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博還有疑問:“既然您說那太極拳之套路動作是為了習練能量周身運化而使身體通透的,不是用來技擊實戰的,那麽為什麽太極拳之套路動作都是以打人之式編排出來的,又該如何習練太極拳套路動作呢?”
劉百成道:“問得好!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人不解之處。其實這形意拳與太極拳,從本質上來說並非是拳,而是一種區別於肌肉緊張發力的能量蓄發方式而已,習練會了形意拳與太極拳的能量蓄發方式,就可以以這種能量蓄發方式隨心所欲地技擊實戰而沒有任何規矩與套路。陳長興先生在傳授楊露禪、武禹襄太極拳時,那太極拳之外形動作也僅僅是幾個而已,就與那心意六合拳隻有五行拳五個動作一樣、心意把隻有一個動作一樣。這幾個簡單的習練能量蓄發的外形動作,就是形意拳、太極拳的基本功動作,與外家拳的基本功動作的弓馬步衝拳一樣。其實現在大家看到的太極拳套路,雖然號稱每套太極拳都是有幾十個到一百多個動作,但實際上有許多動作都是反複重複的,並且有些動作相似而變化不大,有的動作由其他動作組合而成。所以,那真正習練太極功夫之外形動作,僅僅是幾個實戰而已。具體來說有如下之動作即可習練出太極功夫:即身體在左右兩個方向上旋轉的動作、在左右兩個方向上陰陽轉換的動作即可!這身體在左右兩個方向上生成的壓縮旋轉和陰陽轉換,就是太極拳的基本功。而那手足之動作,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根據實戰情勢而變化的,並且手足之動作,是必須要有身體左右壓縮旋轉、陰陽轉換而蓄發出來的能量作為後盾的,如果手足之中沒有身體蓄發出來的巨大能量,就隻能是挨打的靶子,相當於殘廢的四肢而已!
但是陳長興先生為了傳拳,為了使太極拳形成一個自己的係統,就必須要創造出一個固定的套路動作,並且這些動作還要以技擊招式為主進行編排。但是這些套路動作雖然具備技擊招式之外形,本質上卻是無法僅僅從外形動作中尋找出使用價值的。我們就以太極拳之雲手的動作說明這個問題,也從這個動作中介紹一下太極拳套路動作的習練方法。
雲手這個動作,看似有用,其實那就是一個連小孩子都會做出的將對手之力向外撥開的技擊招式。將對手之力向外撥開,確實是一個有用的技擊招式,但是你如果按照雲手之動作去技擊實戰,那就隻有挨打了。
(注:大家可以從徐曉冬痛打內家拳之視頻中看出來,此處不再多說。)
這就是說,打法是一個‘法’,而不是動作本身。即將對手之力向外撥開是一種打法,這種打法可以由無數種外形動作得以實現,但是隻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可以在實戰中使用雲手的方式撥開外力。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可以百分之百地使用雲手去實戰,不管對手拳腳如何打我,我都可以隻使用雲手打擊對手,並且我的雲手也不會將對手打來的勁力向外撥開,我會使用雲手的動作進行引進落空、借力打力。這是為何?
這就是說:外形動作不是打法!那麽為什麽我又說我可以使用雲手迎接對手的各種打法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了?好,那我就從這個雲手的習練方法中說明這個問題。不懂得內家拳之人在習練雲手時,就隻是雙臂劃圓劃拉而已,可我是怎麽習練雲手的呢?我是這麽習練雲手的:
從整個雲手之動作大的方麵來說,雲手這個動作之中,起手就是體內上行能量自然發出的向上的一氣之起的捧勁,手臂劃圓的下行過程中,有身體旋轉生成的自然的捋、擠勁力,手臂運行到下方時有一氣之落生成的自然按勁,即在這雲手之一個手臂劃個半圓的動作之中,就蘊含了一氣之起落所自然生成的捧捋擠按之勁力,並且這隻是手法之中的勁力,如果加上周身一體之動,足動自然生踩勁,身體旋轉自然生冽勁,身進自然生靠勁,胳膊進自然生肘勁-----------那麽你看看,這捧捋擠按、踩冽肘靠之勁力,到底是我打這個雲手的動作而故意使出來的勁力,還是我使用太極拳之能量蓄發而自然而然生成的八勁呢?”
張騰博突然明白了,說道:“啊,我知道了!這太極拳之捧捋擠按、踩冽肘靠之八勁,並非是由每個套路動作或者招式而故意使出的勁力,而是太極拳一氣之循環起落的能量蓄發而自然而然地生成了這八勁。如此說來,這不管是打太極拳套路動作中的哪個動作,都會自然而然地蘊含八勁啊!”
