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想繼續說些什麽的劉財主卻發現宋知縣好像在尋找什麽人一般四處張望。
“姐夫,你在找什麽呢?”劉財主湊到宋知縣耳朵旁邊輕聲詢問道。
宋知縣沒有迴話,隻是推開了眾人便朝著道心和尚的方向走去。
劉管家以為是道心和尚得罪了宋知縣,為了表達對於宋知縣的仰慕之情和討好之意,三步並作兩步來到道心和尚身邊大聲嗬斥道:“還不趕緊起來,見過宋知縣。”
道心和尚對這句話熟視無睹一般絲毫沒有放到心上。
自己在眾人麵前跌了麵子,劉管家自然是不太願意的,自己在百花城這一畝三分地上大小也算是一個爺,現如今自己被這麽瞧不起。
“你這小和尚,忌吃不忌打是不是。”劉管家說罷便要抬手就打。
“住手,你給我退下。”半天沒有開口的宋知縣開口就是一句嗬斥。
很明顯劉管家對於宋知縣的“住手”二字,並沒有領悟到心裏去,還以為宋知縣說的是道心和尚。
“聽到沒,知縣大人說你呢。”劉管家依舊是為虎作倀道。
宋知縣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劉管家身邊,抬腿便是一腳。
剛才還硬氣得不行的劉管家此時此刻完全蔫了下去,就連開口都不敢多說一句話。
宋知縣大聲嗬斥道:“混賬,你不知道他是誰嗎?他是道心法師。是洛陽同泰寺鼎鼎大名的得道高僧,尤其是你這種人能夠隨便搭話的。”
直到當宋知縣點明道心和尚的身份,眾人這才算是恍然大悟。
原來那一件看似十分唬人的袈裟原來是真的啊。
溪夏從一邊跳了出來說道:“沒想到還真有人能夠認出我們來啊。”
宋知縣連忙收起來了剛才那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一本正經道:“在下宋禮佛,多年之前曾任洛陽地方官,有幸見過道心高僧一麵,昨日收到客棧老板消息,才得知二位路過本地,不知道心高僧有沒有時間一絮?實不相瞞,本縣也是對高僧佛法傾慕不已,得此一遇,求賢若渴。”
若是正常情況,那些騙財騙權的江湖和尚巴不得攀上官府的枝頭呢,衙門口不管多大,隻要能夠為自己撐腰便可以在當地橫著走了。
讓宋知縣沒有想到的是,一向是占便宜就上的溪夏這一次卻是沒有點頭應允,而是看向了一旁還在念經的道心和尚。
道心和尚並沒有和別的小沙彌一樣被外界事項所打擾,而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繼續誦念著自己的經文。
“阿彌陀佛”
道心和尚在念完最後一句禱告之後這才緩緩起身。
宋知縣眼見道心和尚有了時間立馬一個健步走到身邊說道:“高僧。”
道心和尚搖了搖頭說道:“高僧不敢當,但是勸人向善總歸是我等應做的事情,身為一方父母官,拜神拜佛不如拜百姓。”
麵對道心和尚一番刻骨銘心的話語,宋知縣還想開口,卻發現自己卻也如何都張不開嘴一般。
片刻之後,宋知縣還是在懷中掏出了一張銀票,雖然不多,卻也有百兩紋銀。
“高僧,這些錢是我多年積攢所致,宋某為官半生,也算是落得一個清貧,老母在世之時經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一百兩銀子雖然不多,卻也是足夠一些尋常百姓為之付出大半輩子的時間。
麵對引得周圍眾人眼紅的銀票,道心和尚搖了搖頭說道:“小僧入佛多年,隻求三安,身安,心安,天下安。若是宋施主真有誠心,那便做好責任之所屬,百姓之所求,如此終成正果。“
宋禮佛還想說些什麽,可是道心和尚卻再也不給他一絲機會,轉過頭便朝著老乞丐的方向走去。
宋禮佛將這一切全部看在眼中,不僅有些感慨。
接下來的一幕更是刷新了宋禮佛的認知,隻見到道心和尚走到老乞丐遺體麵前,輕輕彎下身體,將活著都無人詢問的老乞丐背在了背上。
雖然老乞丐因為長期饑餓餓成了皮包骨頭,可是相比於瘦弱無比的道心和尚卻也顯得沉重無比,更誇張的是那一張價值千金的同泰寺講僧人才能穿戴的正紅金絲袈裟就這麽裹在這個老乞丐的身上。
“生者或許有貧富之別,地位之殊,可是死者都不過是一灘俗物而已。”
這是道心和尚在臨走之際,對著眾人所說的話。
望著那個身材消瘦的身影,道心和尚那一雙嚴重被磨損的僧鞋卻像是錘子一般輕輕捶打著眾人的心頭。
“喂喂喂,你剛才說的話還是挺有道理的。”
“對...對不起。”
“有什麽對不起的。”
“沒有讓你拿到銀子。”
“沒有就沒有唄。”
“你...你生氣了?”
