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三節合一
三節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頭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以頭言之,天庭為梢節,鼻為中節,地閣為根節;以身言之,胸為梢節,腹為中節,丹田為根節;以下部言之,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以手言之,指為梢節,掌為中節,腕為根節。換而言之,人之一身,無處不有三節。三節之動,不外起、隨、催三字而已。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無有長短、曲直、參差、俯仰之病。三節之所以貴明,故分而有三,合而為一也。
注釋:人體為何分為三節?
第一,習練形意拳,外練形,內練意。這意,為身體之意,是身體對五行之力的條件反射。即心力一啟動,周身整體就條件反射似地開始壓縮旋轉。
既要練意,則必要有著意之處,這著意之處,就是身體對五行之力的反應部位、壓縮旋轉的實施部位,均要表象在骨節之處。人體之各種動作,無不是由骨節變化所生,故整個人體要分三節,各個部位再細分為小三節。這周身所有的大小三節,即為著意之處。即三節練意。
第二,內裏之精氣神的能量,為人體三節所生。中節生精,根節生氣,梢節生神。人體大三節中的每個小三節,都為此節中的相應能量所控製,故人體要分三節。
第三,三節之能量蓄發,與肌肉緊張發力有天地之別。三節合一,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才能生成;沒有三節,則就是肌肉緊張發力。即人體大小三節,隻有使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才能統一;三節不分,則渾身肌肉各自為戰也!
三節如何運動?
起、隨、催也。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才能發出周身整勁。
梢節起,就要習練出梢節的“起”之意,即梢節之意為起。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能量才能自足底逐節運行到梢節形成打擊力量。
但是其中極易生出謬誤。有些人習練形意拳,梢節沒有起意,而是倒行逆施為根節起,中節催,梢節隨,此種打法雖然也能打出形意拳之周身整勁,但是由於梢節無意,則動作遲緩,周身不靈也!
雖然勁力起於根節,但是中節、梢節均要與根節合一,不能全靠根節之力。故梢節一定要練出起之意,中節練出隨之意,根節練出催之意,周身上下貫通。
如果三節不分,並且三節無意,則周身失合,則有長短、曲直、參差、俯仰之病。
身分三節,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所需,但貴在合一,三節合一與內外合一同理也。三節合一,即三節各有其意,將意練到一處,周身整體統一運行,則三節合一也。
(原文)四梢三心歸一
蓋人之一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一動,而能變化其常態。
發為血梢,屬心。心怒生氣,氣衝血動;血輪發轉,精神勇敢;毛發雖微,怒能衝冠;氣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為筋梢,屬肝。手足之動,手抓足蹬;氣力兼並,爪生奇功。
牙為骨梢,屬腎。化精填骨,骨實齒堅;保齒之道,最忌熱涼;冷冬炎夏,唇包齒藏;年邁老耄,上下成行。
舌為肉梢,屬脾。脾醒舌靈,胃健肉長;增田氣壯,肌肉成強;充實髒腑,剛柔悠揚。
注釋:人體為何要分三心四梢?
為能量對拉拔長,抻筋拔骨、漲筋騰膜、煉神還虛也!
對拉拔長在能量蓄發中分豎向與橫向的對拉拔長。
豎向的心力下行與壓縮旋轉生成下行能量以獲得上行的上下貫通之力,這樣,下行能量與上下能量在體內形成對拉拔長,即上下行能量將身體骨骼豎向兩奪對拉,下行能量在足底將身體向下拉,上行能量使頭頂出現虛靈頂勁將身體向上拉,形成兩奪對拉,此即為抻筋拔骨,好似骨骼能夠發力,即所謂的骨漲勁。
五行能量在橫向方麵也會形成對拉拔長,即挺齊四梢之外張能量與三心歸聚之內縮能量形成對拉拔長。要想打擊對手,必要將能量發至四梢,所以四梢要挺;要想蓄積能量,必要收縮三心以收身,故三心歸聚的內縮能量與挺齊四梢的外張能量將身體內外兩奪對拉,形成身體橫向的對拉拔長。
這對拉拔長不是刻意迫使能量對拉拔長的,而是能量自然而然就這麽生成和運行的。正是由於對拉拔長,才會導致身備五弓,周身整體成一個反弓,即脊柱到足底的後凸之狀,身為弓,拳為箭。
對拉拔長可以在身體三節之中任何一個區域內形成,這就是所謂的“氣圈”。小周天就是一個氣圈,帶脈一圈為一個氣圈,會陰到玉枕為一個氣圈,會陰到湧泉為一個氣圈,肩井至勞宮為一個氣圈,勞宮至湧泉為一個氣圈。以上為人體內主要的氣圈。每個氣圈之內的能量運行都會形成對拉拔長,由此身體在每個氣圈之內都會成弓。弓,即周身整體生成的彈性勢能,即周身整勁。每個氣圈,就是一個能量運行的閉合迴路。人體習練的功夫層次越高,在體內生成的氣圈越多,直到哪個部位受到外力打擊,就能夠在哪個部位生成一個氣圈。此為周身處處有手眼,周身處處是丹田也!
