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采取何種製度,決定這個國家未來的命運。
在劉錡神秘地大笑時,劉行的心底卻十分清楚自己這樣選擇將要對著大宋朝帶來怎樣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可能還不隻是影響到目前已經有半壁宋室江山來歸的五台新朝廷,更可能在若幹年以後影響到整個天下、乃至更遙遠的地方……
未來如何,劉行現在不敢去想、也不願意去多想。
因為未來的事情隻能未來去做,劉行眼下要做好的事,首先就是讓自己這個同父異母的各個幫助自己牢牢掌控住這新朝廷的權利。
所以當劉錡的笑容漸漸散去後,劉行將第三份文書從袖子裏抽出來、遞到了他的麵前。
“以法製國、以儒教國、以兵捍國、以墨興國、以佛道護國、以武道強國、以農固國本、以縱橫謀定四海。”在劉錡接過第三份文書時,劉行的口中先是蹦出了這樣一串話。
隨即在劉錡麵露驚疑中打開文書後,劉行繼續說道:“春秋之時、百家爭鳴。百家之中、各有所長。漢後以來、獨尊儒術,是讓朝堂之上紛爭鵲起、經久不息的關鍵點。所以這次我不隻是要分走本屬於我和皇帝的權利,我還要分走儒家的獨尊之權。”
忽聞此言,劉錡停住觀看、抬頭大驚道:“啊?你、你是說,你要打破自漢以來獨尊儒術的那一套。將百家爭鳴的景象重新掀起於這新朝的天下間?你、你就不怕遭到滿天下仕子們的反對,陡增很多強勁對手嗎?”
劉錡的這翻驚言,劉行在想好要結束獨尊儒術那個千百年來不曾有所改變的國本之策時。早已想好了一套完整的對策。
所以當劉錡話音落時,劉行馬上露出了陰冷的笑容道:“儒家獨尊,實際上真正屬於先哲孔孟的學說又有多少呢?九哥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想必從那些所謂儒家典籍中,不止一次看到過法兵墨農乃至於縱橫家的源法吧?”
兵家主戰略、謀略,儒家典籍中也有很多先哲主張為國家“前赴後繼、死而後已”,倡導謀略與戰略。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和天誌。這些主張。劉錡也在儒家很多典籍中不止一次看到過。
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疏貴賤,一斷於法”。諸如三國諸葛、元祐時的王安石。哪一個不是儒家經典熟讀於心,但他們在很多作風、做法上,不正是用了人家法家那一套嗎?
至於被早早淹沒在曆史之中的縱橫家,包括此時已經出任北朝新內閣天樞院參事、理藩院知事的馬擴在內。曆代以來。無數儒家學子們在為各朝各代對外交涉的時候,實際上主要采用的策略、方法,本質上不正是源於縱橫家嗎?
這些被儒家給“兼容並包”、融入自家,實際上更多像是剽竊之後納入到儒家典籍中的其他學派學說和要理。看了二十幾年書的劉錡,自然也是早已感覺到了的。
然而劉錡畢竟不是劉行,他不是從千年之後那個時代橫空飛來的天外飛仙。
雖然心底知道那些儒家傳世的典籍中,很多地方實際上都是剽竊了被獨尊儒術後、淹沒在曆史長河中其他學派的學說和要理才形成如今這極其全麵、強大的第一大學派的。
但是在他的心底裏,還是擔心天下仕子會因劉行要終止獨尊儒術、引發仕子不滿,搞不好讓這新朝就如昔日王莽的新朝一般沒等穩固、便被推翻了。
所以在一個極短時間沉思後。劉錡再抬頭看向劉行時,他說道:“你若直言罷黜儒家的獨尊,我絕對不認同。但是十三郎。我想到一個辦法,可以讓你這百家重現的設想不受讀書人抵製,又能夠緩緩推進、最終成真。”
其實劉行想要罷黜儒家的獨尊,本來就有有些原因是因為儒家太多虛偽、虛假的東西將讀書人帶進了歧途。
加上後來還出現了八股文那樣禁錮人思想,將儒家變成皇帝最大玩弄天下工具的事情出現,才使得劉行前世、今生裏。真正用心帶著一種審視、甚至是挑毛揀刺的角度研讀了諸多儒家典籍後形成了現在這個想法的。
可是如果真的直接下令不讓儒家獨尊了,現在這天下讀書人中十之有九都是奉孔子為宗師人。想不被反對。恐怕很難。
之所以將這想法告訴劉錡,其實劉行也正是想要從這個血緣相親、目前自己唯一真正可以最大限度信任的人身上找到一些周旋之法來。
如今聽到劉錡主動要獻策,劉行馬上歡顏笑道:“我讓九哥看著文書,就是希望能從你那裏找尋出一些不激起士子反對、又能使百家重現的折中方法來的。”
“自國子監、太學,開兵、法、道、墨、武、農以及縱橫學之科目。自上而下,直至州府之學和縣鄉塾中,先分科以學、則才分入、量才定科。十三郎,我這個辦法,是否可以幫到你呢?”劉錡絲毫也不含糊,直接將他的想法和盤托出、扔給了劉行。
雖然他說的文縐縐、很是酸,但也在這時代裏看了十幾年“古書”的劉行,還是馬上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現在國子監、太學院裏分社出七個分類學科來,等於是告訴天下讀書人一句:從現在開始新朝不隻是要你們讀孔孟書,也要你們掌握兵法道、墨武農以及縱橫家的知識了。
接著呢?在逐級向下推廣,表麵上沒有立即讓儒家被獨尊千年的麵子製度被迅速摧毀。但時間長以後,自然而然的就會分裂儒家勢力。
利用學子們各自擅長的不同,從小對他們進行分別培養,最後變成學子中內訌式的自行分裂……
“九哥果然睿智!”
