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什麽是神抽合?
形意拳以心行氣的方式是心意抽合,即以心力將周身各部位抽合出壓縮旋轉之意,以達到心與意合而生成氣的能量。形意拳隻需要抽合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即可,就可以使得身體獲得上行的上下貫通之力的技擊能量和力量,然後將這個周身整體能量發出體外就是技擊力量。即內家拳以心行氣的方式中,最基本的心意抽合就能夠生成形意拳巨大的能量蓄發。
但是太極拳與形意拳是不同的,太極拳不但需要用心力抽合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意,以生成內外合一之周身能量,並且太極拳還需要將心意合一生成的能量維持在體內運行,此時隻有心意合一是不夠的。
形意拳能夠生成一氣之起落,起,即為心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下行腳蹬地,以使身體獲得上行上下貫通之力;落,即為將上下貫通之力從體內發出。
而太極拳要求的能量蓄發是一氣之循環起落。這一氣之循環起落與一氣之起落的差別就在於這個“落”上。形意拳的一氣之落,為“整體降落”,即將一氣之起(即上下貫通之力)的能量一下子“囫圇吞棗”地下行到腳發出就完事。
而太極拳的一氣之落,是需要將上下貫通之力再抽合迴心髒與心力合一,再加入到下一次的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發之中。如此,這太極拳的以心行氣,就要比形意拳的心意合一加入一個陰陽轉換,這個加入的陰陽轉換就在百會與心髒之間生成的心神能量氣圈。這個氣圈的範圍就是心髒、夾脊、玉枕、百會、印堂、玄鷹、喉頭、心髒。這個心神能量氣圈將上行上下貫通之力在百會生成神的能量之後,再將神的能量抽合迴心髒,時神力與心力合一後下行,再加入到連綿不絕的周身能量蓄發之中。即此心神能量氣圈的能量運行在維持著太極拳周身能量連綿不絕的上下運行。故太極拳將這個以心行氣的方式稱之為心神抽合。在心神抽合中,能夠抽合能量運行的就不單是心力的心抽合,還有神力和神意的神抽合。神力,即神的能量,與心力一樣;神意,就是玉枕、百會、印堂部位生成的壓縮旋轉之意。
心神氣圈一旦生成,它就控製了高於心髒部位的能量運行,即如果胳膊位置高於心髒,則胳膊就受百會部位的神力和神意控製。而這個十字手的位置在低於心髒部位時是受心力抽合控製的,但如果十字手的位置抬高到心髒部位以上,則受神抽合控製了;如果一手高於心髒部位一手低於心髒部位,則低於心髒部位的手受心力抽合控製,高於心髒部位之手受神抽合控製。
這個心力與神力共同抽合身體的過程,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習練到一定層次以後則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這種感覺和感知。所以在習練階段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拚命地去追求神力抽合。
這百會的旋轉本身就是很難習練出來的,百會旋轉到極致就是泥丸旋轉,泥丸會動了人的天眼就會打開,大腦會直接與外界能量、相信交流,達到先知先覺的程度。當然這些我還沒有習練出來,隻是聽師父、前輩們說的。那孫祿堂先生所說的李洛能、楊露禪、武禹襄、董海川四位前輩大師能夠達到先知先覺的程度,我輩人等豈能與之相提並論,恐怕這個技藝已經失傳了!
其實神抽合也是由心抽合發起的,是依附於心抽合的。但是在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層次時,就是將心力練虛,而將神意練實,這神意練實了,就是神明,就是將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的指揮控製權交還給大腦,使得大腦像指揮控製肌肉緊張發力那樣指揮控製周身整體上下內外的能量蓄發。
這十字手是練神意的,當十字手抬高到心髒部位以後,神意則能夠抽合十字手動作,而心力抽合周身上下的陰陽轉換。
這神抽合隻能用語言描述到如此了,剩下的要靠各位習練出來。好,我們繼續打十字手這個套路動作。
當身體麵向起式位置的左側,左腿生成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雙臂在手腕交叉成為十字手抬高於頭部之前翻轉棚出,右腿緊跟左腿半步,打出十字手。下麵接拉單鞭。
身體在左腿之上向左側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物極必反,身體開始在前左腿之上反向向右側旋轉,心力抽合會陰向右側旋轉抽起右後腿後退半步落地,將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右後腿之上,繼續向右側壓縮旋轉;同時神力抽合雙臂對拉拔長,雙臂逐漸拉開單鞭。
這雙臂的對拉拔長,由神力抽合右手勞宮內縮,則右手內縮之能量運動左手自然外張,在兩臂之間形成對拉拔長。在沒有習練出神意之前,用心力抽合雙臂。在習練出神意之後,心神氣圈自然抽合雙臂,使雙臂對拉拔長。
雙臂需要拉開多大距離?這個沒有定數,全靠心神抽合、自然而然。心神抽合出雙臂的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雙臂隻要去用意感覺這個對拉拔長就行,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有多長,雙臂就拉開多長,不要讓雙臂失去對拉拔長即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拉拔長是一種閉合的能量運行迴路,能量在迴路兩端兩奪對拉而在其間生成往複的能量運行,即對拉拔長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能量運行,是能夠被身體感覺、感知到的能量運行。這太極拳之意,就是要讓身體去感知各種氣圈的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這能量運行能夠去用大腦意識或者意念去感覺嗎?不能,隻能讓身體自己去感覺,這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是有一個界限和範圍的,超出了界限和範圍就沒有對拉拔長和能量運行了,所以這拉單鞭的過程,就是在習練雙臂對於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的感知和感覺,將拉開雙臂控製在對拉拔長的範圍之內。有些人不明此理,拉單鞭時將雙臂完全打開,那樣是不可能存在對拉拔長的,對拉拔長使得雙臂成弓,如果把雙臂完全展開,那不但內裏的對拉拔長沒有了,雙臂似曲非曲的外形動作的弓也沒有了,那雙臂就隻能成為一個擺設了!
