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鶴亮翅的完成體位為身體在右腿向右側壓縮旋轉到極致,右臂抬於頭部之上,左臂向前推出。白鶴亮翅下接摟膝拗步。
身體在右腿向右側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身體開始在右腿之上向左側旋轉,心神抽合會陰旋轉將左腿抽合到右腿後側落地後,即將身體在右腿之上向左側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左腿之上繼續向左旋轉,將右腿腳尖拉至起式位置正前方,身體此時也麵朝起式位置正前方。雙臂隨身體左轉,保持位置不動,但是雙臂因為能量隨心力旋轉而將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身體左側,右臂肘部下沉而使右小臂垂直。
身體在左腿之上繼續向左側壓縮旋轉,將身體拉到到麵朝起式位置左側反向,心神抽合會陰旋轉拉動右腿腳尖轉向身體左側,當右腳腳尖轉向左側後,即將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右腿之上,身體在右腿之上繼續向左側旋轉,雙臂不動,心神抽合會陰旋轉將左腿前邁一步。
此時身體麵向起式位置左側反向,周身整體在右後腿之上進行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左手水平位於胸前,右手豎直位於頭部前方。待上下貫通之力上行到百會後,開始打摟膝拗步。
身體在右後腿之上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周身開始向左側旋轉,將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向左腿之上轉換,使得身體在左腿之上繼續向左側壓縮旋轉,雙臂隨身體左轉,心神抽合左手迴拉,右手則與左手對拉拔長伸出。身體在左腿之上壓縮旋轉到極致,右腿跟進半步。完成摟膝拗步。
這雙臂的對拉拔長,以感覺到對拉拔長之力即可,不可也不會有過大的外形動作。比如雙臂從白鶴亮翅轉換到摟膝拗步,隻不過是在周身與雙臂之中的能量運行生成了白鶴亮翅左手伸出右手迴拉的對拉拔長,轉換到摟膝拗步的左手迴拉與右手前伸的對拉拔長。這雙臂無論是在白鶴亮翅中的對拉拔長,還是在摟膝拗步中的對拉拔長,其實都是內裏能量運行使然,從外形動作看來,這雙臂似乎都沒有什麽動作,雙手之一前一後也頂多相距一尺距離。並且這雙手的前後是隨身體旋轉而發,身體向左旋轉則左蓄右發,即左手迴縮右手發出;身體右旋則右蓄左發,右手迴縮左手發出。所以整個太極拳的套路動作之中,雙臂似乎從外形動作中看不出來有什麽動作的。
這就是太極拳拳架越打越小的原因,即內裏心力與精氣神的能量強大後,能量隻在內裏運行而越來越不需要外形動作的配合,從外形動作中隻能看到周身重心在兩腿之間的轉換。持續地打下去,會達到一點也不需要外形動作,隻需心力與精氣神的能量維持能量在周身的運行,這時,就要開始習練沒有外形動作的站樁了。
站樁,就是在沒有外形動作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配合之下,僅僅依靠心力抽合出玉枕壓縮、百會旋轉的神力,再用心神抽合出尾閭壓縮、會陰旋轉的精力和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的氣力,使得周身生成完整的精氣神的能量運行。也就是說,站樁時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已經被徹底陰陽轉換為玉枕、百會、尾閭、會陰、腳跟、腳踝這幾個部位的壓縮旋轉了,外形動作的腰腹折疊都沒有了。
站樁是外靜內動,內裏心神抽合精氣神的能量不斷地在兩腿之間進行著陰陽轉換,在外表的安靜之中,內裏卻進行著洶湧澎湃的能量蓄發。
摟膝拗步完成後,接手揮琵琶。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心神抽合身體開始向右側旋轉,同時抽合右腿後撤半步,將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右後腿之上,身體在右後腿之上繼續進行向右側的壓縮旋轉。雙臂隨身體向右旋轉時,右蓄左發,心神抽合右手下行至腰腹,左手上行至頭部,雙手位於垂直的一條線上。周身在右腿之上壓縮旋轉到極致後,拉動前左腿後撤半步。完成手揮琵琶。
此左前腿後撤半步與其他動作中後腿跟進半步同意,都是為了完成身體在一條腿之上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
手揮琵琶後接摟膝打掌。這摟膝打掌與摟膝拗步是同一個動作,隻不過摟膝拗步在從白鶴亮翅轉換過來的,之間有幾迴轉身過程中的陰陽轉換,這個陰陽轉換導致了在做摟膝拗步這個動作之前,身體處於雙腳相拗的位置,即由白鶴亮翅轉身的過程中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將右腿腳尖轉向身體左側,但是左腿腳尖卻朝向起式位置的正前方,使得左右腳相拗步。
此時身體在右腿之上向右側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心神抽合身體在右腿之上反向向左側旋轉,心神抽合左腿抬起前邁半步,左腿落地後即將身體在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向左腿轉換,心神抽合身體在左腿之上生成向左側的壓縮旋轉。身體隨之向左側旋轉,心神抽合雙臂對拉拔長,左臂向下內縮,右臂向前伸出。此為左摟膝打掌,後接右摟膝打掌。
