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成和肖千羽開始注釋八卦掌、心意把拳論:
八卦掌由董海川先生發明,但是董海川先生流傳下來的有關八卦掌的文字較少,並且不係統。目前流行之八卦掌論,以描述外形動作文字為主,而外形動作不再注釋範圍之內,故隻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董海川先生之弟子程廷華之八卦掌論注釋。
(原文)程廷華論八卦掌
練八卦拳之道,先得明師傳授,曉拳中之意義,並先後之次序,其實八卦,本是一氣變化之分(一氣者,即太極也),一氣仍是八卦、四象、兩儀之合。是故太極之外無八卦,八卦兩儀四象之外亦無太極也。所以一氣八卦為其體,六十四變,以及七十二暗足互為其用。體亦謂之用,用亦謂之體,體用一源,動靜一道。遠在六合以外,近在一合身中。一動一靜,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體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其道至大而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若是言練,先曉伸縮旋轉圜研之理。先以伸縮而言之。縮者,是由高而縮於矮,由前而縮於後。從高而縮於矮之情形,身子如同縮至於深淵,從前而縮於後之意思,身體如同縮至於深窟。若是論身體伸長而言之,伸者自身體縮至極矮極微處,再往上伸去如同手捫於天,往遠伸去又同手探於海角,此是拳中開合抽長之精意,古人雲:“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所以八卦拳之道無內外也。研者身轉如同幾微的螺絲細軸一般,身體有研轉之形,而內中之軸無離此地之意也。旋轉之,是放開步法,邁足望著圓圈一旋轉,如身體轉九萬裏之地球一圈之意也。至於身體剛柔,如玲瓏透體,活活潑潑,流行無滯,又內中規矩的的確確不易。胳膊百練之純鋼,化為繞指之柔;兩足動作,皆勾股三角;兩手之運用,又合弧切八線。所以數不離理,理不離數,理數兼該,乃得萬全也。將此道得之於身心,可以獨善其身,亦可以兼善天下。身之所行是孝弟忠信,無事口中可以常念阿彌陀佛,行動不離聖賢之道。心中亦不離仙佛之門。非知此,不足以言練八卦拳術也;亦非如此,不能得著八卦拳之妙道也。
注釋:練八卦拳之道,先得明師傳授,曉拳中之意義,並先後之次序。
其實八卦,本是一氣變化之分。一氣者,即太極也。太極,為人體之內未分陰陽之先天一氣,即心力。心力啟動唿吸,開始分出唿吸之陰陽二氣,陰陽二氣隨心力在人體左右兩側兩腿之上上下運行,將人體分出兩儀,兩儀之能量蓄發陰陽轉換,將能量運行於四肢百骸,生成四肢之四象。四象之動生成八卦。故“一氣仍是八卦、四象、兩儀之合。是故太極之外無八卦,八卦兩儀四象之外亦無太極也。”。這句話就說明了八卦掌與太極拳本質同源之聯係。
八卦掌與太極拳一樣,均是使用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二者之區別在於對於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的不同使用方式。就如同外家拳,都以肌肉緊張發力,但是因為對於肌肉緊張發力的不同使用方式而分出無數個門派一樣。
再說說體用。這內家拳為什麽要強調體用原則呢?