雙臂之間能量運行的對拉拔長是與周身整體上下行能量的對拉拔長合一而動的。周身整體上下的對拉拔長是通過一個一個氣圈將能量運行到雙臂的,由氣圈運行到雙臂四梢的能量是外張的挺齊四梢的能量,心神抽合而形成的三心歸聚的能量抽合到四梢而形成內縮能量,雙臂就是在這個外張與內縮的能量之間生成對拉拔長的。
挺齊四梢,在剛開始習練內家拳時,是刻意地挺齊四梢,比如說扣齒、舌釘、十指伸張等,待習練出周身氣圈後,就不用再刻意地挺齊四梢了,此時挺齊四梢之外張能量是由上下貫通之力通過氣圈運行到四梢的。即太極拳高層次的挺齊四梢,其實就是騰膜之能量。那騰膜之外張能量與漲筋之內縮能量對拉拔長,使得周身真氣鼓蕩。
這騰膜的本質就是挺齊四梢,隻不過挺齊的不是骨肉筋梢,而是血梢,即周身毛發、皮膚,即能量運行於骨肉之間、皮毛之下。
形意拳以心行氣的方式是心意抽合,即以心力將周身各部位抽合出壓縮旋轉之意,以達到心與意合而生成氣的能量。形意拳隻需要抽合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下行能量即可,就可以使得身體獲得上行的上下貫通之力的技擊能量和力量,然後將這個周身整體能量發出體外就是技擊力量。即內家拳以心行氣的方式中,最基本的心意抽合就能夠生成形意拳巨大的能量蓄發。
但是太極拳與形意拳是不同的,太極拳不但需要用心力抽合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意,以生成內外合一之周身能量,並且太極拳還需要將心意合一生成的能量維持在體內運行,此時隻有心意合一是不夠的。
形意拳能夠生成一氣之起落,起,即為心力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力下行腳蹬地,以使身體獲得上行上下貫通之力;落,即為將上下貫通之力從體內發出。
而太極拳要求的能量蓄發是一氣之循環起落。這一氣之循環起落與一氣之起落的差別就在於這個“落”上。形意拳的一氣之落,為“整體降落”,即將一氣之起(即上下貫通之力)的能量一下子“囫圇吞棗”地下行到腳發出就完事。
而太極拳的一氣之落,是需要將上下貫通之力再抽合迴心髒與心力合一,再加入到下一次的一氣之起落的能量蓄發之中。如此,這太極拳的以心行氣,就要比形意拳的心意合一加入一個陰陽轉換,這個加入的陰陽轉換就在百會與心髒之間生成的心神能量氣圈。這個氣圈的範圍就是心髒、夾脊、玉枕、百會、印堂、玄鷹、喉頭、心髒。這個心神能量氣圈將上行上下貫通之力在百會生成神的能量之後,再將神的能量抽合迴心髒,時神力與心力合一後下行,再加入到連綿不絕的周身能量蓄發之中。即此心神能量氣圈的能量運行在維持著太極拳周身能量連綿不絕的上下運行。故太極拳將這個以心行氣的方式稱之為心神抽合。在心神抽合中,能夠抽合能量運行的就不單是心力的心抽合,還有神力和神意的神抽合。神力,即神的能量,與心力一樣;神意,就是玉枕、百會、印堂部位生成的壓縮旋轉之意。
心神氣圈一旦生成,它就控製了高於心髒部位的能量運行,即如果胳膊位置高於心髒,則胳膊就受百會部位的神力和神意控製。而這個十字手的位置在低於心髒部位時是受心力抽合控製的,但如果十字手的位置抬高到心髒部位以上,則受神抽合控製了;如果一手高於心髒部位一手低於心髒部位,則低於心髒部位的手受心力抽合控製,高於心髒部位之手受神抽合控製。
這個心力與神力共同抽合身體的過程,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而是習練到一定層次以後則自然而然地就有了這種感覺和感知。所以在習練階段千萬不要本末倒置,拚命地去追求神力抽合。
這百會的旋轉本身就是很難習練出來的,百會旋轉到極致就是泥丸旋轉,泥丸會動了人的天眼就會打開,大腦會直接與外界能量、相信交流,達到先知先覺的程度。當然這些我還沒有習練出來,隻是聽師父、前輩們說的。那孫祿堂先生所說的李洛能、楊露禪、武禹襄、董海川四位前輩大師能夠達到先知先覺的程度,我輩人等豈能與之相提並論,恐怕這個技藝已經失傳了!