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繼續抽合起右腿向右前方邁步,落地後隨即將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反向轉換到右前腿之上,生成身體向右側的壓縮旋轉,同時雙臂對拉拔長,左臂外張上行於胸前,右臂內縮下行於腰腹。此為右摟膝打掌。然後後接搬攔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身體在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不停,心神抽合左腿前邁一步,落地後將身體在右後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前左腿之上,反向向左側壓縮旋轉,雙臂隨心力對拉拔長,左蓄右發,左手內縮迴拉,右手前伸,握拳打出。身體在左腿壓縮旋轉到極致後,右腿跟進半步。搬攔捶結束。
就如以前的舉例一樣,這搬攔捶之右手錘是朝前直打的,但是胳膊之內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是連綿不斷的,在這一拳之中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成無數次對拉拔長的能量來迴往複地運行,就是說這一個搬攔捶的動作你可以打一秒鍾,也可以打一分鍾,也可以打一天。將來身體習練出來的神行一片的狀態,就是由這身體之內循環往複的對拉拔長、陰陽消長、物極必反所生成的。
同理,那白鶴亮翅、手揮琵琶、摟膝打掌、懶紮衣、十字手、單鞭等所有動作,都是在表麵的一個動作之中蘊含著連綿不絕的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隨時都可以用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進行八勁吞吐。如果將這些外形動作無限緩慢地打而隻在內裏進行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則就成為了身體各種姿勢的站樁。
這左右摟膝打掌到搬攔捶三個動作,不像其他動作那樣需要在每條腿之上作出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而是三個動作連貫起來,一氣嗬成地打出來。所以這三個動作就接近於技擊實戰的動作了。在技擊實戰中,除非將功夫習練到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真氣鼓蕩的狀態,是不可能在每一次的能量蓄發之中都能夠蓄發出完整極致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的。
但是在這三個一氣嗬成的動作之中,雖然不能生成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但是依然是一次一氣之循環起落的能量蓄發,每個動作都要生成壓縮旋轉,並且待上下貫通之力上行到百會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動作。
周身生成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就需要虛腿跟進半步。在這三個動作中,沒有後腿跟進半步的動作,而是將後腿跟進半步的動作直接變化為將後腿抽合到實腿前方落地了,落地後隨即將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這個虛腿之上。所以在習練這三個動作之時,尤其要體會沾連粘隨、引進落空之對敵之意。
身體在右腿向右側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身體開始在右腿之上向左側旋轉,心神抽合會陰旋轉將左腿抽合到右腿後側落地後,即將身體在右腿之上向左側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左腿之上繼續向左旋轉,將右腿腳尖拉至起式位置正前方,身體此時也麵朝起式位置正前方。雙臂隨身體左轉,保持位置不動,但是雙臂因為能量隨心力旋轉而將左手心朝下,右手心朝身體左側,右臂肘部下沉而使右小臂垂直。
身體在左腿之上繼續向左側壓縮旋轉,將身體拉到到麵朝起式位置左側反向,心神抽合會陰旋轉拉動右腿腳尖轉向身體左側,當右腳腳尖轉向左側後,即將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右腿之上,身體在右腿之上繼續向左側旋轉,雙臂不動,心神抽合會陰旋轉將左腿前邁一步。
此時身體麵向起式位置左側反向,周身整體在右後腿之上進行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左手水平位於胸前,右手豎直位於頭部前方。待上下貫通之力上行到百會後,開始打摟膝拗步。
身體在右後腿之上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周身開始向左側旋轉,將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向左腿之上轉換,使得身體在左腿之上繼續向左側壓縮旋轉,雙臂隨身體左轉,心神抽合左手迴拉,右手則與左手對拉拔長伸出。身體在左腿之上壓縮旋轉到極致,右腿跟進半步。完成摟膝拗步。
這雙臂的對拉拔長,以感覺到對拉拔長之力即可,不可也不會有過大的外形動作。比如雙臂從白鶴亮翅轉換到摟膝拗步,隻不過是在周身與雙臂之中的能量運行生成了白鶴亮翅左手伸出右手迴拉的對拉拔長,轉換到摟膝拗步的左手迴拉與右手前伸的對拉拔長。這雙臂無論是在白鶴亮翅中的對拉拔長,還是在摟膝拗步中的對拉拔長,其實都是內裏能量運行使然,從外形動作看來,這雙臂似乎都沒有什麽動作,雙手之一前一後也頂多相距一尺距離。並且這雙手的前後是隨身體旋轉而發,身體向左旋轉則左蓄右發,即左手迴縮右手發出;身體右旋則右蓄左發,右手迴縮左手發出。所以整個太極拳的套路動作之中,雙臂似乎從外形動作中看不出來有什麽動作的。
這就是太極拳拳架越打越小的原因,即內裏心力與精氣神的能量強大後,能量隻在內裏運行而越來越不需要外形動作的配合,從外形動作中隻能看到周身重心在兩腿之間的轉換。持續地打下去,會達到一點也不需要外形動作,隻需心力與精氣神的能量維持能量在周身的運行,這時,就要開始習練沒有外形動作的站樁了。
