擇轉換門廳、改去他家呢?
當然不是,劉行再這一招裏埋了一顆的釘子、那就是所有教授取得職業資質後,必須優先接受當時所在大學堂發出的三至五年聘任書。而且聘任期限滿了之後,其所在大學堂有優先續聘的權利。
如果有其他大學堂想來強行挖人怎麽辦呢?
這一點也很簡單,劉行的第三招就是針對挖牆角來製定的。叫做“轉聘賠償法”。
你京華大學堂是朝廷唯一的官辦大學堂,想要去憑官身去挖角人家那些官商聯辦大學堂的教授是吧?
好哇。你挖一個,就要賠償人家原來那所大學堂給那教授十年薪俸的錢。而且這筆錢不能由朝廷定下的度支款中去出。隻能由京華大學堂自身通過經營去賺。
大學堂怎麽經營,不是教學的地方、難道還可以自行賺錢嗎?
劉行給出的答案是可以,那就是第四招、“自主招生法”。
自主招生,如果是京華大學堂自主招生,那招上來的學生畢業以後還給官職嗎?畢竟那些人不是正式通過官方考試、走正規程序進入京華大學堂的。
答案是不可以,想要官職、那些自主招生招上來的生員也必須地取得學士學位、上學士學位或是博士學位。還是那一條基本規定:唯學位不舉、唯學位不用。
這樣一來大學堂能自主去招收學生,通過高價收取學費去做經營賺取資金來維持不會被朝廷確定下來項目的運營。但那些學生如果不取得學位,日後既不能領到候補俸祿、也不可能越級參加科舉考試。
要麽是讀了四年京華大學堂以後,仍然要迴到原籍去從鄉試、到會試,再到殿試的一層層考過去。
要麽就隻能拿著唯一官辦大學堂的結業證書,愛幹嘛幹嘛去。但無論他們做什麽,在京華大學堂學到的東西,都足以可以讓其生活無憂、同時還能為這個社稷做出貢獻來。
當然還可能有一種可能。被自主招生招上來的學生是個紈絝子弟、登徒浪子。四年大學堂讀玩什麽都沒學到,那未來他們的去向劉行才不會再去管。
愛哪哪兒去、這就是劉行對不學無術之輩的處理方式。不容置疑,也不允許有任何變通,就讓那些不學無術的人自生自滅……(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