明白了劉錡獻這一策的長遠用心,劉行不禁讚歎中笑道:“看來大虎還需親兄弟呀!我還以為九哥如果知道我要讓儒家不能繼續獨尊以後,會第一反對我呢!沒想到、沒想到你反倒幫我解開了困擾我好多天的這麽一個死結。”
“你我親兄弟,就算你做得事情再如何。為了我劉家、為了我們的親情,我也隻能鼎力助你。”劉錡先是有些悵然地說了這樣一番話。
隨即他麵色暗淡下去,略帶憂傷地說道:“誰讓你十幾年來都不在家中,我不能盡到一個為兄長的責任呢?長兄如父、八位兄長離世的早,我算得上是你的長兄了。長兄如父,有道是養不教父之過,這都是我的失責、是我該在這樣一個時候來幫盡量補救你所缺失的。”
聽到劉錡又提家事,劉行不想被帶迴到舊日仇恨中、馬上拉開了話題:“家中事日後閑暇再談,我現在還有一個事,想讓九哥你幫我酌定一下。”
“何事?”
“吳玠一人獻西蜀,西疆半壁是其功。”
劉行見九哥也從家事中迅速抽出思想來,立即說道:“吳玠這一次堪稱我們這個朝廷最大的功臣,該如何賞賜他、任用他,我卻兩天都沒沒想出個妥善的方法來。”
吳玠的功勞有多大,劉行心裏知道、劉錡也很清楚。
半壁江山,一個上清派翹楚就這樣拱手送給劉行。這若是換在之前的幾個朝代,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怕是都會馬上給吳玠這樣一個人封王拜相、甚至直接裂土分封了。
但此時的這個新朝,連劉行自己都還沒有個爵位、更別說裂土封疆了。如果直接給吳玠封王拜相,恐怕隻會引來天下更多非議、搞不好還會鬧出大亂子來。
對於防微杜漸,劉錡畢竟比劉行年長、官場上和沙場的實踐經驗也多上太多了。
他聽完劉行的話之後,低頭皺眉苦苦思索了盞茶的時間。
終於,當他抬頭再看向劉行時候說道:“吳玠功勞雖大,卻非貪功貪賞之人,他隻是憑借著一心肝膽、忠君之心才勸得西蜀來歸的。如果你讓我幫你拿主意,那我感覺你可讓陛下頒下聖旨先授吳玠鐵券,再封他個爵位。然後授予兵權,讓他明白你絕無防他之心便可。”
聽完劉錡的建議,劉行心底裏卻暗自盤算起來:爵位嘛,那就是個名頭而已。最多,也就是每年給那爵位一個對等的俸祿。反正自唐朝以來就沒有多少封爵馬上有封地的事情發生,不怕吳玠不滿意。
授鐵券,後代免死。這個不好、因為這小爺自己的特權。但是不授鐵券,又無法讓如今很可能已經將整個蜀地和西疆大半兵權攬入手中的吳玠徹底對自己放心。
鐵券不能授、授了他鐵券,以後小爺的要弄出來的法律還怎麽保證權威性?萬一他吳玠日後真有反我的心了,我殺是不殺他?