“你咋這麽說?”
“因為你沒有罵我啊,我以為丟了錢,你會生氣呢。”
“你那麽笨,要是單說為了錢,我恐怕早就被你氣死了。”
道心和尚此時早已經沒有了剛才的義正言辭,弱弱說道:“早知道就不讓你跟著過來了。”
從草地裏麵隨手折了一支木棍的溪夏羞憤的說道:“哎呦,你這個大男人怎麽那麽墨跡。“
道心和尚一點都不知道見風使舵,傻愣愣的說道:“我兜裏還有幹糧你吃嗎?”
溪夏被道心和尚的話氣得了不得,隨手一蹦便蹦到了道心和尚剛背鍋死人的後背上。
溪夏用手捏了捏道心和尚單薄的僧衣說道:“你把你的袈裟埋在土裏你不冷嗎?”
道心和尚連忙搖頭說道:“不冷,你不是一直在我身邊嗎?”
這個世上沒有全是缺點的男人,少的隻不過是獨具慧眼的女人。
溪夏心裏美得不行,嘴上卻還是一點都不給麵子的說道:“出家人可是不打誑語的,你這般說話,小心佛祖知道了,不讓你成佛。”
道心和尚也不接話,隻是眼睛斜視著天空,裝作一副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
如果能夠這麽一直背著她,真的也挺好。
“姐夫,你在找什麽呢?”劉財主湊到宋知縣耳朵旁邊輕聲詢問道。
宋知縣沒有迴話,隻是推開了眾人便朝著道心和尚的方向走去。
劉管家以為是道心和尚得罪了宋知縣,為了表達對於宋知縣的仰慕之情和討好之意,三步並作兩步來到道心和尚身邊大聲嗬斥道:“還不趕緊起來,見過宋知縣。”
道心和尚對這句話熟視無睹一般絲毫沒有放到心上。
自己在眾人麵前跌了麵子,劉管家自然是不太願意的,自己在百花城這一畝三分地上大小也算是一個爺,現如今自己被這麽瞧不起。
“你這小和尚,忌吃不忌打是不是。”劉管家說罷便要抬手就打。
“住手,你給我退下。”半天沒有開口的宋知縣開口就是一句嗬斥。
很明顯劉管家對於宋知縣的“住手”二字,並沒有領悟到心裏去,還以為宋知縣說的是道心和尚。
“聽到沒,知縣大人說你呢。”劉管家依舊是為虎作倀道。
宋知縣三步並作兩步來到劉管家身邊,抬腿便是一腳。
剛才還硬氣得不行的劉管家此時此刻完全蔫了下去,就連開口都不敢多說一句話。
宋知縣大聲嗬斥道:“混賬,你不知道他是誰嗎?他是道心法師。是洛陽同泰寺鼎鼎大名的得道高僧,尤其是你這種人能夠隨便搭話的。”
直到當宋知縣點明道心和尚的身份,眾人這才算是恍然大悟。
原來那一件看似十分唬人的袈裟原來是真的啊。
溪夏從一邊跳了出來說道:“沒想到還真有人能夠認出我們來啊。”
宋知縣連忙收起來了剛才那一副氣急敗壞的樣子,一本正經道:“在下宋禮佛,多年之前曾任洛陽地方官,有幸見過道心高僧一麵,昨日收到客棧老板消息,才得知二位路過本地,不知道心高僧有沒有時間一絮?實不相瞞,本縣也是對高僧佛法傾慕不已,得此一遇,求賢若渴。”
若是正常情況,那些騙財騙權的江湖和尚巴不得攀上官府的枝頭呢,衙門口不管多大,隻要能夠為自己撐腰便可以在當地橫著走了。
讓宋知縣沒有想到的是,一向是占便宜就上的溪夏這一次卻是沒有點頭應允,而是看向了一旁還在念經的道心和尚。
道心和尚並沒有和別的小沙彌一樣被外界事項所打擾,而是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繼續誦念著自己的經文。