劉百成道:“對!這八勁是太極拳一氣之循環起落的能量蓄發的自然結果,也就是太極功夫的結果。但是那些不懂太極拳之人,卻以外形套路動作去研究技擊和八勁,呆頭呆腦地認為這個動作是練捋的,那個動作是練捧的,這個招式用冽勁打人,那個招式用按勁技擊等等,想來是不是如此地可笑!再者,這打太極拳套路動作之時,不但在任何一個動作的任何一個瞬間體內都蘊含八勁,並且還同時蘊含吞吐之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騰博又糊塗了,問道:“那這太極拳之沾連粘隨與棚捋擠按、踩冽肘靠八勁,和那能量吞吐的引進落空、借力打力是什麽關係呢?”
劉百成道:“那沾連粘隨是法,棚捋擠按是式,踩冽肘靠是打。即要使用棚捋擠按之式和勁力與對手實現沾連粘隨之法,再以踩冽肘靠打擊對手。那個踩字,可不隻是指腳踩,那是一氣之循環起落之落的能量蓄發,即周身能量下行之過程,在這個踩的過程中,下半身是踩,上半身就是形意拳的發拳之力。故那踩冽肘靠就是陳氏太極拳之打人之術。也就是說,這棚捋擠按之勁力,是太極拳一氣之循環起落而自然而然生成的,這棚捋擠按四勁,可以用來與對手進行沾連粘隨,也可以轉換為踩冽肘靠的打擊之法。捧勁可以轉換為肘、靠之勁力,捋勁可以轉換為冽勁,按勁可以轉換為踩、靠之勁力,擠勁也可以轉換為肘、靠之勁力。實際上這棚捋擠按踩冽肘靠八勁,隻是為了教學時的區分而已,在實戰過程中,這八勁其實就是周身整勁之一勁也!這一勁分而述之為八勁,合一則為一勁。即這周身整勁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瞬間根據實戰情勢轉換為不同的打擊勁力,何苦要拘泥於八勁呢,又何苦要拘泥於沾連粘隨呢!而那能量吞吐之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卻是時時刻刻地蘊含在體內之意,即在與對手之勁力進行沾連粘隨之過程中,在自身與對手的接觸點上,隻要對手向我發力,我就瞬間在接觸點上以心行氣,引導勁力下行而吞入對手之力,引進落空,借力打力。換句話說,那使用八勁進行沾連粘隨之過程,就是在尋找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的機會之過程!”
劉百成道:“問得好!這個問題也是許多人不解之處。其實這形意拳與太極拳,從本質上來說並非是拳,而是一種區別於肌肉緊張發力的能量蓄發方式而已,習練會了形意拳與太極拳的能量蓄發方式,就可以以這種能量蓄發方式隨心所欲地技擊實戰而沒有任何規矩與套路。陳長興先生在傳授楊露禪、武禹襄太極拳時,那太極拳之外形動作也僅僅是幾個而已,就與那心意六合拳隻有五行拳五個動作一樣、心意把隻有一個動作一樣。這幾個簡單的習練能量蓄發的外形動作,就是形意拳、太極拳的基本功動作,與外家拳的基本功動作的弓馬步衝拳一樣。其實現在大家看到的太極拳套路,雖然號稱每套太極拳都是有幾十個到一百多個動作,但實際上有許多動作都是反複重複的,並且有些動作相似而變化不大,有的動作由其他動作組合而成。所以,那真正習練太極功夫之外形動作,僅僅是幾個實戰而已。具體來說有如下之動作即可習練出太極功夫:即身體在左右兩個方向上旋轉的動作、在左右兩個方向上陰陽轉換的動作即可!這身體在左右兩個方向上生成的壓縮旋轉和陰陽轉換,就是太極拳的基本功。而那手足之動作,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根據實戰情勢而變化的,並且手足之動作,是必須要有身體左右壓縮旋轉、陰陽轉換而蓄發出來的能量作為後盾的,如果手足之中沒有身體蓄發出來的巨大能量,就隻能是挨打的靶子,相當於殘廢的四肢而已!
但是陳長興先生為了傳拳,為了使太極拳形成一個自己的係統,就必須要創造出一個固定的套路動作,並且這些動作還要以技擊招式為主進行編排。但是這些套路動作雖然具備技擊招式之外形,本質上卻是無法僅僅從外形動作中尋找出使用價值的。我們就以太極拳之雲手的動作說明這個問題,也從這個動作中介紹一下太極拳套路動作的習練方法。
雲手這個動作,看似有用,其實那就是一個連小孩子都會做出的將對手之力向外撥開的技擊招式。將對手之力向外撥開,確實是一個有用的技擊招式,但是你如果按照雲手之動作去技擊實戰,那就隻有挨打了。
(注:大家可以從徐曉冬痛打內家拳之視頻中看出來,此處不再多說。)
這就是說,打法是一個‘法’,而不是動作本身。即將對手之力向外撥開是一種打法,這種打法可以由無數種外形動作得以實現,但是隻有百萬分之一的機會可以在實戰中使用雲手的方式撥開外力。但是對於我來說,我可以百分之百地使用雲手去實戰,不管對手拳腳如何打我,我都可以隻使用雲手打擊對手,並且我的雲手也不會將對手打來的勁力向外撥開,我會使用雲手的動作進行引進落空、借力打力。這是為何?