從這個方麵去理解,內家拳就是在用周身整體蓄發彈性勢能,而不是像肌肉緊張發力那樣用每塊肌肉蓄發彈性勢能。
對拉拔長的另一個用處,就是漲筋騰膜。即漲筋騰膜是由於能量運行的對拉拔長導致的。在豎向方麵,上下行能量對拉拔長主要體現在骨骼之中,故抻筋拔骨,即漲筋。在橫向方麵,對拉拔長主要體現在皮毛之下,骨肉之間,即騰膜。一旦實現漲筋騰膜,則能量在皮毛之下骨肉之間運行,形成一層能量膜,所以人體不怕打擊。
四梢之中,發,不單指頭發,而是指周身毛發,就是指整個皮膚都要挺齊鼓漲。
手指腳趾挺齊,五指張開,腳趾抓地。
牙齒要咬合,舌頭要上頂玄鷹處。咬牙頂舌,為的是上下行能量在任脈的運行,上行能量在身體後麵沿督脈經玉枕而上到百會,在正麵從頜骨沿牙齒、舌頭經玄鷹而上到印堂。下行能量也是一樣的運行路徑。
挺齊四梢,不是刻意而為,而上能量運行到一定程度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可強求。強求時,手指硬挺則不靈,腳趾硬抓地則不穩。
正是由於挺齊四梢能夠形成對拉拔長,所以四梢者一動,而能變化其常態。
三節者,根、中、梢也。
以人言之,頭為梢節,身為中節,腿為根節;以頭言之,天庭為梢節,鼻為中節,地閣為根節;以身言之,胸為梢節,腹為中節,丹田為根節;以下部言之,足為梢節,膝為中節,胯為根節;以手言之,指為梢節,掌為中節,腕為根節。換而言之,人之一身,無處不有三節。三節之動,不外起、隨、催三字而已。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無有長短、曲直、參差、俯仰之病。三節之所以貴明,故分而有三,合而為一也。
注釋:人體為何分為三節?
第一,習練形意拳,外練形,內練意。這意,為身體之意,是身體對五行之力的條件反射。即心力一啟動,周身整體就條件反射似地開始壓縮旋轉。
既要練意,則必要有著意之處,這著意之處,就是身體對五行之力的反應部位、壓縮旋轉的實施部位,均要表象在骨節之處。人體之各種動作,無不是由骨節變化所生,故整個人體要分三節,各個部位再細分為小三節。這周身所有的大小三節,即為著意之處。即三節練意。
第二,內裏之精氣神的能量,為人體三節所生。中節生精,根節生氣,梢節生神。人體大三節中的每個小三節,都為此節中的相應能量所控製,故人體要分三節。
第三,三節之能量蓄發,與肌肉緊張發力有天地之別。三節合一,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才能生成;沒有三節,則就是肌肉緊張發力。即人體大小三節,隻有使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才能統一;三節不分,則渾身肌肉各自為戰也!
三節如何運動?
起、隨、催也。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才能發出周身整勁。
梢節起,就要習練出梢節的“起”之意,即梢節之意為起。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能量才能自足底逐節運行到梢節形成打擊力量。
但是其中極易生出謬誤。有些人習練形意拳,梢節沒有起意,而是倒行逆施為根節起,中節催,梢節隨,此種打法雖然也能打出形意拳之周身整勁,但是由於梢節無意,則動作遲緩,周身不靈也!
