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陽王朝有一部《西遊傳》半分天下宗的說法,簡單來說那一本以師徒四人遠渡天竺的小說傳記中記載著一路上師徒四人所遇到各式各樣的麻煩,而這些麻煩之中便經常以佛道兩家的鬥法來進行描寫。
師徒四人中的徒弟三人一開始都是正二八經道家子弟,後來改換門庭立地成佛。
其中民間更以大徒弟視為保護神,並稱唿其鬥戰佛,四處設立廟宇。
然而還有小部分人對於其中的二徒弟稱讚不已,雖然信仰人數較少,可總歸是能夠得到供奉的。
對於二徒弟的喜歡,無外乎他曾經的道號,天鵬元帥。
相傳天鵬元帥手中掌管十萬天兵,手下更是有九天童子這樣的得力幹將,不僅掌管一方天地,更是把控這至陰之物的弱水,《三十六天將圖》更是受華陽天下的畫家所喜愛追捧。
雲棧洞是道教的福地之一,這裏無山無水,相比於其他那些山色秀麗景色天然的道家聖地來說,這裏可是說是毫無亮點。
然而這裏自從蓋了一座天鵬寺後,也算是有了不少香火。
如今提到雲棧洞方圓數百裏的百姓都會稱讚這裏是福地,甚至天鵬寺還曾接見過當朝皇帝,並且深得皇帝歡喜,不僅得到了朝廷的冊封,每年還有不少的財糧支持。
現如今雲棧洞的天師俗家名號池車,道號九天,不僅掌管著永州諸地的道教之事,更是奉旨每年為皇宮進貢靈丹妙藥。
水布觀是雲棧洞之上的一座下屬廟宇,說是道觀,還不如說是幾間草房。不僅道觀之中的道徒稀少,因為位置在山間之上,更是沒有香火。
若不是水布觀的戒律師傅和九天天師是從小長到大的親師兄弟,恐怕也不會有人為此多管閑事。
估摸著也是九天天師擔心自己師弟會餓死在山坡之上,所以總是會差遣道士每月送幾次糧米蔬菜,水布觀這才算是找到了飯口。
戒律師傅輩分不小,但是奈何脾氣太過於古怪,因此他這一脈,遠遠不如九天天師的門徒眾多。
再加上水布觀位置過於便宜,別說是外地人,就算是雲棧洞道觀之中的年輕道徒知曉戒律師傅名諱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亂世菩薩不問事,老道背劍救蒼生。
和善哉善哉的佛家徒眾來說,喜愛獨來獨往的道士顯得那樣格格不入。
若是讓世人聽起來,總會是覺得徒有虛名,但是隻有那些將天下蒼生背負到自己身上的道士才知道,能夠擔當起一個戒字的師傅有多了不得。
水布觀沒有多餘的廟宇,隻有兩間窩棚,窩棚裏麵擺放著一座泥胎的天鵬元帥的雕像,底下是天鵬元帥的四大護法。
泥塑的前麵隻擺放著一條長條桌子,桌子下擺放著兩個黝黑的蒲團,仔細若看還能夠在蒲團上邊發現一些泥土和草根。
長條椅子上稀稀疏疏地擺放著幾塊水果和點心。
窩棚頂子上漏了一個窟窿,應該是多年未曾維修的緣故,窟窿下麵放著一個銅盒,簡陋之際,恐怕每逢到了雨季,難免來一場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的場景。
老道士戒律看著滿院子早已經泛黃的落葉,長歎一口氣,隨後彎腰將這些樹葉一點一點地撿了起來。
院子中坐著一個體胖少年,神色有些不太對勁。
“鐵山,前幾日你是不是又偷懶了,和你說了,這些竹子和人一樣,外表為硬,可是內心為空,此為虛心!為師再三囑咐你一定要細心細心,你可倒好,全給我養落了。“戒律嘴上說著生氣的話,手上卻是不停撿著落葉。
少年鐵山陪在旁邊,難過道:“這幾日,山中多是小雨,怕不是給澆死了吧。“
戒律聽到後伸出左手,表示叩門狀輕輕敲了一下鐵山腦袋道:“不細心就算了,還挺會找借口。今天可是一個涼爽的日子,一會兒你下山去挑點水上來,咱們中午吃頓麵條?”