念及此處,劉行腦袋裏忽然靈光一現、一個想法一蹦出來便讓劉行笑逐顏開。
抬頭再望向劉錡時,劉行做出了決定:“鐵券不可輕授,但可以授他禦賜銀刀或銀槍等物。我的金劍是上斬昏君、下誅佞臣,他的銀刀或者銀槍,可以賦予對二品以下文武官員先斬後奏的權利。至於爵位,我可以讓皇上立即封他為七百戶食邑的開國伯,你看怎樣?”(未完待續)
在劉錡神秘地大笑時,劉行的心底卻十分清楚自己這樣選擇將要對著大宋朝帶來怎樣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可能還不隻是影響到目前已經有半壁宋室江山來歸的五台新朝廷,更可能在若幹年以後影響到整個天下、乃至更遙遠的地方……
未來如何,劉行現在不敢去想、也不願意去多想。
因為未來的事情隻能未來去做,劉行眼下要做好的事,首先就是讓自己這個同父異母的各個幫助自己牢牢掌控住這新朝廷的權利。
所以當劉錡的笑容漸漸散去後,劉行將第三份文書從袖子裏抽出來、遞到了他的麵前。
“以法製國、以儒教國、以兵捍國、以墨興國、以佛道護國、以武道強國、以農固國本、以縱橫謀定四海。”在劉錡接過第三份文書時,劉行的口中先是蹦出了這樣一串話。
隨即在劉錡麵露驚疑中打開文書後,劉行繼續說道:“春秋之時、百家爭鳴。百家之中、各有所長。漢後以來、獨尊儒術,是讓朝堂之上紛爭鵲起、經久不息的關鍵點。所以這次我不隻是要分走本屬於我和皇帝的權利,我還要分走儒家的獨尊之權。”
忽聞此言,劉錡停住觀看、抬頭大驚道:“啊?你、你是說,你要打破自漢以來獨尊儒術的那一套。將百家爭鳴的景象重新掀起於這新朝的天下間?你、你就不怕遭到滿天下仕子們的反對,陡增很多強勁對手嗎?”
劉錡的這翻驚言,劉行在想好要結束獨尊儒術那個千百年來不曾有所改變的國本之策時。早已想好了一套完整的對策。
所以當劉錡話音落時,劉行馬上露出了陰冷的笑容道:“儒家獨尊,實際上真正屬於先哲孔孟的學說又有多少呢?九哥你也是飽讀詩書之人,想必從那些所謂儒家典籍中,不止一次看到過法兵墨農乃至於縱橫家的源法吧?”
兵家主戰略、謀略,儒家典籍中也有很多先哲主張為國家“前赴後繼、死而後已”,倡導謀略與戰略。
墨家主張兼愛非攻、節用明鬼和天誌。這些主張。劉錡也在儒家很多典籍中不止一次看到過。
法家強調“不別親疏、不疏貴賤,一斷於法”。諸如三國諸葛、元祐時的王安石。哪一個不是儒家經典熟讀於心,但他們在很多作風、做法上,不正是用了人家法家那一套嗎?
至於被早早淹沒在曆史之中的縱橫家,包括此時已經出任北朝新內閣天樞院參事、理藩院知事的馬擴在內。曆代以來。無數儒家學子們在為各朝各代對外交涉的時候,實際上主要采用的策略、方法,本質上不正是源於縱橫家嗎?
這些被儒家給“兼容並包”、融入自家,實際上更多像是剽竊之後納入到儒家典籍中的其他學派學說和要理。看了二十幾年書的劉錡,自然也是早已感覺到了的。
然而劉錡畢竟不是劉行,他不是從千年之後那個時代橫空飛來的天外飛仙。
雖然心底知道那些儒家傳世的典籍中,很多地方實際上都是剽竊了被獨尊儒術後、淹沒在曆史長河中其他學派的學說和要理才形成如今這極其全麵、強大的第一大學派的。
但是在他的心底裏,還是擔心天下仕子會因劉行要終止獨尊儒術、引發仕子不滿,搞不好讓這新朝就如昔日王莽的新朝一般沒等穩固、便被推翻了。
所以在一個極短時間沉思後。劉錡再抬頭看向劉行時,他說道:“你若直言罷黜儒家的獨尊,我絕對不認同。但是十三郎。我想到一個辦法,可以讓你這百家重現的設想不受讀書人抵製,又能夠緩緩推進、最終成真。”
其實劉行想要罷黜儒家的獨尊,本來就有有些原因是因為儒家太多虛偽、虛假的東西將讀書人帶進了歧途。
加上後來還出現了八股文那樣禁錮人思想,將儒家變成皇帝最大玩弄天下工具的事情出現,才使得劉行前世、今生裏。真正用心帶著一種審視、甚至是挑毛揀刺的角度研讀了諸多儒家典籍後形成了現在這個想法的。
可是如果真的直接下令不讓儒家獨尊了,現在這天下讀書人中十之有九都是奉孔子為宗師人。想不被反對。恐怕很難。
之所以將這想法告訴劉錡,其實劉行也正是想要從這個血緣相親、目前自己唯一真正可以最大限度信任的人身上找到一些周旋之法來。
如今聽到劉錡主動要獻策,劉行馬上歡顏笑道:“我讓九哥看著文書,就是希望能從你那裏找尋出一些不激起士子反對、又能使百家重現的折中方法來的。”
“自國子監、太學,開兵、法、道、墨、武、農以及縱橫學之科目。自上而下,直至州府之學和縣鄉塾中,先分科以學、則才分入、量才定科。十三郎,我這個辦法,是否可以幫到你呢?”劉錡絲毫也不含糊,直接將他的想法和盤托出、扔給了劉行。
雖然他說的文縐縐、很是酸,但也在這時代裏看了十幾年“古書”的劉行,還是馬上聽明白了他的意思。
現在國子監、太學院裏分社出七個分類學科來,等於是告訴天下讀書人一句:從現在開始新朝不隻是要你們讀孔孟書,也要你們掌握兵法道、墨武農以及縱橫家的知識了。
接著呢?在逐級向下推廣,表麵上沒有立即讓儒家被獨尊千年的麵子製度被迅速摧毀。但時間長以後,自然而然的就會分裂儒家勢力。
利用學子們各自擅長的不同,從小對他們進行分別培養,最後變成學子中內訌式的自行分裂……
“九哥果然睿智!”