站樁,就是在沒有外形動作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配合之下,僅僅依靠心力抽合出玉枕壓縮、百會旋轉的神力,再用心神抽合出尾閭壓縮、會陰旋轉的精力和腳跟壓縮腳踝腳麵旋轉的氣力,使得周身生成完整的精氣神的能量運行。也就是說,站樁時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已經被徹底陰陽轉換為玉枕、百會、尾閭、會陰、腳跟、腳踝這幾個部位的壓縮旋轉了,外形動作的腰腹折疊都沒有了。
站樁是外靜內動,內裏心神抽合精氣神的能量不斷地在兩腿之間進行著陰陽轉換,在外表的安靜之中,內裏卻進行著洶湧澎湃的能量蓄發。
摟膝拗步完成後,接手揮琵琶。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心神抽合身體開始向右側旋轉,同時抽合右腿後撤半步,將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右後腿之上,身體在右後腿之上繼續進行向右側的壓縮旋轉。雙臂隨身體向右旋轉時,右蓄左發,心神抽合右手下行至腰腹,左手上行至頭部,雙手位於垂直的一條線上。周身在右腿之上壓縮旋轉到極致後,拉動前左腿後撤半步。完成手揮琵琶。
此左前腿後撤半步與其他動作中後腿跟進半步同意,都是為了完成身體在一條腿之上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
手揮琵琶後接摟膝打掌。這摟膝打掌與摟膝拗步是同一個動作,隻不過摟膝拗步在從白鶴亮翅轉換過來的,之間有幾迴轉身過程中的陰陽轉換,這個陰陽轉換導致了在做摟膝拗步這個動作之前,身體處於雙腳相拗的位置,即由白鶴亮翅轉身的過程中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將右腿腳尖轉向身體左側,但是左腿腳尖卻朝向起式位置的正前方,使得左右腳相拗步。
此時身體在右腿之上向右側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心神抽合身體在右腿之上反向向左側旋轉,心神抽合左腿抬起前邁半步,左腿落地後即將身體在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向左腿轉換,心神抽合身體在左腿之上生成向左側的壓縮旋轉。身體隨之向左側旋轉,心神抽合雙臂對拉拔長,左臂向下內縮,右臂向前伸出。此為左摟膝打掌,後接右摟膝打掌。
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繼續抽合起右腿向右前方邁步,落地後隨即將身體在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反向轉換到右前腿之上,生成身體向右側的壓縮旋轉,同時雙臂對拉拔長,左臂外張上行於胸前,右臂內縮下行於腰腹。此為右摟膝打掌。然後後接搬攔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身體在右腿之上的壓縮旋轉不停,心神抽合左腿前邁一步,落地後將身體在右後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前左腿之上,反向向左側壓縮旋轉,雙臂隨心力對拉拔長,左蓄右發,左手內縮迴拉,右手前伸,握拳打出。身體在左腿壓縮旋轉到極致後,右腿跟進半步。搬攔捶結束。
就如以前的舉例一樣,這搬攔捶之右手錘是朝前直打的,但是胳膊之內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是連綿不斷的,在這一拳之中可以隨心所欲地生成無數次對拉拔長的能量來迴往複地運行,就是說這一個搬攔捶的動作你可以打一秒鍾,也可以打一分鍾,也可以打一天。將來身體習練出來的神行一片的狀態,就是由這身體之內循環往複的對拉拔長、陰陽消長、物極必反所生成的。
同理,那白鶴亮翅、手揮琵琶、摟膝打掌、懶紮衣、十字手、單鞭等所有動作,都是在表麵的一個動作之中蘊含著連綿不絕的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隨時都可以用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進行八勁吞吐。如果將這些外形動作無限緩慢地打而隻在內裏進行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則就成為了身體各種姿勢的站樁。
這左右摟膝打掌到搬攔捶三個動作,不像其他動作那樣需要在每條腿之上作出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而是三個動作連貫起來,一氣嗬成地打出來。所以這三個動作就接近於技擊實戰的動作了。在技擊實戰中,除非將功夫習練到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真氣鼓蕩的狀態,是不可能在每一次的能量蓄發之中都能夠蓄發出完整極致的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的。
但是在這三個一氣嗬成的動作之中,雖然不能生成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但是依然是一次一氣之循環起落的能量蓄發,每個動作都要生成壓縮旋轉,並且待上下貫通之力上行到百會後才能進行下一個動作。
周身生成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就需要虛腿跟進半步。在這三個動作中,沒有後腿跟進半步的動作,而是將後腿跟進半步的動作直接變化為將後腿抽合到實腿前方落地了,落地後隨即將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這個虛腿之上。所以在習練這三個動作之時,尤其要體會沾連粘隨、引進落空之對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