鐵山自然是不樂意,下山一趟最起碼有十幾裏地,再加上十幾斤重的泉水,別說吃麵條了,就算是吃包子也不去啊。
“你這孩子,每天就知道呆在山上,瞧瞧你都胖成什麽樣子了,我和你這個歲數,那可是三山五嶽,遊山玩水,不僅知陰陽懂八卦,天文地理更是無一不通。”戒律站在鐵山身後絮絮叨叨道。
上了年歲的人總是喜歡把吃苦當作樂趣,看到自家師傅一臉悠然自得樣子,鐵山不由得反駁道:“師傅您那麽厲害,怎麽還是叫我九天師叔當了掌門?”
戒律輕咳了兩聲道:“當年你的師祖對我可是喜歡得一塌糊塗,甚至有一段時間都拿我當做他未來的接班人了,隻不過你師傅還是喜歡為天下蒼生做事,那時候又趕上天下大亂,你師傅我背著道劍便入了塵世,別看你掌門師叔整天給皇帝老兒煉製丹藥,可是我卻可以向你保證,我的道行修為可是一點都不比他差。”
聽到這話的鐵山搖了搖頭:“知道知道,當時一個村莊爆發瘟疫,是您給配製的丹藥。”
“你這小子,有打趣為師了不是,我和你掌教師叔可是不同,你師傅不靠身上的這一身道袍,照樣可以得道於天下。”
鐵山從出生的時候便跟著戒律,對於自己師傅的這些輝煌成就早已經是爛熟於心,然而卻還是不忍心拆穿戒律,當時若不是離開寺廟多年,差點被師祖認為失蹤了,恐怕現在沒準早已經成為雲棧洞的掌門了。
“鐵山,你去幹啥?過來和你師傅我說說話,咱倆閑聊兩句,你這般高冷可不隨我。”戒律師傅在鐵山身後大聲說道。
鐵山卻是連頭都沒有迴,解釋道:“去下山挑水,順便瞻仰瞻仰你的功績。“
戒律師傅嘿嘿一笑:“好徒兒,隻要你能夠了解你師傅我的一片苦心,我便可以教你我苦心研究二十年的無上心法,羽化飛仙。別看你掌門師叔厲害的不行,但是這等心法任憑他在悟一百年都不會悟出來,當時就連你師祖都稱讚不已。”
鐵山麵無表情說道:“師傅,您都誆騙我十幾年了,您這功法若真的有用,您還能夠在這裏悟道?算了,我看您啊,還是去吧廚房的麵粉給拿出來,要不然要吃到麵條就隻能夠等到晚上嘍。”
戒律師傅見到自己徒弟如此拆台也是不惱火,隻是笑罵了一句“這孩子”便打了一個哈欠,伸了一懶腰,來到寺廟之中,雙腿盤膝,昏昏欲睡,隻見他雙手入定,雙腿交叉,閉目養神,口中咒語念念不止,好似如夢一般,又好似悟道一般。
“我夢天下如菜園,我夢蒼生如菜品,我夢天雷暴雨如流水,我夢日月如披床。”
挑著扁擔和空桶的鐵山從廚房出來的時候,路過廟堂,看到戒律和尚已然入座,雙手合十,閉上雙眼,默念道:“腳觀手,手望嘴,嘴看鼻,鼻問眼,眼對心,陳心凝氣。”
鐵山見戒律師傅一動不動,隨後便起身離開院子,水布觀位於雲棧洞偏遠山腰之上,這裏沒有多餘的道路,隻有一條長滿青苔和野花的小路。
鐵山走到小路之上,望著院內還在打磨心境的師傅怔怔出神,過了好大一會兒,鐵山才開始挑起扁擔,獨自下山。
鐵山身胖,並且身材普通,是那種掉落人群中也不會一眼能夠認出來的人傑。普通的麵貌加上沒有太多身份的他,總是會受到雲棧洞道觀中一些道家子弟的嘲笑。
一位身穿青色道袍的小道士站在河邊對著鐵山嗤笑道:“我當時誰呢?原來是水布觀的小傻子啊,你這般模樣也下來打水?難不成你們水布觀連一口水井都沒有?虧得你還有師傅,我看不如你改換門庭,認我作為你的師傅,你看可好?”
