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的羅亞,卻是已經在眾人的注視之下走到了那架熟悉的古琴旁,然後長袍一撩,直接盤腿坐了下來,與之前的儒雅相比,盡是幹淨利落。

    “大家都是這裏的熟客了,想必也有認識我的,然後肯定也好奇我今天的裝扮,畢竟以前的時候我穿的衣服都是那種休閑淡雅的衣服,而這次卻是穿上了與這裏的氛圍不怎麽搭的勁裝,想來剛才我出現在這裏的時候,估計在座的肯定有人會有疑問,說這羅亞今天是不是拿錯了衣服……”

    周圍響起稀稀落落的笑聲,他們中間確實是有人在看到羅亞的時候是這麽想的。

    畢竟,這風格的差異太大了,如果不是羅亞走向古琴,他們都還以為是不是有什麽人穿著古裝進了這清風居。

    “看不出來啊!你口中心心念念的仙長居然還有這麽凡人的一麵,這暖場子的能力不錯啊!”武琳轉頭看向似乎仍處於衝擊中的肖瀟,笑著說道。

    而肖瀟則是一臉呆滯,僵硬的轉過頭看向武琳,喉嚨有些發幹的說道:“你剛才沒有聽見他說自己的名字嗎?”

    “他的名字?說了嗎……”武琳現實不在意的想了想,然後整個人也是忽然的僵住,“他說……他叫羅亞?”

    這世界不……會就是這麽的玄幻吧!

    武琳迅速的再次把頭轉向坐在古琴前的人,但是那張麵具卻是隔絕了外界的一切目光。

    而羅亞也繼續的說了下去,語調卻是逐漸的鄭重。

    “我在這裏告訴大家,我並沒有拿錯衣服,至於今天為什麽我要穿這身衣服呢,自然是我今天彈的曲子的原因。”

    羅亞娓娓道來。

    “今天,在清風居裏,來了幾位平凡而又特殊的人,說他們平凡,是因為在我們這個華國,有著萬萬千千的像他們這樣的人,他們永遠的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默默的奉獻著自己的熱血,獻祭著自己的生命。”

    “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值得我們永遠的銘記,即使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史書上也不會留下他們的個人痕跡,今天我附上麵具,就是因為此刻,我想以一個後輩的身份坐在這裏,而不是單單的羅亞個人。”

    “有一首詞寫的很好,我覺得在這裏吟誦正合適。”

    羅亞看著一個方向,在那裏,有著幾位滿頭白發,曆經歲月的侵蝕卻仍舊散發著雄獅一樣威嚴的老人,感覺自己心中的豪氣也是頓生。

    在所有人的注視下,他將那首詩吟誦了出來。

    “怒發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裏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誌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吟誦的聲音激昂慷慨,充滿著無限的力量,再加上這首詞的內容,讓人頓時血脈噴張。

    對於這首詞,在場的人不會有不知道的,而更是知道,所以才會有更深的體驗。

    嶽飛的這首詞,激勵著華夏兒女的愛國心,而在抗戰的艱苦時期,這首詞曲更是以其低沉卻又雄壯的歌音感染著那些為祖國前赴後繼的兒女。

    這是一首頌詞,對那些與國家危難而挺身而出的華夏兒女的頌詞,說的是他們的無畏,是他們的拳拳報國之心,是他們流傳給後世子女的精神。

    羅亞在這裏吟誦這首詞,就是在告訴所有的人,今天,在這清風居裏麵,有著那麽幾位為著祖國的安全而負重前行的人。

    但是,誰也沒有說話,沒有人站起來,說想要拜會拜會這幾位老人。

    因為,所有的人都知道,有的事情,是不需要口頭上的表達的,那些東西,是要牢牢的記在心底,讓後一輩一輩的傳承下去的。

    清風居裏一片寂靜,有人受到感染而情緒激昂,有人心緒久久不能平息,也有人……心底一陣陣的暖流湧現,衝的鼻子發酸。

    李倫看著挺直了腰背坐在古琴之前的羅亞,又看了看自己周圍幾位眼睛裏已經開始冒馬尿的老戰友,忽然覺得這小子其實也不怎麽討厭,而且真的挺討喜的……

    在所有人都緊緊的閉上了嘴巴的時候,羅亞一個人的聲音就顯得格外的響亮了。

    “今天我的第一首曲子是《廣陵散》,贈予那些保疆衛國的英雄們。”