其實神抽合也是由心抽合發起的,是依附於心抽合的。但是在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層次時,就是將心力練虛,而將神意練實,這神意練實了,就是神明,就是將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的指揮控製權交還給大腦,使得大腦像指揮控製肌肉緊張發力那樣指揮控製周身整體上下內外的能量蓄發。
這十字手是練神意的,當十字手抬高到心髒部位以後,神意則能夠抽合十字手動作,而心力抽合周身上下的陰陽轉換。
這神抽合隻能用語言描述到如此了,剩下的要靠各位習練出來。好,我們繼續打十字手這個套路動作。
當身體麵向起式位置的左側,左腿生成完整極致的壓縮旋轉,雙臂在手腕交叉成為十字手抬高於頭部之前翻轉棚出,右腿緊跟左腿半步,打出十字手。下麵接拉單鞭。
身體在左腿之上向左側壓縮旋轉到極致,陰陽消長物極必反,身體開始在前左腿之上反向向右側旋轉,心力抽合會陰向右側旋轉抽起右後腿後退半步落地,將左腿之上的壓縮旋轉轉換到右後腿之上,繼續向右側壓縮旋轉;同時神力抽合雙臂對拉拔長,雙臂逐漸拉開單鞭。
這雙臂的對拉拔長,由神力抽合右手勞宮內縮,則右手內縮之能量運動左手自然外張,在兩臂之間形成對拉拔長。在沒有習練出神意之前,用心力抽合雙臂。在習練出神意之後,心神氣圈自然抽合雙臂,使雙臂對拉拔長。
雙臂需要拉開多大距離?這個沒有定數,全靠心神抽合、自然而然。心神抽合出雙臂的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雙臂隻要去用意感覺這個對拉拔長就行,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有多長,雙臂就拉開多長,不要讓雙臂失去對拉拔長即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拉拔長是一種閉合的能量運行迴路,能量在迴路兩端兩奪對拉而在其間生成往複的能量運行,即對拉拔長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能量運行,是能夠被身體感覺、感知到的能量運行。這太極拳之意,就是要讓身體去感知各種氣圈的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這能量運行能夠去用大腦意識或者意念去感覺嗎?不能,隻能讓身體自己去感覺,這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是有一個界限和範圍的,超出了界限和範圍就沒有對拉拔長和能量運行了,所以這拉單鞭的過程,就是在習練雙臂對於對拉拔長的能量運行的感知和感覺,將拉開雙臂控製在對拉拔長的範圍之內。有些人不明此理,拉單鞭時將雙臂完全打開,那樣是不可能存在對拉拔長的,對拉拔長使得雙臂成弓,如果把雙臂完全展開,那不但內裏的對拉拔長沒有了,雙臂似曲非曲的外形動作的弓也沒有了,那雙臂就隻能成為一個擺設了!
雙臂之間能量運行的對拉拔長是與周身整體上下行能量的對拉拔長合一而動的。周身整體上下的對拉拔長是通過一個一個氣圈將能量運行到雙臂的,由氣圈運行到雙臂四梢的能量是外張的挺齊四梢的能量,心神抽合而形成的三心歸聚的能量抽合到四梢而形成內縮能量,雙臂就是在這個外張與內縮的能量之間生成對拉拔長的。
挺齊四梢,在剛開始習練內家拳時,是刻意地挺齊四梢,比如說扣齒、舌釘、十指伸張等,待習練出周身氣圈後,就不用再刻意地挺齊四梢了,此時挺齊四梢之外張能量是由上下貫通之力通過氣圈運行到四梢的。即太極拳高層次的挺齊四梢,其實就是騰膜之能量。那騰膜之外張能量與漲筋之內縮能量對拉拔長,使得周身真氣鼓蕩。
這騰膜的本質就是挺齊四梢,隻不過挺齊的不是骨肉筋梢,而是血梢,即周身毛發、皮膚,即能量運行於骨肉之間、皮毛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