在肌肉緊張發力中就不存在體用原則了,因為在肌肉緊張發力中,拳的外形動作本身就是在蓄發能量,並且還能直接使用。比如說弓馬步衝拳,這個弓馬步衝拳的動作本身就是在使用肌肉緊張發力站出弓馬步,打出衝拳,即弓馬步衝拳這個動作本身,即能夠蓄發能量,也是打擊技術。因為在肌肉緊張發力中,四肢在做打擊動作的同時,四肢中的肌肉就同時可以蓄發能量。
但是在內家拳裏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內家拳以心行氣壓縮旋轉之能量蓄發是在內裏進行的,這種能量蓄發本身是不能技擊實戰的,必須要通過外形動作將內裏蓄發出來的能量使用到技擊實戰中去。內家拳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方式在體內生成的基本能量蓄發是豎向上下的能量蓄發,而打擊能量卻是需要橫向發出的,即內家拳的體用是不同的。所以,內家拳要講究內外合一,就是體用合一,即內裏的能量蓄發要與外形技擊動作合一。這內裏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為體,外形動作為用。
因為內家拳的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並不是天然地就被我們的身體所接受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能量蓄發,所以就不能天然地達到體用合一的程度---------所以習練內家拳的過程,就是在習練體用合一的過程。
以上就是內家拳講究體用的原因。體,就是內裏的能量蓄發;用,就是將內裏的能量蓄發運用於四肢以達到技擊目的。
對於八卦掌來說,體,就是一氣生成八卦的內裏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用,就是六十四變,以及七十二暗足等由四肢進行的技擊動作。
將體用習練合一,就是內外合一。體用合一了,即體亦謂之用,用亦謂之體,體用一源,動靜一道。
體用,即內外六合。外三合約束用,內三合約束體。內外六合了,就體用合一了。而內外六合的本質就是達到周身與心力合一,即周身合一。此為“遠在六合以外,近在一合身中。一動一靜,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體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內外六合即周身合一,周身一體。
八卦之道,包容天地生生循環往複之理;八卦之用,練至神明,亦為生生不息之理。
習練八卦掌,要先明白伸縮旋轉圓研之道理。伸縮,身體之壓縮;旋轉,身體之旋轉;圓研,身體之內外旋轉合一也。
先說伸縮。縮,就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壓縮,壓縮為蓄積能量和勁力;伸,即縮的反向動作,即發出能量和勁力。
內家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主要在壓縮旋轉之蓄力階段,蓄好力了,發力隻是自然而然的動作,所以在形意拳與太極拳中不怎麽強調伸,而隻強調壓縮。但是在八卦掌中就不一樣了,因為八卦掌在三大內家拳中,主要是以形技擊實戰的,所以形的伸縮就很重要了,所以不但強調壓縮,還強調伸開。八卦掌的外形動作就是由四肢的伸縮、旋轉生成的。
八卦掌由董海川先生發明,但是董海川先生流傳下來的有關八卦掌的文字較少,並且不係統。目前流行之八卦掌論,以描述外形動作文字為主,而外形動作不再注釋範圍之內,故隻選擇一篇有代表性的董海川先生之弟子程廷華之八卦掌論注釋。
(原文)程廷華論八卦掌
練八卦拳之道,先得明師傳授,曉拳中之意義,並先後之次序,其實八卦,本是一氣變化之分(一氣者,即太極也),一氣仍是八卦、四象、兩儀之合。是故太極之外無八卦,八卦兩儀四象之外亦無太極也。所以一氣八卦為其體,六十四變,以及七十二暗足互為其用。體亦謂之用,用亦謂之體,體用一源,動靜一道。遠在六合以外,近在一合身中。一動一靜,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體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其道至大而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若是言練,先曉伸縮旋轉圜研之理。先以伸縮而言之。縮者,是由高而縮於矮,由前而縮於後。從高而縮於矮之情形,身子如同縮至於深淵,從前而縮於後之意思,身體如同縮至於深窟。若是論身體伸長而言之,伸者自身體縮至極矮極微處,再往上伸去如同手捫於天,往遠伸去又同手探於海角,此是拳中開合抽長之精意,古人雲:“其大無外,其小無內,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所以八卦拳之道無內外也。研者身轉如同幾微的螺絲細軸一般,身體有研轉之形,而內中之軸無離此地之意也。旋轉之,是放開步法,邁足望著圓圈一旋轉,如身體轉九萬裏之地球一圈之意也。至於身體剛柔,如玲瓏透體,活活潑潑,流行無滯,又內中規矩的的確確不易。胳膊百練之純鋼,化為繞指之柔;兩足動作,皆勾股三角;兩手之運用,又合弧切八線。所以數不離理,理不離數,理數兼該,乃得萬全也。將此道得之於身心,可以獨善其身,亦可以兼善天下。身之所行是孝弟忠信,無事口中可以常念阿彌陀佛,行動不離聖賢之道。心中亦不離仙佛之門。非知此,不足以言練八卦拳術也;亦非如此,不能得著八卦拳之妙道也。
注釋:練八卦拳之道,先得明師傳授,曉拳中之意義,並先後之次序。
其實八卦,本是一氣變化之分。一氣者,即太極也。太極,為人體之內未分陰陽之先天一氣,即心力。心力啟動唿吸,開始分出唿吸之陰陽二氣,陰陽二氣隨心力在人體左右兩側兩腿之上上下運行,將人體分出兩儀,兩儀之能量蓄發陰陽轉換,將能量運行於四肢百骸,生成四肢之四象。四象之動生成八卦。故“一氣仍是八卦、四象、兩儀之合。是故太極之外無八卦,八卦兩儀四象之外亦無太極也。”。這句話就說明了八卦掌與太極拳本質同源之聯係。
八卦掌與太極拳一樣,均是使用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二者之區別在於對於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的不同使用方式。就如同外家拳,都以肌肉緊張發力,但是因為對於肌肉緊張發力的不同使用方式而分出無數個門派一樣。
再說說體用。這內家拳為什麽要強調體用原則呢?