雖然勁力起於根節,但是中節、梢節均要與根節合一,不能全靠根節之力。故梢節一定要練出起之意,中節練出隨之意,根節練出催之意,周身上下貫通。
如果三節不分,並且三節無意,則周身失合,則有長短、曲直、參差、俯仰之病。
身分三節,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所需,但貴在合一,三節合一與內外合一同理也。三節合一,即三節各有其意,將意練到一處,周身整體統一運行,則三節合一也。
(原文)四梢三心歸一
蓋人之一身有四梢,血梢、肉梢、筋梢、骨梢是也。此四梢者一動,而能變化其常態。
發為血梢,屬心。心怒生氣,氣衝血動;血輪發轉,精神勇敢;毛發雖微,怒能衝冠;氣足血旺,力能撼山。
爪為筋梢,屬肝。手足之動,手抓足蹬;氣力兼並,爪生奇功。
牙為骨梢,屬腎。化精填骨,骨實齒堅;保齒之道,最忌熱涼;冷冬炎夏,唇包齒藏;年邁老耄,上下成行。
舌為肉梢,屬脾。脾醒舌靈,胃健肉長;增田氣壯,肌肉成強;充實髒腑,剛柔悠揚。
注釋:人體為何要分三心四梢?
為能量對拉拔長,抻筋拔骨、漲筋騰膜、煉神還虛也!
對拉拔長在能量蓄發中分豎向與橫向的對拉拔長。
豎向的心力下行與壓縮旋轉生成下行能量以獲得上行的上下貫通之力,這樣,下行能量與上下能量在體內形成對拉拔長,即上下行能量將身體骨骼豎向兩奪對拉,下行能量在足底將身體向下拉,上行能量使頭頂出現虛靈頂勁將身體向上拉,形成兩奪對拉,此即為抻筋拔骨,好似骨骼能夠發力,即所謂的骨漲勁。
五行能量在橫向方麵也會形成對拉拔長,即挺齊四梢之外張能量與三心歸聚之內縮能量形成對拉拔長。要想打擊對手,必要將能量發至四梢,所以四梢要挺;要想蓄積能量,必要收縮三心以收身,故三心歸聚的內縮能量與挺齊四梢的外張能量將身體內外兩奪對拉,形成身體橫向的對拉拔長。
這對拉拔長不是刻意迫使能量對拉拔長的,而是能量自然而然就這麽生成和運行的。正是由於對拉拔長,才會導致身備五弓,周身整體成一個反弓,即脊柱到足底的後凸之狀,身為弓,拳為箭。
對拉拔長可以在身體三節之中任何一個區域內形成,這就是所謂的“氣圈”。小周天就是一個氣圈,帶脈一圈為一個氣圈,會陰到玉枕為一個氣圈,會陰到湧泉為一個氣圈,肩井至勞宮為一個氣圈,勞宮至湧泉為一個氣圈。以上為人體內主要的氣圈。每個氣圈之內的能量運行都會形成對拉拔長,由此身體在每個氣圈之內都會成弓。弓,即周身整體生成的彈性勢能,即周身整勁。每個氣圈,就是一個能量運行的閉合迴路。人體習練的功夫層次越高,在體內生成的氣圈越多,直到哪個部位受到外力打擊,就能夠在哪個部位生成一個氣圈。此為周身處處有手眼,周身處處是丹田也!
從這個方麵去理解,內家拳就是在用周身整體蓄發彈性勢能,而不是像肌肉緊張發力那樣用每塊肌肉蓄發彈性勢能。
對拉拔長的另一個用處,就是漲筋騰膜。即漲筋騰膜是由於能量運行的對拉拔長導致的。在豎向方麵,上下行能量對拉拔長主要體現在骨骼之中,故抻筋拔骨,即漲筋。在橫向方麵,對拉拔長主要體現在皮毛之下,骨肉之間,即騰膜。一旦實現漲筋騰膜,則能量在皮毛之下骨肉之間運行,形成一層能量膜,所以人體不怕打擊。
四梢之中,發,不單指頭發,而是指周身毛發,就是指整個皮膚都要挺齊鼓漲。
手指腳趾挺齊,五指張開,腳趾抓地。
牙齒要咬合,舌頭要上頂玄鷹處。咬牙頂舌,為的是上下行能量在任脈的運行,上行能量在身體後麵沿督脈經玉枕而上到百會,在正麵從頜骨沿牙齒、舌頭經玄鷹而上到印堂。下行能量也是一樣的運行路徑。
挺齊四梢,不是刻意而為,而上能量運行到一定程度後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不可強求。強求時,手指硬挺則不靈,腳趾硬抓地則不穩。
正是由於挺齊四梢能夠形成對拉拔長,所以四梢者一動,而能變化其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