雲棧洞子弟七八百人,並且道教又善於以正統自居,對於那些無名無份的道家子弟自然也是一種看不起的樣子,況且水布寺並無多少人知曉,那些經常來河邊修煉的雲棧洞子弟對於這個不知身份的鐵山總是充滿著一股嘲諷樣子。
鐵山身材低矮,可是心思卻是十足的善良,不僅對於這些人的話視若罔聞,還對他們愛答不理,隻是盯著麵前的水流發呆。
麵容迥異的道觀子弟雖然滿眼瞧不起,卻不敢上前搭話,因為他們曾經親眼見到過,鐵山扛著幾十斤水桶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行走,而水桶內的水卻是滴水未露。
這讓那些道觀子弟不由得有些忌憚,不過他們卻也是瞧出來了,鐵山不愛說話。
看到鐵山打滿了水,準備拎起扁擔離開的時候,一個道觀子弟卻是從地麵之上撿起一塊石子,朝著小溪扔了過去。
一朵水花濺開,噴濺了鐵山一身。
鐵山卻是無動於衷,好像這些事情和他沒有關係一般。
蹬鼻子上臉的眾人好像認為鐵山是麵團捏的一般,開始出言不遜的說道:“小傻子,你過來啊,讓我們看看你有沒有得道成仙的資本。”
鐵山一臉執意的搖了搖頭,好像對於這種話自己都不太相信一樣。
年輕道士繼續嘲諷道:“還不錯,你還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傻。聽我們一句勸,你那個師傅沒啥真本事,年輕的時候更因為犯了大錯所以被禁足於山,你跟著他不會有太大出息的。”
聽到這句話的鐵山猛然抬頭。
年輕道士不僅不慌張,甚至還嘲笑道:”怎麽?說你幾句話,你還不樂意聽啦。“
鐵山將自己肩上的扁擔緩緩放下,眼神之中一點憤怒閃過,隨後身形如同獵隼一般的朝著年輕道士衝了過去,六七丈寬的水麵在鐵山眼中竟然如同平地,一個掠步踩到凸出水麵的一塊石頭之上,隨後一躍而起。
隻見他舉手似刀,狠狠揮下,身體用力,一塊半人高的青石瞬間粉碎。
僅似聲音便如同虎嘯猿啼,年輕道士也被這一股氣浪吹出幾丈開外。
師徒四人中的徒弟三人一開始都是正二八經道家子弟,後來改換門庭立地成佛。
其中民間更以大徒弟視為保護神,並稱唿其鬥戰佛,四處設立廟宇。
然而還有小部分人對於其中的二徒弟稱讚不已,雖然信仰人數較少,可總歸是能夠得到供奉的。
對於二徒弟的喜歡,無外乎他曾經的道號,天鵬元帥。
相傳天鵬元帥手中掌管十萬天兵,手下更是有九天童子這樣的得力幹將,不僅掌管一方天地,更是把控這至陰之物的弱水,《三十六天將圖》更是受華陽天下的畫家所喜愛追捧。
雲棧洞是道教的福地之一,這裏無山無水,相比於其他那些山色秀麗景色天然的道家聖地來說,這裏可是說是毫無亮點。
然而這裏自從蓋了一座天鵬寺後,也算是有了不少香火。
如今提到雲棧洞方圓數百裏的百姓都會稱讚這裏是福地,甚至天鵬寺還曾接見過當朝皇帝,並且深得皇帝歡喜,不僅得到了朝廷的冊封,每年還有不少的財糧支持。
現如今雲棧洞的天師俗家名號池車,道號九天,不僅掌管著永州諸地的道教之事,更是奉旨每年為皇宮進貢靈丹妙藥。
水布觀是雲棧洞之上的一座下屬廟宇,說是道觀,還不如說是幾間草房。不僅道觀之中的道徒稀少,因為位置在山間之上,更是沒有香火。
若不是水布觀的戒律師傅和九天天師是從小長到大的親師兄弟,恐怕也不會有人為此多管閑事。
估摸著也是九天天師擔心自己師弟會餓死在山坡之上,所以總是會差遣道士每月送幾次糧米蔬菜,水布觀這才算是找到了飯口。
