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騰博每日見劉嵐操心費力,總覺不安。那張騰明乃自己兄長,雖名為劉嵐之夫,卻難盡丈夫之責,但劉嵐卻盡心照顧,同照顧張鶴生一般精心,吃喝拉撒睡一樣不可無劉嵐。雖然那周君也幫助劉嵐,但劉嵐卻天生要強,一是不忍老母為其擔心費神,二是萬事總以親力親為為快,故這劉嵐一日總不得閑。有時他與劉百成忙活到半夜,也見那劉嵐總睡不安穩,一會孩子哭鬧要喂奶,一會要為張騰明接尿蓋被。這張騰博看著劉嵐就心疼,總想幫助她,但有好似沒有機會。

    這張騰博雖然學醫學,但這醫學紛繁複雜,他卻不懂這精神疾病。於是他不但求得醫院同事前來給張騰明看病,還將張騰明之症狀與檢查結果郵寄到國外,求得國外專家指點,但張騰明之症狀總無好轉之像。

    劉百成與張騰博繼續編輯李洛能先生之形意拳論:

    (原文)形意拳術實與衛生關係至切,如能長習,則疾病能愈,弱者能強,男女老少皆能練習,既無折腰屈膝之痛苦,又無躍高縱險之危勞,鬥室席地,長衣緩帶也可演習,雖屬武術,跡近文雅。練習時,身分陰陽,以前心為陰,脊背為陽;手心為陰,手背為陽;大指朝上為陰陽掌。以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為陰陽身.拳虎口朝上為陰陽拳。

    注釋:形意拳與衛生關係密切,同屬一理。如果能夠堅持長期習練,則疾病能夠治愈,體弱者能夠強壯。並且男女老幼均可習練,既沒有折腰屈膝之痛苦,也沒有攀高跳遠之危險和辛勞。在鬥室之間,席地而坐之處,身穿長衣也可習練。雖然形意拳屬於武術,但貼近文雅。

    習練形意拳時,身體要分陰陽。此為何故?

    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之能量蓄發,為單重之能量蓄發,勁力發出於兩腿之間的虛實轉換,這虛實即為陰陽。所以這身體要分陰陽,就是要分虛實也。虛實之間能量轉換,勁力即出也。

    單重,為周身整體陰陽轉換之道。習練到高層次時,身體要處處分陰陽虛實。前心為陰,脊背為陽,即為五行能量在小周天任督二脈之運行也;上半身左右分陰陽,右肩在前或左肩在前,皆為陰陽身,即龍身也;手心為陰,手背為陽,大指朝上為陰陽掌,即鷹捉手之起鑽落翻也;拳虎口朝上為陰陽拳,不拗小臂,自然而然也。

    (原文)練習拳術,不可自專自用而固執不通,若專求力則凝滯不靈,專求重則沉重不活,專求氣則拘泥不通,專求輕浮則神意渙散。要而言之,身外形順者,無形中自增力氣;身內中和者,無形中自生靈氣。如練至功深圓滿之時,凝神於丹田,則身重如山;化神成虛空,則身輕如鵝羽,所以練習不可固執一端也。果得其妙道,亦是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無形中而生,誠神氣矣。

    注釋:習練形意拳,要內外三合,合一而練,不可隻專注某個方麵。習練形意拳需要長期過程,隻有練出內外合一才能生成巨大的能量蓄發,而在這之前,即習練不出勁力也習練不出氣感,但是就是有些人急於求成,難免會固執一端,或者自己求巨大的力量,或者依據師父之言而專門求氣感等等,都是不對的。

    如果在習練出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力之前求力,則凝滯不靈;專求氣沉丹田而不是以氣運身,則沉重不活;專求氣感則內外不能合一,拘泥不通;專求輕靈則神意渙散。

    要而言之,身外形順則自增力氣,身內中和者,自生靈氣。身外形順,即習練出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周身能夠以統一的壓縮旋轉方式蓄發能量,就是形順。身內中和,即心腎交合水火相濟,心腎之氣陰陽中和,川流不息。