“阿彌陀佛”
道心和尚在念完最後一句禱告之後這才緩緩起身。
宋知縣眼見道心和尚有了時間立馬一個健步走到身邊說道:“高僧。”
道心和尚搖了搖頭說道:“高僧不敢當,但是勸人向善總歸是我等應做的事情,身為一方父母官,拜神拜佛不如拜百姓。”
麵對道心和尚一番刻骨銘心的話語,宋知縣還想開口,卻發現自己卻也如何都張不開嘴一般。
片刻之後,宋知縣還是在懷中掏出了一張銀票,雖然不多,卻也有百兩紋銀。
“高僧,這些錢是我多年積攢所致,宋某為官半生,也算是落得一個清貧,老母在世之時經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這也算是我的一點心意。”
一百兩銀子雖然不多,卻也是足夠一些尋常百姓為之付出大半輩子的時間。
麵對引得周圍眾人眼紅的銀票,道心和尚搖了搖頭說道:“小僧入佛多年,隻求三安,身安,心安,天下安。若是宋施主真有誠心,那便做好責任之所屬,百姓之所求,如此終成正果。“
宋禮佛還想說些什麽,可是道心和尚卻再也不給他一絲機會,轉過頭便朝著老乞丐的方向走去。
宋禮佛將這一切全部看在眼中,不僅有些感慨。
接下來的一幕更是刷新了宋禮佛的認知,隻見到道心和尚走到老乞丐遺體麵前,輕輕彎下身體,將活著都無人詢問的老乞丐背在了背上。
雖然老乞丐因為長期饑餓餓成了皮包骨頭,可是相比於瘦弱無比的道心和尚卻也顯得沉重無比,更誇張的是那一張價值千金的同泰寺講僧人才能穿戴的正紅金絲袈裟就這麽裹在這個老乞丐的身上。
“生者或許有貧富之別,地位之殊,可是死者都不過是一灘俗物而已。”
這是道心和尚在臨走之際,對著眾人所說的話。
望著那個身材消瘦的身影,道心和尚那一雙嚴重被磨損的僧鞋卻像是錘子一般輕輕捶打著眾人的心頭。
“喂喂喂,你剛才說的話還是挺有道理的。”
“對...對不起。”
“有什麽對不起的。”
“沒有讓你拿到銀子。”
“沒有就沒有唄。”
“你...你生氣了?”
“你咋這麽說?”
“因為你沒有罵我啊,我以為丟了錢,你會生氣呢。”
“你那麽笨,要是單說為了錢,我恐怕早就被你氣死了。”
道心和尚此時早已經沒有了剛才的義正言辭,弱弱說道:“早知道就不讓你跟著過來了。”
從草地裏麵隨手折了一支木棍的溪夏羞憤的說道:“哎呦,你這個大男人怎麽那麽墨跡。“
道心和尚一點都不知道見風使舵,傻愣愣的說道:“我兜裏還有幹糧你吃嗎?”
溪夏被道心和尚的話氣得了不得,隨手一蹦便蹦到了道心和尚剛背鍋死人的後背上。
溪夏用手捏了捏道心和尚單薄的僧衣說道:“你把你的袈裟埋在土裏你不冷嗎?”
道心和尚連忙搖頭說道:“不冷,你不是一直在我身邊嗎?”
這個世上沒有全是缺點的男人,少的隻不過是獨具慧眼的女人。
溪夏心裏美得不行,嘴上卻還是一點都不給麵子的說道:“出家人可是不打誑語的,你這般說話,小心佛祖知道了,不讓你成佛。”
道心和尚也不接話,隻是眼睛斜視著天空,裝作一副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
如果能夠這麽一直背著她,真的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