戒律師傅輩分不小,但是奈何脾氣太過於古怪,因此他這一脈,遠遠不如九天天師的門徒眾多。
再加上水布觀位置過於便宜,別說是外地人,就算是雲棧洞道觀之中的年輕道徒知曉戒律師傅名諱的人也是少之又少。
亂世菩薩不問事,老道背劍救蒼生。
和善哉善哉的佛家徒眾來說,喜愛獨來獨往的道士顯得那樣格格不入。
若是讓世人聽起來,總會是覺得徒有虛名,但是隻有那些將天下蒼生背負到自己身上的道士才知道,能夠擔當起一個戒字的師傅有多了不得。
水布觀沒有多餘的廟宇,隻有兩間窩棚,窩棚裏麵擺放著一座泥胎的天鵬元帥的雕像,底下是天鵬元帥的四大護法。
泥塑的前麵隻擺放著一條長條桌子,桌子下擺放著兩個黝黑的蒲團,仔細若看還能夠在蒲團上邊發現一些泥土和草根。
長條椅子上稀稀疏疏地擺放著幾塊水果和點心。
窩棚頂子上漏了一個窟窿,應該是多年未曾維修的緣故,窟窿下麵放著一個銅盒,簡陋之際,恐怕每逢到了雨季,難免來一場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的場景。
老道士戒律看著滿院子早已經泛黃的落葉,長歎一口氣,隨後彎腰將這些樹葉一點一點地撿了起來。
院子中坐著一個體胖少年,神色有些不太對勁。
“鐵山,前幾日你是不是又偷懶了,和你說了,這些竹子和人一樣,外表為硬,可是內心為空,此為虛心!為師再三囑咐你一定要細心細心,你可倒好,全給我養落了。“戒律嘴上說著生氣的話,手上卻是不停撿著落葉。
少年鐵山陪在旁邊,難過道:“這幾日,山中多是小雨,怕不是給澆死了吧。“
戒律聽到後伸出左手,表示叩門狀輕輕敲了一下鐵山腦袋道:“不細心就算了,還挺會找借口。今天可是一個涼爽的日子,一會兒你下山去挑點水上來,咱們中午吃頓麵條?”
鐵山自然是不樂意,下山一趟最起碼有十幾裏地,再加上十幾斤重的泉水,別說吃麵條了,就算是吃包子也不去啊。
“你這孩子,每天就知道呆在山上,瞧瞧你都胖成什麽樣子了,我和你這個歲數,那可是三山五嶽,遊山玩水,不僅知陰陽懂八卦,天文地理更是無一不通。”戒律站在鐵山身後絮絮叨叨道。
上了年歲的人總是喜歡把吃苦當作樂趣,看到自家師傅一臉悠然自得樣子,鐵山不由得反駁道:“師傅您那麽厲害,怎麽還是叫我九天師叔當了掌門?”
戒律輕咳了兩聲道:“當年你的師祖對我可是喜歡得一塌糊塗,甚至有一段時間都拿我當做他未來的接班人了,隻不過你師傅還是喜歡為天下蒼生做事,那時候又趕上天下大亂,你師傅我背著道劍便入了塵世,別看你掌門師叔整天給皇帝老兒煉製丹藥,可是我卻可以向你保證,我的道行修為可是一點都不比他差。”
聽到這話的鐵山搖了搖頭:“知道知道,當時一個村莊爆發瘟疫,是您給配製的丹藥。”
“你這小子,有打趣為師了不是,我和你掌教師叔可是不同,你師傅不靠身上的這一身道袍,照樣可以得道於天下。”
鐵山從出生的時候便跟著戒律,對於自己師傅的這些輝煌成就早已經是爛熟於心,然而卻還是不忍心拆穿戒律,當時若不是離開寺廟多年,差點被師祖認為失蹤了,恐怕現在沒準早已經成為雲棧洞的掌門了。
“鐵山,你去幹啥?過來和你師傅我說說話,咱倆閑聊兩句,你這般高冷可不隨我。”戒律師傅在鐵山身後大聲說道。
鐵山卻是連頭都沒有迴,解釋道:“去下山挑水,順便瞻仰瞻仰你的功績。“
戒律師傅嘿嘿一笑:“好徒兒,隻要你能夠了解你師傅我的一片苦心,我便可以教你我苦心研究二十年的無上心法,羽化飛仙。別看你掌門師叔厲害的不行,但是這等心法任憑他在悟一百年都不會悟出來,當時就連你師祖都稱讚不已。”