    習練到高層次時,內外能量合一周身運行,不積存於任何部位,但亦可使能量積存於某處。以心行氣,精氣神能量至丹田,則身重如山;精氣神能量上行至玉枕百會,則身輕如羽毛。

    如果能夠練出精氣神之能量周身運行,漲筋騰膜,抻筋拔骨,身體就會成為一個能量運行體,就像氣球一樣時刻處於氣球表麵的內縮張力與氣球內部氣體的向外膨脹之力的對拉拔長之中,體內能量能夠隨外部打擊力量隨心所欲地吞吐轉換,達到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無形中而生,誠神氣矣。

    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之意,乃自身能量自動隨外部打擊力量變化之勢,如同氣球在一處被按下,則其他處則自動擴張也。勿忘勿助,即對於能量蓄發,即不幫助也不能一點不管,有意無意也。

    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無形中而生,誠神氣矣。中,身體壓縮旋轉之中軸也,對於周身整體而言,壓縮之中在丹田,旋轉之中在頭頂經心髒到足底之間;對於技擊實戰中接敵部位而言,中在心與接敵部位之間,周身處處都能壓縮旋轉。壓縮,如將身體橫躺而言,亦為橫向之旋轉也。故形意拳周身旋轉,而旋轉就要有中軸,故中之意至關重要!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勉而中,即隨意旋轉也。

    不思而得,即隨意蓄發也。

    從容中道,即守中而製敵也,任敵勁力何來,我自旋轉,巋然不動。

    無形中而生,即無形無式之能量蓄發也!內裏五行之力無形無式,外部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亦無形無式。收身中定,就能蓄發能量。

    (原文)武術要點練拳忌三害

    初學武術,謹當切忌三害,三害不明,練之足以傷身,明者自能得道。

    三害者:一拙力,二努氣,三挺胸拔腹是也。

    如練拙力,則四肢百骸血脈不能流通,筋絡不能舒暢,全身發拘,手足亦不能活潑,身為拙氣所滯。滯於何處,何處生病。

    練努氣時,太剛則易折,胸內氣滿,肺為氣所排擠,易生滿悶肺炸之諸疾。

    挺胸拔腹,則氣逆上行,終不能歸於丹田,兩足似萍草無根。例如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拳法也然,若不得中和,則萬法也不能至中立地步。故練習之時,謹忌三害,用以力活氣順,虛心實腹,而道心生,練之設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練至化境也。

    注釋:初學形意拳要忌三害:

    一害:拙力,即肌肉緊張發力也。肌肉就緊張發力時,渾身每塊肌肉隻能在其與骨骼兩端之間蓄發彈性勢能,每塊肌肉之間沒有直接的能量運行和聯係,故為四肢百骸血脈不能流通,筋絡不能舒暢,全身發拘,手足亦不能活潑,身為拙氣所滯。

    滯於何處,何處生病。從外表來說,拙力可導致肌肉斷裂等;從內裏來說,乃過度勞累之苦也。

    二害:努氣,即唿吸與能量蓄發不合拍也。心腎交合水火相濟,需要胸膈膜下行帶動肺部擴張,故唿吸要與心腎交合水火相濟合拍;周身整體壓縮旋轉,需要唿吸所獲得的氧氣進入體內生成能量,故唿吸也要與周身整體壓縮旋轉合拍。

    而努氣,則內不能進行心腎交合水火相濟,外不能周身整體壓縮旋轉。為一大害!

    太剛則易折,胸內氣滿,肺為氣所排擠,易生滿悶肺炸之諸疾。唿吸之氣積存於肺,不能空心實腹,則胸部遭受打擊時,肺容易破裂也!

    三害:挺胸拔腹。挺胸拔腹則胸膈膜不能下行,心力也不能下行,無法心腎交合。相反,還會導致氣逆上行,不能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心力不能歸於丹田,更不能下行至足底,使得兩足似萍草無根。

    心為五髒之君,心君不和,百官必失其位。心腎不能交合,則五行之力不生。

    形意拳法也是一樣,若不得心腎之陰陽二氣中和,則內外也不能至中立地步。

    故練習之時,謹忌三害,要虛心實腹,內外能量合一,則內氣合,外力順,才能以心行氣。練拳如能如此,久而久之,自然能練至化境也。

    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即以心腎交合水火相濟之五行之力驅動周身整體壓縮旋轉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內家拳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太極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太極拳並收藏內家拳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