在肌肉緊張發力中就不存在體用原則了,因為在肌肉緊張發力中,拳的外形動作本身就是在蓄發能量,並且還能直接使用。比如說弓馬步衝拳,這個弓馬步衝拳的動作本身就是在使用肌肉緊張發力站出弓馬步,打出衝拳,即弓馬步衝拳這個動作本身,即能夠蓄發能量,也是打擊技術。因為在肌肉緊張發力中,四肢在做打擊動作的同時,四肢中的肌肉就同時可以蓄發能量。
但是在內家拳裏就不一樣了。因為這內家拳以心行氣壓縮旋轉之能量蓄發是在內裏進行的,這種能量蓄發本身是不能技擊實戰的,必須要通過外形動作將內裏蓄發出來的能量使用到技擊實戰中去。內家拳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方式在體內生成的基本能量蓄發是豎向上下的能量蓄發,而打擊能量卻是需要橫向發出的,即內家拳的體用是不同的。所以,內家拳要講究內外合一,就是體用合一,即內裏的能量蓄發要與外形技擊動作合一。這內裏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為體,外形動作為用。
因為內家拳的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並不是天然地就被我們的身體所接受的一種自然而然的能量蓄發,所以就不能天然地達到體用合一的程度---------所以習練內家拳的過程,就是在習練體用合一的過程。
以上就是內家拳講究體用的原因。體,就是內裏的能量蓄發;用,就是將內裏的能量蓄發運用於四肢以達到技擊目的。
對於八卦掌來說,體,就是一氣生成八卦的內裏以心行氣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用,就是六十四變,以及七十二暗足等由四肢進行的技擊動作。
將體用習練合一,就是內外合一。體用合一了,即體亦謂之用,用亦謂之體,體用一源,動靜一道。
體用,即內外六合。外三合約束用,內三合約束體。內外六合了,就體用合一了。而內外六合的本質就是達到周身與心力合一,即周身合一。此為“遠在六合以外,近在一合身中。一動一靜,一言一默,莫不有卦象焉,莫不有體用焉,亦莫不有八卦之道焉。”。內外六合即周身合一,周身一體。
八卦之道,包容天地生生循環往複之理;八卦之用,練至神明,亦為生生不息之理。
習練八卦掌,要先明白伸縮旋轉圓研之道理。伸縮,身體之壓縮;旋轉,身體之旋轉;圓研,身體之內外旋轉合一也。
先說伸縮。縮,就是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壓縮,壓縮為蓄積能量和勁力;伸,即縮的反向動作,即發出能量和勁力。
內家拳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的能量蓄發,主要在壓縮旋轉之蓄力階段,蓄好力了,發力隻是自然而然的動作,所以在形意拳與太極拳中不怎麽強調伸,而隻強調壓縮。但是在八卦掌中就不一樣了,因為八卦掌在三大內家拳中,主要是以形技擊實戰的,所以形的伸縮就很重要了,所以不但強調壓縮,還強調伸開。八卦掌的外形動作就是由四肢的伸縮、旋轉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