鐵山麵無表情說道:“師傅,您都誆騙我十幾年了,您這功法若真的有用,您還能夠在這裏悟道?算了,我看您啊,還是去吧廚房的麵粉給拿出來,要不然要吃到麵條就隻能夠等到晚上嘍。”
戒律師傅見到自己徒弟如此拆台也是不惱火,隻是笑罵了一句“這孩子”便打了一個哈欠,伸了一懶腰,來到寺廟之中,雙腿盤膝,昏昏欲睡,隻見他雙手入定,雙腿交叉,閉目養神,口中咒語念念不止,好似如夢一般,又好似悟道一般。
“我夢天下如菜園,我夢蒼生如菜品,我夢天雷暴雨如流水,我夢日月如披床。”
挑著扁擔和空桶的鐵山從廚房出來的時候,路過廟堂,看到戒律和尚已然入座,雙手合十,閉上雙眼,默念道:“腳觀手,手望嘴,嘴看鼻,鼻問眼,眼對心,陳心凝氣。”
鐵山見戒律師傅一動不動,隨後便起身離開院子,水布觀位於雲棧洞偏遠山腰之上,這裏沒有多餘的道路,隻有一條長滿青苔和野花的小路。
鐵山走到小路之上,望著院內還在打磨心境的師傅怔怔出神,過了好大一會兒,鐵山才開始挑起扁擔,獨自下山。
鐵山身胖,並且身材普通,是那種掉落人群中也不會一眼能夠認出來的人傑。普通的麵貌加上沒有太多身份的他,總是會受到雲棧洞道觀中一些道家子弟的嘲笑。
一位身穿青色道袍的小道士站在河邊對著鐵山嗤笑道:“我當時誰呢?原來是水布觀的小傻子啊,你這般模樣也下來打水?難不成你們水布觀連一口水井都沒有?虧得你還有師傅,我看不如你改換門庭,認我作為你的師傅,你看可好?”
雲棧洞子弟七八百人,並且道教又善於以正統自居,對於那些無名無份的道家子弟自然也是一種看不起的樣子,況且水布寺並無多少人知曉,那些經常來河邊修煉的雲棧洞子弟對於這個不知身份的鐵山總是充滿著一股嘲諷樣子。
鐵山身材低矮,可是心思卻是十足的善良,不僅對於這些人的話視若罔聞,還對他們愛答不理,隻是盯著麵前的水流發呆。
麵容迥異的道觀子弟雖然滿眼瞧不起,卻不敢上前搭話,因為他們曾經親眼見到過,鐵山扛著幾十斤水桶在近乎垂直的峭壁上行走,而水桶內的水卻是滴水未露。
這讓那些道觀子弟不由得有些忌憚,不過他們卻也是瞧出來了,鐵山不愛說話。
看到鐵山打滿了水,準備拎起扁擔離開的時候,一個道觀子弟卻是從地麵之上撿起一塊石子,朝著小溪扔了過去。
一朵水花濺開,噴濺了鐵山一身。
鐵山卻是無動於衷,好像這些事情和他沒有關係一般。
蹬鼻子上臉的眾人好像認為鐵山是麵團捏的一般,開始出言不遜的說道:“小傻子,你過來啊,讓我們看看你有沒有得道成仙的資本。”
鐵山一臉執意的搖了搖頭,好像對於這種話自己都不太相信一樣。
年輕道士繼續嘲諷道:“還不錯,你還沒有我們想的那麽傻。聽我們一句勸,你那個師傅沒啥真本事,年輕的時候更因為犯了大錯所以被禁足於山,你跟著他不會有太大出息的。”
聽到這句話的鐵山猛然抬頭。
年輕道士不僅不慌張,甚至還嘲笑道:”怎麽?說你幾句話,你還不樂意聽啦。“
鐵山將自己肩上的扁擔緩緩放下,眼神之中一點憤怒閃過,隨後身形如同獵隼一般的朝著年輕道士衝了過去,六七丈寬的水麵在鐵山眼中竟然如同平地,一個掠步踩到凸出水麵的一塊石頭之上,隨後一躍而起。
隻見他舉手似刀,狠狠揮下,身體用力,一塊半人高的青石瞬間粉碎。
僅似聲音便如同虎嘯猿啼,年輕道士也被這一股氣浪吹出幾丈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