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張清宇是村裏大戶,村裏二分之一的土地都是他家的,三十多戶人家都是他家的佃農。你道這張清宇家怎麽會這麽有錢有勢?這除了他一家勤快,掙錢不亂花而是買地,十年時間積累出五百多畝土地外,還因為其早年有一明智之舉,賣掉祖傳的幾塊寶玉送大兒子張騰飛去縣城讀書,這張騰飛也是爭氣,小學畢業又考上了一個水利學校,從水利學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縣裏搞水利工作,大有成效,被地區專員看中,當了專員秘書。這下子張清宇一家就雞犬升天了,買下村裏一半土地,還把二兒子張騰博送國外學醫去了。這小喜子是其妾所生,故與其二個哥哥差了十多歲,其母不曾想意外病故,這吳秀蘭將小喜子視從己出,故小喜子也沒有遭受失母之痛。這小喜子穿著打扮與村裏其他孩子無異,也是粗布舊棉,補丁疊補丁,這倒不是吳秀蘭刁難小喜子,而是張清宇家傳統就是如此,這張清宇雖然在本地算是首富了,但一家吃穿與村人無異,一直保持著從艱難困苦中打拚過來的本性。加之張清宇對佃戶和其他村民極好,有困難均給予幫助,於是才得以當上村長,在村裏威信極高。

    這日本人打過來時,上上下下傳聞國軍要在此地不遠處與日本人決戰,但好像無必勝把握,故政府將村裏學堂撤銷,將師資力量均統歸縣城學校,以便萬一戰敗後好保留師資力量,以便撤離。這張清宇就把小喜子送縣城住校學習,但小喜子沒有學習之心,日夜想家,一年後自己跑迴家了。張清宇無奈,隻得將小喜子送到劉百成處練拳。此為小喜子比其他孩子晚來之故。

    轉眼過去幾個月,小喜子天資聰慧,很快悟得拳意,加之身體本來就強壯,很快水平就與李進和劉嵐仿佛。

    一天晌午休息時間,這孩子們在玩跳繩遊戲,劉嵐與二蛋子不知為何爭吵起來,進而動手打起來。這小喜子沒等李進跑過來,就搶先一步上去,不問緣由,給了二蛋子一拳,將二蛋子打哭。這小喜子與二蛋子家是鄰居,二人關係最好,這小喜子為了劉嵐打二蛋子一拳,算是大義滅親了。這二蛋子發誓要與小喜子一刀兩斷,後來小喜子用了四個蔫皮蘋果加一個彈弓才挽救迴這段友誼。

    劉百成把二蛋子、劉嵐、小喜子各罵一頓,又讓他們玩去了。

    李進看到小喜子的行為,一直憋著一口氣,這為了劉嵐打二蛋子的責任本來應該是他的,卻讓小喜子奪走了,此仇不報非君子也。於是他把小喜子拉到牆角無人處道:“小喜子,難道你不知道劉嵐是我的人嗎!你憑什麽幫劉嵐打二蛋子,應該我打才對,以後不許你為劉嵐打人”

    小喜子也不甘示弱道:“你憑什麽說劉嵐是你的,那劉嵐是劉老師的女兒,關你什麽事!”

    李進道:“我爸爸已經答應我長大娶劉嵐了!”

    小喜子道:“我爸爸還答應我了呢!”

    李進見多說無益,能動手時何必動口,二人就打了起來。這二人在牆角打,無人看見,故打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直到劉百成招唿孩子們上課時才發現短了二個人,找到牆角處才見二個人精疲力竭地躺在地上,一人手中拿一鞋子,麵目高腫,口鼻流血,衣服破爛,但依然怒目相對,咬牙切齒。周圍盡是木棍、石塊、繩索、彈弓等物,如同戰場,可見當時戰鬥之激烈。

    劉百成大驚:“你二人為何打得如此?”,二人不語,依然怒目相向。其實劉嵐和其他孩子都猜到了是怎麽迴事,但都不敢言語。劉百成趕緊將二人扶起,拉入自家屋內,周君趕緊倒水給二個孩子清洗,收拾幹淨,並讓其他人將兩個孩子家長叫來。

    張清宇和李進母親張玉娘感到,一路上那些孩子將二人打仗之情描述得血裏唿啦,心中忐忑不安,到了學堂看到孩子不過鼻青臉腫、胳膊腿擦傷而已,心遂放下。劉百成百般向張清宇和張玉娘道歉,說其對孩子管教不嚴,罪過在他。那張清宇和張玉娘如何受得劉百成道歉,接連說沒事並訓斥各家孩子。張清宇道:“這小孩子打打鬧鬧實屬平常,豈能是你一個人成天到晚看得住的,受點傷是他們活該,您不必掛在心上,是我們教導不嚴,與您無關。我們走了,您繼續教課”

