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禦駕邊地(十)


    錦州知府於慎行雖然今年才不過三十五六,但他考中進士的時候,也才不過二十三歲,起初是各地官職缺額大多被那些老翰林占了先機,沒辦法,於慎行才被吏部選派到了遼東擔任一地的知縣。


    最初是連山縣知縣,因任內治理地方成績頗豐,加上朝廷‘六十五’致仕之條例出台,於慎行趕上好時候,直接就一步到位,成為了錦州府新任知府。


    滿打滿算,於慎行擔任錦州知府之位,也不過才數月,洪治帝這突然的到來,著實是嚇了錦州府的一眾官吏一大跳,他們還以為錦州府是出了啥大案了,有‘刁民’上京告禦狀,洪治帝這才到來的。


    等到得知洪治帝此次禦駕到來的原因後,這些官員才將提著的心放了下來,實在是太嚇人了。


    皇帝到地方巡視,這對大明的地方官員來說,是一個很‘新鮮’的詞匯,因為大明已經有很多任皇帝,別說下地方了,出京都費勁,即便有也就是出京狩獵祭祀而已。


    “於卿,朕且問你,這錦州府之田地,耕種情況如何啊,”洪治帝走在鄉間土路上,身後跟隨著一眾官員,後頭還有隨行護衛的近衛軍士兵。


    “迴陛下,目前,我錦州府之田地,有三萬三千五百四十八頃,戶有八萬餘戶,然所耕之田地,不足六成,餘者皆荒廢。”


    於慎行說到最後‘皆荒廢’三個字,聲音逐漸減弱,等待著洪治帝的怒斥,但想象中的怒斥並沒有,而是傳來了洪治帝的一聲歎息。


    “三萬三千五百餘頃,委實是少了些,”洪治帝歎息的說道。


    於慎行人差點聽傻,三萬三千多頃,陛下您還說少,這人都不足,才耕種了不到六成,在開荒,也得有人種地才行啊。


    洪治帝也沒有再說,隻是帶著人在田埂間行走查看,時不時的讓人抓取些泥土讓他細看,錦州府的官吏們不知道洪治帝這是為何,難道是洪治帝看著了錦州府這地,想要用來搞別的不成。


    帶著這樣的疑慮,官員們陪同著洪治帝入了城,錦州城原先的知府顧順昌是隆慶朝派遣過來的,他自認為是被‘發配’到了這錦州府,雖名義上是個知府,但還不如一個內陸知縣。


    故而錦州府的治理,顧順昌並沒有怎麽上心,導致如今的錦州府經濟並不是很好,也就因著錦州是府城的緣故,商賈雲集於此,造就了一片虛假的繁榮。


    於慎行就任之後,大刀闊斧的進行更改,將前任知府的一些政策進行刪減去除,大力的鼓勵農戶返鄉務農,同時鼓勵商賈與農戶集體進行工坊合資,這老三樣,是如今大明地方府縣的老套路了。


    至於像是發展重工業等,沒有朝廷工部及戶部的扶持,僅憑一府之力,是無法做成的,於慎行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他上頭沒人,也就不自討沒趣,去向工部和戶部申請。


    但這次洪治帝到來,他於慎行得以麵見皇帝,自然是在交談之中,洪治帝詢問他治理地方有何建議的時候,他就當場提出了,想要將錦州府發展成為像天津州那般的重工業城市的想法。


    洪治帝聽後很是肯定的點了點頭,“愛卿這個想法是不錯的,這樣吧,朕有意在遼東選擇一處開辦一個機械工坊,生產犁地機,既然愛卿說出來了,朕就將這機械工坊,落在你錦州府了。”


    “你可有信心,將這個機械坊,給朕盤活起來,”洪治帝笑看向於慎行。


    “犁地機,這個臣從未聽過,也未見過,不知其用來作甚的,”於慎行麵對洪治帝的要求,並沒有誇下海口,直接滿口應下,而是先詢問了一番。


    讓人將圖紙給於慎行查看,並讓工部右侍郎朱賡給於慎行這個知府講解過後,於慎行眼頓時一亮。


    這犁地機簡直就是開墾利器,隻要能將這生產犁地機的工坊放在錦州府,那錦州不僅能解決大理的就業,還能近水樓台先得月,發展起本府內的農業,可謂是一舉兩得。


    於慎行是一個務實的人,他自從考中進士之後,聽說朝廷新法改製,地方官員需要發展經濟,成為以後政績考量的重要一分之後,他就潛心研究,到底該如何發展地方的經濟。


    也是受時代的局限,於慎行遍觀叢書,不管是鹽鐵論還是管子書,他都有涉獵,想著無非就是賣地,官辦商行,發展農業三步。


    至於發展工坊等,沒有朝廷的扶持,發展很難,光靠商賈自發開發,他一個知府都搞不成的,商賈就更難了,也就沒往那方麵去想。


    等到看了犁地機的圖紙之後,於慎行突然一拍大腿,朝洪治帝道,“陛下,崔寔所著之政論中提及,耬車,一日可種一傾,雖有誇張之嫌疑,然若是能依著蒸汽機,命工匠等改製,則不僅可犁地,還能進行播種,豈不是事半功倍!”


    洪治帝一聽,還有這好東西,看向了工部右侍郎朱賡,朱賡皺眉苦思迴想,遲疑著道,“迴陛下,政論之書中,確實是有提及此耬車,不過語焉不詳,具體事物如何,還不得盡知。”


    “嗯,”洪治帝點了點頭,他也是突然被於慎行點醒,忘了漢時就有的耬車這一播種‘神器’了。


    就如同於慎行剛才所說的,蒸汽機頭,換上爬犁就是犁地機,換上耬頭就是播種耬車,要是在能搞出個收割機來,那這遼東及全大明的種植,人力節省不得直接起飛了。


    洪治帝想到這,手癢難耐,想畫圖紙的心蠢蠢欲動,自己是得去想一想,看能不能結合目前大明現有的一些機械,試著造出一台來,看看效果如何。


    要是真的給他搞出來了,那可不得了,這得節省多少民力出來。


    華夏人是崇拜吃苦耐勞,但不是喜歡吃苦耐勞,這點要分清楚,沒有人不喜歡輕鬆的幹活,尤其是田地耕種這種繁重的體力活。


    需知耕種是很熬人的,農戶每到收割時節,累得腰酸背痛,洪治帝作為後來人,也是吃過這份苦的,對於大明的農戶,感同身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粵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粵瓜並收藏大明日不落,開門,自由貿易最新章節