    語罷,羅亞的手撫上古琴,琴音驟起。

    短暫的曲頭,由一種怨恨淒然的低音引起,琴聲徐緩低沉,呈現出緬懷沉思的效果,主調情緒與前段形成鮮明對比,用猛烈的“撥刺”手法,連續而急促的奏出氣勢磅礴的樂音,殊死搏殺的的戰鬥氣氛,形成聲勢奪人的高潮。

    接著是華彩性的泛音導入壯闊豪邁的雙聲曲調,表現出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

    最後轉入作為樂曲結束的亂聲部分,熱烈歡騰好似大鑼大鼓奏出的振奮人心的凱旋曲,讓人心緒激昂。

    《廣陵散》是著名的十大古曲之一,以抑揚頓挫的殺伐氣氛而聞名,也是平和的古琴曲中唯一一首具有殺伐之氣的曲子,前奏清透有序,中間起承轉合,表現了臨危不懼的反抗意識。

    而談起《廣陵散》,暫且不提它背後聶政刺韓王的故事,那有一個人的名字必然在這首曲子奏出來的時候頓時乍現,那就是有著“山野之仙人也”之稱的嵇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關於嵇康與《廣陵散》的來曆,更是有一則神鬼傳奇,說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琴聲優雅如若清風,打動一幽靈,那幽靈遂傳此曲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此曲不得教人。

    這是《廣陵散》的一種來曆,但是大多人都是不相信的,但是也從側麵說明了這首曲子的精妙絕倫。

    後來,嵇康因為幫朋友出頭而被司馬昭賜死,上刑場時,嵇康仍舊從容淡定,衣發不束,而之下卻有三千名太學生跪拜求情,場麵浩浩蕩蕩,一度讓司馬昭難堪,但是嵇康名氣之盛,更讓司馬昭容不下他。

    而嵇康麵對死亡,仍舊一如既往的神情自若,他叫人拿來了一生摯愛的琴,輕撫琴弦,一曲《廣陵散》讓眾人驚豔不已,彈罷仍讓人覺得蕩氣迴腸,婉轉清揚。

    但同時也讓眾人為嵇康哀歎,刑場之上,嵇康說道:“從前袁惟說要跟我學習《廣陵散》,我常常吝惜不已,如今看來是要失傳了。”

    說罷慷慨就義。

    這也就造就了後世有《廣陵散》此曲早就失傳了的說法。

    但是無論這首曲子還是不是當時嵇康手中的那首絕響,它此刻的魅力仍舊不容小覷。

    場麵一度寂靜,有的人沉浸於琴聲之中難以自拔,可以說,這首曲子,是羅亞來到這清風居裏彈的情緒最為激烈的一首曲子,就連羅亞自己也是沉浸於其中。

    音樂,往往具有一種超越語言的魅力,它可以直達人的心底,產生微妙的變化。

    沒有人喝彩,但掌聲卻是一陣陣的響起,經久不息。

    而羅亞則是在此刻拿下了臉上的那張黑色的麵具,鄭重的放在了一旁,然後起身向眾人行禮,更是向那幾位並不起眼的老人行禮。

    有些人,值得他一心一意的做他想要做的事情,以前的時候,他從來都沒有機會做這種事情,盡管心裏有那個想法,也是難以付諸於實際,而現在,他有適合的場合,也有隨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機會,他覺的自己就算是放肆一點也沒有多大的關係。

    人,不就活個那幾十年嗎?終歲之後,都隻是一柸黃土,此後也便是塵歸塵,土歸土,和這個世界兩不想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流浪巨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誰是魑魅魍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誰是魑魅魍魎並收藏流浪巨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