    那張玉娘也說了幾句客套話,遂張清宇迴去了。

    這張玉娘是張清宇本家叔伯親戚,她丈夫李長林也是逃荒而來,會榨油、做豆腐,靠此手藝慢慢發達起來,也是本地富戶,娶了張玉娘。

    二人路上閑聊,這張玉娘問道:“大哥,你說這日本人還能打過來不?這一天讓我擔驚受怕的”

    張清宇道:“聽說國軍和八路軍打了一個勝仗,日本人過不來了”

    張玉娘聽了高興,又問道“聽說騰博要從國外迴來了,真的嗎,迴來了就讓他來我們家竄門啊,都好幾年沒看到他了”

    張清宇道:“我也是聽騰飛說的,他們倆個有電話,能經常聯係。那騰飛聽說劉老師學堂辦得挺好的,跟縣長說了,這縣長可能還要來看看呢。”

    張玉娘道:“那可好了,這劉老師幫咱們帶孩子,還教拳教書的,這是咱們的福分,可得讓縣長好好宣傳宣傳,資助資助”,二人走到路口就各迴各家了。

    再說這李進和小喜子二人,架打得筋疲力盡,晚上又打了十五圈五行拳,自然已經累得不得了了,但是二人心裏依然不能釋懷,都睡不著,等劉百成熄燈走出,那炕頭的李進就下炕走向在炕梢的小喜子,那小喜子聽得動靜也下地等著他,二人赤身裸體在黑暗中怒目相視,終於又扭到一起打了起來,驚醒眾人。眾人都起來相勸,將二人拉開,卻不敢吱聲,怕讓劉百成聽到。

    那李進憤怒地壓低嗓子對小喜子說:“我非得打服你不可,不許你再跟劉嵐說話!”

    小喜子哼了一聲:“打就打,誰怕誰啊”

    眾人在黑暗中低聲調解道:“我們習武之人,解決問題自然是要靠打的,君子動口不動手,我們就得動手不動口。但是我們不能像普通人那樣亂打,得有規矩才行”

    另一人道:“對,我們這不叫打架,叫打拳”

    又一個道:“什麽打拳,那叫比武”

    又一個道:“對,比武招親”

    於是打架的名義被確定了下來,然後大家再研究打架地點、時間,確定在初七日晌午,那天放假,地點在村外河邊,規定不許帶家夥式,隻能徒手打,打到一方認輸為止。

    初七那天,所有孩子都偷偷摸摸按時離家到河邊聚集,李進和小喜子吸取上次打架教訓,特意換了一身幹活時穿的破舊衣服。二人上次打架時臉上的腫脹未消,尚感疼痛,故李進提出不能打臉了,打臉會讓家裏人發現的,小喜子答應,眾人也都認可,於是打架--------是比武招親-------開始。

    二人常在一起練拳,都熟悉對方套路,平平淡淡地打了一會也分不出勝負,眾人開始嚷嚷:“狠點打啊,這是搶媳婦呢,得賣力氣啊”,於是二人興起,忘記了套路,甩開膀子幹了起來,從站立打到在地上摔,也忘記了不打臉的約定,很快就鼻口穿血了。眾人一看形勢不妙,怕把事情鬧大,當即拉開二人,二人氣喘籲籲地半躺在地上。

    眾人均意思到這一場比武是決不出勝負的,得長期打下去,好在距離二人娶妻之日還有很長時日,遂決定改變比武招親方法,改為一年一打,後經過討論覺得一年一打時間間隔過大,遂又決定半年一打,最後定三個月一打,一直打到二人十六歲時,以每場打鬥結果計算,贏得多的獲勝,可娶劉嵐。在約定打架方式,隻可以師父傳授的功夫對打,不可胡來。約定過後,大家散場。小喜子以被石頭絆倒摔破臉為由告訴家裏,李進的理由則是不小心被野驢踢到臉了,一群孩子均為二人向其家長作證,甚至提出那踢了李進的驢還未跑遠,可帶領家長前去尋找報仇。二人家長無可奈何,但知道這兩個孩子已經有仇了,百般引誘打聽,終無所獲。

    但李進和小喜子不守約定,幾乎有機會就打,於是除了正式比武招親以外,河旁邊、山頭上、茅廁裏、田地中、路邊上,幾乎均成戰場,甚至有幾迴二人在鎮裏、縣城相見,亦在街頭脫衣便打,被警局抓去,教訓一通放迴。

    那村裏人亦將二人打架視為平常,偶遇二人之時,問候之語均為:“今兒打了嗎?”,二人迴答無非是“沒呢,那小子不敢上街了,怕我打他”、“打了,我把那小子打得屁滾尿流地跑了”、“今兒查黃曆是忌日,不吉利,明天打”

    二人隨著功夫加深,體式、打法逐漸規矩,身上不再帶傷。二人已經將這比武當成日常切磋,使得二人功夫大增。眾人亦將二人對打當做學習之法,經常研究心得,功夫都有提高。這劉百成的學堂,就真的培養出一群傳承內家拳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內家拳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傳統太極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傳統太極拳並收藏內家拳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