明白了劉錡獻這一策的長遠用心,劉行不禁讚歎中笑道:“看來大虎還需親兄弟呀!我還以為九哥如果知道我要讓儒家不能繼續獨尊以後,會第一反對我呢!沒想到、沒想到你反倒幫我解開了困擾我好多天的這麽一個死結。”
“你我親兄弟,就算你做得事情再如何。為了我劉家、為了我們的親情,我也隻能鼎力助你。”劉錡先是有些悵然地說了這樣一番話。
隨即他麵色暗淡下去,略帶憂傷地說道:“誰讓你十幾年來都不在家中,我不能盡到一個為兄長的責任呢?長兄如父、八位兄長離世的早,我算得上是你的長兄了。長兄如父,有道是養不教父之過,這都是我的失責、是我該在這樣一個時候來幫盡量補救你所缺失的。”
聽到劉錡又提家事,劉行不想被帶迴到舊日仇恨中、馬上拉開了話題:“家中事日後閑暇再談,我現在還有一個事,想讓九哥你幫我酌定一下。”
“何事?”
“吳玠一人獻西蜀,西疆半壁是其功。”
劉行見九哥也從家事中迅速抽出思想來,立即說道:“吳玠這一次堪稱我們這個朝廷最大的功臣,該如何賞賜他、任用他,我卻兩天都沒沒想出個妥善的方法來。”
吳玠的功勞有多大,劉行心裏知道、劉錡也很清楚。
半壁江山,一個上清派翹楚就這樣拱手送給劉行。這若是換在之前的幾個朝代,無論是秦皇漢武、還是唐宗宋祖,怕是都會馬上給吳玠這樣一個人封王拜相、甚至直接裂土分封了。
但此時的這個新朝,連劉行自己都還沒有個爵位、更別說裂土封疆了。如果直接給吳玠封王拜相,恐怕隻會引來天下更多非議、搞不好還會鬧出大亂子來。
對於防微杜漸,劉錡畢竟比劉行年長、官場上和沙場的實踐經驗也多上太多了。
他聽完劉行的話之後,低頭皺眉苦苦思索了盞茶的時間。
終於,當他抬頭再看向劉行時候說道:“吳玠功勞雖大,卻非貪功貪賞之人,他隻是憑借著一心肝膽、忠君之心才勸得西蜀來歸的。如果你讓我幫你拿主意,那我感覺你可讓陛下頒下聖旨先授吳玠鐵券,再封他個爵位。然後授予兵權,讓他明白你絕無防他之心便可。”
聽完劉錡的建議,劉行心底裏卻暗自盤算起來:爵位嘛,那就是個名頭而已。最多,也就是每年給那爵位一個對等的俸祿。反正自唐朝以來就沒有多少封爵馬上有封地的事情發生,不怕吳玠不滿意。
授鐵券,後代免死。這個不好、因為這小爺自己的特權。但是不授鐵券,又無法讓如今很可能已經將整個蜀地和西疆大半兵權攬入手中的吳玠徹底對自己放心。
鐵券不能授、授了他鐵券,以後小爺的要弄出來的法律還怎麽保證權威性?萬一他吳玠日後真有反我的心了,我殺是不殺他?
念及此處,劉行腦袋裏忽然靈光一現、一個想法一蹦出來便讓劉行笑逐顏開。
抬頭再望向劉錡時,劉行做出了決定:“鐵券不可輕授,但可以授他禦賜銀刀或銀槍等物。我的金劍是上斬昏君、下誅佞臣,他的銀刀或者銀槍,可以賦予對二品以下文武官員先斬後奏的權利。至於爵位,我可以讓皇上立即封他為七百戶食邑的開國伯,你看怎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