這就是說:外形動作不是打法!那麽為什麽我又說我可以使用雲手迎接對手的各種打法呢,這豈不是自相矛盾了?好,那我就從這個雲手的習練方法中說明這個問題。不懂得內家拳之人在習練雲手時,就隻是雙臂劃圓劃拉而已,可我是怎麽習練雲手的呢?我是這麽習練雲手的:
從整個雲手之動作大的方麵來說,雲手這個動作之中,起手就是體內上行能量自然發出的向上的一氣之起的捧勁,手臂劃圓的下行過程中,有身體旋轉生成的自然的捋、擠勁力,手臂運行到下方時有一氣之落生成的自然按勁,即在這雲手之一個手臂劃個半圓的動作之中,就蘊含了一氣之起落所自然生成的捧捋擠按之勁力,並且這隻是手法之中的勁力,如果加上周身一體之動,足動自然生踩勁,身體旋轉自然生冽勁,身進自然生靠勁,胳膊進自然生肘勁-----------那麽你看看,這捧捋擠按、踩冽肘靠之勁力,到底是我打這個雲手的動作而故意使出來的勁力,還是我使用太極拳之能量蓄發而自然而然生成的八勁呢?”
張騰博突然明白了,說道:“啊,我知道了!這太極拳之捧捋擠按、踩冽肘靠之八勁,並非是由每個套路動作或者招式而故意使出的勁力,而是太極拳一氣之循環起落的能量蓄發而自然而然地生成了這八勁。如此說來,這不管是打太極拳套路動作中的哪個動作,都會自然而然地蘊含八勁啊!”
劉百成道:“對!這八勁是太極拳一氣之循環起落的能量蓄發的自然結果,也就是太極功夫的結果。但是那些不懂太極拳之人,卻以外形套路動作去研究技擊和八勁,呆頭呆腦地認為這個動作是練捋的,那個動作是練捧的,這個招式用冽勁打人,那個招式用按勁技擊等等,想來是不是如此地可笑!再者,這打太極拳套路動作之時,不但在任何一個動作的任何一個瞬間體內都蘊含八勁,並且還同時蘊含吞吐之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騰博又糊塗了,問道:“那這太極拳之沾連粘隨與棚捋擠按、踩冽肘靠八勁,和那能量吞吐的引進落空、借力打力是什麽關係呢?”
劉百成道:“那沾連粘隨是法,棚捋擠按是式,踩冽肘靠是打。即要使用棚捋擠按之式和勁力與對手實現沾連粘隨之法,再以踩冽肘靠打擊對手。那個踩字,可不隻是指腳踩,那是一氣之循環起落之落的能量蓄發,即周身能量下行之過程,在這個踩的過程中,下半身是踩,上半身就是形意拳的發拳之力。故那踩冽肘靠就是陳氏太極拳之打人之術。也就是說,這棚捋擠按之勁力,是太極拳一氣之循環起落而自然而然生成的,這棚捋擠按四勁,可以用來與對手進行沾連粘隨,也可以轉換為踩冽肘靠的打擊之法。捧勁可以轉換為肘、靠之勁力,捋勁可以轉換為冽勁,按勁可以轉換為踩、靠之勁力,擠勁也可以轉換為肘、靠之勁力。實際上這棚捋擠按踩冽肘靠八勁,隻是為了教學時的區分而已,在實戰過程中,這八勁其實就是周身整勁之一勁也!這一勁分而述之為八勁,合一則為一勁。即這周身整勁可以隨心所欲地在瞬間根據實戰情勢轉換為不同的打擊勁力,何苦要拘泥於八勁呢,又何苦要拘泥於沾連粘隨呢!而那能量吞吐之引進落空、借力打力,卻是時時刻刻地蘊含在體內之意,即在與對手之勁力進行沾連粘隨之過程中,在自身與對手的接觸點上,隻要對手向我發力,我就瞬間在接觸點上以心行氣,引導勁力下行而吞入對手之力,引進落空,借力打力。換句話說,那使用八勁進行沾連粘隨之過程,就是在尋找引進落空、借力打力的機會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